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张非,2017年高考

由于生活在农村,等康连喜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已经错过了高考报名时间。仿佛要给自己一个交待一样,康连喜在参加完2019年的高考后,就告诉记者,高考对于他而言,现在不光是智力考试,还是体力考试,是时候结束高考的时候了,据统计,康连喜已经接连参加了19次高考。

1、2017年高考,哪个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最有难度?

要说奇葩,个人感觉还是要首推浙江省的考卷,评价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这种作文题目,看似高大上,富有哲学韵味,引人深思,然而实际上这个题目与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其抽象程度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一般接受能力,这样一个题目必然让众多考生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篇高考作文面对的至少是数以十万计,甚至是数以百万计的高中考生,这就需要在设计作文题目时考虑到高中毕业生所处的环境,考虑大部分高中生的心智,使大部分考生面对作文题目,能有所思,有所想,并能将所思所想转化为具有可读性的文字,这样才算是合格的高考作文题目。

综观今年高考中涉及的作文题目,可谓是五花八门,不过,总体而言,其他省的还是有一定的可写性,不至于与高中生的经历偏离的离谱,可是,浙江省的考题就有故作高深的嫌疑了,所谓有字,无字,心灵,实在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且刚刚看到,确实让人无从入手,让未有丰富经历的高中毕业生来写这样的题目,实在有脱离实际之嫌。

涉及到人生,又以这样抽象的词汇来描述,还让考生做出评价,不得不说,这样的题目跑偏了,文字本来就是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而面对浙江省这样的题目,即使有少数考生能够用丰富的文笔写出生动的文字,总体上也不适宜作为高考题来设计。没有经历作为根基,高中生根本无从抒发,最后很难说不会成为无病呻吟,也只能故作高深地写一些不具可读性的文字,

2、除了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张非,还有哪些人是高考中的“牛”人?

每年一度的高考也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它的存在让不少人改变了命运,因此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这其中不乏一些年纪较大的社会考生,而72岁的康连喜,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据统计,康连喜已经接连参加了19次高考。那么这样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为何不去安度晚年,却还要乐此不疲地参加高考呢?(康连喜旧照)康连喜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是辽宁阜新西瓦村的一个贫困农民,他无妻无子,家里亲戚也少有往来,平时主要靠拣破烂谋生,

一说到康连喜,村民们就会露出嘲讽的神色,他们说康连喜这是走火入魔了。说起来,康连喜是家里三兄弟中的老幺,他的大哥早年读过私塾,但一辈子并不因为识文断字就改变了命运,倒是二哥康连元在建国后一直读到了高中,后来被分配到城里做了工人,命运发生了转变。所以,吃了读书甜头的康连元常常鼓励康连喜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好分配到城里去做工人,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康连喜的确是块读书的料。他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优秀,记忆力也出众,他能背出π到小数点后100位以上,那时,康连喜一直心怀憧憬,希望能考上大学,超过康连元。然而,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往往苍白而无力,先是大跃进,再是文化大革命,高考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一度中断了10年之久。直到1977年才恢复高考,

由于生活在农村,等康连喜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已经错过了高考报名时间。(康连喜在读书)尽管如此,康连喜也因为恢复高考,第一次感觉到了他的前途终于有了光,其实,在恢复高考之前,康连喜就在努力学习。每次下地干活,总不忘记在裤兜里揣本书,趁没有人的时候,偷偷看书,康连喜曾对父母说,他才不当农民,哪怕拣破烂也比当农民强。

所以,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康连喜在经过复习后,满怀憧憬地走进了考场,然而高考成绩出来后,康连喜却名落孙山。尽管没能考上大学,但是由于村里建了一所学校,正缺老师,于是康连喜便得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本来嘛,当时被找来的几名老师也都是赶鸭子上架,谁都没有干过。可是和其他老师相比,康连喜教得最古板乏味,学生们上他的课时,课堂纪律也最差,

有老师好心给康连喜提建议,要他在上课的时候,把授课内容安排得灵活一点,可是康连喜却根本不听。这样没教两年书,康连喜就被学校辞退了,改革开放后,康连喜也断断续续出门做过泥瓦匠,给人看过大门。但由于性格孤僻,他都没能干长,钱也没有挣到多少,2000年,已经年逾五旬的康连喜在外面已经很难谋到工作了,他不得不回到西瓦村。

此时,二哥康连元早已去世,他的儿子也搬到了县城,没有房子的康连喜在征得侄儿的同意后,就住进了康连元留在村里的老房子里。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十分破败了,再加上没有通电,房子一到夜里,便像一个黑洞。康连喜住进去后,既没有对房子进行修葺,也没有花钱通电,(住在老房子里的康连喜)他依然不和村里人往来,也不劳动,只是偶尔拣些破烂回来,攒到一定的时候,才卖掉换钱。

本来,康连喜就打算这样静静地度过他的晚年,然而2001年高考政策取消“年龄不超过25周岁”的规定,再次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康连喜是从村里的一个老汉嘴里听说了这个消息,只是这消息来的时候,已经是2002年了,好在还没有错过报名时间。正如三十年前一样,已经55岁的康连喜在听到消息后,眼睛骤然明亮起来,他仿佛又觉得前途有了希望,

不过,书本丢了这么多年,他也知道考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康连喜又安慰自己,万一蒙上了呢!所以,康连喜花了120元报名,又花了60元去做体检,终于得到了高考的机会。康连喜是第一个交卷的,当他走出考场时,他的年纪和他的装束很快吸引了一群守在考场外想要挖消息的记者们,康连喜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做过焦点人物,因此他在被采访完回家的时候,心情非常愉快。

只是,那年的高考结果正如康连喜的估计,分数考得很低,康连喜没有灰心,他找到几本高中课本,开始认真复习,并计划来年再考。(康连喜和他的准考证)就这样,康连喜每年不落地考到了2019年,当康连喜第一个走出考场后,记者问他考得如何时,他说考得不理想,因为手抖得厉害,作文也没能写。记者又问他为何坚持这么多年高考?康连喜腼腆地一笑说,还不是和其他考生一样,希望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不过,康连喜也自嘲地追了一句,都这个年纪了,考上了也不可能去读了,何况考不上呢!据康连喜回忆,他考得最好的一次是2009年,一共考了303年,后来他还收到过一份大专院校的通知书,只不过他看是园林专业,就放弃了。仿佛要给自己一个交待一样,康连喜在参加完2019年的高考后,就告诉记者,高考对于他而言,现在不光是智力考试,还是体力考试,是时候结束高考的时候了,

对于康连喜一把年纪还年年参加高考的事情,网友们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康连喜是现代范进,是不可理喻的“疯子”;另一派认为康连喜活到老,学到老,对高考的执着精神令人感动,因此还亲热地称他为“爷爷考生”。其实在我看来,康连喜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并非不聪明,但他偏偏赶上了那个年代,结果在学业上被耽搁了,尽管后来恢复了高考,但错过的终究补不回来。

3、浙江「满分作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浙江满分作文,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第一:中国文学往何处去?这个学生写的这篇文章(是不是他的创作?),从开头到结束,始终带着一股欧式化的僵尸臭味,是学校老师教的?还是课外辅导班学的?还是中了某些辅导教材的毒?第二:就这样的文章,居然对了大考官的胃口,真实的跌破了老夫的眼镜,这个考官是何方神圣?就这种对文章的鉴赏水平,如何坐上主考官的大位?第三:这种文章能拿满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单浙江一省,每年将会有几十万篇这种晦涩、不知所云、要靠百度和字典才能破解的作文摆在考官面前。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