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爱国爱家成语故事
1、精忠报国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2、忧国忧民
《战国策·齐策》是一篇记载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字,也强调了任用和表彰贤德之人在治理国家过程中重要意义。《齐策一》:“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高注:“言与敌国战胜之于朝廷之内也,《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此之谓也,故能使四国尽来朝之。”
3、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泣不成声成语故事
【汉语拼音】qìbùchéngshēng
【近义词】:痛哭流涕、涕泗滂沱
【反义词】:笑容可掬、欢天喜地
【成语出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成语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泣不成声造句】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
【泣不成声的成语故事】
禹向南来到苍梧山考核官吏,却见到被捆绑的人,禹抚摩着他的背哭了。益说:“这人犯了法,本来就该这样。你为他哭泣,为什么呢?”禹说:“社会政治清明,民众就不会犯罪;社会政治黑暗,惩处罪过就会涉及到良民。我听说:‘有一个男子不耕种,就有人因此而挨饿;有一个女子不采桑养蚕,就有人因此而受冻。’我为皇帝治理水土,调理民众安顿生活,以使他们各得其所。现在他们却象这样犯了法!这是我德行不厚因而不能感化民众的证验啊。所以我才为他哭得很悲伤。”打这以后,禹便跑遍了国界内的所有地方,向东到了无人涉足的地方,向西延伸到积石山,向南越过了赤岸,向北翻过了寒谷山,来回于昆仑山脉。
描写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描写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有:
1、望梅止渴
2、愚公移山
3、守株待兔
4、负荆请罪
5、大禹治水
6、覆水难收1、望梅止渴读音:[wàngméizhǐkě]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2、愚公移山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3、守株待兔[shǒuzhūdàitù]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4、负荆请罪[fùjīngqǐngzuì]释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5、大禹治水读音:[dàyǔzhìshuǐ]释义: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6、覆水难收读音:[fùshuǐnánshōu]释义: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