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的林杰所写的《乞巧》,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七夕节的重要习俗。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源自于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唐代文化繁荣,七夕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就来读几首唐诗,从诗句中了解唐代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1、七夕节有什么风俗?
1.穿针乞巧七夕之夜,民间女子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2.漂针试巧少女以盂盛水,放在太阳下曝晒,然后放针在水里,看形成的图案如何,预示着是否心灵手巧,3.种生求子在七夕节到来的前几天,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将长出的芽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4.染指甲染指甲是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俗,5.洗发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七夕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让女性年轻美丽,而且还可让未婚的女子尽快找到如意郎君。6.接露水浙江农村,在七夕时流行着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2、唐朝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
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是源自于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唐代文化繁荣,七夕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接下来我们就来读几首唐诗,从诗句中了解唐代七夕节的风俗习惯。一、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是唐代的林杰所写的《乞巧》,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七夕节的重要习俗:乞巧,
具体来说,便是女子在月下贡献瓜果等时令鲜蔬祭拜仙女,与此同时还要在月下穿针引线,从而进行乞巧。这样做是希望自己变得心灵手巧,做出更加精致的手工活,在男耕女织的古代社会,女子的纺织技艺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人在夸奖女子之时,经常会说“贤良淑德,精于女红”,由此可知女性手工技艺的重要性。除了乞巧,未出嫁的女子还会在月下许愿,希望自己能够寻得一个如意郎君,
在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社会,女子没有婚姻主动权,这便是她们表达心愿的一种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七夕节多了爱情的因素,成为了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二、曝衣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第二首诗是唐初诗人沈佺期的《七夕曝衣篇》,从这首诗中我们得知“曝衣”也是一个重要的风俗。
所谓的曝衣便是晒衣服,这个风俗早在唐朝之前就有了,但是唐朝非常兴盛,唐人不仅晒衣服,而且会晒书籍。究其原因,或许是农历七夕之时,正是夏季,此时阳光充足,晒一晒衣服能够杀死虫卵,保护人们的健康,唐人生活相对富足,有了多余闲置的衣服,这也是“曝衣”反映出的一个现象。三、喜蛛喜蛛是一种小巧的蜘蛛,古人认为它能够带来好运,唐朝时期,女子在七夕节的时候用喜蛛来进行祈福活动,
具体的做法便是将捉到的喜蛛放在自己的首饰盒中,让喜蛛在里面结网,盖上盒子第二天查看,如果喜蛛结网就代表好运。蛛网越是密集,便代表该女子越幸运,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蜘蛛和好远似乎联系不上,但在千年之前的唐朝,人们心中存在着这样的期盼。在当时的唐人看来,真实与否或许并不重要,心中的那份希望才是最有趣的,
杜甫有一首《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与李贺同一时期的另一位诗人刘言史也写过这样一首诗,记载了这种风俗,《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在千年之后今天,七夕节的内涵与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较于七夕节,我们更加热衷于西方情人节,对于这种情况,国人需要理性思考,
3、七夕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有哪些?
七夕,又名乞巧节,双七节,女儿节等。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来源于古代人们对天象的认知,在东汉时期出现了人性化描述: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最早记载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史记天宫书〉描述天体运动,有北河鼓,上将,河鼓大星为牵牛星,左右两颗小星星,左右将,为牛郎一对儿女,
织女星,又名天孙星(神话传说织女为天帝第七孙女)。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里的"一水",指银河!在古代,七夕是一个女人的节日,是名副其实的女儿节,与爱情无关;从时序上不难判断,所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末秋将至,古代女子们需开始摇动纺车,织布制衣了!天上闪耀的织女星,被人们遥想成女子的保护神,被赋予了各种美好的愿景。
〈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七夕的节俗活动,织女是核心,女子们放下手中活计,享受游戏着各色女性特有空间的美好!织女是巧星,是传统女性的偶像,作为七夕主角的女儿们,都希望自己心灵手巧,日后能相夫教子,男耕女织。所以每到七夕,女儿们都要做各种奇巧小物件,向织女求"智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祈愿之后,女儿们还会互相赠送手工作品,互祝美好!女儿们乞巧五花八门,有穿针乞巧,喜蜘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衣晒书、拜织女、拜魁星、结扎巧娃(陕西一带给扎的草人穿彩衣)等,多地还有洗头发,染指甲等,都是寓意着巧上加美之心愿!古代女子生活范围狭小,在有限的空间里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得巧",也许真得有一颗玲珑心吧!〈乞巧歌〉: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容颜;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七夕,无论女子们乞巧,乞美,或乞什么,都是为了自己人生如意,婚姻家庭美满幸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