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未必有高徒,高徒只是阉割版的严师。严师只能教化愚顽之徒,不走上邪路,模仿师父,能模仿像七八成,已是高徒,现在,还可以讲,严师出高徒,就是你在教的时候,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让学生练的时候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罢休,严师出高徒的意思,就是老师,师傅,最,教学生,带学徒的过程中,对他严格要求,尽快促成他好的习惯的养成,以及过硬的技术的习得。
1、为什么说“严师出高徒”?
不请自来。还要不要讲“严师出高徒呢”?我认为是可以存这样的理念,但行为上一定要宽严适度,关爱为先,严师出高徒的意思,就是老师,师傅,最,教学生,带学徒的过程中,对他严格要求,尽快促成他好的习惯的养成,以及过硬的技术的习得。作为一种理念,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有,但当今教育环境,和过去比有很大不同。再过去,老师,师傅如果批评甚至体罚学生了,家长知道后还得带着礼品去,感谢老师呢!现在那就不行了,体罚学生是违法违规的,即便家长不来学校找老师,老师也已经有错在先,
如果家长来找的话,那后果就更可怕了。所以现在,还可以讲,严师出高徒,就是你在教的时候,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让学生练的时候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罢休,但是学生违规违纪,或者,无法按照你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对学生,想打就打,想罚就发罚,几十上百变遍的让他抄写,练习也可以,不让他吃饭也可以,让他一直跪着也行。
2、都说严师出高徒,老师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
朱元璋请老师教太子读书,老师脱口而出问道: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斩钉截铁答道:不死即可!于是,老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有半点推辞,这位老师就是元末明初大学者宋濂,四书五经中尤善五经,连刘伯温都自愧不如。当朝宰相李善长听闻明太祖朱元璋在给太子朱标选老师,就推荐了宋濂,宋濂在李善长、刘伯温的陪同下来见朱元璋,开口直接提出了前面的问题。
朱元璋的态度与回答,让宋濂由衷地感受到了这位开国皇帝是真心想教好太子的,严师出高徒,是古往今来的共识。“严与不严”、“真严假严”,相关态度与决心,朱元璋的尺度是“不死即可!”。可见这位乞丐皇帝的真挚,现在的教育,在“严的程度”上已经容不下一把戒尺。“西方学贼”更是倡导所谓的“快乐学习”,我本人不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但我相信“家有戒尺”的作用。
3、你怎么理解严师之下必有高徒?
严师未必有高徒,高徒只是阉割版的严师,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看到世上很多名家并没有所谓的严师,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严师是谁?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爱因斯坦,的严师是谁?马克思,希特勒,丘吉尔,华盛顿,的严师又是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严师只能教化愚顽之徒,不走上邪路,模仿师父,能模仿像七八成,已是高徒,
求学问者,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站在师父的肩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更需要名师的寓教于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像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严师,迂腐也,自孔孟之后,儒学一代不如一代,最后竟致我煌煌华夏儿女被列强所奴役,即是明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