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科学吗

成功不仅需要一万小时定律,同时还要进行刻意练习。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逻辑是,如果每天3小时,十年就大致是一万小时,但当我看完丹尼尔∙科伊尔写的这本《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我才真正理解到,这个理论的关键其实不是一万小时,一万个小时定律适用于不少行业,但唯独不适合于股市。

1、一万小时定律科学吗?

成功不仅需要一万小时定律,同时还要进行刻意练习。2008年随着格拉德威尔出版《异类》时,他在探讨什么是使得人们成为某一特定行业或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时,说了这句妙语:“1万小时法则”,根据这个法则,要在大多数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级杰出人物,需要花费1万小时来练习,很多人认为《刻意练习》作者埃里克森与格拉德威尔是对头,两人撕得很严重,但其实通过《刻意练习》这本书,还是相对理性分析了1万小时法则与刻意练习理论的关系。

其实我认为两者应该是互相补充的,既然是互相补充,那么肯定有认可,也有不认可(即补充部分),10000小时只是一个虚数,平均数,而并不是一个绝对数字;此外,比如说拿演讲训练举例,不能说,我随随便便进行一个演讲,就能够算尽10000小时的基数内,因为这种很可能不是有目的的训练,因此不符合刻意练习原则。

另外还有一点,即并不代表修炼了10000小时,就一定会成为一名专家,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最杰出的人物,需要付出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写道:“如果你希望成为你所在高度竞争行业或领域中的世界最杰出人物,就得付出成千上万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只为了与哪些在同类工作中同样勤学苦练的人有平等竞争的关系,

2、炒股适合一万个小时定律吗?

一万个小时定律适用于不少行业,但唯独不适合于股市!其原因有以下两点:1、炒股有涨也有跌,赚多少由市场来定,亏多少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2、炒股决定赚钱的不单纯是技术,还有人性的弱点,一万个小时定律可以用在股票技术的精进上,放在克制人性的弱点上却难以奏效。事实上,在股市里造成散户交易者亏损更多是因为人性的弱点,

不少股市赚钱的技术都是公开的,可能是交易者人性的弱点干扰了交易,导致赚钱的技术失效。我在股票方面资质愚钝,个人花在股票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一万个小时,还不算交易时间,交易中与人性的弱点抗争的时间也相当长,直到构建起交易模式,才初见成效,压制住人性的弱点对交易的干扰。但还不能说完全战胜人性的弱点,因为牵涉到利益,人性的弱点喜欢在交易中搞突然袭击,

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首先,这本书讲的是个什么概念呢?他说的是,克拉丽莎和人才温床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他们激活了一种神经机能,这样就可以通过某些以目标为导向的练习模式来提高技能,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学习加速区域,这尽管看上去无法复制,但是知情人可以带领你随时深入进去。换种说法,他们掌握了成败的真谛,这本书和其他几本关于一万小时的书一样,都是基于埃里克森和赫伯特.西蒙的“十年法则”的标志性理论,但这本书通过新的内容到了新的高度,新的内容是关于髓鞘质的,作者把髓鞘质称为才能密码。

什么是才能密码?1.髓鞘质,髓鞘质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2.髓鞘质的重要性:普遍性,通用性和无形性,只有清楚的了解了髓鞘质这个新模型,才能清晰的理解技能。3.训练中,沿着神经回路产生精确的脉冲,发出信号把那条线路髓鞘质化,训练完成后就拥有了超强的线路。

4.“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关键”——髓鞘质,5.脑科学洞见第一条:所有的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间沟通的结果。6.脑科学洞见第二条:技能线路锻炼的越多,使用的越自如,大脑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幻觉:一旦掌握一项技能,就会感到收放自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7.“信号必须以合适的速度传输,在正确的时刻到达,而髓鞘质正是大脑控制传输速度的方法”,菲尔茨博士说,“突触的变化仍然是学习过程的关键,但髓鞘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髓鞘质原理8.回路放电至关重要,这种生理机制只能靠行动,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它只钟情于重复,

精深练习的动力来自原始状态,即时刻警惕,忍饥挨饿,目标明确,甚至绝望挣扎的状态。9.髓鞘质包罗万象,以不变应万变,10.髓鞘质无法逆转,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你就无法去除这层绝缘体,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复新动作以养成新习惯,11.髓鞘质与年龄,髓鞘质一直生长至30多岁,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轻松掌握新技能的关键时期。

此后,髓鞘质继续生长,直至50岁,损失的速度将超过生长的速度,但人的一生都能够髓鞘质化,12.髓鞘质公式:精深练习×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其实道理很简单,你要愿意,认准一个领域,花在上面1万个小时,你就会变成那个行业的人才,当然这1万个小时不是让你去玩的,而是用心去钻研,你的大脑就会慢慢改变并适应这种情况,所以,现在开始努力吧,

4、1万小时定律,天才是练出来的。你怎么看?

读书|如何成为一名髓鞘质型天才很多人在没看过这本书前,可能都听说过这个“一万小时理论”,但当我看完丹尼尔∙科伊尔写的这本《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我才真正理解到,这个理论的关键其实不是一万小时。一万小时的提法我认为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是一个不太准确但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时长,安德斯·埃里克森写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一书就明确反对把一万小时和天才直接挂钩这种说法。

那么,一万小时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说法来自“十年论”假说,逻辑是,如果每天3小时,十年就大致是一万小时。早在1899年,十年论的假说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那时,在《心理学评论》上有一篇文章,论述至少要花费十年时间才能成为电信业专家,1973年,研究员赫伯特∙西蒙和威廉∙蔡斯合著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家》杂志,影响很大,文章中阐述了国际象棋爱好者必须至少下十年棋才能在国际联赛中取胜。

安德斯·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曾写过一本书叫《剑桥手册之专门技能与专家表现》(CambridgeHandbookofExpertiseandExpertPerformance),其中有一项统计数据,即:任何领域的专家都是经过了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但也像安德斯·埃里克森在简介里说的那样,“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工作年数和他的工作能力并没有直接联系。

”实际上,作者提出的这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真正关键,是一个叫精深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大脑技能回路髓鞘质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学教授乔治∙巴特克斯博士说:“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之成为人的关键。”菲尔茨博士说:“实际上,所有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链之间沟通的结果,”什么是髓鞘质呢?髓鞘质是神经通路外面包的一层绝缘体,它的作用是防止神经通路之间的信号干扰,让神经通路对刺激的反应更快,也就是说让信息传输速度更快。

我在一些育儿书上也看到过,髓鞘质的形成对智商提高十分重要,婴幼儿的大运动发展需要髓鞘质的配合,从而更好地控制肌肉。而且说,母乳喂养为什么好的其中一条原因,是髓鞘质的成分是磷酸寡核苷酸,而母乳中的脂肪酸正是合成磷酸寡核苷酸的基石,作者提出髓鞘质原理是:1、只钟情于行动。只有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神经通路的绝缘化才能完成,

将神经通路绝缘化的工作是可以通过后天完成的,并且主要是通过后天的精深练习来完成的。这也因应了卢梭、王阳明等思想家强调的对实践的重视,2、无法逆转。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将无法消除,每一条技能通路只要产生了就会存在,不会因为不用而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被打破的原因,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是重复新动作养成新习惯。

3、一直生长,髓鞘质会一直生长,持续到30岁到达顶峰。到了50岁的时候,髓鞘质损失的速度才快过生长速度,根据髓鞘质的这些原理,作者提出了“精深练习”。这个方法是作者在观察和总结了草山音乐学校、俄罗斯网球俱乐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音乐学校,巴西足球学校室内五人制足球训练等诸多案例后得出的,要践行精深练习有三个秘技。

秘技一:组块化,第一步,技能学习者先对一个技能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了解,把一个技能看成一个大组块。第二步,技能学习者尽可能将技能任务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第三步,针对分解好的最基础的组块,技能学习者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放慢了速度地练习,以了解技能的内在结构,然后再加速练习,秘技二:犯错式练习。(参考《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彼得∙c∙布朗等著,有修改,原文是重复练习)每天练习3-5个小时,

练习的过程中要乐于犯错。犯错是一件好事,错误越多,能获取的成长营养越多,进步也越大,德国的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如果想变聪明,请犯错。这些错误并不是真正的错误,而是信息,”纠正错误的方法是将正确的动作多多练习。这时,好的老师发挥了作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做到正确的练习,精深练习时,要努力做那些刚好勉强完成的事情,也就是说挑战极限,这样做,可以把技能回路锻炼地越来越敏捷和准确。

这和健身的道理是相通的,飞行员训练会使用飞行训练器。这是一种模拟真实驾驶的训练设备,可以为飞行员训练飞行技能提供犯错冒险的机会,精深练习就相当于是为技能训练寻找这种飞行训练器,来完成犯错式练习,同时也完成对自己记忆的检索(参考《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彼得∙c∙布朗等著)。勃朗特三姐妹仿佛是横空出世,一夜成名的,但实际上她们在成名前都经过了长期的写作练习,

她们仿写了大量的小说。如果翻看她们以前练笔写的小说,可以看到也是非常幼稚的,这些幼稚的习作可以认为是一种“飞行训练器”。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人才爆炸,作者说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意大利工匠行会的学徒制度。这一制度就像一个飞行训练器,让学徒有非常多的实际操练、尝试,失败后再尝试的机会,秘技三:有目的地持续奋斗。

设置一个目标,持续地改善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评估自己与目标的差距,通过一些方法来点燃激情,再次努力,再评估差距,以此循环,挣扎着向着目标前进。苏格拉底(Socrates)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叶芝(W.B.Yeats)也说:“教育不是填坑,而是点燃照明之火。”他们都在说教育成功靠的不是传授知识,教育成功靠的是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

点燃激情的启动信号有两种。一种就是目标激励,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年纪最小的孩子往往走得最快,进步最快。这是因为在年纪最小的孩子面前总有一个目标能点燃他的激情:他行,为什么我不行?我也能行!还有一种是低动机语言激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曾在纽约的400名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用什么样的赞美信号对启动学生的动机最有效。

附实验过程如下(maoyu.kd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76794551卡罗尔.德维克奖赏实验(2014-11-1519:05:19))一开始,德维克给每一个孩子一组相当简单的试题,随后,研究人员告诉所有的孩子他们的得分,并附上一句六个字的表扬。一半的孩子收到的表扬是赞美他们的智力(“你肯定很聪明”),另一半收到的是赞美他们的勤奋(“你肯定很努力”),

孩子们接受了第二次测试。但是这次,他们可以挑选一份较难的试题,那些曾经被赞扬勤奋的孩子中,90%选择了难一点的试题。而曾经被赞扬很聪明的孩子,大多数选择了简单的试题,为什么?“当我们赞美孩子的智力时,”德维克写道,“我们是在说,这个游戏的名字是:聪明的,别冒险犯错。”第三次的试题都增加了难度,所有的孩子都失败了,

然而,两组孩子——勤奋组和智力组——面对这种情况的反应截然不同。“(勤奋组)钻研学习与试题有关的知识,尝试解决方案,试验解决策略,”德维克说,“后来他们说,他们喜欢这么干,但智力组讨厌难的试题。他们觉得这是他们不够聪明的证据,”实验进行了一轮,又回到跟第一次试题同样难度的测试。勤奋组的成绩提高了30%,而智力组的评分下降了20%,

这样的结果都源自六个字。德维克对此惊讶万分,于是又做了五次同样的实验,每次的结果都一样。这个实验发现,赞扬勤奋的语言比赞扬智力的语言更有效,他发现希望、梦想等泛泛而谈的高动机语言并不能激励人,比如“你是最棒的”这种高动机语言反而在提醒人们无需努力,请逃避痛苦挣扎。因为你是最顶尖的,你怎么能这么吃力呢?真正有效的激励性的语言要做到明确,比如“你真用功”,或者“你比以前有进步”,这种低动机的激励语言要有效得多,

总结上述关于精深练习秘技,可以表述为下面这个公式:激情➡️(伯乐的作用)精深练习❌1万小时=世界级人才思考应用:如果说我想学会英语技能,按照精深练习的要求,我该怎么做?首先,我要把整个英语技能看成一个整体,想一想到底评判学会英语的标准是什么?得到一个具体完整的目标。其次,我要把英语技能分解成几个组块,比如就是听说读写吧,

第三,我要对各个组块进行带思考的练习,比如练习听力,我要先放慢速度一句一句听读,熟练后加速度练习。要乐于挑战自我,第四,我要做测试,逼迫自己进行检索式学习,要珍惜错误,挣扎着向目标前进,第五,自我激励(或请老师指导),第六,长期学习,久久为功。2018年10月16日(插图来自网上,侵权请联系删除)-END-By逆水行舟读书会逆水行舟读书会,专注拆解书中智慧。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