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 白居易
"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补语;多含褒义。
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见寄》:“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涨的情形。
描写白居易性格的词语
①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
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②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虽受挫折却仍乐观豁达。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③晚年寄情山水,性格闲适自得,悠然洒脱。
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古文《白居易应举》的解释
译文:白居易去长安考试。他刚到北京,就带着自己的诗去拜访了著名诗人顾匡。看着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他仔细地看了白居易,说:“长安很贵,恐怕白居易不容易。”
等到他看到这首诗,第一首是:“把青草放在平原上,一岁一岁,枯萎繁荣;野火烧不着,春风又吹。”
非常欣赏,郑重地说地说:“能写这样一首诗,白居易!”
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原文: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扩展资料:由《白居易应举》得到一个成语: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开创的新乐府派诗歌,一直被后世之人流传。在很多人看来,白居易凭着几首较好的诗歌就出了名,实在算不上有实力。其实不然。
每个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总有人要付出超过这美丽十倍甚至于百倍的努力。白居易就是这样的人。有个顾况戏白居易的故事就能说明这一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