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的女性多大可以生育,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这再次印证了封建女性和现代女性的不同。封建时期女性与现代女性在人权的享受方面是有根本的不同的,回归文题,看历朝历代女性的婚配时间的规定,我们便能推断出封建女性的生育时间,回归文题,看历朝历代女性的婚配时间的规定,我们便能推断出封建女性的生育时间。

1、在封建专权婚姻制度下,女性处于怎样的地位?

婚姻是两性的结合,不同的时代的婚姻有着各自时代的特点。所以这个问题问得太大,如果将每个历史时期的婚姻中女性地位都加以阐述,未免篇幅过长,我仅就宋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来回答一下。(古代女性)相对来说,宋代女性比明代和清代的女性要自由一些,她们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是延续了唐代那种比较宽松的环境和作风,但是也有自己时代的特点,

一、女性在娘家的地位宋朝法律将女性分成两种,一种叫“在室女”,一种叫“已嫁女”,她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同的。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她没有出嫁就父母双亡,那她是有资格分得父母的财产的,数额是她的兄弟们的一半,嫁出去的女儿就不享有这种权利了;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父母死了又没有儿子,则财产由女儿继承,

宋代女性出嫁之前,也是必须遵守儒家的“三从四德”的,但是相对封建社会后期来说,在婚姻自主权上,宋代女性还是有一定自由度的。《宋刑统》规定“诸卑幼在外,尊长后为订婚,而卑幼自娶妻,已成者婚如法;未成者,从尊长,违者杖一百”,也就是说男女青年在婚姻大事上,应当听从尊长的安排,但是如果他们自己订的终身,并完成了婚礼,也可以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这是宋代赋予青年男女的一项少量自由度的婚姻自主权。女性在娘家出嫁之前,有着参加家庭生产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宋代规定“女子六岁始习女工,十岁则教以婉娩”,此外洗衣做饭之类家务也是女儿应该共同承担的家庭劳动。出嫁后的女性,并不是与娘家断绝了联系,也还是要对娘家父母尽一定的孝道的,娘家父母去世,出嫁的女儿也要服丧,但是相对男丁服丧三年的规定,女性为父母的服丧期则只有一年。

同时宋代法律规定,出嫁的女儿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担负一定的奉养、照顾父母的义务;如果经济能力不允许,则娘家农忙时也可以去帮忙,夫家不得阻挠,如果父母没有儿子,结婚后的女性及其配偶也要担负赡养义务。二、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结婚是女人一生中的大事,从这一时刻开始,她们就要离开熟悉的娘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她从此担负的角色就不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做一个妻子,一个儿媳,一个未来的母亲。所以如何保障她们应有的权利,宋朝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我们知道,财产权是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体现,有钱腰杆子就硬。宋代女性的财产权,首先体现在她们对嫁妆的处置上,“嫁妆”做为女性从娘家带来的财产,是得到宋朝法律保护的。《宋刑统》就规定,兄弟分家时,妻子从娘家带来的财产不纳入其中,

如果丈夫去世,妻子改嫁,她有权将这部分财产带走,夫家不得干涉。另外,如果娘家父母去世,又无儿子继承,出嫁的女儿也有对娘家财产的继承权,宗族之内不得干涉,出嫁的女性也要担负一定的义务,首先她要为男方传宗接代。生育是古代女性最大的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如果一个女性不能生育,那她极有可能被男方抛弃的,古代离婚有“七出之条”,第一条就是“无子”,不能生育的女性在古代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从事生产的女性)女性在生育子女后,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古人讲究一个好女人要会“相夫教子”,所谓相夫,就是协助丈夫,劝诫丈夫上进;教子则是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宋代女性教育子女的范例很多,比如著名的岳母刺字,岳飞就是在母亲教育下成长出来的一代民族英雄,说起来很多人不相信,宋代女性是有离婚的权力的。当然,这种权力更多的是掌握在男性手中,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女性提出离婚的要求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法律的支持,

宋代男性想抛弃女性是非常容易的,当时规定只要女性犯了“七出”中的任何一条,男方就可以休妻。这七出包括无子,淫荡,不孝敬公婆,受嚼舌头,偷东西,妒忌以及身上有严重的疾病,前六条都好理解,但第七条女性染上恶疾时,是最需要丈夫的照顾的时候,男方居然可以以这种理由离婚,对女性实在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男方有“义绝”之举,也就是说男方违反伦理道德,对女方的长辈进行辱骂、殴打或者与妻子的直系亲属通奸的,女方可以提出离婚,

这种情况虽然比较少见,但毕竟是女性的一项权利,也是法律赋予女性的一种保护。如果男女双方性格不合,也可以和平离婚,这叫“和离”,比如丈夫离家超过三年不归,女方可以改嫁,男方家属不得阻拦。夫妻感情破裂后,如果丈夫同意,也可以自愿离婚,这些规定都是女性在婚姻中地位的体现。在婚姻中,如果男方死亡,宋代的女性是有改嫁的权力的,也是得到社会理解的,

宋代丧偶女性改嫁是一种普遍现象,上至公主,下至农妇,都习以为常。这是因为法律规定:“诸居夫丧百日外,而贫乏不能自存者,自陈改嫁”,这个“不能自存”的条件比较宽泛,在封建社会女性确实难以担负一个人养育儿女的责任,所以不能自存做为改嫁的理由,是非常有效的。三、女性在婆家的地位女性结婚后,与公婆、小叔子小姑子的关系是一种比较难处的关系,自古皆然,

宋代虽然赋予了女性一定的自由,但在与公婆的关系上,还是要求比较多也比较严格的。做为一个媳妇,从早上公婆起床开始,就要认真照顾,听从命令和指挥,一切以公婆的意志为准则,不能与公婆顶嘴或者发生争吵,在公婆面前行为语言要端庄,这是一个合格的媳妇的标准,当女性生儿育女,并经过“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后,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的质变,从此由被压迫者转变为压迫者。

女性当了婆婆,也就有了对自己媳妇的教育权和领导权,她此时所要做的,就是指挥媳妇做事,如果是一个善良的婆婆,也许会帮媳妇一把,共同担负家庭中的事务,(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女性老了之后,有权让儿子赡养。在宋代这个讲究孝道的时代,母亲的权利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父亲去世后,家庭所有财产都由母亲管理和支配,只要母亲在世,儿子们也不得主动提出分家或者分割财产的要求。

在家庭事务的决断上,做为母亲的女性,也有很大的决策权,一个普通家庭如何开展生产,如何与亲戚相处,如何安排家庭财务,母亲都有着决策的权力。这是女性权力最大的一个阶段,也是她们一生中地位的顶峰,总体来说,宋代的女性仍然是被禁锢在家庭和婚姻这个狭小的圈子中的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道德都对她们的行为有着相当大的规范,她们在婚姻和家庭中整体上还是男性的附属品,还是被封建礼教思想所束缚的。

(吃人的贞节牌坊)宋朝之后,由于程朱理学不断被统治者采用,女性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在明清两朝陷入了历史的低谷,别的不说,就以我的家乡——徽州四处可见的贞节牌坊上,就写满了明清两代女性的血与泪。这时的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毫无地位可言,封建礼教像一把枷锁,将女性锁在地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不需要再多赘述了,

2、封建时代的女性多大可以生育?与现代女性有何不同?

封建社会其实是一个男权社会,而女性再而三这个社会里的生育工具。因此,封建时期女性与现代女性在人权的享受方面是有根本的不同的,《周礼·地官·媒氏》中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女子十五岁及笄后便已开始谈婚论嫁,若至二十岁尚未出嫁则为“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由此可见,封建时期女子早嫁的由来已久,而早嫁的原因则是为了促进生育,

而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模式注定了家里人口越多所承担的赋税、徭役等的压力的越小。自父系社会以来,女性由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而沦落为男性的附庸品,由于男性体力上的天生优势使他们能承担更多的劳动,女性开始只负责为男性生育,男尊女卑的观念也由此形成。《诗经·尔雅》中写道“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依照郑玄的解释,男子生下来应该玩玉器,从而培养他玉一样的品格,女子生下来应该玩纺锤,从而培养做工的能力,这再次印证了封建女性和现代女性的不同。回归文题,看历朝历代女性的婚配时间的规定,我们便能推断出封建女性的生育时间,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女子15岁婚配;宋仁宗时男子15岁娶,女子13岁嫁;明太祖时男子16岁娶,女子14岁嫁。

从封建历史中截取三个时间点,这些信息都体现出早娶早嫁的法律规定,封建女性的生育时间同婚配时间也是极为相近的,回归文题,看历朝历代女性的婚配时间的规定,我们便能推断出封建女性的生育时间。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女子15岁婚配;宋仁宗时男子15岁娶,女子13岁嫁;明太祖时男子16岁娶,女子14岁嫁,从封建历史中截取三个时间点,这些信息都体现出早娶早嫁的法律规定,封建女性的生育时间同婚配时间也是极为相近的。

东汉赵岐在《十三经注》中解释了《孟子.离娄上》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虽然孟子原意并非如此,但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这样的解释更加贴近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述求。

生子且多子成为封建社会总体的社会价值取向,而七出之条中的“无子”,更将女性和生育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待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文规定了“一夫一妻制”,曾经封建社会的陋习被全部废除,历经两千年封建社会之后女性终于拥有了社会地位,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品。而现在我国法定结婚年龄为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花姑子》,是对封建女性的幻想之作?

陕西有一个姓安的书生,为人讲义气,性格也颇好,可对钱财却没有什么概念,好挥霍,喜欢放生。有一次,安生的舅家有丧事,安生前往吊唁。返回时,天已黑,不小心进入了深山老林中,正害怕之间,突然看到远处一箭之地有火光闪烁,安生觉得可能有人家,正好前去问一问。安生追寻着火光,一直走,半路突然遇到一个拄着拐杖的驼背老头,

安生还未说话,那老头便问道:“你是何人,为何会在此?”安生说自己迷了路,误入此地,看到前方有火光,于是便想借宿,那老头便说:“那可不是什么好去处,你跟我走。我家里的茅草屋虽然不宽敞,但好遮风挡雨,”安生听了非常高兴,于是跟着老头回了家。安生跟随老头进了茅草屋,这茅草屋只有三间小房,并不宽敞,老头进了房门,叫来自己的老伴,说道:“客人来了,赶忙招呼一下。

”又说:“你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进去叫花姑子前来给客人斟酒,”那老妇人进去唤花姑子。不一会儿,安生看到一个16岁左右的女郎从内房里走出,容貌俏丽,好似天上的仙女,安生看的眼睛都发直了,老头见花姑子出来,忙叫她去烫酒。西边儿屋的角落有一个煤火炉子,花姑子便在那生起火来,开始给安生烫酒,安生和老头聊起了天,这才得知,老头今年已经70多岁了,家里并无其他人,只有他和妻子以及一个女儿。

这女儿唤作花姑子,安生又忙问道:“花姑子的婆家住在何处?”老头回答道:“我这姑娘还并未婚配。”安生听了大喜,称赞花姑子漂亮,为人懂事,对她赞不绝口。老头正谦虚着,突然听到西屋内花姑子的叫喊,二人连忙进去看,原来花姑子将酒烫开了,安生上前帮忙收拾,老头则气得跳脚,大骂道:“承蒙人家夸奖你,你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真是羞煞人也。

”花姑子被骂得低下了头,眼圈红红的,也不敢说话,老头又看到煤炉旁是一个用高粱秸扎成的紫姑神,还没完成。老头气不打一处来又说道:“为了这么一个活计,竟然差点耽误了客人喝酒,你真是该死,”安生见此连忙从旁劝道:“这紫姑神扎的神似,可见姑娘也是一个心灵手巧之人。不碍事,不碍事,酒慢慢烫便好,”随后老头便吩咐花姑子重新给安生烫酒,二人出了西屋。

客厅上,老头和安生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安生此刻心中全是那姑娘的模样,哪还有心思和老头聊天。就在这时,屋内的老妇人突然喊老头,老头忙向安生告罪,说要进去一下,安生点了点头,示意他不用管自己。只管去忙好了,老头一进门,安生的心思活泛了起来。便对着西屋说道:“不知姑娘是否有意中人?我自打见了你,就情牵于你身,我想托媒向你求婚,不知姑娘意向如何?”那姑娘不说话,只是不停的在煽动着煤炉火,做烫酒的事,

安生见姑娘不答应。便冲动地跑进了西屋中,又将此话说了一遍,那姑娘惊问:“你怎么进来了?赶紧出去啊,被我爹爹看到不好,”安生此时仿佛着了魔一样,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提亲说媒之事。姑娘手足无措,安生见姑娘无动于衷,竟然跪了下来,抱着姑娘的大腿,姑娘更慌乱了,往后不停的靠,最后靠到了墙边之上,安生站了起来,一把抱住姑娘,姑娘吓得大叫了一声,惊动了内房的老头和老妇人连忙出来看,安生顿觉的脸羞红一片,赶忙放开。

老头问:“怎么了?”那姑娘整理了一下衣服说道:“幸亏有安生来看,不然这酒又烫开了,”此时的安生已经羞红的脸,对自己刚才所做的事后悔不已,心道:这姑娘真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没有揭穿我刚才的所作所为。酒烫好后,安生只是胡乱的吃了几口,便说要休息,老头和老妇人连忙为安生铺好了床铺,安生便休息了,可是此时的他哪还有心思睡觉啊,整个人的心全飞到了那姑娘的身上了。

就这样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安生赶忙告辞离开,回到家后心中仍旧惦念着姑娘,于是便请媒人去老头家提亲,然而媒人到了地方却发现,那地方根本没有人家居住,乃是一处悬崖峭壁,回来将此事告诉了安生,安生心里更加疑惑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安生思念着那花姑子,不知不觉得了相思病,整天吃不下睡不着,每天只能喝一两口粥,勉强维持生计,躺在床上甚至连动也不能动。

家里人忙前忙后的照顾,可不管请来什么郎中,就是瞧不出安生的病,这一天,安生的家里人照顾了安生后,全都睡着了,安生一个人在房间内,迷迷糊糊间突然觉得有人在揉捏他,睁眼看竟是花姑子,泪流满面,话都说不出来了。花姑子笑着对他说:“真是个痴心的人啊,怎么变成这样了呢?随后便脱了鞋子,上了他的床铺,用手替他按压着太阳穴,

安生看到花姑子,整个人轻松了不少。此时的安生满眼都是花姑子的模样,都不敢眨眼,生怕眼前人突然消失了,忽然,安生鼻尖嗅到了一股浓烈的麝香味,那香味儿透过他的鼻子进入到四肢百骸,安生闻到这香味便开始出汗,逐渐轻松了不少。过了一会儿,花姑子对安生说:“你家人颇多,我不便停留,三天后我会再来,”然后从随身的布袋中掏出几块蒸饼,放到安生的枕头下,便向安生告辞离开。

花姑子的到来,让安生的病好了不少,后半夜间,安生出了一身大汗,整个人也能动了,便觉得腹中饥饿,想起花姑子临走前放在枕头下的蒸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安生吃着蒸饼,只觉得以前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东西,不知不觉就吃了两三个,下床倒了些水,喝完后又躺到了床上,想起花姑子临走前说三天后还会再来,内心不禁期盼起来,

三天后,蒸饼也吃完了,想起花姑子今晚就会来,于是安生早早的打发了家人,说自己病已经好了,不用再照顾自己了,又想花姑子可能没办法进来,于是便拔掉了所有房门的门栓。过了片刻,花姑子果然来了,巧笑倩兮的对他说道:“怎么?不感谢你的医生吗?”安生听了大喜,忙上前抓住花姑子的手,两个人亲密无间,恩爱到了极点。过了片刻,花姑子对安生说:“我之所以冒着蒙羞的风险前来和你相见,是因你对我有大恩,但我并不能和你结成伴侣,你还是尽快找一名配偶吧,

”安生沉默了片刻,说道:“我并不知何时对你有大恩,但是我知道,自从遇到你后便喜欢上了你,再也不想和你分开,这一辈子也只爱你一个人。”花姑子听了心里甜蜜,可随后苦笑道:“我们在一起困难重重,如果你非要在一起,明天和我一起回家吧,这几日我住在村东头的姨娘家,来你家也多有不便,明日傍晚时分,我在村口等你,你和我一起去家里。

”安生听了很高兴,盼望着明天赶紧到来,安生和花姑子躺在一起,只觉得他的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煞是好闻,而且花姑子的皮肤也异常柔软,表面有一层细密的毛,便问她用什么熏饰?为何如此好闻,花姑子答道:“我天生如此。”第二天傍晚,安生收拾了东西,往村口走去,到了村口,果然见花姑子在等自己,便和她一路小跑,前往花姑子的家,

二人来到花姑子家,那老头儿和老妇人见到安生,非常高兴,连忙准备酒菜招待,可是家中并没有什么珍馐,只好将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菜,即使如此,安生也吃得异常香甜。可不知为何,花姑子却不怎么搭理安生,这让安生很奇怪,安生吃完饭后,又住在他以前住的那间房中。到了深夜,忽然听到门有响动,去开,原来是花姑子来了,对他说道:“我父母亲一直不睡,这会儿终于歇息下了,

我赶忙与你来相见。二人又甜蜜地过了一夜,事后,花姑子对安生说:“我母亲觉得此地并不好,可能不久后就要搬离了,你我二人以后也很难有相见的机会。”安生听后嚎啕大哭,抱着花姑子不松手,说不想和他分离,花姑子安慰了许久,安生这才不悲伤了,第二天一早,花姑子和安生未起,门却突然被那老头打开了,老头冲进来大骂道:“你这不知羞耻的丫头,真是败坏我家的门风。

”随后拿起东西便要打花姑子,花姑子穿起衣服就往外头跑,安生惊慌失措,不知该往哪里去,只好穿着衣服偷偷的回到家中,回家之后,安生内心惦念,始终放心不下花姑子。心想着:既然自己对她有恩,他的父母应该不会把我怎么样,不如去看看,说行就行,此时已到深夜,但安生翻身下床收拾行囊,便朝着记忆中的方位摸索而去。可是山里天黑路远,安生不知不觉便迷了路,正在辨认方向间,忽然觉得前方有火光,便想着那里应该便是花姑子的家吧,于是就摸索着前行,渐渐离火光近了,

又走了片刻,安生终于看到了一座大宅院,但却不是花姑子的家,因为花姑子住的是茅草房屋,这大宅院和花姑子的家天壤之别,于是安生便想着在此地借宿一晚,明日好继续寻找,于是便上前敲门询问。开门的是一个侍女,听说他在打听花姑子,于是便说:“花姑子的是我亲戚,这里是花姑子的舅舅家,你赶紧进来吧,她正在房内呢,”安生被招呼进去,坐在大厅里喝着茶,过一会儿,花姑子便来和安生相见了,夫妻二人小别胜新婚,情意绵绵。

花姑子对他说:“安郎走了如此远,肯定乏了,不如我伺候你就寝吧,于是二人便手拉着手就寝,安生和花姑子正亲热之间,忽然闻到一股腥臭之味,正想说话,突然花姑子用舌头舔了他的鼻孔,安生仿佛被针刺了一下,顿时疼痛难忍,想要逃脱,可身体好像被捆住一样,怎么也跑不掉。安生出门未归,安生家里人派人到山上找寻,听到有人说昨天傍晚时分,曾见过他一个人上了山,好像是赤裸裸的死在了山崖下,

亲戚们非常诧异,连忙去寻找,果然在山脚之下发现了安生的尸体。安生的父母抱着尸体大哭:“我的儿啊,你为何如此苦命,”于是收殓了安生的尸体,拿回去准备埋葬。安生的葬礼上,安生的父母哭的都快晕厥了过去,这时,突然从门外进来一女子,见到安生的尸体便抱着不停的哭,说道:“天哪,你为何如此糊涂,”亲戚们皆没见过这女子,父母便问她是何人。

那姑娘并未说话,只是说:“七天之内,不要入土,”说完就走了。众人不知她是谁,听她的话语如此傲慢,不敢反驳,有人小心翼翼的跟着她,可是却一眨眼不见了踪影,便有人说她是神仙,于是便听从了她的指教,没有埋葬安生的尸体。第二天晚上,那姑娘依旧来到安生的灵堂前大哭,亲戚们发现,安生开始逐渐有了呼吸,到了第七天晚上,安生突然醒了过来,随后挥了挥手让亲戚们出去,亲戚们出去后,安生对那姑娘说:“害我死的人是你,如今救我活的人也是你,你到底要干什么?”安生说这话时面无表情,冷冷地盯着这姑娘,原来这姑娘就是那花姑子,

花姑子哭着说道:“你那天晚上遇到的人并不是我,而是蛇精假扮,第一次晚上迷路时,看到一箭之外的灯光,其实就是这蛇精的居所,他专靠吸食人的魂魄修行,我这几天,忙前忙后便是下了地府,找到了你的魂魄,你这才能够醒来。”安生又问:“你为何会为我做这些事?”花姑子说:“你还记得当年你曾放生过一个獐子吗?那獐子便是我的父亲,我父亲说你对他的大恩大德我们不能忘,我所做的这一切便是为了报恩,

”随后花姑子又说:“你中了那蛇精的毒,如今下体没有知觉,必须要用那蛇精的血做成解药,才可以解毒。”安生说:“那蛇精道行高深,这辈子恐是没有办法了,”花姑子说:“我这几日为你奔波,道行损失了十分之七,不然,她根本无法打败我。不过,你是因我而中的毒,我一定会帮你恢复的,”于是花姑子招了附近的很多猎人和她一同上山去找那蛇精,花姑子和众猎人寻到那蛇精的老巢,花姑子让猎人们在洞外撑开强弓劲弩,她则只身一人去引那蛇精出来。

片刻后,众人只觉得山崩地裂,一个巨大的蟒蛇冲出洞外,紧紧追着在前狂奔的花姑子,那蟒蛇在身后,猎人们见此赶忙放箭,那蛇精身中数箭,不久便毙命了,花姑子拿到蛇精的血以后,便做成药,喂安生服下,随后对他说:“我近日觉得腹中有胎动,应该是怀了你的孩子,但你我之间缘分已尽,恐怕我以后再也无法服侍你了。不过这孩子我会生下,

”随后向安生告别,一眨眼不见了踪影。安身服下蛇精的血,半年之后终于能够下地走路了,安生恢复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那山林之中寻找花姑子,可怎么也没有找到,就在他绝望时,忽然碰到了那个老妇人,那老妇人说:“我女儿让我把孩子交给你,”安生还想说什么,那老妇人一转眼便不见了踪影。安生打开襁褓发现,里面内酣睡着一个男孩,眉目之间和花姑子颇有些相似,安生将婴儿拿回家抚养长大,一辈子也没有娶过妻,

暮有话说蒲松龄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跳出美人报恩的基本模式,可是却在很多细节描写上,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说,老头在深山老林中苦苦等候安生的到来,就是为了不让他进入蛇窝,可最后安生出事却因为那蛇精等,在很多细节描写上,蒲松龄也煞费笔墨的描写花姑子,顿时一个有情有义的香獐精灵的形象跃然纸上。花姑子是聊斋系列小说中,为数不多的,蒲松龄浓墨描写的女性形象,

和很多女性不同,蒲松龄所描写的花姑子,是一个为了报恩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她有主见,有情有义,敢于追求自己的真爱。也许在蒲松龄眼中,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并不应该是被禁锢在家中,只懂得相夫教子,墨守成规的模样,而应该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浪漫的香獐精灵,她们拥有自己的主见,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去做一些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