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回答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村上春树,一个日本作家没有显赫的家世,结合自己的写作生涯,对于小说创作村上春树强调,什么让村上春树把写作坚持下来了呢,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
1、村上春树的书,你看过几本?
曾经有一段时间旅途中会带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闲暇时翻一翻,看几页又合上,下次再看时又是从任意的一页开始。读村上的小说无需在意情节,这有点像一个好朋友,遇上了随意聊几句,不一定在一起具体地做什么,《且听风吟》,看书名就已经足够的唯美,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是可以跟孤独交流的,孤独就是你的世界,我们可以透过村上的小说去窥探自己的内心。
2、村上春树是如何成为小说家的?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正如三十岁还在经营酒巴的村上春树,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后会与写作结下难解之缘,并且让他人生熠熠生辉,人生太奇妙,一个瞬间,一个顿悟,生活呈现的就是另一个不同的世界。1978年4月1日这一天,是绝对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村上春树人生的分水岭,在神官球场观看棒球比赛的他,看到一记漂亮的二垒打,就在那一瞬间,脑海灵光一闪“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就是一念之间的顿悟,给村上春树打开了写作之门,其实很多偶然之中又都有必然,写作首先要有输入,也就是要有积累。村上春树的顿悟幂幂之中或是他素有的文学积累在动念,要知道,他上中学时就酷爱读书,甚至读了大量的英文原著。用他自己的话说:“从初中到高中,像我这样读了这么多书的,周围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尤其是当他确定要开始尝试写作时,更是博览群书,增加知识积累。
文学来源于生活,村上春树自从有了写作的念头后,便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多角度去观察,带着疑问,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审视生活,从书籍中去找寻答案。村上春树用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搭建文章的框架,再把平时的生活素材润色整理,去填充框架让整部作品丰盈饱满,所以村上春树的作品就如一部舒缓流淌的小诗,但总能让读者认同,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迪。
常言道,一件事坚持三五个月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么是什么让村上春树把写作坚持下来了呢?跑步,是村上春树另一张名片。33岁时为了更好地写作开始了跑步,这一跑便再也没有停歇中断过,跑步,成为村上春树生命的一部分,已融入到他的精神里和生命中,给了他意志和心性的磨炼,以及高度自律性的养成。
3、村上春树是如何坚持四十年持续写作的?
谢邀回答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是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
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在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重磅上,村上春树以62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登上外国作家富豪榜第4位,引发广泛关注。他还曾获西班牙卡塔龙尼亚国际奖,耶路撒冷文学奖,人生的辉煌,就在于他有一个常人无比的毅力。村上春树,一个日本作家没有显赫的家世,
4、村上春树的作品好在哪里?是否被过誉了?
他不需要诺贝尔文学奖来证明,时间会证明一切2018年5月初,瑞典皇家科学院取消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此消息一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催的入围者”、陪跑11年的村上春树再次无缘诺贝尔文学奖,2006年村上春树就凭借着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获得“弗朗茨·卡夫卡”奖,该奖项素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从2006年起至2017年,他年年成为热门候选,却年年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他出生于一个教育家庭,父母都是老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村上春树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期间他结了婚开了店,一边工作一边上学,1978年四月的一天,29岁的村上春树去看棒球赛,“写小说”这个念头突然产生,随后写下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获得了日本《群像》新人奖。
他的第二部小说《1973年的弹珠玩具》出版以后大卖,他结束了自己的酒吧经营,全心全意投入小说的创作,名副其实地开始了小说家的创作生涯——尽管村上春树认为写小说“无比耗时费工,无比琐碎郁闷”,可他一写就写了40年,期间创作了15部长篇小说、32篇短篇小说、4部旅行散文、13部随笔合集,还翻译了6部书,并与他人合作出了4部作品,
陪跑?悲催?这或许是读者们的一厢情愿,对于村上春树而言,还有很多东西比获奖更重要。他坚持为自己写作,确信写作过程愉悦的作品,读者读起来的时候也会觉得开心;他坚持为读者写作,认为无论是各种奖项、勋章或赞誉性的书评都没有自愿买他的书的读者重要,因为奖项不会流芳百世,但作品会。——这些都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进行了阐述,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被誉为“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然而村上春树在后记中说明本书只是对他自己作为一名小说家一直坚持写小说的这个状态做一个总结,对他自己的小说写作做一个总结。结合自己的写作生涯,对于小说创作村上春树强调:原创性a.作品要具有鲜明的特质,独具一格,让人一看就能确定是谁的作品;b.写作风格不能一成不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成长;c.作品不随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可被人吸纳、引用和借鉴,
原创性不只是作家个人所能决定的,还需要读者进行裁定。基本练习和习惯a.阅读,大量阅读各种类型的书是作业也是基本练习,熟悉作品的结构,客观地看待世界,客观地看待自己b.观察,养成事无巨细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的习惯,收集和积攒写作素材,以这些素材为基础构建小说的内容、推进小说的情节发展,定量写作、定时修改a.写作,像打考勤一样保持写作的规律性。
比如每天十页稿纸,每页400字;要学会掌控时间,与时间成为朋友,制定目标,明确日程表,然后主动完成,b.修改,至少修改三次。第一次从头做改写,进行大尺度的整体加工;第二次再从头改写,重点在细节改进;第三次参考他人意见,针对有问题的部分集中修改,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村上春树还提到了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一定要写小说并一直写下去的驱动力和支撑长期孤独写作的忍耐力。
只有保持强韧的心灵、坚定的意志和健康的身体,才能持续写作,所以他一生坚持做了两件事:写作和跑步。《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坦诚之处就在于村上春树并没有把它当做自传,也没有把小说家这一职业放置于多么至高无上的地位,至少他这位小说家并不高高在上,40年来他每天400字一页写10页,每天一小时长跑,写小说日文写一遍,英文再写一遍,写了改、改了写——这些都不需要任何奖项来证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