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为什么不公开高考试卷呢

高考前先把文章背下来,恰巧与高考作文题目一样,这当然不能算作弊。预估分数阶段高考之后,省考试院在官网上公布了标准答案,由考试自己预估自己的高考分数,虽然语文的作文,英语的作文比较难以预估,但起码能估一个大概的分数,想知道30年前怎么高考填报志愿吗。

1、高考估分这规则好吗?为什么在先公布高考成绩再择校后,还有那么多人怀念高考估分?

高考估分这规则好!估分规则非常好!!为什么?我来分析一下。1、预估分数阶段高考之后,省考试院在官网上公布了标准答案,由考试自己预估自己的高考分数,虽然语文的作文,英语的作文比较难以预估,但起码能估一个大概的分数,特别是考题中如果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预估成绩就更加靠谱了,考生基本能知道自己的成绩在什么分数范围内,为自己的填报志愿做好准备。

2、模拟填报志愿阶段在你的预估分数段,有30~50个高校,上百个专业,你有时间仔细的研究,现在网络发达了,前3、4年的高校录取情况都可以在高校官网上查到,你有时间仔细研究,还可以提前电话咨询高校的招生老师,然后选择心仪的高校、专业进行模拟填报,熟悉一下填报志愿的过程。3、正式填报志愿阶段自己的成绩出来了,无论成绩和自己的预估成绩差不多,还是差距大,起码一套流程已经知道了,变化也不会太大,

即使分数变化大,还有8、9天的时间,还来得及。如果不经过这一步骤、程序,你就等着成绩出来抓瞎吧,家长、考生一起抓瞎,知道什么是“热锅上的蚂蚁”吗?这时候,就是这种状态,什么都不懂,不会,“两眼一抹黑”!等到高分低录,或者滑档,哭都来不及。现在的高考预估、模拟填报志愿规则已经很好了,“幸福”死了,想知道30年前怎么高考填报志愿吗?我来聊聊。

先考试,考试结束过几天再到学校,对答案,估计自己的分数,然后填报志愿,这时候考生的高考分数还没出来,就把重点本科(本一)填满,本二也填满,专科也填满。没有网络,没有以前的资料可以参考,班主任根据以前的经验帮忙参考一下,等考生分数出来了,才知道本一线、本二线、专科线。这时候志愿已经填好了,无法改变,出现的情况是:达到重点分数,但高校填的太好了,滑档录取了本二。

2、高考答题卡被质疑掉包事件中,为什么不公开高考试卷呢?

高考成绩出来后,有疑问,都是报给学校,学校报上去查,不会向考生开放,同时,查时只会查漏改、漏算。除了是丶非,对丶错题,其它主观性高的考题,就算每题都是二个老师改后取平均,仍然无法回避个体认识上不同,如果公开试卷,就会出现,这题我答的和他差不多,为什么给他6分,我只得4分的问题。高考是目前最为严紧的考试,因改卷老师个体认识存在的不同,虽在规定批改试卷判断标准后,误差已经很小了,但仍然不可避免,

3、高考分数陆续公布,你还记得你高考那年的作文题目吗?

我是16届河北的考生,做的是全国一卷。当时的高考题目是什么?看图写作题,就是下面这张图片,看到的第一眼,心里冒出一个想法“完了,怎么办,议论文,书信体都练了,偏偏没有练看图写作题,这可怎么办啊”大当时真的是吓坏了,那是高考啊,怎么能允许自己出错呢?我做题有一毛病,试卷发下来先看作文题目,想着一边写前面的一边想主题。

这下子可好,一下子吓懵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前面那些题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做完的,前面写完只剩作文的时候我就拼命的看图,恕我理解能力有限,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我让自己冷静下来,对自己说,没事,反正都不会,大家都是第一次写这种作文。最后我也忘记了自己立了个什么意,总之尽量符合图片的意思,因为是瞎想的,所以印象并不深刻,我就记得当时我想要把作文的整体过渡写好,然后字写好,文笔尽量优美,希望从这些方面多得分,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作文是什么意思。看看大家们的说法,点评人:著名作家迟子建这个作文很有意思,难度倒是不大,一般考生都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发挥。但这个题目,可发挥的空间,可展现个人想象力的空间不大,从立意来说,题目不算新颖,不过作为考题来说,考生应该比较喜欢,很好答,很贴近考生的真实生活,也有对应试教育的反思,体现出了积极的一面。

考题定位也很准,考生不容易走偏,当年我高考作文就是写跑题了,如果有这个题目,或许就不会跑题了。我认为,考察一个考生,考察他的作文、思辨能力,一个有无限可能性的题目,让大家有多重写法的题目,会更容易发挥考生的个人才能,点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今年的考题挺有新意的,作文题目的创造性会比作文的创造性强。

因为现在是读图时代,大量图片给人以愉悦和快感,适合年轻人;题目本身孩子们也有得谈,因为这是他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大人对孩子考分的在乎,孩子们对分数的反应,这个感受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过这样的作文题比较难促使孩子挖掘更深一层含义的东西。因为读图都是快餐时代,都是表层反应,往往深一层的感受和想法没有,这是视觉时代和网络时代的问题,

没法挖掘深一层的东西,学生另外一种能力很难体现。总的来说,这个题目很好,很有创意,但希望明年不要全国各地作文题都是漫画,希望还有别的新意,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往深一层思考点评人: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这个题出得不错,是开放性的,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发挥,比如奖励和惩罚比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但是这个题如果要写得好,就不能太拘泥,不要只一味批判家长的做法,家长是不是做的不对,对在哪,错在哪,可以怎么改善,考生要打开思路,

4、高考前先把文章背下来,恰巧作文题又一样,考试时算作弊吗?

高考前先把文章背下来,恰巧与高考作文题目一样,这当然不能算作弊。考试作弊的认定依据是有明确的规定的,考生在考试期间并没有违反规定的任何条款,那你怎么认定为作弊呢?如果考生把背过的东西写下来是属于作弊,那么补充完整的古诗词题目考生怎么做呢?所以,只要是考生不抄不看,没有违反规定,就不能算是作弊,高考前老师们都会押作文题目,会让学生把认为最可能考的作文题目的范文背下来,老师这么做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学生一字不落地直接背上,而是根据范文来进行写作,这样既不会跑题,而且结构、立意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这样的作文其实是考生在范文的基本上进行了再加工,可以说是属于自己的原创了,再者说了,就算是考把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下来,那能又怎么样呢?如果考生背的文章是非常有名的文章,在阅卷过程中肯定是会出问题的,算是抄袭了。但是,如果考生背的文章是根据老师押题而写的文章呢?这个并没有发表,当然也不能算是抄袭,更不能算是作弊了,

5、高考,为何如此关注作文题目?

倍受关注的是每年的高考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语文是第一场考试,150分,作文是六十分,作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各科考试时的心情,直接决定考生的成败,决定着考生命运,作文命题多关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关注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品德精神,关注母语特色和传统文化,作文命题还关注新近发生的大事,关注着人们都关注的事情,有着文化引领作用。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