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写作文,以此为素材写作文难不难

我建议一年级不要学习写作文,二年级下学期是学写作文的最佳时机。写作文困难,是因为所有人每一次写作文的时候都是一次从零的开始,写作文的“农时”怎么把握呢,孩子刚开始写作文,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慢慢地,孩子就有了积累,写作文时就会不知不觉地用上。

1、为什么孩子感觉写作文那么难?

孩子刚开始写作文,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会习惯性地记流水账,也有的孩子不知道能写些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让孩子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教孩子把其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或者熟读熟记,慢慢地,孩子就有了积累,写作文时就会不知不觉地用上。第二,每次写作文的时候,先不要着急让孩子动笔,可以先跟孩子聊聊天,

让孩子说说他打算写什么,打算怎么写。孩子说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地补充,或者启发孩子更多地想象,让孩子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可以写的东西,当孩子已经能够把想写的作文表述地基本清晰后,再动笔就能够很顺畅地写出来了。第三,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跟孩子多聊天,比如,今天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语文课上都学了些什么?周末我们去xx地方玩,你最喜欢玩的是什么?等等。

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话题,孩子说多了,自然思维就打开了,作文也就会写了。第四,不要打击、否定孩子的作文,二三年级的孩子初写作文,在大人眼里难免有些幼稚、内容单薄,但是,他们的能力水平就是这样,作为父母不要着急,也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只要一篇作文中有一个好词好句就可以了,要学会积极地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2、为什么现在的四、五年级小学生写作文感觉那么难?

师生共同破解作文难题小学生学语文,最困难的是作文,那么怎样破解小学生作文的难题呢?首先,要抓好课堂教学,坚持多读多写多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习课文中心思想学做人,学习写作方法学作文,培养学生人文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让学生从小爱作文,现在写好作文,将来还可参加一些征文比赛,长大后还可搞创作,当作家。

你看我们在书店会看到那么多的书,这些书不正是作家创作的吗?如果人人怕作文,那书店能会有那么多的书吗?再次,教师要带头破解作文难题,每周教学生作文,自己要写范文,读给学生,从中讲作文的选材、列提纲、构思、突出中心,怎样锤炼句子和正确运用语法修辞;怎样修改和加工润色,要突出新裁有创意,只有不断完善和修改,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最后,教师要细心批改学生作文,评语要中肯,人文结合,多多鼓励,在批改中教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还可教学生写日记,贵在坚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尾声:花红要靠育花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是一日之功,教师要带头写,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真正养成爱读书、爱积累、爱写作的好习惯,

我爱写作,还写日记,给学生写范文,办学生作文专栏,这些年推荐上刊学生作文十多篇,获省级及县级小学生征文大奖八次。去年推荐我班五年级学生《路恩》获全国小学生征文二等奖,老师受指导教师奖,这些作文奖励,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写作文的美好前景。针缝百花艳,笔写四季春,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小学生作文的难题就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3、怎么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深知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写作看上去难,其实教学得法,训练有素的话,最多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了,提高写作水平的常用方法有:一、仿写法仿写法,大家并不陌生,但却不知道仿写仿什么,必须在阅读名作名篇或者是中考、高考满分作文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去理解名作名篇和满分作文的亮点在哪里,哪些技巧可以借鉴并运用到写作中来。

仿写一要学习写作的技艺,例如,文章开头结尾的方法,文中起承转合的过渡等,二要学习好词好句,提高谴词造句的意识,无论是写人的记叙文、写事的记叙文,还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离不开具体细致、生动形象的描述,要学习名作名篇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三要学习作者是怎样立意,并怎样突出文章中心的,常见立意法如下:文章开头结尾的技巧,不下几十种,但最应该学会的是首尾照应法,倒叙法、抒情式开关,引用式开头、设问式开头、升华式结尾,引申式结尾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理解起来不难,但运用起来却不易,要结合名作名篇或满分作文来感悟并仿写运用。

文章首尾照应法:文中的起承转合是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的最重要的技法,涉及选入文章的所有素材的安排,谁先谁后,谁详谁略,哪里该描写、哪里该抒情,哪里该伏笔,哪里该照应,哪里该放哪里该收,这些都靠文中的起承转合来巧妙安排剪裁出来,要边读边感悟,并在写作训练中运用进去,例如,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法:文中黑字部分都是特写式详写,一详一略文章更有层次感,不再是平铺直叙。

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先”,一篇深远独到的立意,且能在文中恰到好处的突出中心的文章一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就可以瞬间俘获人心,例如很好高考满分作文就胜在立意深远。例如,多角度联想立意法训练:另外,仿写不是抄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思考后的再加工再创造,类似于旧瓶装新酒,而就现下很多小学生写作文,老师先让积累好词好句而做的抄写背诵工作,我认为实用性并不大,我们学习谴词造句的能力,在于再加工创造、在于激发和表达,而不在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谴词造句离开自己思想上的共鸣,没有内化为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是无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谴词造句的方法:一学会运用修辞,二学会运用描写,三学会结合自己的情感,例如:二、大量阅读法众所周知,阅读是提高写作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阅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间接体验生活,提升学生的阅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感悟能力。

但是阅读要读什么样的书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阅读到什么程度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或者怎样把阅读向写作能力快速转化?本人有自己的一套教法,现分享一二:阅读要想转化为写作能力,其一要看读的是什么书,基一要看读书的数量。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上,而这个“量”决不是少量,而是“大量”,

很多家长反应:“我的孩子课下也喜欢读书,但作文还是不会写,怎么办?”,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因为读得书远离生活,不适合提高写作能力,二来读的书还没达到一定的量。学生写不好作文,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体验,思想情感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高度,因此,给孩子选书,要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学生思想有启发作用,对学生的情感有共鸣作用的好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的曹文轩的作品、沈石溪的作品、鬼马系列等,外国著名青少年或儿童读物,但部分童话除外,适合中学生读的路遥的作品,三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这些作品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来易产生共鸣,而且有较高的趣味性,可以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只有产生共鸣的作品才能使读者的内心思想和情感真正得到启发和升华,另外,一年看上三五本书,或者一两本满分作文,就以为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那简直是意想天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年至少要读上二十本书左右的量,而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阅读一定是享受,读得越多越享受,而见缝插针,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所读的书的数量一定远超过此数量。

而那些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去阅读的孩子,估计很难实现大量阅读的目标,三、大量练笔法写作能力的提高,最终离不开大量练笔,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也是大量练笔,特别是作文入门期的孩子,不要打击他,只要是认真创作出来的文字都要鼓励,培养并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先从谴词造句开始,再到片断细节描写的训练、最后再到整篇文章的组材立意,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4、“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以此为素材写作文难不难?你有啥高招?江苏高考题?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辛,锅碗瓢盆桌凳,油盐酱醋茶水,一日三餐操劳人生百味艰辛,水养人味俱全,水加盐咸与淡,搭配妙心疏畅,胡乱调人厌烦,人之百味心态,相生相克味变,性格各异难懂,水盐溶和一体,水加水平平淡,盐加盐雪加霜,水加盐增能量,菜加盐味俱全,五味搭配绝妙,人生道路漫漫,缺水盐味暗淡,人之性格差异,相处理解溶合,人与人如加水,如加太多盐咸,无法入口心烦,意见分争怪谁,加水加盐自量。

5、要写作文,想法很多,动笔困难,怎么办?

面对这种情况,要先找原因再找办法,一是中心不明,不知那么多想法哪点与中心联系紧密。很多时候要剔除掉没用的,只留与中心有关的,比如写《母亲的背影》,一下会出现与母亲有关的无数事情,可只应留下更能突现背影更能突出中心的几件事,或者一件事。只有明确中心,才能精选材料,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说明白一点,中心就是统帅,没有统帅,材料也只算作乌合之众。

二是有了材料,思路不清,不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针对这点,首先就要理清头绪,然后再组织材料。要做到这点,平时就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提纲中明确安排材料顺序,还要明确详略,如朱自清的《背影》,前两材料略,为后文“望父买橘”的背影作铺垫。学会谋篇布局,写文章就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不会出现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的现象,更不会半途而废,

往往列好提纲,就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了。三是因为语言贫乏,纵有万语千言,都无从表达,要做到这点,还得学会描写。只有会描写,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都不用犯愁了,针对这点,建议先多进行片断练习。比如写景要抓住特征,从多角度观察,之后运用几种描写手法练习,为了语言生动有感情,多积累好词好句,并能巧妙地运用,然后学着自己去描写。

6、为什么自家孩子写作文这么困难?该怎么办?

写作文困难,是因为所有人每一次写作文的时候都是一次从零的开始,那么,要打破零,就要把已知事物的联系和自己的认识、思考重新整合构建,就是所谓的构思,然后顺着这个构思集中思想,坚持想下去。这样以来就会发现自己想表达的竟然会有那么多,其次,就是思维凌乱,不知从哪下笔的问题。在前面的构思之后,一定要确定一个有价值的主题,也就是想表达什么,或想让人知道什么,

这个非重要。因为人的大脑中所存储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没有主题就整合不起来,然后围绕主题选材,看哪些话,哪些事例能最有力地证明自己所言非虚。这样以来大的框架就出来了,然后一项一项去表达在字句当中,再次,作文写出来会空洞的问题。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表达的时候只是表达,没有带有感情,比如写一棵树。很多人都会去写什么“枝繁叶茂”之类的,

而会表达感情的人会说“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繁华”。虽然换了一种说法,却更具感染力,更能打动人,最后就是要懂取舍。比如写一个人乐于助人,很多人都会去写这个人如何去帮助别人,有时候觉得写一件事情不够,再找一些其他的事例来写一写,到头来写出来的作文又干又涩,这就是没有取舍造成的。要写出精炼的好文,就得舍去那些旁枝末节,深入发掘最能反映一个人乐于助人的细节,比如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细致刻画,

7、如何学写作文,现在一年级孩子语文太难了?该怎么办?

建议一年级不要学写作文我认为,一年级学作文有点早。经常有家长问我,一年级学作文行吗?我都是回答:一年级先不要写作文,为什么说一年级先不要写作文呢?一、认识的字太少一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文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生字。掌握的生字太少,写起作文来会很困难,有一个家长,教她一年级的孩子写作文,一句话中,就有三、四个字不会写。

用字典很久查一个字,写完一句话,就得好几分钟,写完100~200字的作文需要半天时间。如其这样,还不如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生字上,让孩子多认识一些生字,为以后的写作做准备。二、句子都说不通顺一年级写作文,孩子还不怎么会造句,一句话都说不明白,我觉得一年级应该先让孩子学习造句,练习看图写话。要让孩子学会把一句话说清楚,把一句话说明白,把一句话说完整,

每一篇作文,都是由句子组成的,只有会造句子了,才可以写出作文来。如果孩子连句子都写不好,怎么能写出好作文呢?三、孩子写作内容储备少一年级的孩子,头脑中的写作内容储备太少,应该让孩子多储备一点写作内容,多给孩子买一些儿童读物,让孩子多读点书。一年级的孩子一般爱看小人书,带拼音的书,给孩子多买些这方面的书,

家长要多给孩子孩子讲故事,包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为孩子储备写作内容。另外,家长要多领孩子出去游玩,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或比赛,这些,都会为孩子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四、学作文不是越早越好教孩子学习写作文,也像农民种地一样,要把握播种的时机,播种太早了,收成也不好,必须准确把握“农时”,

那么,写作文的“农时”怎么把握呢?我认为,孩子学作文最好的时机,应该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教孩子学习写作文。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字,也会造句了,也有了一些写作内容的储备,开始写作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另外,经过半年的作文学习,为三年级正式学习写作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起到一个平稳过渡的作用。不然的话,到三年级学写作文时,孩子会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容易对作文产生惧怕心理,

总结:我建议一年级不要学习写作文,二年级下学期是学写作文的最佳时机。孩子哪个年龄段该干什么,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这就叫教育时机,家长不懂得教育的时机,就像农民种地不懂得什么时候播种一样,闫老师简介:我是一名作文老师,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曾经发表短文300多篇;著有《新闻漫话》《闫老师教作文》《中考作文冲刺》等书。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