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十四岁书写潦草,写作文只要字迹工整

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源主要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系有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核心,再去查找学生怕写作文的因素就不难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高,写字能力没有提高,主要靠潦草乱糊、勉强凑合完成任务,我观察过很多孩子,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在为凑字数而写作文。

1、男孩十四岁书写潦草,是什么原因?

答,一、从一开始读书就没有形成写好字的习惯。笔顺不正确,看一笔写一笔,对一个汉字没有整体布局的观念,生字听写不出来,甚至认都不认得。随着年级的增高,写字能力没有提高,主要靠潦草乱糊、勉强凑合完成任务,随着年级的增加,作业越来越好,书写也越来越潦草,成绩十有八九越来越差。二、抄写课文、题目的方法不正确,

正确的抄写方法是看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把它记在心里,然后根据心中所记内容,一次性短时默写出来。目光80%的时光在自己书写的纸上,只有不到20%的时光在看题上,也就是说,80%以上的时间都在流畅而不停顿地写字。错误的抄写方法是,全不用脑,看一笔或一个字最多是一两个字,就写一下,然后用半天的时间找自己写到哪个字了,找到后,再看一笔或一两个字写一下,如此重复,

2、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因素有哪些?

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源主要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系有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核心,再去查找学生怕写作文的因素就不难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写作思维的培养从一年级开始就被严重忽视,写作偏离了正常生活。由于写作是一个长期培养,且渐进性发展的过程,如果把写作当成是课堂教学任务,而不培养孩子们写作思维,自然无法激发孩子乐于写作的兴趣,

就拿小学一年级开始的看图写话来说吧,如果孩子们视觉观察力和想象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孩子眼中无景物,心中不无情感,想像力自然就无法得激发。最简单有效的写作思维培养模式,应结合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着手,让孩子们带着深刻的生活体验感进入写作思维的培养,第二,写作语言的培养严重被忽视,孩子们普遍对口语和书面语混淆不清。

我记得我上初二时,才开始学习汉语语法,那时才真正理解何为书面语,而在此之前小学(我们那时小学5年)到初一,这6年时间里,其实都在大量应用口语来写作文。口语没有规范的语法规则,语言逻辑性不强,如果在写作中经常应用,会使孩子们写作语言一直得不到提升,从现状来看,很多孩子到了初中阶段仍写不出像样作文源于书面语语法没有得到正规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为考试而学习写作文,几乎让教学流于形式,而无法让学生真正喜欢写作,若问现在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一时半会说不出来,在我看来,字数的限制就是最大的问题。我观察过很多孩子,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在为凑字数而写作文,考试作文太讲究形式和结构了,把孩子们的想像力都给框死了。如果没有字数限制,没有结构的限制,孩子们写作就能获得很大的自由空间,

如果语文写作教学重点改革这块,可能会对写作会有突破。第四,没了真正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鉴赏就会缺失,语言审美观无从建立,在学校语文教学中,由于课程设计一直倾向于照本宣科,根本没有专门成体系化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鉴赏、阅读审美、阅读与想像力的拓展内容设计。看看一本又一本语文课本在不停地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让语文学习提升到一定质量水平,最多也就增加了识字量罢了,

从很多学生的写作语言应用情况来看,由于少了丰富的阅读兴趣,结果导致年轻越高阅读量越小,没有了兴趣支撑的阅读,最后使写作成了无水之源。结束语:大语文时代已经来临,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仍然按目前的思路进行,恐怕很难让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全面改革语文写作教学,让语文老师擅长写作,才有可能成为好的写作老师。

3、写作文只要字迹工整,行书草书楷书都可以吗?

写作文最起码的要求是,字迹工整,不能有过多的连笔和简笔,必须具有可读性,楷书和草书不太适合作文。写作文的目的是给阅卷人看的,字的工整大方,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楷书,是最工整的,有很强的法度,让人看了心情愉悦。阅卷人很轻松对通篇作文进行全面仔细的研读,但是个人认为,楷书不适合作为作文的常用字体,首先,楷书书写较慢,一笔一画都有讲究,一篇作文的字数通常在800字以上,如果用楷书书写,在规定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

其次,由于书写较慢,书写速度跟不上写作文的思绪,在写作的时候,会造成思绪中断,影响作文的进度,草书作为最潇洒的字体,虽然人人喜欢,但是在作文却不适合:草书连笔,简笔太多,需要专业知识才能辩读,在作文中不太适合。所以比较适合的就是行书了,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行笔优美,书写流畅,既可辩读,又有一定的书写速度。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