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恢复40年,什么时候恢复高考

1973年第一次恢复高考,考后被否定,1977年第二次恢复高考。这个高考历史上第一个作文得满分的考生叫蒋昕捷,满分作文,让蒋昕捷成了这年高考中的知名考生,2001年高考语文卷拿到手后,蒋昕捷习惯性地先看了看作文,发现是一道关于“诚信”的命题作文。

1、什么时候恢复高考,高考哪些事让你终生难忘?

1973年第一次恢复高考,考后被否定,1977年第二次恢复高考!全国普通高考50年(1952-2002)历年录取人数一览1952年,报考人数:7.3万人,高校招生数6.64万人,录取比例91(%)1953年,报考人数:9.0万人,高校招生数7.0万人,录取比例77(%)1954年,报考人数:13.4万人,高校招生数9.38万人,录取比例70(%)1955年,报考人数:17.7万人,高校招生数9.8万人,录取比例60(%)1956年,报考人数:35.0万人,高校招生数18.5万人,录取比例48(%)1957年,高中毕业生人数:19.4万人,高校招生数10.6万人,录取比例54.6(%),报考人数:25.2万人,录取比例42(%),1958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1.9万人,高校招生数26.5万人,录取比例121.0(%)1959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0.0万人,高校招生数27.4万人,录取比例91.3(%),报考人数:33.3万人,录取比例81(%),1960年,高中毕业生人数:29.0万人,高校招生数32.3万人,录取比例111.4(%)1961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7.9万人,高校招生数16.9万人,录取比例44.6(%),报考人数:21.4万人,录取比例80(%),1962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4.1万人,高校招生数10.7万人,录取比例24.3(%)1963年,高中毕业生人数:43.3万人,高校招生数13.3万人,录取比例30.7(%),报考人数:53.1万人,录取比例25(%)1964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7万人,高校招生数14.7万人,录取比例40.1(%)。

报考人数:44.9万人,录取比例34(%)1965年,高中毕业生人数:36.0万人,高校招生数16.4万人,录取比例45.6(%)1966年至1969年,推迟高考,大专院校没有招生,1970年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1970年9月-1971年3月入学,招收学员9万人。1971年,没有招生,原因待查,

1972年第二届工农兵大学生,1972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3万人。1973年第三届工农兵大学生,1973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5.3万人,1974年第四届工农兵大学生,1974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6.5万人。1975年第五届工农兵大学生,1975年9月入学,招收学员19万人,1976年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

招收学员21.7万人,1977年,报考人数573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7%。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录取率6.6%,新生当年秋入学。1979年,468万人报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0%,1980年,333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为8.4%,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259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为10.8%,1982年,187万人报考,录取32万人。录取率为17.1%,1983年,167万人报考,录取39万人。录取率为23.4%,1984年,164万人报考,录取48万人。录取率为29.3%,1985年,176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为35.2%,

1986年,191万人报考,录取57万人。录取率为29.8%,1987年,228万人报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为27.2%。1988年,272万人报考,录取67万人,录取率为24.6%。1989年,266万人报考,录取60万人,录取率为22.6%。1990年:报考人数283万,录取61万人,录取率为21.6%,

1991年:报考人数296万,录取62万人,录取率为20.9%。1992年:报考人数303万,录取75万人,录取率为24.8%,1993年:报考人数286万,录取98万人,录取率为34.3%。1994年:报考人数251万,录取90万人,录取率为35.9%,1995年:报考人数253万,录取93万人,录取率为36.8%。

1996年:报考人数241万,录取97万人,录取率为40.2%,1997年:报考人数278万,录取100万人,录取率为36.0%。1998年:报考人数320万,录取108万人,录取率为33.8%,1999年:报考人数288万,录取160万人,录取率为55.6%。2000年:报考人数375万,录取221万人,录取率为58.9%,

2、高考恢复40年,高考作文大概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恢复高考以来,作文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紧贴改革开放大背景,紧扣社会变革主题,大体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命题到自拟,由议论热点到分析难点,充分展示了命题水平的不断提高,命题思路的不断变化,体现了对考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的新要求,不断变更体裁、不断变换角度、不断更新考点,愈益成为语文考试的重点和关键赞!。

3、当年写出高考历史上第一篇满分作文的人,以及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混得怎么样了?

这个高考历史上第一个作文得满分的考生叫蒋昕捷,蒋昕捷是江苏南京人,他在2001年参加高考时,以一篇古白话文《赤兔马之死》一举拿下满分,在他之前,还从没有考生能拿到满分,因此他当时着实火了一把。不光许多出版社找到他,要他把他历年的作文整理出书,还引发了初中生的国学热,(蒋昕捷旧照)按说,命题作文很难写出新意,那么蒋昕捷为什么会想到写古白话文体的作文呢?说到这事,就得说到蒋昕捷从小自觉培养出来的爱好——阅读。

据蒋昕捷说,他的外公是个评书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记得他外公常常抱着个收音机听评书,蒋昕捷清楚地记得,他4岁那年,母亲因为有事,把他送到了外公家。他和外公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和外公一起听评书,他记得他第一次听的,就是袁阔成说的《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那一回,他觉得特别好听,所以从外公家回去后,他就迷上了听评书。

当时听了不少,像《隋唐演义》《水浒传》等,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蒋昕捷的父母发现他喜欢听评书后,就有意识地给他买古典小说看。《三国演义》是蒋昕捷最喜欢的一部古典名著,他说他小学的时候,把这部小说读了很多遍,对里面的人物、情节都十分了解,虽然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蒋昕捷还读了《世说新语》《庄子》等,但是他内心里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

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对小说人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他以前玩游戏会用刘备这个游戏角色,但是后来他就喜欢用曹操这个角色了。(蒋昕捷旧照)当然,古文阅读让蒋昕捷受益匪浅,他的作文一直都倍受老师好评,到高中后,蒋昕捷听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理科,由于学业紧张,蒋昕捷才暂时告别了古文阅读。2001年高考语文卷拿到手后,蒋昕捷习惯性地先看了看作文,发现是一道关于“诚信”的命题作文,

在蒋昕捷看来,这实在没有特别之处,所以他先做了其他题目,准备最后写作文。当蒋昕捷做到阅读理解时,看到卷子上画着一匹大马,且短文中正好出现了“赤兔马”,他灵机一动,一气呵成写就了古白话作文《赤兔马之死》。阅卷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赤兔马之死》让他们眼前一亮,他们觉得这篇作文文笔老到,词汇精确丰富,且主题明确,通篇给人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来最初只给了蒋昕捷58分,但是本着爱才之心,几位老师们在商议后,认为这是一篇没有瑕疵的文章,所以干脆给了一个满分。满分作文,让蒋昕捷成了这年高考中的知名考生,不过蒋昕捷的总分只有527分,没有达到他填报的一本理科大学。在这种情况下,蒋昕捷要不就复读一年,要不就退而求其次,读二本大学,就在蒋昕捷踌躇不定的时候,南京师范大学爱惜他的文采,决定破格录取他。

在南京师范大学,蒋昕捷所学的专业是广播与电视新闻专业,显然这和他的爱好相辅相成,是他比较理想的专业,2005年,蒋昕捷毕业后,由于有高考作文得满分的历史,他很快签约了中国青年报,做了一名记者。(蒋昕捷旧照)蒋昕捷曾自嘲地说,按他所学的专业,他本该扛着摄像机出新闻现场,但是他更愿意干文字记者的活,他认为用文字去还原现场,也能给读者最为真实的故事。

2010年,蒋昕捷又火了一把,这年,蒋昕捷发表了《围剿地沟油》及《是什么让“揭开地沟油盖子”的教授改口》的调查报道。由于文章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立刻引发了全国性的轰动,而他也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人物,当时中央电视台也曾为此做过专题节目,而这场轩然大波最终成功地让人们意识到了地沟油的危害,并且改变了人们的饮食。

此后,蒋昕捷从《中国青年报》离职,2017年,蒋昕捷被招至阿里旗下,成为一名公众与客户沟通总监。2018年,蒋昕捷换到了新零售工程部担任资深专家,在双十一前期,被指定为双十一发言人,蒋昕捷之所以会成为公司发言人,和他的才华不无关系,他不光在思路上比常人更加开阔,同时他在语言及文字表达方面也非常优秀,(参考资料:《高考满分作文第一人》)。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