今年全国高考作文保持了命题一贯的稳定性,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选取了史料。高考作文,最重视“我”,即作者(考生)的识见、思考,题目问对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其实还是比较明确地要求考生一定要通盘考虑,从自己最有感触的点入手。
1、如何看待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数学试题?
关于高考数学的难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每年高考过后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依然是不出意外的登上了热搜的头条,对于今年的高考数学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1、高考有一定难度是完全有必要且必须的,这正是选拔性考试的必备要素!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所以每年的高考也必须要达到拉开档次和差距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同类型的学校招收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保持一定的难度区间,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否则一碗水端平,所有人都能考满分,试问这样的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呢?能够取得高分的考生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天资聪慧、才智过人的;另一类就是靠不服输的拼劲和闯劲硬生生磨出来的!通过高考,让这两类学生能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继续深造,是真正能够体现公平与正义的精髓!所以说,高考的难度是常态,更是必然,因为高考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链接,不但考察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高水平的测试,选拔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站到这个角度来讲,高考难度适中毋庸置疑!2、高考试题的难度超出一定范围,就失去了选拔的意义,变得没有价值!高考有难度是必然,但是如果难度超越了一定的范围,那就失去了价值!比方说,某一道题,100个人里面有20个人能做对,这个完全可以,起到了选拔性考试的作用,但是如果100个人里面只有一两个人会,那这道题就没有了意义,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不会,那有他没他都一样,就起不到任何的选拔性作用,对于选拔的贡献率也基本为零!因此这个里面出题人有必要对于出题的难度有把控的能力,就像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的平均分只有68分,这几乎就是胡闹,这哪里是什么难度,根本就是不懂得高考的胡乱出题,这样的高考除了对学生造成了打击影响其他科目的发挥以外,没有啥真正的意义!高考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讲意义重大,高考既要体现出权威,更要考虑到考生的尊严,如果一味的提升难度,而不考虑实际学生的掌握情况,那这样的脱离实际的难度最终就相当于没有任何难度,因为大家都不会,那你出这样的题有啥必要呢?维护高考的公平正义,不仅仅要站在学生层面强调杜绝抄袭、替考等现象,同时对于出题人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所出的试题负责,对学生负责!。
2、全国一卷作文题出炉,也就是福建高考题目,你觉得写个什么题目?
一卷的语文题,从形式看,发言稿并不新奇,但就内容而言,以读书为契机,以历史人物与事迹为本,以古人评价为引,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越来越强调以古鉴今的当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文题看似质朴,却饱蕴内涵,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主义精神,又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应,与实现中国梦相合,是一个典型的高考型作文题。
故事涉及三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事迹却传奇千古,从关系看,涉及到君臣与知己,从内容看,涉及到忠诚、信任、容人、识人、让贤等问题。应有很多话可说,很多角度可写,高考作文,最重视“我”,即作者(考生)的识见、思考,题目问对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其实还是比较明确地要求考生一定要通盘考虑,从自己最有感触的点入手。
其实对于三人,每个都可以写出新的角度,也都可以写深刻,一、齐桓公:成大事者,要志向远大、胸怀宽阔、重才任贤小白并非白痴,在王位争夺的残酷体验中,他能忍辱装死,骗过管仲与公子纠,趁机先回齐国继位,可见其志不在于求生存,而在于立志成为王者。在鲍叔牙的辅佐下,小白顺利即位,本来可以一血前耻、报一箭之仇,但听了鲍叔牙的一番话,决意不甘心只做齐王,而立志做称霸做“霸主”,于是用计连“骗”带逼,得到了管仲,又以诚相请,充分信任管仲,终于成就了霸业。
可见,小白之所以能成为齐桓公,除了运气,更在于他心有大志、肚能容人、眼能识贤、耳能纳谏、事能任才,这依然能给今天的我们,大至国家,小至集体、单位,甚至个人,带来启示。二、管仲:不拘小节、善于乘势、忠于理想、敢于成事管仲之前跟错了人,好友鲍叔牙跟了公子小白,他跟了公子纠,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两人的友谊在大节面前受到了考验。
两人品质都很忠诚,管仲率兵追杀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被小白装死骗过去了,小白即位后,势必复仇,兄弟都能杀,一个仇臣更是难逃一死。然而,公子小白竟然听信鲍叔牙的举荐,不仅赦免、宽容了自己为前主尽忠的追截箭杀,反而委以重任,让他施展才干,管仲一感于知己好友鲍叔牙的贤德,二感于公子小白的信任、宽容与大志,于是不在乎背主弃义的骂名,不在乎鸠占鹊巢的嫌疑,他成全了公子小白的大志、大度,成全了鲍叔牙的大贤,也成就了自己的大才与理想。
成大事,不拘小节,齐桓公如此,管仲亦如此,管仲也懂得乘势而上,“识时务为俊杰”,一味愚忠,是为不智。公子纠亦被杀,无所成就,自己既不为鲁庄公所用,又面临着被杀的危险,而要成就大业,就必须认清现实,所幸,他有很好的台阶可下,于是他决意忠于理想,敢于成事,将一身才干,尽售与帝王,终建不朽功业,垂千古令名,
这里关于“忠”主的问题要留心,否则便会自相矛盾。如果解读为“忠于理想”而不愚忠前主,则可以理解,至少,在公子纠在世时,管仲的确是尽忠;而在其死后,已无所为,再愚忠就没必要了。所以,无论是之前忠于公子纠,之后忠于公子小白,都无损管仲的忠诚形象,管仲三、鲍叔牙:识人让贤、忠君忠义、大度大智在三个人中,鲍叔牙大名不响,似乎无所成就,除了“管鲍之交”的成语让他有点名气外,与春秋五霸之先齐桓公、千古贤相管仲相比,的确寒碜。
但在齐桓公、管仲的大名与伟功的背后,硬扎扎地站立着鲍叔牙的忠诚与贤德,所以,太史公为他说了公道话:“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关于鲍叔牙,应该是最应该肯定的,在成就任何事业的过程中,这样的人太稀缺了。明主、卓才,的确是丰功伟业的首要条件,但如果缺少鲍叔牙这样的大贤,帝国的马车估计是难跑得动的,
鲍叔牙的可贵品质:1、忠诚信义:不要以为他是为了救知己、成美名而举荐管仲,他是真为了国君的事业作盘算,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大忠,把管仲“请”来后,他能甘居其后,没有怨言,而是尽心扶持、配合,这是大义。他的所有举动,都是着眼于齐国的发展、齐桓公的霸业,能牺牲个人的名利,战胜私欲,成全他人,这是多么可贵的忠诚啊!千古以来,能将忠君与忠义做到两全的,鲍叔牙绝对是第一人,
2、识人让贤:不嫉妒,不自私,有自知之明,更有识人之明,这种人绝对难找。仅有忠诚、信义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实质的行动,鲍叔牙做到了,他能识人,是管仲的知音,不仅能识其才,更能识其志,所以,管仲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他的识人还体现在辅佐公子小白上,他当初选择公子小白,就见出识人之明,后在劝小白重用管仲成就霸业时,也见出他知晓小白的野心。
有识人之明,世人皆知,更让人称道的是,他能主动退位让贤,甘作副手,真心辅助,除了忠臣贤士,谁能做到?3、大智若愚:鲍叔牙的行为,在一些自私自利、假装精明的人眼中是不可理解的。然而,正因为鲍叔牙看似愚鲁的选择,才成就了君主的霸业、好友的理想与自己的令名,他深知管仲的才干与志向,也深知齐桓公的志向与野心,更深知自己的能力与忠心,所以,他退位让贤,甘居人后,尽心辅助君主,配合好友,是最明智的选择,最终是三赢的局面。
当然,他也可以自私点,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完全可以任由管仲被杀,任由齐国小强苟安,但在大局面前,他没有迷失。而且他深知,居高位,担重任,若有德而无才,也是危险的,于是,他选择让贤,让更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管仲如此,他亦如此,所以,鲍叔牙的大智不应被他的大忠、大贤所埋没。鲍叔牙对三个人的感触,可以分别写某个人(分析如上),也可就三个人或两个人的共同的点来写,
如:成大事不拘小节——齐桓公为成就霸业,不罪前怨,反而委以重任;管仲为实现抱负,不惧骂名,弃暗投明。大度——齐桓公大度,不计私怨;鲍叔牙大度,不计私利忠诚——管仲不愚忠,识时务,忠于理想,感于知遇,是为“明忠”;鲍叔牙有大忠,为君尽心,为友重义,是为“贤忠”此次作文其实是类似于写读书的感想,角度很多,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感悟,在分享时,除了结合故事中的史实,在表达感想与观点时,最好也要结合现实进行印证(可正面,也可反面),这样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3、2020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你怎么看?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保持了命题一贯的稳定性,依然采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选取了史料:古圣先贤作为讨论的对象,充分体现了坚持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图来源于网络这道题目应该紧扣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补好精神′钙’,坚定文化自信这精神力量,关注和思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品评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个人思想品德和修炼自已的政治素质,健全人格等。
在材料的选择思考:选取了史料:对后来的影响春秋五霸中有几个人的地位一直飘忽不定,但是位于首位的齐桓公则是让人心服口服,在管仲和鲍叔牙的管理下,齐国一举成为了当时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并且为后来成为战国七雄奠定了基础,三位选择对象分别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让考生权衡与思考,并选择回答“对哪个感触最深”这一主题(核心),其实,作为命题者,对齐桓公(材料中后人称颂齐桓公的话是对齐桓公的肯定)、管仲和鲍叔(孔子与司马迁的话分别是对管仲与鲍叔的赞赏)。
文体:读书讨论会的发言稿↑图来源于网络从三位人物共同点分析:展现独特的人格魅力(即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即发挥个人自我发展及社会对于个人发展的贡献),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在历史上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丰功伟业),因此考生可以任选一位人物做文章,从学生写作层面而言①审题立意:核心任务为从三个人物中选一个感触最深的;②应该写发言稿;③读书讨论会的情境、重点:感受和思考;考生必须把准发言稿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称呼语、问候语、开场白、正文、结束语这几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