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汤博主发莫言名句,励志鸡汤文看了很多

前面说了,鸡汤励志故事大多是假故事。这才是鸡汤励志故事没有用的原因,为什么很多人看完鸡汤励志故事还是毫无改变,若无这份需要与契合,鸡汤于你,你于鸡汤,都只是遇不逢时,喝鸡汤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开始,鸡汤文的广受赞誉,但渐渐地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出现,现在,“鸡汤文”三字甚至带有了些许贬意。

1、近日,一鸡汤博主发莫言名句,反被莫言辟谣。你看过哪些奇葩的“假鸡汤”?你认为“鸡汤文”真的有用吗?

微信公众号的普及使得“全民皆写手”,每天网络上都会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原创文章,由《心灵鸡汤》一书引申而出的一类“暖心小故事 人生哲理”的文章被统称为鸡汤文。一开始,鸡汤文的广受赞誉,但渐渐地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出现,现在,“鸡汤文”三字甚至带有了些许贬意,在此,我只讨论我认为有问题的两类鸡汤文。第一类的问题在于:只给了当前现状和未来愿景,却不描述过程,

很多鸡汤文上来先用几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问题的严重性——小玲当了全职主妇,结果公婆凶恶老公出轨,小嘉一直没办法和渣男分手,结果三十好几了都没嫁出去然后,对她们下一个诊断:她们都是没有自我的女人。后半部分再举几个例子——小安遇见渣男劈腿绝不心软,果断分手后与金龟婿喜结连理,小琪婚后绝不放弃工作,现在家庭事业双丰收,公婆在家不敢高声大气最终结论,女人要有自我才能生活得幸福,

这样一篇文章写出来,“人要有自我”的道理当然很对,但是,什么叫自我?我之前为什么没有自我?怎么做才能有自我?这些关键性问题是鸡汤文没有覆盖,但恰恰是人们最需要知道的。这类鸡汤文的问题我俗称:没有勺子,第二类的问题在于:给出了道理,但却没有给出合适的语境。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真理都是相对的,连“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相交”在黎曼几何中都不复如是,更何况在人际关系这种复杂、主观的范畴之内,

所以,很多道理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准。比如,有些鸡汤文说人要看开、放下、宽容,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诚然,这是大部分人追求的很高境界。但是,这样的境界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它需要一个努力蜕变的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有先“以直报怨”,才能“以德报德”,最后再尝试做到“以德报怨”,没有前面两个过程中的宣泄情绪,建立内心对自身的认同感和价值感,我们是没有力量包容伤害、看淡痛苦的。

这类鸡汤文的问题我俗称:不看场合,不是所有的鸡汤文都是坏东西,我们只要注意筛除不分场合、不给勺子就乱灌的鸡汤,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好汤,就能帮助强身健体、开悟心智。毕竟,很多熬鸡汤的人确确实实将自己的心血融入其中,为其认认真真地负责,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

2、励志鸡汤文看了很多,为什么生活还是一地鸡毛?

鸡汤是好汤,但不是每个人当下都能消化得了的,这就是为什么“心灵鸡汤”从最初的别具一格,发展到后来的“毒鸡汤”。人们端起它一饮而尽时,都会说由衷赞叹一声“鲜美”,但喝过了常常并没有起到滋补作用,喝多了甚至还适得其反,于是再捧起鸡汤都感到反胃。虽然心灵鸡汤背上了骂名,但是,这并不是鸡汤的错。就像红枣枸杞虽是好东西,可有些人吃了会上火一样,

1、鸡汤没有用,可能是喝的方式不对凡事都讲求“对症下药”,缺啥补啥。而一碗心灵鸡汤,却不论成分地放在那儿,谁都可以喝上一口,可能在遇见这碗鸡汤的当下,你的体质刚好不受用于它。它对你不是成分不合,就是营养太过,所以,喝鸡汤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某些人某些最需要的时候,一碗鸡汤可能就恰好给了他治愈的解药,

但人的心理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那些你觉得油腻的鸡汤,经年之后,也许会发现它的营养,2、喝对了鸡汤,却没起到效果这就好比“听了好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常常对长辈的嘱咐回应“知道了”,却耳旁风一般地抛诸脑后。你的耳朵表示知道了,心里却在排斥;你的心里以为知道了,脚步却偏偏背道而行,

很多事,不是依靠某个感官来做出回答。不然,为什么王阳明悟了半生的答案,只是简单的四字:知行合一,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为什么做不到,有几个原因:①没有理解,等于不知道你的知道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照自己的生活进行反省,自然也不能深入理解,深入的理解,需要有类似的经历,踩过同样的坑,亲历过相似的境遇。

这时,鸡汤才会让你感同身受;原本空洞的话语,才会成为直达内心的抚慰,就好比我们去安慰一个人,经历着Ta的经历,才能产生深度的共鸣。否则,对方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若无这份需要与契合,鸡汤于你,你于鸡汤,都只是遇不逢时。②没有践行,等于不理解再者,鸡汤文里的道理都明白,但是想想看,是不是一到生活中,具体事件发生时,就自动切换成了原本一无所知的状态了?比如说,你读过一篇如何控制情绪的鸡汤文,深表认同,但是当惹恼你的事件发生时,依旧无法控制自己,一次次地重复旧有模式,

这是因为,你根本没有实践那些你以为知道的道理。真正的知道,是“知行合一”,“知”是世界给我们的,“行”是我们反馈给世界的。所有的思想、道理、知识、信息,你接收到的时候它们还不是你的东西,你只是暂时保管,亦有可能丢失;只有能够践行出来,才表明它内化成了你自己的东西,物理学家费曼说:“凡我不能创造的,我便不能理解。

”王阳明说:“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我们总是愤愤于某些人“说一套,做一套”,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想一套,做一套”?观察你的行为,是否和你认为应该做出的行为相背离?有了这份觉察,你的行为就不再是出于原有的“自动化反应”,完全不受你的控制,而是有了改变的发端和可能。一地鸡毛的生活,往往是绕着一个恶性循环转圈圈,

3、为什么很多人看完鸡汤励志故事后还是毫无改变?

为什么很多人看完鸡汤励志故事还是毫无改变?第一,什么叫鸡汤故事呢?物质鸡汤是有利身体健康的,一开始的鸡汤文也是有利心理健康的,后面“心灵鸡汤”慢慢的成为了贬义词,就是因为听起来很美,但是却没有用,很多时候可能还是虚构的假故事。所以很多时候,毒鸡汤听起来吓人,喝起来,或许可以让你看清很多问题,比如陌路毒鸡汤下面要说的话,

第二,什么叫励志?励志,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鼓励或激励斗志。所谓的励志,看完或听完,你会觉得斗志满满,像打了鸡血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励志故事最后的结局肯定是美好的,甚至是主人公获得了超出常人的财富、名誉等。你充满斗志,只是受了这些好处的诱惑,而不是被主人公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动,

第三,为什么鸡汤励志故事没用?前面说了,鸡汤励志故事大多是假故事。即使是真故事,我们也只是被美好结局吸引,但是要达到这个美好结局,必须经历主人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这部分,是很多人经受不住的,美好结局都想要,过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的,这才是鸡汤励志故事没有用的原因。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