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反过来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更会加大孩子的教育投入。大多数的难,不过是全社会和大学生本人和家庭的期望,对找工作就业的理解和意愿与真实社会需求和具体安置,是不对应的甚至是错位的❗就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岗位和意愿、去向这个本该对应问题,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的相互期望是不登对的、错位的,极端不平衡的。

1、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大学生就业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大学生读大学时,不好好学习,忙着打游戏,或处对象,只要不挂科,就欧了。明明专业很好,但是很多大学都有这个专业,而且大学层次和知名度也不同,你在二本就想混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想心安理得找个工作,难!那还有硕士,博士呢?还是排不上号吧。只要你出类拔萃,还愁找不到工作?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当初选专业选错了,后来发现就门路特别窄,所以毕业就等于失业,

以前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现在选错专业,可就惨了。或者当初选专业时,还挺热们,几年之后,又淘汰了,比如以前挺火的土木工程,计算机和医学等。尤其是与盖楼相关的专业学,现在不太景气了,历史专业更难找工作。第二,大学院校那么多,尤其近十年,大学扩招,招生数据都达到数百万了,大学生年年都有毕业的,除了去国外留学的,继续深造读研的,每年都有六七百万毕业生,而工作岗位,却不见增多了多少,

第三,延迟退休,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考公务员的人数年年增长,而公务员岗位在缩编,不见增长。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也不愿意回到农村教书育人,更别说去偏远山区了,他们都会考虑自己的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我曾跟着市里领导下乡视察工作,听说有两个大学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就教了一天课,第二天哭着走了,连编制都不要了,

那个农村的老师都快要退休了,特别缺老师。校长恳请领导向市里教育局反应一下情况,第四,中国是人情社会,有门路的大专生或高职学生,托人都能被安排到不错的企业工作,别看专业是否对口,先有个落脚点再说,锻炼锻炼与在岗培训,都是胜任工作了。现在有一些国企或大集体公司企业招聘人才,有的关系部门可以交换子女或亲属,

有的还可以安排到私人企业,打磨历练几年,就能跳槽去国企应聘了。而没有门路的大学生就算你再优秀,人家都不给你机会,第五,再说面试,面试官的问题,很奇葩。很多面试里都有“暗箱”,其实有一些学霸,口头表达可能不行,但是钻研问题,稿科技创新,或许堪称一流,工作态度也认真谨慎等。但是过不了面试这一关,就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2、为什么教育成本越来越贵,大学生就业却越来越难?

这些和内卷脱不了关系,人数多有竞争就会抢夺,造成难度越来越大或价格不断上升,特别是稀有的优质资源。九年义务教育实行那么多年了,为啥教育成本那么贵?以至于很多年轻夫妻都不敢生孩子了,其实家长都知道这些是校外补课造成的!开始有些学生通过补课尝到了甜头,补习班也赚到了钱,自然大家会争先恐后的跟上,不补就很容易落后,毕竟学霸只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学生。

资本是逐利的,校外补课市场巨大,家长也是望子成龙,补课费自然很高,还会想办法哄抬物价,特别是一对一补课,价格每年大幅提升,稍微厉害点的老师更是高得离谱。当然,现在的孩子不再是以前那样放养,上下学都要接送,攀比心理也在作祟,要学这个那个,费用真不少!再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就业普遍越来越难,工资水平也是不断下滑。

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求,学无所用,另一方面是人数多竞争激烈,大学生不断降低要求也难找到合适的工作。7万研究生十几万本科生去送外卖就是真实的写照,更有名牌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去卷烟厂做一线操作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反过来会加重家长的焦虑,更会加大孩子的教育投入。希望多努力,将来才有更多选择,不用送外卖,一线操作工或工地搬砖,可以挤进比较体面的工作,

3、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难在哪里?

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难?难在哪里❓首先必须说,大学生就业其实不难。大多数的难,不过是全社会和大学生本人和家庭的期望,对找工作就业的理解和意愿与真实社会需求和具体安置,是不对应的甚至是错位的❗就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岗位和意愿、去向这个本该对应问题,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的相互期望是不登对的、错位的,极端不平衡的!我是个有着多年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又深接地气的大学老师,在多篇文章中多次就此类问题做过精准全方位的分析和引导,

可中国的实际情况是,这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人才期望与社会现实不对应甚至错位的关系,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从人性基本角度来说,我接受了大学教育甚至花大钱出国留学后,对进入中国社会真实工作的期望值,当然会提升,然而,另几个甚至无数事实,也跃然眼前。城市聚集化、规模化脚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更多的农村家庭和人们快速进入城市,中国东、中、西部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已实际形成了三个人才流动的台阶,人才就业的去向、布局产生了利益流动,

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东部的发达城市,已经再明显无遗地形成了吸人聚才区。而中西部地区50余个城市,尽管近5年加大了人才吸引力度,但台阶状人才吸引和分布格局,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这种人才吸引和顺流分布状况,得不到根本缓解和改变的原因是实际和欲望博奕、驱动结构。试问所有当今的大学生,是否愿意依照国家的号召,往中西部去参加建设❓针对于此,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当然要不断出台吸引政策和实际,不断改变这种人才流动和配置的不合理状况,

而作为大学生群体,也应放下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善如流。一切的不平衡,自然会产生不合理,举一个最简单却又最直接的例子,中国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教育培养出了1.5亿大专以上毕业生。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而更是为了提升全中国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国对美欧发达国家,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仅不到13%,而它们则是30~40%。

但另一方面必须说,接受高等教育后的人必定希望能找到他想象的工作机会,而这就是一对巨大的矛盾,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多,一方面标志着社会受教育程度乃至文明(精神)的提高,另一方面,一定是安置和工作的相对应和适应。单就今年,抗冠大局下全国高校毕业生874万,这种宠大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巨大压力下,如果没有对应科学的就业和安置,加上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期望,那必然是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4、今年大学生就业真的很难吗?

正好我认识的朋友中有三家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还有另一家有个男孩也是今年找工作,他们今年就业情况是这样的:有两个一本毕业的女孩通过校招,去年11月就签订了就业合同,一个在顺丰工作,工资一个月五险一金除外有6千多块钱,一个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目前都正常上班,有时会加班,在科技公司上班的女孩最早下班回家都是8点,很辛苦。

都打算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知道今年就业不容易,一个女孩子和同学一起去了杭州找工作,6月1日去杭州,到了酒店就要求做核酸,酒店隔离,第二天9点结果出来才能自由活动。现在找到工作了,工资刚够合伙租房和生活所需,另一个男孩子,可能学历不高,学校不太好,解封到现在换了2个工作,这里做几天,那里做几天,都做得不开心,工资也没拿到。

托人介绍去一家电气公司去做了3天,第一天早上8点去,晚上8点才回,对父母说累死了,手上划了口子,穿的厚工作服全都汗透,笫二天7.40去,晚上9.30才回,说实在太累,坚持不下去,一天工作10几个小时,工资只有3千多,不做了。这是今年我身边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可见如果本身条件好,能吃苦,找工作还是不难的,

5、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有多难?

文/周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有多难?我觉得是找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根本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820万,这是今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3月20日在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努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社部也于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从国家到地方,多项政策相继出台,给高校毕业生们送出一份份就业大礼包。可见,对于这么多毕业生,国家还是挺重视的,说几个真实的例子:1.同学A大学毕业,去火星培训游戏制作,培训了半年,后面找工作,没有适合的。后面,去了影视公司上班,现在离职在家休息,2.同学B大学时候学习很刻苦,没有迟到早退,没有挂科,人老实本分。

毕业坐火车三十几个小时去成都,本想有一个好的工作,不如意。又辗转到上海,现在工作、薪资待遇都很不错,3.同学C大学毕业,去了影视特效公司实习,没有工资,每天一大早做一个半小时地铁,才能到公司,晚上很晚才下班回家。最艰难的时候,他说在厕所上厕所都能蹲着睡着,后面,辞职借钱去学习了半年游戏特效,现在也不错。

任何行业都有很多机会,有时候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想说几个建议。1.心态上,要保持平常心,切勿高不成低不就,2.心理上,不要恐惧与恐慌。3.认知上,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认知,什么工作适合自己,4.思想上,要是积极健康向上。5.工作上,不要害羞,积极的向同事们虚心请教学习,6.时间上,要有一个特别好的时间观念,切勿拖拖拉拉。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