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文,如果没有素材,如何成文。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用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文呢,【2】言传身教法(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素材是最容易引导孩子的,也是最难引导孩子的,“对治疗中学生写作文选材困难有特效”。
1、如何引导孩子用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文?
欢迎您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问题概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做饭,倘若无米,焉能成炊?作文亦如此!学生写作文,如果没有素材,如何成文?即便有素材,如果素材质量差,素材运用不当,依旧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素材质量差是什么意思?为何学生会素材运用不当?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带着这些疑惑,我们接着往下看!老穆解析针对上述问题,穆老师分析如下:【1】素材老套陈旧例如,写母爱就写夜雨背“我”去医院;写挫折就写考试没考好;写尝试就写学自行车摔倒的经历【2】素材胡编乱造有的学生写作文,素材完全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不符合事件发展逻辑,更无真情实感可言,这样的作文有何意义?【3】所选素材与作文主题不合有了素材不代表就能写出好文章,素材与主题完美契合才算是好作文!【4】素材脱离生活实际有的学生选材总是脱离生活实际,往往根据书籍或电视上看到的进行改编,缺乏生活根基,这样的素材让阅卷老师看了,岂不叫人生烦?老穆支招为了防止素材造假、脱离实际,也为了保证素材质量、真实可信,我们不妨从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素材。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学生生活”的概念,从文学角度来讲,学生生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千万不要将其狭义化哦!那么,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用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文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1】询问引导法(学校生活)a.今天在学校,有哪些有趣的事发生呀?b.课堂表现如何?有没有被表扬?c.课间活动精彩吗?d.和同学之间相处的如何?【2】言传身教法(家庭生活)家庭生活素材是最容易引导孩子的,也是最难引导孩子的。
此话怎讲?家庭生活,父母和孩子都在一起,共同经历,父母最容易指导孩子,有参与感,所以说最容易引导!勤劳有爱的父母还好,如果遇到懒父母,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偶尔还吵吵架,冲孩子发脾气,试问,这样的父母拿什么家庭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所以说最难引导!穆老师给大家罗列一下家庭生活素材,如下:a.厨房辛事b.餐桌乐事c.书桌关爱d.家庭一角e.家庭活动f.长辈关爱【3】提醒点拨法(社会生活)双休日或节假日,父母常带着孩子出去游玩,这是个积累素材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要错过!引导孩子观察社会生活,并及时说出心中感悟!当你看到如下人、事、场景时,一定要让孩子注意观察,让其成为作文中的素材,
a.卖煎饼大妈;b.小饭馆老大爷;c.小区保安;d.辛劳的环卫工人;e.捡破烂老爷爷;f.修自行车老大爷;g.烤红薯大叔;h.可怜的乞丐;i.烤羊肉串大叔;j.街市商场趣事;k.公交车/地铁有素材价值之事不论你采用何种方式去引导,请记住一点:多一点耐心,少一分烦躁!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们清楚了吗?记得学以致用并教给你们的孩子哦!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2、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总说没有素材可写,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我有一本网络书:《微小说与小小说续集》,在起点中文网,我在作者寄语里这样宣传我这本书:“对治疗中学生写作文选材困难有特效”。这个不是吹牛,我还有一本书,《微小说与小小说》,两本书合起来共五百多篇微小说和小小说,好像生活中的什么事和书报上看到的事都可以成为我的小说。最重要的,我本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常年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
先看看几篇我的微小说与小小说吧:《宫斗》,写的一个女学生放学回家向她妈妈喊道,“本宫回来了”以后发生的事,虽然母女开玩笑含义还是比较深的。《愤怒的小学生》,写一个小学三好学生对他表哥语文书上古人写错字非常愤怒,尤其鄙视古人写了错别字还说是什么“通假字”,不能勇敢承认错误,这其实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寓言。《一切为了做作业》,写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李智鹏骑在跳跳板上高喊:“奋斗,努力,一切为了做作业!”他妈妈批评他只知道喊口号,作业却还没做,他很委屈,说是别人都这么喊,别人的妈妈怎么没有批评他?他的妈妈就笑了,认识到不应该这么严厉,
《嫉妒的故事》,写从春秋战国到今天,一些关于嫉妒的典型故事。《英勇的蚊虫》,写我正在写蚊虫如何英勇,如何咬人光明正大事先通知,一只蚊虫飞到我笔下的“蚊虫”二字上,证明他的英勇,这是真事,我拍照片他也不飞!看出来了吗?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作文的。关键要看你怎么去选择和提炼,如果孩子说没有素材可写,家长可以问问,难道你生活在真空中吗?。
3、孩子在家不会写作文,在学校就能写作文,家长困惑,该如何指导?
提高作文水平的功夫该下在哪里为什么提到这个话题呢?目前,教授学生作文的兴趣班很多,网上也有很多作文辅导课程,但大多孩子写作水平提高很慢,学很长时间,也得不到高分,问题出在哪呢?学写作文,从遣词造句入手,学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打好基础这都没有错,但真正要提高写作水平,功夫却不在这里,在哪里下功夫呢?首先要多读书,扩大知识面。
训练快速阅读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的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再就是要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什么呢?一花一草,一言一行,都在观察之列,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只观察还不行,还要做到两点:一、观察到了要思考,比如,一个人说话很有趣,想一想为什么有趣?那话是什么意思?或者他要表达什么?看见一朵花很美,要想想这朵花美在哪里?等等;二、观察后把你自己的感觉、感受记在心里,这是非常重要的。
做到这些,叫心中有了生活,不过这本领是需要训练的,要养成习惯,你就有东西可写了,然后就是表达的问题了,写的时候,调动自己的储备。看到作文题目,静下心来,抓住要求,不要写走了题,开始构思,到这一步,最关键的是情绪,也就是先使自己有感觉,这情绪是写作的动力,大作家写作也是这样,所以,他们的作品才感人。如果你读那些大作家的作品,都感觉从头到尾有一种力量在里面,这就是作家情绪,
4、家长该如何引导三、四年级的孩子写好作文?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在三年级,学生们每天都要进行读写。他们也开始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建立联系,例如,数学是与艺术有什么样的关联,它们主要是和形状、平衡和图案有关。同样,孩子将学习文学如何反映历史,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让他参加诸如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并带他去艺术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提高孩子的情商和艺术素养,帮助孩子在未来的一年里做好准备。
以下是蜜桃姐姐觉得对于三年级孩子比较重要的一方面——阅读和写作,针对此给出了一点建议,一起看看吧,注重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在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把阅读作为学习其他事物的一种方式。为了掌握书面材料中的信息,孩子必须理解他在读什么,这叫做理解,为了帮助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让他告诉家长他刚读完的故事,或者,如果孩子正在读一章书,请他给家长一章一章讲解。
孩子也将开始从事所谓的“写作过程”(可能孩子在一二年级就要求写作文了,但是还不太成熟、正式),主要步骤是通过书写和修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今年9月要上九年级的孩子,那么家长要让他在暑假的时候养成写作的习惯,让他写日记,帮助他习惯写作。如果孩子很困惑,不知道怎么下笔,建议让他每天或每隔一天写一篇他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他在野营时最喜欢的活动,
如果这看起来太像作业,建议他把游乐园的票,旅行明信片,鲜花,或者其他喜欢的书或东西放到书中,然后教他怎么写标题或小故事。让他大声朗读他的部分文章,然后问他如何修改所写的内容,使之更有趣、更详细、更流畅、更清晰,“采访”也有助于介绍写作过程。帮孩子提一些问题,问邻居或家人,在他最喜欢的杂志中找一个采访的例子给他一些建议。
5、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自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联想和想象也就学会了写作,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是学好作文的基本功。方法如下:一、观察要有层次感,按一定顺序来进行,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从点到面或者由内向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例如景物描写,要先远看写整体印象,再近看,点面结合突出景物特点。
如图所示,写《大峡谷游记》,来到景点要有一个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的整体景色的观察,对人物的观察也是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外表到内在等顺序进行观察描写,例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是从局部到整体刻画——“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还有对阿累《一面》中对鲁迅的观察和描写,采用由远及近,突出性格特点的描写,如下图所示:对小动物的观察也是这样:二、观察描写要多角度进行,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调动感官和联想、想象,才能对人、事、物具体细致的描写。1、景、物观察常用的是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的写法也是写景和状物作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例如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中对月色下的荷塘进行的经典描写,就运用了静动结合的写法:一静一动,写出了荷塘月色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同学们在写景时也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观察描写景或物,2、虚实相生,也是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是由眼前景或物,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的一种写法,常用来表达作者的一种希望或向往,起到情感升华的作用。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由眼前的桃花、杏花、梨花想到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另外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由眼前景联想到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上去的一种写法。
因此观察描写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插上联想和丰富的翅膀,文字表达才会更具神彩,情感也会更加饱满,3、运用“五觉”法,充分调动自身感官,多角度观察、感受、体味、描写某一景、物。“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实写任何人、事、物都离不开人类的感官感受、体味,即使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同样需要“五觉”传达情感,在同学们常写情感类记叙文中,经常缺乏肢体触摸,即使是写自己生病,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医院去看病,也很少写到“妈妈轻轻地摸摩着我被输液地针扎得青紫的手背,心疼地看着我”或者“我妹妹一见我,就张开双臂,飞奔着扑过来抱着我的大腿,直到我把她抱起,在她那满是奶香味的、胖乎乎的小脸上亲一口,她才甜甜地、满足地笑起来。
”而这样充分调到感官的句子描写,才更见真情实感,而作为对景、物的观察描写,更离不开感官的调动,否则写出来的景物一定是立体感不强的,不够细致生动的。4、对人物的观察描写,除了调动感官,多角度全方面感受一个人外,还要注重侧面观察描写,利用他人的感官对此人进行描述,同样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三、要想写出观察作文,最关键一点还在于要安排好详略,既要学会“泼墨如水”又要学会“惜墨如金”,有主次、有详略的表现所观察事物的特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写成“流水账”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景、物,都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角度全开,全面细致的精雕细琢。
另外,中小学生写观察作文,多是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那么就要真正去近距离接触这一事物,细细研究这一物品,例如写《豆芽成长记》就要真正的去泡一次豆芽,把它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要看清楚才能做到有话可写,再利用上述观察和写作的手法多角度用文字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写好一篇观察作文,以上由指尖教育帝国小徐老师原创,禁止抄袭,希望小徐老师的解析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更期待大家的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