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西游记后传》的上映时间只比央视《西游记续集》迟了一个月左右,这个上映时间很尴尬,是在躲避跟央视西游记的市场争夺,还是乘着央视版西游记的东风,就不得而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游记续集并不是西游记的延续,而是算“补充”,西游记续集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泰国拍摄完成的,反观西游记却是在四川山区拍摄完成的,西游记续集的画面和特效都受到了很大的升级,从此西游记也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没有西游记续集的时候,西游记一直都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电视剧,这一次也算完成了西游记一个完美的结局。
1、〈西游记〉跟〈西游记续〉有啥不同?
我个人认为西游记和西游记续集从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在一些剧情和细节部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游记续集并不是西游记的延续,而是算“补充”,这两部都是由杨洁导演指导,同一批演员饰演的,它只是在86版西游记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故事,因此杨洁导演管这个续集叫“补遗”。西游记续集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叫法,
西游记因为拍摄时由于经费不足,所以缺失了《遇险通天河》,《真假美猴王》,《受阻狮驼岭》,《收服青牛精》,《救儿比丘国》5集,西游记续集则补拍了这五集。西游记续集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泰国拍摄完成的,反观西游记却是在四川山区拍摄完成的,西游记续集的画面和特效都受到了很大的升级,从此西游记也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没有西游记续集的时候,西游记一直都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电视剧,这一次也算完成了西游记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是我个人认为,西游记续集相较于西游记还是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是86版西游记中都是一集一个故事,剧情比较紧凑,而续集中出现了很多啰嗦的剧情,没有什么铺垫,显得生硬一些,故事的切入点不好找,自然也无法让气氛一路上扬,达到剧情的高潮。再有就是86版和续集拍摄时间相差10年,不论是演员身体素质、拍摄环境以及和整个影视圈的社会风气都发生很大变化,续集和正集之间的衔接显得极不自然,
2、西游记和西游记续有怎样的关系?
谢谢友的邀请!八六版拍的《西游记》和九几年拍的续集其实就是互补关系呗。前期虽然由于条件落后,技术不成熟,但按当时的收视率来说,一到播点万人空巷,成了大人,小孩茶语饭后互相评论的热点。尤其是六小龄童演扮演的孙,成为一代经典,社会反应强烈,可能全组演员和导演出于给广大观众一个圆满的交代吧,所以续拍了后几集。
我个人认为前期拍的好,让人回味无穷,可能这与每个人年龄段品味不一样吧!但最近网上抄作说原班人马(唐僧是汪粤,猪八戒是马德华,沙僧是刘大刚,导演是六小龄童[58岁]),拍什么《重走玄奘之路》纪录片,我认为他不是一部简单的纪录片,而是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但我被六小龄童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一生只想扮演“孙——孙大圣”。
3、迟重瑞为什么不演《西游记》前半部,只演《西游记》后半部?
这事说起来简单,因为一开始拍《西游记》的时候,并没有找迟重瑞来演唐僧,第一个扮演唐僧的名叫汪粤,吉林长春人,1955年1月1日出生,今年65岁。最开始的时候,《西游记》先是试拍了《除妖乌鸡国》,汪粤在其中饰演的唐僧不算成功,很多人建议导演杨洁换掉,可杨洁认为还说得过去,坚持留用,但最终汪粤饰演的这一集有关唐僧的镜头和片段没被采用,播出的时候,换成了迟重瑞补拍的唐僧。
此后,汪粤先后参加了《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这三集(即6、9、10集)的拍摄,慢慢的已经融进了唐僧这个角色,剧组也对他的表演表示认可,可就在这时候,汪粤的老师找他拍一部电影,但《西游记》这边还没拍完,那怎么办呢?于是,讲义气但却年轻的汪粤想要跨拍,就是轧戏,杨洁不同意,汪粤便自作主张,匆匆离开了《西游记》剧组。
汪粤的离开令杨洁很生气,可唐僧总得有人演啊,这时本来定好演小白龙的徐少华进组了,杨洁见到他本人后感觉这个人白白净净又有一丝书呆子气,便改了主意,决定让徐少华来演唐僧,等到汪粤拍完那边的戏再回到《西游记》剧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从此他便与唐僧再也无缘。2、第二个扮演唐僧的演员名家徐少华,1958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今年62岁,
徐少华于1983年7月6日进入《西游记》剧组,前面说了,他本来是要演小白龙的,由于汪粤的出走,他才接棒扮演唐僧,出演了4、5、7、8、11、12、14、15、16共9集。1986年1月2日,徐少华所在单位山东省话剧团与《西游记》剧组合同期满,在要不要继续留下来出演唐僧这个问题上,徐少华内心做了一番斗争,
原来,徐少华一直有一个大学梦,1978年参加高考时却名落孙山,心中很是遗憾。1985年,山东省话剧团与山东艺术学校联合创办了一期明星学习班,这一次,徐少华终于考上了,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大学梦想,最终,他决定离开剧组,为的就是要去念大学完成学业,3、第三个扮演唐僧的才是迟重瑞,祖籍山东德州,1952年12月23日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今年68岁徐少华离开剧组后,由于一时找不到饰演唐僧的合适人选,剧组基本处于停拍状态,把杨洁导演急的直上火。
恰巧有一天,杨洁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办事,就在昏暗的楼道里她差点和迎面走来的一个年轻人相撞,一抬眼,忽然感觉眼前一亮,这个人外形高大俊朗,方面阔耳,可不就是唐僧的长相嘛,于是,杨洁喊住了这个年轻人,交谈几句后,内心愈发觉得这个年轻人扮演唐僧很合适,便邀请他到《西游记》剧组试戏,年轻人答应了。这个年轻人正是迟重瑞,当时他是拍完《夜幕下的哈尔滨》后回剧团领工资,竟然就这样与杨洁不期而遇,从此开启了御弟哥哥的辉煌人生,
后来观众也看到了,徐少华离开后,《西游记》剩下的所有剧集以及续集中的唐僧,都是由迟重瑞扮演的,而这一版唐僧更是引起很大轰动,观众印象最深、认识最广的也正是迟重瑞这一版。现在的迟重瑞,已经和富豪陈丽华女士喜结良缘30余年,他本人也早已由“御弟哥哥”摇身变为迟总,现任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香港富华家具企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4、《西游记后传》和《西游记续集》是一回事吗?
领先时代的鬼畜神剧《西游记后传》与《西游记续集》不是一回事续集真的是隔的太久了。,。,5年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12年,40岁的孙,完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和创作环境,使得续集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影视史上,更是广大西游迷尤其是喜爱央视西游记的观众心中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西游记后传》是陕西省地方台制作于2000年上映,在投入上丝毫不吝啬,制作阵容还是十分强大的,《西游记》和《西游记续集》的央视大制作,
当年《西游记后传》的上映时间只比央视《西游记续集》迟了一个月左右,这个上映时间很尴尬,是在躲避跟央视西游记的市场争夺,还是乘着央视版西游记的东风,就不得而知了。按说,也没必要不自信,虽是地方台制作,《西游记后传》不论从主创还是编剧、原声音乐都称得上十分出色了,今天来看,《西游记后传》没有在电视剧史上占有应得的一席,有太多因素。
当年它广受诟病的两大原因是:歪曲原著和特效制作很辣鸡,歪曲原著这一点真有点莫须有的味道,因为事实上除了剧集的名字之外,《后传》跟原著《西游记》基本脱离,根本就是全新的故事。造成“歪曲原著”的诟病的重要原因在于观众朋友多年来对86版《西游记》的迷信和强大的先入为主,特别是对于在观众心目中已经是神话的六小龄童老师扮演的孙形象,不容许任何人的僭越,不容忍任何不像六小龄童的孙,
(虽然很一言难尽,可是观众真的就是这么想的,我妈我姥都是其中之一)《后传》里的孙扮演者曹荣本身就是央视版《西游记》的武术指导,这是什么意思?人家86年就对六小龄童和整个《西游记》剧组进行武指了呀可惜,轮到自己来演孙,却被骂得一比。被批演技拙劣、造作,动作死板等等,只能说曹荣很悲剧。另外,特效制作粗制滥造这一点确实很明显,剧中人物的武打动作经常无端重复,摆个pose可以反复三次,于是你会惊奇地看到一个人坐下去站起来如此循环往复几次的神奇画面造成这些一方面是武术指导的失职,另一方面由于当初拍摄的镜头很不够,后期出品的时候剧集集数拖长了,这样一来只能依赖重复剪辑,画风很尴尬,
我初次浏览《后传》时,对它嗤之以鼻。今天来看,只是因为当时的我年龄太小,以及没什么欣赏水平,还有就是,《后传》在编剧上走在了时代的前头,不太为当时的观众所接受吧,如果可能,主创团队不使用《西游记后传》这个名称,宣传时不利用噱头,不与西游记原著扯上太多关系,而是申明自己故事的独立性,或许当时就不会造成那么多关于“歪曲原著”的非议和骂声。
往事不可追,马后炮没用了,《后传》最大的魅力不是演员,而是编剧。编剧永远是影视剧的核心,《后传》的编剧钱雁秋才华横溢,在编剧《后传》之后,接下来几年间火速炮制了《神探狄仁杰》系列没看过狄仁杰系列的旁友,你的人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两年大热的《琅琊榜》《伪装者》,山影的出品,真的那么有超越性,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国产剧市场从坏的里头挑好的的现实,
钱雁秋执导和编剧的《神探狄仁杰》系列,丝毫不逊色于英剧《神探夏洛克》,推理和情节衔接在侦探剧里都属上乘,而且狄仁杰系列颇有东方侦探的独特魅力,比方说夏洛克本身是化学专业,他会用惊人的语速和一堆专业名词分析推理,向一脸懵逼的华生一一揭示真相;而狄仁杰大人在“元芳,你怎么看”中,隐约埋下了不少伏笔,留待观众慢慢疑惑,狄大人有时候是看破了不说,因为还没到能说的时候,留着钓大鱼,有时是自己还不十分确定,带着观众一起探索。
我读过的外国侦探小说主要局限于埃勒里·奎因的几个系列和阿加莎·克里斯蒂,柯南道尔没怎么读,正好用《神夏》弥补了,总之,之前对国内悬疑推理接触得少,《神探狄仁杰》带来的震撼不亚于凌晨三点读完奎因《Y的悲剧》的背脊发凉。编剧的优秀就说到这里,三宝老师的加持也是举足轻重的。《后传》里的原声音乐《我欲成仙》《相思》至今留在我脑海,
从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原声纯音乐知道三宝老师,之后还有《暗香》《让梦冬眠》等等。大师,毋需多言,二关于剧情,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前面说过,《西游记后传》是一个全新的故事,除了沿用主要人物和背景知识外,虚构了许多新角色,要讲的故事几乎是对原著的颠覆。也就是说,除了用了唐僧师徒取经回来作为引子以及三界的原有架构之外,《后传》说的是另一个世界,
如果说《西游记》是考验唐僧师徒取经的虔诚,这时的至高无上是天庭和西天佛界。《后传》则构造了西天佛界和天庭的空前危机,几乎是灭顶之灾,这时拯救仙佛界的重任落在了唐僧师徒的身上,特别是孙身上,因为最后是他化作最后一颗无骨舍利与魔王无天同归于尽,化解了危机,回想吴承恩老先生的《西游记》原著,分明是将叛逆严重的石猴一步步抚平,最后顺毛的故事。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大闹天宫的豪情万丈,其实是五百年的强权压制,打得你不得翻身,还得老老实实去护送取经人,这跟齐天大圣的逍遥初衷何来相通之处?当然你也可以说,受了佛祖点化,一心向佛,曾看过一个有意思的解读,说真假美猴王那一章时,真的已经被打死,留下的是假的美猴王,取经的、安分守己的。真早就被杖毙了,如果这是真相,感觉背后有点凉意,
自然,吴承恩不是封建纲常的反叛者,一生致仕不顺的他,晚年靠卖文为生,最后还小小地做了一阵子官。今天的人们无资格要求贫病交加的他一定要具备反叛精神,也许人家压根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倾向于认为钱雁秋是深刻理解了吴承恩的那个人,因为他对《西游记》故事的改编全部是站在对立面来做的。从前的权威被他一网打尽,变得微弱可怜,需要依靠零星的几个小角色(唐僧师徒)来拯救,没有其他一点法子,除此之外就是等死了,
5、六小龄童伤害了杨洁后,为何西游记续还让他演?
主要以下几点:1.就当年之事,师徒几人在拍摄续集前一同去zhi杨洁导演家道歉、忏悔,貌似有人痛苦流涕,乃至下跪,最终杨导原谅了几人,答应作为续集的导演。2.六小龄童当年能演成功孙这个角色,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磨合,换人就意味着还要再指导、磨合一次,耗费人力物力,3.当年之事还有一方重要的参与者,当时的央视某位领导,杨洁导演对师徒几人有怨气,但也知道这些事不是师徒几人就能搞起来的。
我曾看过杨洁导演的自传,其中有对于这段往事的回忆,我大概整理了一下整个过程:(时间稍微有点久了,我记得大概框架,如果叙述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当年《西游记》播出后反响惊人,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甚至在亚洲也有颇高的声誉,由于《西游记》的成功,使得西游剧组得到难得的出国交流机会,于是剧组在完成《西游记》相关工作后,便进入紧张的排练阶段。
在此期间,几位主演(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没有迟重瑞)相继请假,杨导本来没当回事,直到事后有人跟杨洁导演透露几人请假的真实原因:由于名声在外,师徒几人收到商业走穴的邀请,几人为了赚钱请假脱离剧组(之所以没有迟重瑞,是因为他们找了另一位唐僧扮演者徐少华一起),杨导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这里肯定有朋友觉得演员外出挣钱,又没损害剧组利益,不应该受到指责,但当时的时代环境,几位主演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是央视的员工,当年他们的演出费其实都是按工资给的,况且师徒几个角色的成功是全剧组的功劳,几人却以此为资本,瞒着整个剧组外出捞钱,性情直率刚烈的杨导自然很生气),不留情面的批评了几人,但随后也就此作罢。
但让杨导万万没想到的是,师徒几人中有人对于杨导的批评十分不忿,便上告了当时的央视领导,而恰好在影视剧拍摄期间,由于杨导的敬业、直率,以及刚烈的脾气使她和上级领导产生矛盾(杨导多次由于剧组演员的报酬、拍摄条件等等许多原因和上级起过争执)。于是央视上级便抓住这件事,联合起师徒几人,架空杨洁导演,甚至放出狠话:如果杨洁导演也去新加坡,他们都不去,
由此,杨洁导演感觉非常伤心,甚至后来多年都不看《西游记》。从事件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整件事中真正能孤立杨洁导演的只有央视领导,光凭师徒几人几乎无法办到,师徒几人,尤其是六小龄童,他们的成功靠的谁?对六小龄童而言,有他的父亲,至少六小龄童可以有个稳定的工作(昆剧团武生),有吃有喝的过一辈子。但有了杨洁导演,他才从一个二十多岁还要父亲照顾起居的巨婴,变成拥有现在的名气、能利用这名气去一次次捞钱的演员,
杨洁导演对他的恩情有多大?比师徒中其他几人都要大的多!然而在杨导被孤立时,六小龄童不但没有帮助杨导,反而站在她的对立面,这种行为难道不该指责吗?4.杨导在拍续集时,已经做了准备,防止再次出现自己被演员架空的事:沙僧、猪八戒两位主演,沙僧换成了刘大刚,猪八戒换成了崔景富(尤其是崔景富,他和师徒几人的关系貌似比较疏远,合作了整部续集,和六小龄童的关系还不如只合作了几集的汪粤亲密,很多活动都没有带上崔景富,我比较倾向认为崔景富更亲近杨导,是防止师徒几人再度结成小团体、孤立杨洁导演的一种手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