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如何报志愿呢,不花钱能够填好高考志愿吗

对考生和家长而言,高考填报志愿非常重要。儿子高考结束后,自己估分大概是580分左右,我担心不花钱填报不好高考志愿,可花了钱却惹出更大的麻烦,农村出身,读到博士,时常帮亲友的孩子填报高考志愿,儿子想报电力专业,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针对高考分数、院校专业情况以及未来就业前景,给出的选择并不包含这一项。

1、高考结束,不花钱能够填好高考志愿吗?

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疑问,所以花了9988元给高考结束的儿子找了个志愿填报专家,我以为会给儿子填报个好志愿,没想到确实后悔的开始。儿子高考结束后,自己估分大概是580分左右,我担心不花钱填报不好高考志愿,可花了钱却惹出更大的麻烦,儿子想报电力专业,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针对高考分数、院校专业情况以及未来就业前景,给出的选择并不包含这一项。

说实话,我对高考志愿专家还是比较信服的,我认为专家说的智能发展相关专业可能会更有就业前景,我和专业讨论的热烈,却忽略了儿子的感受。我们大吵了一架,他甚至和我冷战,我当时也挺伤心的,儿子怎么就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的,都是为了他好了。我没想到,到了报考那天,儿子瞒着我们报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就是钱白花了,我和儿子的关系也闹僵了,

2、高考后如何报志愿呢?

农村出身,读到博士,时常帮亲友的孩子填报高考志愿。今天就分享下自己的经验,个人认为,填报志愿,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兴趣爱好不少朋友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学生的兴趣爱好经常被忽略掉。原因有二:一是限于家庭经济条件,只为了找个收入高的工作而读大学,无暇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二是孩子并无特别的兴趣爱好,或者孩子有兴趣爱好,但似乎没有对应的专业。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请看本文第二条“专业”板块,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明显,那么,可以先让ta做下一些较为权威的职业性格测试,暂以测试结果为参考,进行填报志愿。推荐测试有两种:A、mbti测试:http://www.apesk.com/mbti/dati.asp#kaishidati【最好选93题版的,题越多,测试结果可能越准确,

凭直觉作答,不要反复思考!】B、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http://www.apesk.com/holland2/二、专业专业的选择,应该考虑考生个性(特别是兴趣爱好),学习难度、就业状况和发展空间等。职业兴趣,可以通过MBTI等测试了解个大概,学习难度、就业状况和发展空间,最好能够咨询本专业在读和已经毕业的前辈,他们更有发言权。

如不认识该专业的前辈,可在网上搜索相关文章,略作了解,也可到问答和知乎等网站,就此提问。有些家长明知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却因家庭经济条件欠佳,要求孩子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所谓的毕业后便能拿到铁饭碗的专业,对此问题,不想多说,这样的还活在30年前的家长,一时半会还真难把他们拉到今天。如果因为家庭经济状况限制,少考虑孩子自身爱好,可以理解,

然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您的孩子是不是那种不问兴趣,只要设定一个目标,便可全力以赴的人?如果ta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做喜欢的事情,对不喜欢的事情没啥热情,很可能做不好。勉强选个所谓好专业,以后可能面临着更大的问题,高考时,我也不知个人兴趣爱好,家人帮忙选了财务管理,后来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文学,本科毕业后,改考文学研究生。

多花了两年时间,最后虽然侥幸考上,但是,成本太高,代价太大,因此,专业选择应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兴趣爱好,其次才可能是就业!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完大学,就对口毕业的话,那么,请把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院,这些地方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重点大学培养的是视野宽广,学习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不是基础专门的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重点大学也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专业性较强,层次较高的专家,这是硕士博士阶段才重点培养的,

本科是这些高层次人才开拓心胸,寻找个人真正志趣,提高综合素质的地方。可以通过每年教育主管部门搭建的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网站,查询开设特定专业的学校有哪些?然后,看其在本地录取的分数线,估算孩子被录取的概率,把或许能够考取的和肯定能够考取的高校及专业名录查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查询网址:http://www.heao.gov.cn/JHCX/PZ/enrollplan/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三、地域总体原则,最好能够到经济发达、社会发展程度高的地区读书。这么多年来,我和身边的朋友越发觉得,读大学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而是眼界视野的开阔,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发展程度较好的东南沿海(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和北京、天津等,其次是二线城市诸如武汉、成都、重庆、长沙、青岛、郑州、西安、大连等城市。

能够读一本等重点大学的孩子,最好选择经济更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我的母校武汉大学因为武汉不是一线城市,便吃了些亏。然而,这也无可奈何,人往高处走,谁让武汉还没有成为一线城市呢?[这本书的名字,破有道理,值得包括志愿的朋友们深思]当然,对成绩不是特别好,想读完大学就地就业的考生,地域就比较固定了,多是在老家所在省市了,

如果只能读大专,除了少数专业之外,最好能够在本省,或者已确定将来定居的城市,否则,读书时积累的一点儿人脉和社会资源也就浪费了。四、分数考分决定考生到底能够读何种层次大学的根本,需要了解的分数,还包括:所在省市的分数线。本科一批、本科二批、高职高专批,等等,确定自己在省内的排名情况。报考院校时,作为重要参考,

意向院校,过去三年在自己所在省市的录取分数区间。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三年来的分数变化趋势等,前两者最关键,意向专业,过去三年在自己所在省市的录取分数区间。最低分和平均分特别关键,只是这个分数信息,比较难以获取,网上有许多查分数的网站,最好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网站查询。五、学校学校,与地域息息相关,然而,又有些错位,

一方面,经济发达,政治地位高的沿海、首都、直辖市等地的学校,受惠于经济政治地位,考取的难度变大。与之相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好学校,录取分数可能相对较低了,中西部的名校,多被当地经济拖累,比如不在省会的河南大学、河北大学、江苏大学等,而身在甘肃的兰州大学等名校,却因偏处一隅,而被低估,录取分数常低于其学校的社会排名和地位,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情况,比如武汉地区的重点高校名校,对河南、江西、安徽、湖南等周边省份的考生吸引力甚大,录取罕有名校的河南等省的考生较多,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学校与地域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值得留意,学校专业录取分数的动态变化,更须留心。六、其他1、在确定了备选院校和专业后,参照过去三四年的情况,估量考生本年是否有可能被录取,

2、可以向意向学校致电咨询,考生的分数报考该校某专业,是否有可能录取?答案无外乎四种:肯定不行,肯定可以,比较可能,不大可能。这四种回答,便于填志愿时,合理安排学校专业顺序,可以把层次较高但还有些可能的院校、专业放在前面,算是碰下运气。同时,以比较稳妥的院校专业保底,免得赌运气失败后,错失了本可就读的好学校,

3、招生季节,各校招生部门的电话很难打进去,打进去后,工作人员可能不是特别有耐心,这就需要考生或家长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了。致电之前,把思路厘清,言简意赅的提问,能够在网上自助查到的信息,就不要再问了,4、请关注本省市招生考试信息网的信息,及时阅读相关通知,把握好时间点。并尽可能地多了解意向院校和专业,

5、避免野鸡大学,避免上当受骗。最近,网上已经出现了2018年野鸡大学的名单,千万别入坑!如果不确定某所学校是否为野鸡大学,可以到教育部或各省市教育厅和教育局网站查询,或者致电咨询,填报志愿,须慢慢进行,充分了解比较后,再作决定。万万听信某些鬼人的忽悠,告诉你有啥捷径,可以获得名校文凭,或者某些专业能帮你发大财,只是要过几年,或者机会特别难得,需要你缴纳一些金钱买“机会”,等等,

以上容易让考生和家长焦虑恐慌的言论,都不能轻信,而应该多上网搜索,不懂的,可以到问答和知乎等网站提问。也可付费咨询,只是没必要交天价,对考生和家长而言,高考填报志愿非常重要。填报志愿本身技术难度并不大,付出高价就没必要了,6.如果参报的是本科一、二批和高职高专之外的批次,那么,就需要重点关注相关规定,看考生是否符合要求。

3、高考分数下来,该如何填报志愿?

填报志愿需从以下方面着手,综合考虑:1.分数下来后,首先是对照划分档次,确定分数档次,根据档次,筛选三种档次学校,依次填报志愿,2.筛选三种档次学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历来三年高考录取排名,对比分析,按照趋势,从优筛选,这个比较关键,望慎重。3筛选学校后,需要填报专业,这个是重中之重,慎之又慎,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专业就业前景,专业继续深造前景,家族或亲朋好友是否有人从事此项工作等四个方面,四个大方面,有可能的话再单列若干小条,按比重综合打分,选出最优专业,

4、对于高考报志愿你有什么建议吗?

前两天,全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炉,不管分数高低、是否满意,未来几天里,考生和他们的亲友团都要面临一个大难题:报志愿。有人说,高考之后的选择才定终身,可是选择实在太多了!先选学校还是先挑专业?专业选自己“喜欢的”还是“适合的”?学校选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冲一冲还是稳一稳?每个选择都令人纠结。志愿究竟应该怎么填?专业和学校到底又该怎么选?在这里,南风窗记者给出建议可以归结为为13个字:先选城市,再选学校,最后选专业,

为何这么说,且听我一一分析。1、城市的重要性还是从人们最关心的房子说起吧,现在,全国各地房价高企,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让许多普通人心生畏惧,觉得买房越来越难了。因此,许多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会恐惧于一线城市的压力,最终选择向二三线城市“逃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选择一线城市面临着来自房子、竞争等诸多压力,但也让你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为,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集中着最好的、最高薪的工作,高薪工作的背后,是好企业的集中。中国最好的企业,越来越集中于一线城市,这是年轻人选择起步城市、规划职业生涯首先要弄清的一个大趋势,企业为什么会越来越向一线城市集中呢?产业经济学家会告诉你一大堆理由,比如要素资源的可得性,在一线城市更容易获得资金、人才什么的。

但在中国,还有一条理由你必须了解,越是繁华的城市,对富人和企业家来说,越意味着财富和人身的安全。在一片树林里,如果大鸟越多,那么对每一只大鸟来说,他被猎人射杀、所谓“枪打出头鸟”的几率就越小,因此,中国的富人正一波一波涌向一线城市。山西的煤老板、华北平原的地方小权贵,还有东北的精英人物,带着快被数字撑破的银行卡,踩踏式涌入北京,让北京越发成为了中国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的“经济孤岛”,

长三角的精英则涌入上海。十里洋场的前朝遗韵,或许能给他们带去些许的安全感,以及身份晋级的自信,不能否认,企业家、富人向一线城市的不断积聚,正让这些城市变成中国最具“生产性”的城市。什么叫城市的“生产性”?简而言之,就是这座城市能够创造出这个国家、人民需要的东西,不论是有形的商品,还是无形的服务,这些商品和服务,除了满足国内需要,还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换,赚取外汇,推高人民币币值。

城市靠什么从事“生产”?靠的是企业,企业带给城市坚实的经济基础,也带给年轻人高新和美好的职业前景,但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早已丧失了“生产性”特征。在这些地方,广场舞大妈整天无所事事,她们身强体壮,但并不从事生产,享受了退休金,社保基金的窟窿却留给了一线城市正在辛苦打拼的80后、90后们,所以说,报志愿要优先考虑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集聚了最多的优秀人才,有最前沿的资讯,更开拓的视野,更多的机会,在一线城市,你有更多的机会去各行各业最好的公司工作、实习,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哪怕你毕业后不在一线城市工作,你都还与这座城市有着渊源和联系,你的老师、同学还在,以后都会受用,2、学校与专业如何取舍前面已经说过,大学选专业填志愿,要先选城市。

选好了城市之后,下一步就是选学校和报专业,比起选城市,这才是真正让学生和家长焦头烂额的环节。一线城市就那么几个,教育和人才资源集中的城市掰着指头也能数得过来,可是学校和专业的数量却是几何级增加,高中三年学生和家长们不曾关心留意过的问题,在此刻突然成了头等大事,面对各种不知名字的学校和专业,手足无措是普遍情况,

怎么选学校?最客观的参考是各种排行榜。提供排行的机构很多,教育部官方前些年有985、211,现在是双一流;国际上,有世界公认影响力最大的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及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这些排名,中国高校也都参与;另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武书连”版以及“中国校友会网”版也也知名度颇高的排名榜,

各类排行榜因为所用指标和权重各不同,结果也不尽然相同,所以在参考这些排行榜时也要考虑到它们的排行机制。也因此,各类排行榜只可作为参考,而没有一家具有绝对价值,所以网上才有戏谑:中国的大学,Top1有两所,Top3有5所,至于Top5,估计就有不下10所了。填志愿虽说是考生自己的事,但也是一场家长和老师的大作战,他们的意见往往至关重要,但有些时候,这两个群体对高校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的了解是滞后的,

上海交通大学的青年教师王昆对此很感慨:“高中老师那儿的信息,大概还是十年前甚至是二十年前的情况。比如兰州大学,除了顶了个985的帽子,牛人基本走光,再比如浙江大学,早就把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拉开1.5个段位。以至于教育部不得不出台若干措施,限制东部高校去西部“挖人”,从这些年高校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人才、资源向东部、向一线城市流动,依然是大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必纠结于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因为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差异要远远大于专业间差距的状况,决定了填志愿时,对城市和学校的选择要远比专业来得重要。好学校的品牌效应和集聚能力是相对持久的,从就业导向来说,如今的大多数工作单位,都是先看学校,在一座好学校就读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平台,以及,更牛的校友。

至于专业,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但如果并不清楚自己想学什么专业,也没关系,《南风窗》记者也并非都是新闻学出身,其中,有弃理投文的,也有半路出家的。不论当初所学的专业是什么,都没有阻挡和限制住他们日后的脚步,总之,人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既不由所学专业所定义,也不由它所限制。对于还在纠结于专业的同学,如果还想得到什么建议,我想说的唯有一点,

5、高考成绩下来之后了,志愿填报咨询谁最靠谱?

理论上,咨询你的老师最靠谱。但实际上,老师面对那么多学生,估计也做不到面面俱到,没办法给每个同学做咨询,那么,还是建议你和父母一起商量。因为我女儿刚经历了高考,可以分享一下当初我们的具体做法,供你参考,首先,你要先问问自己,哪些专业是你喜欢的,有兴趣的,并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努力做好它;同时再问问自己,哪个城市是你喜欢的?哪个高校是你喜欢的?把这些都列个清单。

其次,根据你选择的专业,高校,城市,这三者根据你自己的喜好进行排序,结合你的高考成绩和在省内排名,查一下上一年你这个成绩、排名,可以上哪个城市的哪所学校的那个你喜欢的专业。最后,与刚刚你第一步列的清单做个对比,再到你心仪的高校官网查一下:今年在各省的招生计划,看看哪个最适合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忌好高骛远。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