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年毕业,有的同学入职钢铁行业,那时候钢铁企业效益好到上天,我们年薪5万,同学已经年薪10万,我们到了10万,同学到了30万。在公办学校的年收入加上自己副业年薪也在十几万,这样的收入在教师行业已经算偏上的水平,风水轮流转,钢铁行业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年薪在二三十万元徘徊,我们IT行业崛起,年薪超越了30万。
1、现在年薪5万,打工真是一条“死路”,有什么好的建议?
既然你觉得打工是死路,那就给自己多找几条路呗,通过这次的疫情很多人也意识到了:对现代人来说,只有一份收入渠道是抗风险能力很差的表现,就比如现在,疫情当前,一段时间内,全国很多地方整体停摆,不论是流水线的普工还是写字楼的白领,都面临着饭碗被砸的风险。光是吃饭受点影响倒没什么,就算大鱼大肉吃不起了,米饭面条还是很便宜的,
关键是,现在许多年轻人身上负债极高,每个月光是房贷就要掏出去几千块,这可不是降低一点生活质量就能调整得过来的,想要稳定的还房贷,就必须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现在很多人的现状是:他的收入来源,只有在大环境好的时候才稳定,环境一旦出现一点波动和变数,那立刻就不稳定了,原本供得好好的房贷,马上就面临无米之炊的境地,
之前在热搜上看了一个投票,问现在的九零后身上有多少存款?80%以上的人选的是五千到一万。你没看错,大部分人身上只有几千块的应急金,除此之外就是庞大的负债,也就是说,当他因为某种原因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身上的钱,就够交一个月房贷。而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不小心丢了工作,在一段时间以内,找工作还是有点难度的,不是很容易无缝衔接,这个时候,多一条收入渠道,就等于生活上了双保险,当一条通道暂时被封上的时候,另一条通道还能源源不断的支撑正常的生活,
所以,在这次疫情延续期间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里坐不住了(尤其是已婚已育的女性),开始纷纷代理这个,代理那个,一时间,朋友圈变得像赶大集的市场,卖什么的都有。除了一些常规的实物商品,更是有人打着“区域链”“共享经济”等不明觉厉的名号当噱头,至于卖的是什么,你可以自行体会在这里我想说的就是:开辟多条收入渠道,这个思路是没问题的,而且,一定是大势所趋,在未来,每个人都会在经济和金融层面跟这个世界产生某种联系,每个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加紧密和智能,
但是,请不要去轻易相信那些号称“轻松赚大钱”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世界上没有这种工作,很多人在朋友圈里卖各种莫名其妙的商品,浪费了你的时间,消耗了你的精力,损害了你的人际关系,到最后你手里可能只有可怜的几百几千的零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并没有赚多少钱,但是朋友们已经把你屏蔽得差不多了,以后如果你真想下决心做点什么事业,需要朋友们帮衬的时候,人家已经看不见你了。
所以,我建议小伙伴们,想做副业可以,但是一定要选好方向和领域,不要去选择那种一看就是收智商税割韭菜的项目,所有人做这种项目无一例外都抱着这个想法:我知道这件事里面的真相,所以我既然已经知道了,就不会被收智商税,我要做的是去收取别人的智商税,可笑啊!把别人当傻子的人,才是最傻的。你以为现在的人都不上网的吗?你以为天底下就你聪明别人都傻吗?当你产生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的时候,就已经是被狠狠地收取了一大笔智商税了!赚钱这种事真的没有别的好方法,方法既简单也深奥:1,找准一个领域;2,刻意练习,坚持不懈,
2、48岁公立学校女教师,年收入9万,副业收入5万,私立学校税前25万,该不该辞职去私立学校?
我建议:题主不要辞去公职今天上午刚与一位多年的朋友通电话,多年前他从师范大学毕业,去了西部地区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在那个地方十满了三年服务期以后,成为了一名在职在编教师,又待了八年。今年的五月份,他看到一所私立学校招聘教师就饶有兴趣地投递了简历,经过笔试、试讲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前些天,已经顺利办完了相关的离职手续。
本周开始到达了新学校,参加了新入职教师的相关培训,谈到去私立学校的收入,他很高兴的告诉我,之前跟他签约的时候是月薪1万左右。通过这两天的入职相关培训以后,他也和学校内的其他老师进行了沟通,其实这1万元左右,是所有乱七八糟加起来的总和,与当初美好的憧憬有很大的出入,让他觉得当初的决定过于草率。我们再回到题主所说的这个问题,48岁女教师,按照现在关于退休的法定年龄,只剩下七年,
在公办学校的年收入加上自己副业年薪也在十几万,这样的收入在教师行业已经算偏上的水平。我不知道题主为什么有这样的选择,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在短时间内的经济收入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做冒险的选择,虽然私立学校高薪确实充满诱惑,但是高收入必定高强度的付出。也许你去了之后会明白,严格的企业化管理,正所谓企业不养闲人,恨不得一个人顶几个人去用,在我看来,剩了七年左右时间退休,没有必要去这么拼搏,
因为临近退休应该养个好身体,当你双脚离开体制内的时候一切归零,你将从系组织的人变成社会的人,那时候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说的再实际一点,七年以后退休,你的退休金可能与在职在编的同行也有所差异,结束语:所以我建议题主慎重考虑,最好不要辞去公职,以现在的收入已经不低了,没有必要冒一些风险,也许让自己将来非常后悔。
3、有没有可以年赚五万左右,靠谱点的副业?
我的副业是和二姨摆摊卖炸串!一个月挣得不多,也就1万多块!炸串这个生意,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我的工作内容比较清闲,下班时间也早,5点准时走人,于是我想,下班后这么多空闲时间,一定要做个副业,多挣点补贴家用。我的空闲时间集中在傍晚和晚上,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可以摆摊,那摆摊卖什么呢?我琢磨了好几天。
后来我想到二姨,她摆摊卖炸串好几年,已经买了房买了车,于是,我找到二姨,开始向她学习摆摊卖炸串的各种知识。几个月后,我顺利出师,就正式开始我自己的摆摊之路,这个副业,说难并不难,说不难也难,我给大家讲讲我的心得和感受。摆摊,我认为先开始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位置,在哪个位置去摆,01,摆摊卖炸串怎么选位置。
摆摊在不同的位置,客流不一样,收入就不一样,比如卖衣服,合适的位置一般是步行街,你摆到学校门口,肯定生意做不好。我的副业生意是卖炸串,顾客群体有学生,还有白领,也就是说,我在学校门口或者写字楼附近的小吃街摆摊,是比较合适的。仔细分析下,学校门口小吃众多,竞争激烈,不如写字楼附近,于是,我来到本地最大写字楼,在这附近找了一个位置。
这个位置是一个十字路口,恰好也是众多白领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选位置有个方法,叫“金角银边”,能选十字路口的一角,千万别选路边。因为在十字路口摆摊,能让四个方向的人群都看见,影响力比较大,后面,我不着急出摊,而是研究起了产品定价。毕竟,这位置虽说摆摊卖小吃的人少,但不能乱要价,得让顾客乐意接受,定价之后,就是梳理出摊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完才可以出摊,要不然,顾客在购买时,你再去准备,只会让顾客感觉出餐速度慢,这很容易跑单。02,摆摊卖炸串的准备工作,先说准备工作中大的方面,摆摊卖炸串,需要一辆改装过的三轮车,需要食材进货,还需要打包盒等零碎物品。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去找,当然,二姨有成熟的供应链,我直接就找她要了过来。如果没有,一定要自己动手去找,压低成本,这样产品定价才不会过高,也保证了生意的利润,
再说说小的方面,那就是精确到每天的准备工作。因为是炸串,出摊前肯定要进货,然后再把食材一串一串的弄好,这样才可以出去摆摊。炸串生的高峰期其实下午5点就开始了,我本来就上着班,一下班我就要去摆摊,根本没时间串好食材,所以,我会提前一天晚上收摊回家后,串好食材,放冰箱冷藏。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充分后,我开始了摆摊,
03,摆摊卖炸串的具体收入。很多人好奇,我怎么摆摊卖炸串月入1万多的,我给大家仔细算一笔账,就清楚了。首先,大家要知道炸串生意的利润,是比较高的,炸串的毛利率至少在60%以上,而且,素菜要比肉菜毛利更高。举个例子,一串香菇,卖一元钱一串,但上面只有4,5个,成本价最多不过两毛钱,你们算算,毛利率多少?一串香菇毛利率竟然高达400%!这样,我在摆摊很熟练之后,平均每天我的收入有个1000元左右。
按照收入1000元计算,平均毛利率在60%,那我每个月毛利收入有1.8万元,再来看费用。每天摆摊,有的菜会有损耗,不过不大,还有,用的燃气需要定时更换,还需要一些水电费,不过总体费用加起来并不多,2000元足够。另外我认为,摆摊有个好处,就是能省掉房租这个费用大头,所以,每个月我的纯收入就是,1.8万元减去2000元的费用,也就是1.6万元左右。
说真的,这个收入,已经远超我的工资收入,不过,这始终是个副业,不需要全去做。话说回来,副业能挣到钱,但是,千万别让副业影响了主业,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像我做的这个炸串生意,真的每天都很累,要持续工作8个小时,相当于我又上了个班。所以,我在周末两天一般不出摊,选择休息,恢复下精力,同时,也梳理下我的主业,不能让其受太大影响,
4、月薪五千多,累死累活的,负债五万!搞什么副业能赚钱?
只能搞自己,别信网上那些虚头巴脑的;针对搞自己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不赚钱饿不死阶段):投资自己,多看书,多学习;别小瞧这种投资,在你未来的人生道路,这里的付出绝对能给你带来几倍、几十倍的回报;第二(不赚钱唢呐响阶段):此类情况,可想而知面临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每天,每时每刻都需要面临金钱的毒打,这种情况那肯定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投资自己了,他需要的是快速的回血;所以,我建议是尽量找下可持续,可提升,可复用的兼职工作来做,比如有打算开店的计划,可以先找到类似门店的兼职工作来做,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亦或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找找外包的活干干,同样是既把钱赚了,就把经验丰富了,能力得到更加的锤炼了;。
5、我大学同学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年薪30万,而我和他一个专业年薪才五万,这是什么体验?
以前每次回老家,我和父亲都会去看大伯,当年他们兄弟俩,学习都很好,发展工业时代,许多企业都到弄农村招工,爷爷让老大留守家园,我父亲就招工走了,一晃三四十年过去了。父亲成为企业干部,伯父仍是农民,两人境遇天壤之别,伯父当年各方面能力都比我父亲强,但是仅仅差一步,就拉开差距。这是时代造就的命运,你们两位同学,如果学历、资历、能力等外在条件都差不多,但几年之后,两人收入差距六倍,只能说选择、命运、机遇的问题。
看开一些,经营好自己的日子,增强自我幸福感,比什么都重要,不是强调宿命论,但现实中,冥冥之中,也有命运的轮回,不是自我安慰,这是生活的智慧,否则,人比人都气死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前几天某著名电商公司助理41岁在香港英年早逝,人比人更幸福呢?题主说的事情,很正常的,大学毕业,一个班级,一个专业,一个成绩,看似齐步走,就业三到五年,就开始分化,十年后就天壤之别了。
主要是选择、大势、机遇、能力、胆商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同一批人不同的走向和结局,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即使双胞胎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第一,选择不同,同样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你选家乡小城就业,他选北上广大厂就业。你选家乡老国企,给领导和同事们管管网络,修修电脑,通通网,杀杀毒,月薪5000元,
他入职大厂,起薪30万,未来十年后,他可能负责一款手游,年薪百万,股权几百万。你还是年薪5万,继续通通网、杀杀毒,你说你怎么和人家比?第二,大势不同。我们当年毕业,有的同学入职钢铁行业,那时候钢铁企业效益好到上天,我们年薪5万,同学已经年薪10万,我们到了10万,同学到了30万,风水轮流转,钢铁行业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年薪在二三十万元徘徊,我们IT行业崛起,年薪超越了30万。
这是时代大势决定的,大浪淘沙,顺势而为,与你的能力无关,这就是命,第三,机遇不同。当年毕业,我们大多数人都去了基层一线,月薪2000多,有一个男生去了总部,三年后成为中层,年薪30万。我们三年后年薪5万,听说,这位男生娶了老总的女儿。这个老总正好空降到这个企业,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十年后我辞职了,去北京闯荡,
同学已经成为副总,已经到了不需要年薪的层次,他家每晚门庭若市。第四,能力不同,学历就是一个敲门砖,文凭就是一张纸。入职之后,要么拼后台,要么拼能力,我们当年同一批同学毕业十年,有的是高管,有的是职员。除了以上的外在因素外,与每个人的奋斗精神和干事能力有关,这位高管,一直坚持学习最先进的理念,一路打拼,脱颖而出。
那些普通职员,按部就班上班,十年难以出头,第五,胆商不同。有人胆大敢赌,敢于抓住机遇,敢于抗击风险,机遇,来了,人家抓住了,很多同学抓不住,比如,同样面对房地产的第一波,我们收入都不同,人家敢于借钱贷款买房子,我们不敢冒风险,看着房价一飞冲天,北京一套房子上千万,拉开两种人生。总之,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要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