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什么时候超过阿里云,阿里云还是腾讯云

本人使用起码四个云平台,有电信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从体验看百度云最差,电信和腾讯云还是偶然发生一些小故障,相对比来讲阿里云的故障率最低,最后再推荐客户的时候基本上选择阿里云了,毕竟对于云服务器来讲稳定性是第一位的,谁都经受不起几次宕机的折磨,只要是云服务的基本上对应很多终端客户,发生几次云服务的事故,客户就会反响非常大。

1、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金山云相比,到底谁厉害?

1月30日晚间,阿里巴巴公布了其2019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阿里云营收规模为213.6亿元,4年间增长约20倍,飞速发展的阿里云已是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范围内,3A(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Cloud)占据了超过七成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阿里云更是一骑绝尘,其市场份额相当于第二名到第九名的总和,

转型2B的关键数据显示,阿里云在近2年保持营收高速增长,2018年4个季度的营收分别达到43.85亿、46.98亿、56.67亿和66.11亿元,全年总营收213.6亿元,相比2017年,全年营收111.7亿元增长91.3%。2018年11月,阿里又一次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将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整合全集团技术团队,将集团中台和达摩院的技术与阿里云技术结合,目标是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这一次调整释放阿里巴巴继续强化2B业务的信号。事实上,阿里是从2B业务起家的,阿里B2B公司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外贸生意,后来才有2C业务淘宝天猫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结合的路线,2B业务除了阿里云还有阿里妈妈、阿里钉钉等,但就现阶段而言,阿里云是阿里的王牌,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40%的中国500强企业、近一半中国上市公司、80%中国科技类公司都在使用阿里云,数字经济正在阿里云上得到快速发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将颠覆原有IT产业格局。目前来看,阿里在B端优势明显,业内流行一种观点,互联网下半场的重心是由C端转向B端,根据这种观点,阿里显然已经领跑互联网下半场。国际化的排头兵马云曾经说过,他希望成立一家由中国人创办,但属于全世界的公司,因此,国际战略是阿里发展的重心。而阿里云是阿里国际化布局的重要一环,扮演排头兵的角色,

阿里目前的主业务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与娱乐,创业业务及其他。电商是阿里发家的核心业务,在国内优势明显,但在国际上的扩张并不理想,欧美电商市场是亚马逊的天下,日本则有乐天,阿里只能在东南亚以及拉美等地区寻求机会,然而这些市场体量较小,不足以支撑阿里全球扩张的野心。阿里的移动支付同样难以在国际上扩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信用卡体系,何况他们有自己的移动支付,某种程度上,支付宝的成功借鉴了PayPal的经验,

2、腾讯云什么时候超过阿里云?

至少从目前看还看不出腾讯云有超过阿里云的迹象,科技领域讲究的顺势而为,阿里云出现的时机恰当好处,而国内很多云计算厂家都是跟风而行,越是在蛮荒时代收益也将最大,bat三家企业之所以能起来就是在于国内科技互联网行业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就入局了,在当时的状态下甚至想要融资特别难,特别是从中国人的口袋里掏钱,无奈之下只能寻求国际的资本的协助,之所以这几家企业的一些大股东不是中国人就是这个原因,国内科技创业的生态还不成熟,正是因为处于蛮荒之地,所以在前期更加容易野蛮的生长,更加容易长成参天大树。

为什么阿里云能在国内取得成功先从全球范围看云计算的几个巨头,亚马逊微软两家企业占据着龙头的地位,阿里云由于在亚洲市场的份额暂时排名第三,和第四名谷歌云计算系统差别不是很大,前四名的云计算系统都属于自主研发范畴,真正的技术核心还是要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自主研发,不会是简单的从开源系统拿到代码直接去定制开发这么简单的事情,

极其重视云计算的开发。在阿里云开发之前马云曾经参加过一个会议,主持人让bat三家企业的创始人说下对云计算的认识,轮到马云说的时候直接表达了云计算的兴趣,并且准备全力以赴的搞,马化腾觉得云计算这个概念距离现在还比较遥远,真要落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李彦宏觉得云计算属于新瓶装老酒的东西,从战略重视程度上就可以看出对云计算极其看重。

平台存在技术缺陷,急需要这块技术,阿里云的研发其实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需要,阿里的电商平台之前的已经出现过负载不够的情况,这点和亚马逊当初研发云计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任何企业在解决现有的技术缺陷的同时更加容易酝酿出技术创新,所以马云坚定的请来了王坚博士,并且坚持相信到最后。选对了正确的领头人,阿里云在开始做的时候,并没有完全按照自主研发的道路走的,还是就近选用了开源的代码,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颈,被迫选择自主研发,由于云计算在当时更多是概念般的存在,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实现,于是经历的时间就显得长久了一些,由于投入巨大在阿里高层对此项研究产生了很多的争议,甚至很多人觉得王坚就是来毁阿里的,花着大量的钱做不出东西,甚至在阿里内部的程序员公开喊出王坚到底会不会写代码这种质疑,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如果不是意志坚强的人根本顶不住,但王坚还是一天天的熬过来了,尽量在阿里云的研发过程中技术人员更新很多次,但都没有动摇王坚坚持下去的信念,最终阿里云一炮打响,开启了中国自主研发云计算的先河,其实看看排名靠前的几个巨头,云计算都是自主研发的。

具备了以上几点国内只有阿里具备了这种条件,所以阿里云在国内成功了,中间存在看似很偶然但又是必然的事情,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什么国内云计算厂商很难撼动阿里云阿里云已经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互联网行业讲究的先入为主,阿里云已经在国内深入人心,想要让用户切换平台这种难度还是非常大,使用阿里云更多是的中小企业,由于需要云计算的服务,还达不到自己架设服务器的需求,一般都会选择使用云服务,产生的费用要比自己单买服器并且在再配置个维护人员也节省的多,整体算下来使用云计算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是省钱的,特别是早期已经入驻阿里云的基本上对于阿里云的服务还是比较满意,除非阿里云出现了重大的解决不了的计算问题,否则很难说服他们切换到新的云计算平台,

从具体使用稳定性看阿里云的指数最高。本人使用起码四个云平台,有电信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从体验看百度云最差,电信和腾讯云还是偶然发生一些小故障,相对比来讲阿里云的故障率最低,最后再推荐客户的时候基本上选择阿里云了,毕竟对于云服务器来讲稳定性是第一位的,谁都经受不起几次宕机的折磨,只要是云服务的基本上对应很多终端客户,发生几次云服务的事故,客户就会反响非常大,

自研体系扩展更加灵活。由于阿里云属于完全自主研发系统,在功能扩展上会显得更加灵活,毕竟直接拿开源的系统完成,可能在时间上会提前,但在添加新的功能就会受到很多限制,现在比较阿里云和别的厂商从功能上已经差异很多了,阿里云在新功能添加的效率上明显高于别的厂家,而且在具体效果上也显得更加成熟老练,自主研发在初期会显得十分被动,一旦突破了前面就是一片开阔地了,现在的阿里云就有这么点意思,

至少从目前看国内很难有第二家云计算厂家对阿里云有实质性的冲击,就是从自主研发阿里云开始阿里巴巴开始了向技术路线转移的大战略,一个企业真正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雄厚的技术支撑,从后续马云主导开启的达摩院都是重视技术第一个表现,未来的阿里巴巴会更加的强大,本身已经具备强大的护城河,再加上后续技术性的推动,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在芯片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都是重视技术的一种表现,阿里巴巴也从最初bat中技术最薄弱的企业变成了这三家中最重视技术的企业,任何科技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这点从美国几个巨头身上都能看到核心技术的影子,无论是微软,谷歌,苹果,都有影响世界的技术支撑,这点也是未来中国企业要追赶的对象,已经有标杆在那里放着,差距还是存在国内企业的目标要放的更加长远一点,不要仅仅满足于已经占领了国内市场,国际上空间更加,希望能帮到你。

3、阿里云和华为云以及腾讯云优劣,如何选择?

不邀自答,刚好我们公司用过阿里云和腾讯云,接下来,简单地从个人角度谈谈我的看法。先从技术上分析,最开始,我们公司用的是腾讯云,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腾讯云没有制定公有云资源的抢占规定。也就是说如果和你共享资源的是一位重度使用者,你业务的稳定性和性能就会产生很大的波动,想想就令人头疼,再来说华为云,以前客户选择厂商都只看跑分,华为云的跑分是比较高的,但跟腾讯有一个相似的问题,CPU波动太大,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个概念,那就是vCPU的绑定。

华为云很多产品都没进行这样的绑定,以此来提升性能,增加跑分,但是客户业务稳定性的主动权就交出去了,而阿里云对公有云空间有着明确的规定,通过积分的办法来限制那些过度使用公有云资源的用户。另外阿里云的企业级产品还都进行了vCPU绑定,自然会带来业务稳定性的体验,同时,阿里云还有不少独特的优势,譬如可以添加“独立的磁盘”,还不限数量与容量,而腾讯云就没有这样的功能。

更不用说天猫双11全靠阿里云作技术支撑,技术实力可见一斑啊,再从市场份额来看,权威机构发布的2017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占比图可以看出,阿里云一家就占据47.6%的市场份额,腾讯云、华为云还得跟其他的国内云计算厂商一起瓜分省下得一半市场。在最后的选择上,大家还是要多方面考量,选一个性价比最高最适合自己的公司业务的云计算厂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题主,

4、企业上云,你会选择百度云、阿里云还是腾讯云?

说点自己的看法吧!现在网上云产品是有很多,而且这三家多少也都有了解过。阿里云是综合起来是最佳的,稳定性、安全性、技术水准都不错,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云产品和云服务是得非常关键的。简单点说,无非就是三点:服务、生态和性价比,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对比一下三家的情况。首先,在服务上,阿里云起步最早,在2009年就开始投入云计算,经历了十年自主研发,有丰富的成功案例,

像是和中石化、亿滋、茅台等品牌的合作,给这些企业提供了全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完成数字化转型;百度云在2015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只有部分行业的解决方案,缺少针对性的转型案例;而腾讯云在2013年才开始正式商用,虽然在社交场景、游戏应用等方面有原生优势,但其他领域表现平平。其次,在生态上,阿里云非常重视云生态体系的构建,在5年前就启动了“云合计划”,此后还不断升级,给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解决了很多困难;而百度云在去年才有了生态计划,想加入还需要层层申请、审核,不够实用;至于腾讯云,虽然在强调建设生态,但是没有具体的计划和政策,中小企业很难入局,

5、冬奥会选择阿里云,为啥不选择腾讯云京东云呢?

冬奥会选择阿里云,而不选择其他云,靠实力说话。国家盛事,不容闪失,问题中的其他云,要么是中国名外国云的,要么是实力不够。要知道,阿里在中国是最早提倡研发并上云的企业,现在很多企业和政府都用阿里云,大家常用的12306买票软件就是阿里云技术支持,阿里云在全世界中排第三,并且追得很近,最牛的还是,阿里云前总裁技术总监王坚,当选为中科院院土,作为私企,前无古人,这实力,中国举行的国际盛事冬奥会,选阿里云是最好的选择。

6、网易云音乐VS腾讯音乐,你Pick谁?

网易云,无关音乐审美,关乎音乐反垄断的公理和正义,7月24日迎来了中国音乐史的重大事件,市场责令腾讯及其关联公司解除音乐独家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音乐版权恶性竞争方式等,恢复音乐市场竞争状态。这是除了华语乐团之外的全人类音乐地区都不具备的伟大时刻,不论是索尼、华纳、环球的全球三家独大垄断,还是国内腾讯音乐的平台化引流垄断,都将在未来成为历史。

而网易云,就处于一个被腾讯音乐利用资本之力,恶意抬高版权平台价格的万年老二,以下将从版权之争、反垄断开始、平台立意三个角度解释:版权之争:2015年「最严版权令」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正式进入了正版化的时代。从这一刻开始,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着商品性质,音乐版权,成为了各个音乐平台争抢的香饽饽。

而在2015-2018年,腾讯音乐旗下的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开始以资本进行垄断,对于网易云音乐而言,腾讯用天价收购音乐版权,让网易云毫无翻身余地。用户人数开始大量减少,周杰伦全部作品下架网易云:腾讯音乐的垄断几乎成型;2018年4月1日,网易云音乐突然下架华语男歌手周杰伦的所有歌曲。

QQ音乐成为了唯一正版渠道平台,周杰伦的广大受众集中在具有购买力的九零后,此次网易云版权争夺失利,直接导致了大量用户流失,从网易云音乐进入QQ音乐大量用户流失。随后,网易云音乐一直在试图甩开身上的版权牵绊,秉承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2020年,网易云音乐在版权上的动作更加频繁,吉卜力工作室、滚石唱片、华纳版权、少城时代、环球音乐、CUBE娱乐、好多音乐均与其达成版权合作,网易云拿下《歌手·当打之年》《朋友请听好》《我们的乐队》《中国新说唱2020》等音乐综艺节目的音乐版权,

但是这些所有音乐收听人数,和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等人相比,显然有些杯水车薪。相比之下,2018年集合了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全面K歌腾讯音乐,成功上市,上市之后,资本杠杆能力爆炸,在版权方面只能用四个字概括:「财大气粗」。令人发指的是,腾讯音乐把国内外所有能卖的歌曲版权都买下来了,目前腾讯拥有3500万首曲目的授权,占到中国市场80%以上的音乐版权。

而网易云音乐公开的曲库量仅为2000万首,在数量上相差75%,但是更恐怖的是质量上的差距。腾讯音乐包含的版权音乐唱片公司有:华纳、环球、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代理、华语乐坛中的桂冠,英皇娱乐、福茂唱片的代理,以及诸如《歌手》《声入人心》等腾讯股东系音乐综艺类节目的音乐版权,单单是华纳、环球、索尼三方的任意一方,都不是网易云可以抗衡的。

何况是三方齐聚,在优质版权竞争上,周杰伦、林俊杰、薛之谦、TalorSwift、火星哥、黄老板这样拥有大批量听众的歌手的版权,是可以导致大量用户迁移的。总体而言,在资本之上,腾讯音乐已经做到了决定垄断的地位,而网易云只能去将歌手一些Live版作为原CD的条件去发布。甚至于出现了薛之谦这种公布免费版权的例子,先不说薛之谦此举的忧患和投机,但是不得不说在网易云即将扑街的时候,薛之谦的免费版权拉了一把,才让网易云能够熬到如今反垄断的到来,

反垄断到来:一个好的开始,但是依旧具有难度。国家对于腾讯音乐做出的处罚如下:1: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协议;2: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方式,恶性竞争;3:不得实施最惠待遇条款等措施恢复市场竞争状态,这三条的确定,基本敲定了华语音乐进步的史诗性:第一点,解除网络独家协议。从两个方面出发,歌手角度和平台角度,

对于歌手而言,他的音乐版权不在享有独家平台播放,而是一视同仁认定为音乐具有多平台传播能力。对于平台而言,任意一首歌都拥有去获得版权代理的权利,不再拥有,想因为周杰伦音乐版权,导致大量音乐用户流失的事件。但是具体条例,还应当继续完善,譬如: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是算一家还是三家,播放权的价格区间应该有一个指导价。

便于新平台的发展,第二点,是腾讯惯用的伎俩。在获得索尼、环球、华纳三家全球性音乐公司的版权之中,腾讯很明显是存在着越过中国区代理,直接以高价与三家公司直接签订合约的倾向所在,这种不差钱的暴发户式竞争,对于非腾讯系平台是极大的不公。就好比,剥削剩余价值一般,第三点,是对于第一点的补充和禁止。单独解决QQ音乐的版权垄断,并不能制约腾讯音乐的市场垄断,

因为腾讯旗下,还有着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等等超大型音乐平台。第三点的不得恢复市场竞争状态是指,不得通过多平台形成的联合抵制,再度形成反弹后,恢复市场垄断形势。这样的存在,阿里的千千静听,就具有了一定的活力,可惜,千千静听死在了反垄断之前。网易云立意小众原创音乐,腾讯音乐立于垄断版权,前者改善环境,后者破坏环境。

最后,说一说网易云和腾讯音乐的区别,网易云在腾讯音乐的打压之下,开始具有了更新的发展目光:小众原创和未来版权。拿到老作品的版权只是保持现有领先地位的基础,利用自身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宣发经验去反哺原创音乐生产,才是下一阶段拉开竞争差距的关键战术,2017年,网易云音乐开放音乐人入驻,与原创音乐人直接对接,跳过发行公司、版权公司这一中间环节。

2018年,网易云音乐又推出「云梯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活动增加原创音乐人对平台的粘性,这一举措给网易云音乐带来了大量新鲜血液,也让网易云音乐在寡头版权时代找到了新的发展曲线。截至2019年12月底,网易云音乐平台入驻原创音乐人总数超过10万,音乐人上传原创作品总数超150万首,全年原创音乐人作品年播放量超过2700亿次,

截至2020年4月,入驻网易云原创音乐人数量快速突破16万人。这当中也涌现了《我曾》《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晚安》等多首爆红的歌曲,年播放量均超过了10亿次,虽然这些网络歌曲总体制作工艺较低,但是他们具有着音乐灵光一现的天赋性听觉,他们缺的是更好的设备和更好的制作,但是在音乐本身上,并不能苛责他们不够好。

音乐制作动辄百万,本身就是一种脱离群众的高额门槛,他们的存在,可以极大地培养当年周杰伦一样,靠着较差的设备,写出天马行空的歌曲的天才。在原创这一点上,网易云的确是做得很好,但是并不够好,不论是陈雪凝,还是花粥,他们出名之后,都被撬动了利益,去了敌方阵营,希望反垄断落实之后,网易云能够在唱片公司的基础设施上增加投入,开创和歌手直接的版权分成。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