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一卷数学,基本上参加今年高考一卷的同学,都会表示被今年全国一卷难度吓到了。全国一卷的作文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让大家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一篇演讲稿,首先,因为内容是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切入点,来写这篇作文,所以全国一卷的考生只要是把握住主题,绝对不会跑题的。
1、2019全国高考一卷难吗?
就今年的高考一卷整体试题来逐一分析!首先说一卷的语文,从作文上来说,高考上很少看见写演讲稿的,不少同学也没有写过,可见光从类型上都别出心裁,难度对大多数同学都比较难,高分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更容易拉开成绩差距!说到一卷数学,基本上参加今年高考一卷的同学,都会表示被今年全国一卷难度吓到了!考查了维纳斯的身高,考完以后哀鸿遍野,此难题难倒了一众学霸学渣。
不光是选择题,不少大题也超乎考生意外,答题过程层层受阻!今年高考全国一卷数学试卷整体难度很大,有些题目思路狭窄,晦涩难懂,无从下手,是历史之最,更有老师戏称,赶上1979年的高考数学难度了!无独有偶的是,今年高考数学考试,郑州一考生在数学开考10分钟后,疑难度太大,注定考不好,而弃考,要求离开考场。而河南,使用的就是全国一卷!再来说说综合,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大呼理综难度较高,很多题不是常规题,
而文综则被评价为“大致能写完”,其中,文综还惊现《流浪地球》考题!这一手反转耍得漂亮,有监考老师在考场门口感慨,以为《流浪地球》是理综的人,没想到竟那么新颖,被考到了文综去!最后说说英语,基本上都被难在了完形填空,同时全国一卷英语完形就是不在一个面上,全考场都是哗哗的翻卷声音,导致不少同学,在完形填空上浪费20分钟!。
2、这是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作文,难度如何,该怎么写?
在我国,高考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大事儿,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所以,几乎所有的高三家长和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考出好成绩,但是,高考成绩的好坏,除了和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关系,还和考生所在地区的试卷难度有关系!不同地区的试卷难度是不同的,即使是拉开距离最小的语文试卷,难度也是可大可小!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曝光以后,语文作文又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全国一卷的作文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让大家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一篇演讲稿!首先,因为内容是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切入点,来写这篇作文,所以全国一卷的考生只要是把握住主题,绝对不会跑题的。
其次,材料中给出的正反观点很明确,论据很好找,哪怕是平时语言功底一般的学生,找几个名人名言,把握好演讲类文章的格式,分数绝对不会太低,最后,卷面一定要工整。相对来说,北京卷的试题在全国所有试卷类型里,应该是最简单的了,今年北京卷的作文也是一样,不但给了两篇作文,任选一篇都可以,而且都是命题作文!一篇是以“文明的韧性”为题目,一篇是以“2019的色彩”为题目,命题作文是最好写的,跑题的可能性很小,记叙文是很多学生最擅长的文体,容易得高分,
在字数上,北京卷也和其他省份考卷不同,700字以上都是可以的。江苏卷的作文是最难写的,给出的材料是“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单从作文的命题水平来说,江苏卷这篇作文很有水平,能够引发考生的深思,具有很强的选拔性,
3、高考全国1卷作文究竟应该怎样写才切题?
下面给大家列出一些立意,仅供参考。1.知人善任,霸业可期2.君子当不计前嫌3.善纳谏者胜4.始于才华,成于机遇5.在其位当谋其政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8.理智选择,促成共赢9.先国家之急,然后私利其实全国1卷今年的作文几乎没有难度,并不存在跑题偏题的嫌疑,材料本身可以用我们常规的由果溯因法去判断立意:至于任务驱动的模式,读书会的模式并无什么新意,学生几乎每次考试作文都在练这类的情境,这样的作文对全国卷的考生来说应该说十拿九稳,
当然,按照当下这种高考作文的趋势,想要写出彩,最好是要联系社会,关照现实,在立意或事例论证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认识。比如你可以选择鲍叔,谈论“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这个立意,从现实素材角度说,我们社会中就有很多做好事不留名,甘为人梯的人。有很多默默奉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的人,
比如那些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数十载的两弹元勋们,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疫情中的白衣逆行者,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等等。从个体的角度来说,青年学生需要学习这种精神,并将舍弃小我利益,注重家国情怀写进文本,代进生活,只有国家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奉献者,国家才会更加的辉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才会更加迅速。如此行文,自然立意高远,
4、全国一卷作文题出炉,也就是福建高考题目,你觉得写个什么题目?
一卷的语文题,从形式看,发言稿并不新奇,但就内容而言,以读书为契机,以历史人物与事迹为本,以古人评价为引,在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越来越强调以古鉴今的当下,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文题看似质朴,却饱蕴内涵,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主义精神,又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应,与实现中国梦相合,是一个典型的高考型作文题,
故事涉及三个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事迹却传奇千古。从关系看,涉及到君臣与知己,从内容看,涉及到忠诚、信任、容人、识人、让贤等问题,应有很多话可说,很多角度可写。高考作文,最重视“我”,即作者(考生)的识见、思考,题目问对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其实还是比较明确地要求考生一定要通盘考虑,从自己最有感触的点入手,
其实对于三人,每个都可以写出新的角度,也都可以写深刻。一、齐桓公:成大事者,要志向远大、胸怀宽阔、重才任贤小白并非白痴,在王位争夺的残酷体验中,他能忍辱装死,骗过管仲与公子纠,趁机先回齐国继位,可见其志不在于求生存,而在于立志成为王者,在鲍叔牙的辅佐下,小白顺利即位。本来可以一血前耻、报一箭之仇,但听了鲍叔牙的一番话,决意不甘心只做齐王,而立志做称霸做“霸主”,于是用计连“骗”带逼,得到了管仲,又以诚相请,充分信任管仲,终于成就了霸业,
可见,小白之所以能成为齐桓公,除了运气,更在于他心有大志、肚能容人、眼能识贤、耳能纳谏、事能任才。这依然能给今天的我们,大至国家,小至集体、单位,甚至个人,带来启示,二、管仲:不拘小节、善于乘势、忠于理想、敢于成事管仲之前跟错了人。好友鲍叔牙跟了公子小白,他跟了公子纠,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两人的友谊在大节面前受到了考验,
两人品质都很忠诚,管仲率兵追杀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被小白装死骗过去了。小白即位后,势必复仇,兄弟都能杀,一个仇臣更是难逃一死,然而,公子小白竟然听信鲍叔牙的举荐,不仅赦免、宽容了自己为前主尽忠的追截箭杀,反而委以重任,让他施展才干。管仲一感于知己好友鲍叔牙的贤德,二感于公子小白的信任、宽容与大志,于是不在乎背主弃义的骂名,不在乎鸠占鹊巢的嫌疑,他成全了公子小白的大志、大度,成全了鲍叔牙的大贤,也成就了自己的大才与理想,
成大事,不拘小节,齐桓公如此,管仲亦如此。管仲也懂得乘势而上,“识时务为俊杰”,一味愚忠,是为不智,公子纠亦被杀,无所成就,自己既不为鲁庄公所用,又面临着被杀的危险,而要成就大业,就必须认清现实,所幸,他有很好的台阶可下,于是他决意忠于理想,敢于成事,将一身才干,尽售与帝王,终建不朽功业,垂千古令名。
这里关于“忠”主的问题要留心,否则便会自相矛盾,如果解读为“忠于理想”而不愚忠前主,则可以理解。至少,在公子纠在世时,管仲的确是尽忠;而在其死后,已无所为,再愚忠就没必要了,所以,无论是之前忠于公子纠,之后忠于公子小白,都无损管仲的忠诚形象。管仲三、鲍叔牙:识人让贤、忠君忠义、大度大智在三个人中,鲍叔牙大名不响,似乎无所成就,除了“管鲍之交”的成语让他有点名气外,与春秋五霸之先齐桓公、千古贤相管仲相比,的确寒碜,
但在齐桓公、管仲的大名与伟功的背后,硬扎扎地站立着鲍叔牙的忠诚与贤德。所以,太史公为他说了公道话:“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关于鲍叔牙,应该是最应该肯定的。在成就任何事业的过程中,这样的人太稀缺了,明主、卓才,的确是丰功伟业的首要条件,但如果缺少鲍叔牙这样的大贤,帝国的马车估计是难跑得动的。
鲍叔牙的可贵品质:1、忠诚信义:不要以为他是为了救知己、成美名而举荐管仲,他是真为了国君的事业作盘算,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大忠。把管仲“请”来后,他能甘居其后,没有怨言,而是尽心扶持、配合,这是大义,他的所有举动,都是着眼于齐国的发展、齐桓公的霸业,能牺牲个人的名利,战胜私欲,成全他人,这是多么可贵的忠诚啊!千古以来,能将忠君与忠义做到两全的,鲍叔牙绝对是第一人。
2、识人让贤:不嫉妒,不自私,有自知之明,更有识人之明,这种人绝对难找,仅有忠诚、信义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实质的行动。鲍叔牙做到了,他能识人,是管仲的知音,不仅能识其才,更能识其志,所以,管仲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他的识人还体现在辅佐公子小白上,他当初选择公子小白,就见出识人之明,后在劝小白重用管仲成就霸业时,也见出他知晓小白的野心,
有识人之明,世人皆知。更让人称道的是,他能主动退位让贤,甘作副手,真心辅助,除了忠臣贤士,谁能做到?3、大智若愚:鲍叔牙的行为,在一些自私自利、假装精明的人眼中是不可理解的,然而,正因为鲍叔牙看似愚鲁的选择,才成就了君主的霸业、好友的理想与自己的令名。他深知管仲的才干与志向,也深知齐桓公的志向与野心,更深知自己的能力与忠心,所以,他退位让贤,甘居人后,尽心辅助君主,配合好友,是最明智的选择,最终是三赢的局面,
当然,他也可以自私点,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完全可以任由管仲被杀,任由齐国小强苟安。但在大局面前,他没有迷失,而且他深知,居高位,担重任,若有德而无才,也是危险的。于是,他选择让贤,让更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这才是最佳的选择,管仲如此,他亦如此,所以,鲍叔牙的大智不应被他的大忠、大贤所埋没,鲍叔牙对三个人的感触,可以分别写某个人(分析如上),也可就三个人或两个人的共同的点来写。
如:成大事不拘小节——齐桓公为成就霸业,不罪前怨,反而委以重任;管仲为实现抱负,不惧骂名,弃暗投明,大度——齐桓公大度,不计私怨;鲍叔牙大度,不计私利忠诚——管仲不愚忠,识时务,忠于理想,感于知遇,是为“明忠”;鲍叔牙有大忠,为君尽心,为友重义,是为“贤忠”此次作文其实是类似于写读书的感想。角度很多,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感悟,在分享时,除了结合故事中的史实,在表达感想与观点时,最好也要结合现实进行印证(可正面,也可反面),这样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