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兽棋中的老鼠吃大象,大象真的怕老鼠吗

假如老鼠钻进了大象的鼻子,能否杀死大象。大象也是一样的,大象的鼻子要比我们人类的鼻子厉害多了,因为大象经常用它的鼻子吸水,老鼠之所以能够“吃掉”大象是因为老鼠喜欢钻洞,可以钻到大象的鼻子里,让大象窒息而亡,总结斗兽棋只是一个游戏而已,其中的“老鼠吃象”也是一种游戏的设置,在现实中,嗅觉发达且擅长保护自己鼻子的大象是不会给老鼠钻进去的机会的,况且即使钻进去大象强大的喷力也足以将老鼠喷飞。

1、斗兽棋中的“老鼠吃大象”,究竟有没有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在斗兽棋中,体型大的动物可以“吃掉”体型小的动物,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小小的老鼠竟然能够“吃掉”大象。小时候,大多数人的理解是:老鼠之所以能够“吃掉”大象是因为老鼠喜欢钻洞,可以钻到大象的鼻子里,让大象窒息而亡,那么,这个看似有道理的解释,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老鼠有机会钻象鼻吗?大象是现存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在现存的大象中,即使体型较小的非洲森林象都有着2米以上的肩高,而且它的鼻子大都是向上卷曲的,这对于地面上跳跃能力几乎为零的老鼠来说,显然是高不可攀的,

所以,在站立的状态下,老鼠是没有机会钻进象鼻子的。那么,老鼠可能在大象睡觉的时候钻进象鼻吗?首先,老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在地球的陆地上,除了南极洲外,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所以,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其生存环境内都少不了老鼠,因此,二者是会相遇的。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大象睡觉的姿势,

不同的大象睡觉姿势有一定的差异,从整体上看,非洲象睡觉更倾向于站着,由于它们栖息在稀树草原或者雨林中,周围是有大树作为依靠的,所以,非洲象更喜欢靠在树边睡,当然没有树的时候,它们站着也能睡着。并且在睡觉的时候,大象的鼻子是向上向内卷曲的,离地比较的高,因此,老鼠想要钻非洲象是不太可能的,而亚洲象的睡觉姿势则不同,它们更喜欢在地面上睡,具体的姿势是侧卧在地面上,四条腿在一侧。

此时亚洲象的鼻子也是紧贴在地面上的,从姿势上看,老鼠可以轻松地勾到大象的鼻子,那么,这样老鼠就能钻进去了吗?当然不是,为了防止一些喜欢钻洞的动物或者昆虫钻进自己的鼻子,亚洲象也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同样的会卷曲起自己的鼻子。不过,它的姿势与非洲象不同,非洲象是向后向内卷曲,而亚洲象则是向前向内卷曲,将自己的鼻孔紧贴在长长的鼻子外侧,

这样老鼠想要钻洞也是毫无办法的。除此之外,大象长长的鼻子并不是摆设,而是它的主要嗅觉器官,在如此长的鼻子中嗅觉细胞的数量和面积都非常的大,这可以让大象收集几百米外的气味,既然几百米外的气味都能闻到,一只老鼠凑到了鼻子前,大象岂能闻不到。因此,无论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都不会在活着的时候被老鼠钻进象鼻里,

假如老鼠钻进了大象的鼻子,能否杀死大象?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发现一例老鼠钻进象鼻的案例,但是我们不妨假设一下,一只老鼠鬼使神差的就钻到了象鼻里,那么它会不会把大象杀死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当我们鼻子进入异物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错是哼鼻子,利用气流或者鼻涕将异物带出来,大象也是一样的,大象的鼻子要比我们人类的鼻子厉害多了,因为大象经常用它的鼻子吸水。

大象吸水有两个作用,第一是将水吸到鼻腔里,然后再送入口中,这样就完成了喝水的动作,第二,可以给自己和同伴喷水降温。这两个作用都是鼻子强大的喷力作为支撑的,通过上图中喝水的大象,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象鼻子的喷力,所以,如果此时象鼻中有老鼠,即使没有水,大象也可以用哼鼻子的方法,将老鼠喷出来。其次,老鼠想要通过鼻子咬死大象或者让大象窒息是不可能的,

老鼠属于啮齿类动物,它最厉害的牙齿就是它的大门牙,在大象的鼻子里,要想通过撕咬鼻子内部的肌肉咬死大象就有些异想天开了,因为大象鼻腔内强韧的肌肉并不是那么好咬的,其次,即使咬伤了鼻子内部也不致死。因此,老鼠想要咬死大象必须进入其颅腔内,但是,老鼠进不去,因为大象用鼻子吸水之所以不会被呛到,是因为其鼻子靠近头骨的末端有一块可以自由支配的软骨,这块软骨能够在大象吸水时及时的关闭,这样大象鼻子其实起到了一个储水的作用。

同样的,这块软骨在老鼠进入后,也会关闭,让老鼠无法进一步地进入其食管或者颅腔,其次,大象有两个鼻孔,一张大嘴,这都是它的呼吸器官,即使两只老鼠堵住了它的鼻子,它照样不会窒息,不信你可以捏住自己的鼻子试一下。总结斗兽棋只是一个游戏而已,其中的“老鼠吃象”也是一种游戏的设置,在现实中,嗅觉发达且擅长保护自己鼻子的大象是不会给老鼠钻进去的机会的,况且即使钻进去大象强大的喷力也足以将老鼠喷飞,

2、大象真的怕老鼠吗?

“大象害怕老鼠!”已经忘记了这个结论是在何时何地灌输到我脑子里面的,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可是,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我依然长大,我开始产生疑惑:“大象这个大块头真的会害怕老鼠吗?老鼠在大象面前不就像是鸡蛋碰石头吗?”我试图推翻之前听到的那个结论,然后得到了以下的一些答案,从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大象害怕老鼠是因为它们害怕老鼠这种微小的动物啃咬它们的脚趾和四肢,可是,并没有真实的数据支持这种说法。

在遥远的古希腊,曾经也流传着“大象和老鼠”的故事,根据古希腊人的讲述,一只老鼠可以爬进大象的鼻子,然后让大象变得疯言疯语。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通过理性思考,我们可以知道,不要说老鼠能够爬进大象的鼻孔了,它们是否能碰到大象尚未可知。因为,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用长鼻子吹打老鼠,而在泰国的一项实验表明,老鼠想要钻进大象的鼻孔是一件既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有一个真实的现象是,当大象看到老鼠的时候,它们的身体确实可能会微微颤抖,这很有意思,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大象害怕老鼠的生理反应,不过,关于这个现象,与其说是大象害怕老鼠,不如说大象被飞奔而过的老鼠惊吓到了。就像我们人,有时会被一个突然出现的东西吓着一样,尽管那个东西我们本身并不害怕它,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野外,任何突然移动的生物都可能惊吓到大象,而不仅仅是老鼠。

大象也会被奔跑的狗和猫吓到,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另一个事实,事实上,大象很不喜欢有动物在它的周围吠叫或者奔跑,尤其是当它听到了声音却看不到那个动物在在哪儿的时候。毕竟像老鼠、猫、狗这种动物相比于大象而言,实在太小了,由于体型较大,大象本身也就不灵活,这导致它更不容易发现这些小动物。大象真的害怕老鼠吗?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3、西双版纳大象屡屡出走,没有天敌的它们是否有了不为人知的预感?

最近一段时间,已经有三支云南野象群离家出走,纷纷踏上了远行的道路。它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最热门的“网红”,甚至火到了国外,“大象去哪儿”一度成为日本国内的热门话题,第一支野象群是关注度最高的。这支云南野象群目前有15头大象,包括6头成年雌象、3头成年雄象、3头亚成体象和3头幼象,它们来自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从去年开始就一路北上,离家一年有余,目前已经到达了昆明。

野象群第二支野象群是一支南下队伍,这支野象群一共有17头大象,包括11头成年象、4头亚成体象和2头幼象。它们来自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由于雨季到来,罗梭江水位上涨,象群无法渡江,目前这支野生象群滞留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第三支野象群规模最小。它们是一支10头大象的队伍,包括7头成年象和3头幼象,其中有2头成年母象怀有身孕,

它们也来自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经常游逛于周边的村庄,这一次它们就是闯入了附近的景讷乡曼窝村。它们先是闯进了芒果林,吃饱喝足后又进入了曼窝村的秧田、火龙果地,然后大部队又开进了后山竹林,继续逛吃逛吃,云南野象群睡觉三支云南西双版纳野生象群纷纷出走,人们好奇的是,向来没有天敌的它们是否有了不为人知的预感,所以才这么步调一致地选择离家远行?关于云南野象群离家出走的原因,相关专家最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

结合公开资料和专家观点,我们认为西双版纳野象群出走比较靠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野生大象数量增加1980年,云南境内的野生大象只有约170头,几十年来,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云南境内的野生大象得以繁衍生息,野象数量已经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野生象群野生大象的数量增加,所需食物自然也水涨船高,

而且野生大象的食量惊人,一头成年野生大象每天需要进食30到60公斤的食物。因此,在食物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数量增加,每头大象平均分配到的食物量大大减少,这或许是野象群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二、象群栖息地减少云南境内的野生象群基本上都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1976年,野生象群的栖息面积约2084平方公里,

然而到了最近几年,它们的栖息面积已经锐减至不到500平方公里。而且,原本连成一片的栖息地都被经济林地分割成碎片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野象群不得不经常穿梭于人类活动区域,野象群觅食近年来人们将天然林地改造成经济价值更高的经济林地,比如橡胶林、茶叶林,虽然森林覆盖率没有降低,但是却侵蚀了大象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因为大象喜欢吃的是天然林地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而经济林地却不能为它们提供这些食物,三、野象群生存进化的一种适应机制也有观点认为,云南野生象群屡屡出走,其实是野生动物生存进化的一种自适应机制。近年来云南境内野生大象的数量不断增加,局部种群密度越来越大,长此以往会导致野生大象近亲繁殖,不利于它们的生存和进化,

因此,它们想要通过离家出走来扩大种群的分布范围,从而避免近亲繁殖。大象但是现实恐怕会令象群的这种努力适得其反,比如第一支15头大象的队伍,它们如果想要通过北上寻找其他象群进行基因交流,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北方根本就不存在其他象群。如果一直找不到其他象群,这支野象群就不得不在自己的象群内近亲繁殖,最后甚至导致整个象群的灭绝,

如何迎回野象群北上的云南野象群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这支15头大象的队伍已经远离了适合它们生存的栖息地,目前它们的活动区域并非理想中的乐园,一是缺乏充足的自然食物,如果没有沿途工作人员的大量投喂,我们很难想象这群大象怎么吃饱肚子;二是长时间的降雨使得气温降低,不利于大象生存;三是冬季到来后,这群野生大象面临的挑战将越发艰难。

野生大象事实上,这群大象不能再往北走了,越往北食物就越少,气温就越低,再随着冬季的到来,这群大象的体质会越来越差,尤其是考虑到队伍中还有3头幼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迎回野象群呢?一方面,应该“退胶还象”,橡胶林和茶叶林的经济价值固然很高,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既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又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实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退出经济林地,归还给野生动植物天然林地,然后通过经济补偿、科学引导的方式,鼓励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生态产业,从而实现长远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双版纳大象另一方面,应该为野生象群提供更多食物。野生大象的数量越来越多,所需食物量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我们要尽量为野生象群提供更多的自然食物,尤其是它们喜欢吃的草本植物。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