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部分人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道理讲给别人听。1.内因(本性)独立造成双标这个结果;2.外因(环境、家教、宗教等)独立造成双标这个结果;3.内因加外因一起作用造成双标这个结果,此类比较常见,恶因招感恶境,双标就是利益、尺子和能力的问题,如果人人都能把放下利益,学会换位思考也许就没有双标了;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公平的尺子,用同样的道德、规矩、制度看人看问题也许就会没用双标了。
1、双标是不是人的本性?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觉得双标这个行为需要细分去参考,双标是行为和性格最终体现的其中一种,而本性则可以理解为人性初始化的状态或属性。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人性初始化的状态或属性是否决定人的行为和性格的最终体现?首先我们分析下什么是双标,它的实质是私欲太重,自己喜、爱、慕、属皆为好,自己恶、恨、蔑、不得皆为差,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如公司内同事都说A是通过巴结领导1年就上位成了部门头目,而你工作5年不受重视还是职员,然后你内心不满,你也开始诋毁A;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你觉得A很有个人魅力和才华,你们彼此欣赏并坠入爱河,你开始在公众场合为他打抱不平。事例中的我为什么开始诋毁A而后又卫护A呢?我们先说为什么会诋毁,
有人可能说诋毁是因为不了解,了解后自然知晓真相;表面上看很有道理,细想下其实根本说不通!不了解就可以去诋毁???不了解就可以去伤害??诋毁他人根本原因并不是不了解,而是将自身情绪强加给他人。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对自己不争气的情绪发泄给他人,其实就是逃避,可能还夹杂着嫉妒,把他人当宣泄口,通过诋毁别人来掩盖自己不如意的事实,给自己找安慰,
那为什么后来又卫护呢?这是又有人会说因为我了解他、懂他,这也只是表象。如果他不是你男女朋友,不是你的闺蜜,甚至跟你没有什么交集,但是你们共过事,你知道他的为人,你愿意在公共场合卫护他吗?冒着可能引火上身的危险?多半是不会,最多做到我不去诋毁,所以双标完全是跟自己有无关系、喜恶来决定的,自私的体现,是比较负面的表现形式。
回归本题,为保证论题严谨,我们不能只单方面考虑负面表现是不是本性,我们要将负面和正面两种表现形式一起考虑,把他们统称为性格和行为的最终体现,我们把本性中决定正面性格和行为的因素称为善;把本性中决定负面性格和行为的因素称为恶;本身属性是否就是性格和行为最终体现?转化为行为和性格最终表现中的正面和负面的形式是否就是本性的善恶?我们首先考虑下,本性有无善恶之分?本性善恶之分,其实就是比较经典的性本善与性本恶的较量,我们先来思考什么是本性。
本性是固有性质和个性,又称为天性,它主要体现在认知方面以及对认知做出最自然的反应。认知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家教、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把个人认知比喻成种子,那么环境、家教、宗教就是阳光、土壤和水。双标、自私、温柔、善良等最终的性格和行为体现,就都是个人认知发育成秧苗、生长成植株的像,而并不是指种子本身,
这时“本性”一词只能是一个时间节点的名称或不具备任何实质意义的名称,就比如30多岁的小混混打家劫舍但是从小就特别孝顺父母,你说他本性如何呢?小姑娘温柔体贴,落落大方但是大学毕业后在知情的情况下做了别人小三,她本性又如何?此时的“本性”一词不具备实际意义,因为它只是描述事物开始时的状态或者它只能描述开始时的状态,不能描述现在事物——本性是描述种子的状态的,不能用来描述成熟的植株,因为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可能性也很多。
你总不能因为洪涝的原因就说所买的玉米种子并不抗倒伏吧,从这种逻辑关系来看,双标并不是本性,他们描述的状态并不统一,最起码并不严谨,就好像指着一个老人说这是个孩子或者这是个男孩一样。接下来我们讨论本性有无善恶之分,观点涉及到宗教方面,无神论者可以略过或仅供参考,从本质上讨论,本性有无善恶之分呢?种子有无好坏?本性不分善恶的,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善恶不可分割,相互制约;这里的种子正如佛教经典中所说阿律耶识,其中包含一切因果之元因,可以想象成一个存储设备,
过去世所做善恶因缘都会记录其中,遇到各因合适的环境,就会萌成各芽,催生各果。所以种子本质上无好坏,善恶的表现取决于种子中的善因和恶因,恶因无合适的环境也是不会生芽的。除去上述宗教理论等唯心论的影响,不考虑过去世的善因恶因,不以唯心论去讨论本性善恶,便只能以唯物论去论述造成本性善恶的原因,这就涉及种族遗传、基因变异、激素影响等,造成因素更多、更杂,涉及面就更广,但就其根本也并不能完全脱离唯心论,唯物论下我们还需进一步讨论,为什么只有这个种族残暴不仁,为什么只有这个群体基因变异,为什么只有这个人激素异常,又为什么当了妈妈后自动觉醒母爱?参加放生或公益活动后内心喜悦富足?这冥冥之中又暗合唯心论中的因果关系,所以不过多深究,
我们只需要知道,无论唯心论还是唯物论,本性中都是存在善和恶的,那么究竟所有外在行为(自私、善良、双标、慈爱等)是否是本性?或者说是否是本性的体现?答案是不一定!!本性之恶因觉醒,但是环境、家教、宗教等境遇正向引导也会止恶增善——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同理本性之善因复苏,环境、家教、宗教、政治等外因反向阻逆也会止善生恶——例如焚书坑儒等双标是否是本性,应从两方面回答,一方面,逻辑顺序上,双标不等同于本性,一个是事物发展的起始状态,一个是事物阶段表现的结果;另一方面,本质上讲,造成双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内因和外因,本性作为内因有形成双标的可能,但双标不一定由本性这个内因造成或只是有本性这个内因造成。
分为三种情况:1.内因(本性)独立造成双标这个结果;2.外因(环境、家教、宗教等)独立造成双标这个结果;3.内因加外因一起作用造成双标这个结果,此类比较常见,恶因招感恶境,实际上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是不存在的,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善恶环境,总是善与恶交错立体的存在,除非环境的善属性比较明显,否则恶因必会萌发而且每个人无论是唯物论的基因、血脉,还是唯心论的阿律耶识,都存在这善恶因缘,在这个善恶交错的大环境中,又会各自觉醒善与恶,所以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因为界定的环境不同、标准也不同。
性本善与性本恶理论都不全面,本性中拥有一切善恶的因缘,就想每个人的基因一样都是全套的,只是选择性表达的不同而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应该理解为“人刚出生本性都是有善因的,本性相近但是习气或者习惯却相差甚远”。所以,绝大多数人行为和性格的最终体现都是本性内因在诸多外因的影响下产生,这样看来人生还是有无限可能得,为善为恶自己决定,当然也是后果自负。
2、你知道人有多双标吗?
在一视同仁不复存在的环境里,"双标"问题泛滥成灾,是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人们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受其影响,自己可能不是"双标"的受害者,就是直接的受益人。当利益的天秤控制在自己手里,又毫无原则性和廉耻可言,天秤可以成为摆设,全凭自己去拿捏把握,亲疏远近有别,喜怒哀乐无常,黑白颠倒,斤两的法码标准大打折扣,滑天下之大稽,又是一种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奇葩现象了!作为"双标"的加害者,被奴役,被任意宰割,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一直处于沉默寡言的状态才是。
3、如何对待表面可爱实则双标的人?
每个人都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双标的,这是人性也是利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修养谁能做到?生活中大部分人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道理讲给别人听,走路时说开车的,开车时说走路的;对你好是应该的,对别人好要问为什么这就是双标的表现,也是利益的问题,双标就是利益、尺子和能力的问题,如果人人都能把放下利益,学会换位思考也许就没有双标了;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公平的尺子,用同样的道德、规矩、制度看人看问题也许就会没用双标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