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偏好和味蕾记忆,都几乎是妈妈一手缔造的。无论贫与富,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妈妈都是最能够利用家里的现有条件满足孩子的填满腹饥问题的那个人,有段时候他的工作是在大学食堂炒菜,我爸如果在家休息,大部分时间也是不动手的,很多人的妈妈都不是厨神,只会做一般的家常菜。
1、为什么妈妈做的菜你永久难忘?每一个妈妈都是厨师吗?
很多人的妈妈都不是厨神,只会做一般的家常菜。但绝大多数妈妈是从一出生就最关注孩子饱与饿的表情的世间的为数不多的人,不少人的妈妈是在孩子不会清晰表达自己时就最了解孩子的苦与乐的最重要的人,无论贫与富,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妈妈都是最能够利用家里的现有条件满足孩子的填满腹饥问题的那个人。而且是孩子无法自顾时期最及时满足孩子这种生存基本要求的人,
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偏好和味蕾记忆,都几乎是妈妈一手缔造的。无论事实上在外人看来好不好吃,妈妈提供的食物伴随了一个家最重要的打身体基础的成长期,有作家说:所谓的对家乡的怀念,最根本的是对家乡的儿时味道的记忆。思乡更多是思念家乡的味道,我觉得,这有一定的道理。从孩子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成长心理学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道理,
2、父母是厨师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爸就是专业厨师。什么体验吗?其实大部分时候,我吃的是我妈做的菜,因为我家吃饭的时间我爸在上班啊!他做的菜是给客人吃的,而且厨师休息日很少好吗?不过虽然我爸给我做饭的时间少,但好吃那是必然的。和我妈做饭不同,我爸下厨一般就是做大菜,比如小龙虾,牛蛙,鱼,等等,我妈更喜欢给我做素菜。所以我爸做菜就好像在过年,感觉终于有肉吃了,
家里逢年过节做饭的也一定是他,大家都开吃了,他还在炒菜,快吃完了才上桌。亲戚朋友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但是,好吃架不住人懒啊。我爸如果在家休息,大部分时间也是不动手的,因为他说“不想加班”。我最讨厌吃茄子,因为我爸的茄子就一种吃法,白水煮或者蒸了蘸调料,直到有一次我去他工作的地方吃饭,吃了他做的肉末茄子,好吃哭了!让我对我是不是亲生的产生了严重怀疑。
反正有幸福也有郁闷的时候,而且他做饭的口味会随着某短时间的工作地点改变。有段时候他的工作是在大学食堂炒菜,自从他去了以后,那个窗口就成了学校的“头牌”,我很开心,这样他有暑假我也有暑假,能给我好好做饭了,然后我吃到他做的饭时,哭了:爸,我回家不想继续吃食堂了!没错,他做的饭一股子食堂味啊!无论如何,我爱我的爸爸,尽管他炒的菜大部分上了别人的桌子,可是正是靠这份工作把我养大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