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 成语(遵循自然之道的成语)

信是交友之道的成语典故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兴国之道是成语吗

兴国之道不是成语。是“文武之道”。

解释:意思是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后统称泛指治理国家的行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示例:文武之道,厥猷未坠。(晋·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近义词:孔孟之道、中庸之道、生财之道。

遵循自然之道的成语

水到渠成(拼音:shuǐdàoqúché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水到渠成指是水一流到,沟渠自然形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自然成功。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顺其自然,汉语成语,拼音是shùnqízìrán,意思是顺着事物本来的性质自然发展。出自《灵城精义》。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