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世文献来看,没有黄帝故里的记载。此乃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传说的毒源,言归正传,整点儿干货,本人就以古籍来探讨黄帝故里,昆仑山在帕米尔高原,那儿才是黄帝故里,我看也没什么大毛病,《汉书•律历志》说“黄帝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轩辕为车、帽,故“轩辕”乃黄帝之号,黄帝之名实不可考。
1、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
翻检《辞海》《辞源》及海内外华文辞书,“故里”皆“乡梓”之意,即出生的地方。但“故里”一词,如今看来,已经被利欲熏心之徒用滥了用臭了,成了地方历史造假的代名词,其实大可不必宣扬什么“故里”,一者你没有严谨的文献论证、考古证实,光凭地方志喊些口号得不到学界认可,就算雇几个“明星”站台也只会恶心全国人民,纯属停留在打把式卖艺、吹口哨走夜路的档次。
二者几千年的人口迁徙、民族演变下来,即使名人故里在那儿,也跟你八杆子搭不着,捞名人沾死人光只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浪费民力财力去赚臭名声,因为历史人物是民族的共同财产,谁也没有私占、挪用的权力。从传世文献来看,没有黄帝故里的记载,炎黄集团属于先羌族,为华夏族的前身。古籍所载的轩辕国、轩辕丘、轩辕谷、姜水、漆沮水、涿鹿、桥山,都是黄帝留下的足迹,都不足于称“故里”;反而有力证实了炎黄集团由西北向东方迁移的发展史,
这与分子人类学所揭示的先羌集团由喜马拉雅山西麓进入渭水流域,分化出羌、藏、戎等民族的结论相符合。有学者大胆指出:昆仑山在帕米尔高原,那儿才是黄帝故里,我看也没什么大毛病,可以这样断言:如果能确定黄帝DNA,我相信川藏甘地区羌族的血缘相近度要高于现今汉族地区,因为羌人至今仍是族内婚。大家知道,汉族是以儒家文化为认同的融合民族,血缘杂的很,
言归正传,整点儿干货,本人就以古籍来探讨黄帝故里。先说黄帝:少典实乃炎、黄所出的氏族名,与有蟜氏通婚而已,故“公孙”非黄帝之姓,《汉书•律历志》说“黄帝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轩辕为车、帽,故“轩辕”乃黄帝之号,黄帝之名实不可考。而炎、黄二帝之姓,却史载凿凿:“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见《国语•晋语四》)。《水经注•渭水》谓姜水即今陕西武功城西十里之漆水,而姬水即今陕西歧山、武功县一带之歧水,此学界共识,其实,姜、姬是先羌族群常用词汇,意为女、男,姜水、姬水实则“母河”、“公河”,源于羌人原始的二元认知。至今在羌族等藏缅语族中,日月山水、皮鼓等仍分公母,
是不是陕西渭水流域就是炎黄故里呢?不能这样说。因为轩辕谷、轩辕丘、轩辕国还在西边,我们先来认识下皇甫谧,此公为文荒诞不经、臆想鬼扯,难以为据,故学者慎而远之。其谶纬、神话大作《帝王世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此乃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传说的毒源。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轩辕丘因黄帝所居而得名,而非黄帝居轩辕丘而得名“轩辕”,
再说,一个晋人,在《史记》《汉书》面前毛都不算,凭什么捏造出“有熊”的地望呢?“有熊”这一名头出处,乃至驯“熊羆貙虎”之习,熟习洋文的知道,恐怕帕米尔高原还得往西。涉及民族感情,就此打住,呵呵!大家不要失望,我国最早的史地典籍《山海经》准确告诉了轩辕丘所在,《西山经》曰:轩辕之丘在“玉山”以西480里,“积石之山”以东300里。
郭璞注云“黄帝居此丘,娶于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位置难定,但轩辕国可作参照。《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此“穷山”,《大荒西经》作“江山”,故郭璞注为“岷山”,因长江出岷山也,如此,轩辕之国在岷山之南,轩辕之丘在岷山之北,这个参照系定了。
再以“积石之山”作参照,大积石山位置明确,即今青、甘、藏三省区交界的阿尼玛卿山。其东去三百里,地在今甘肃甘南、陇南二州,正好在岷山之北,岷山西北至东南走向,故“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积石之山”,《西山经》描述为:“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黄河沿巴颜咯拉山东流,绕过阿尼玛卿山,自川北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乡,至青海海南州兴海县长达八百里,黄河是自东南向西北流的;而且此地至今仍是中国最美湿地之一,自古就是古西羌、河西羌、析枝的聚居地,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九陇右道河州“枹罕”条云:“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潜行地下,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注于蒲昌海(嘉会注:今罗布泊),故今人目彼山为大积石,此为小积石,”正与《西山经》“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合。小积石山,即《禹贡》雍州“浮于积石”,今甘肃临夏州有积石县,并非《山海经》之“积石山”,
《大戴礼•帝系》和《世本》为司马迁《五帝本纪》所本,皆言黄帝嫡子“玄嚣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包括《晋语》皆误玄嚣为少昊青阳),皆居于川中,轩辕之国实川北松藩高原。代黄帝而立者,青阳少昊金天氏,以《西山经》考之,也在轩辕丘之西,此不细说,轩辕丘往东,《水经注•渭水》引姚瞻之言,云黄帝生于天水上邽城东七里之轩辕谷。
综上,炎黄集团东迁,西北气候恶化使然,轩辕丘、轩辕谷、歧水、涿鹿只是黄帝迁徙的一个个定居点,都称不上故里,黄帝出生地,大概率在黄河上源积石山以西的千余里西羌中,但轩辕丘是其娶妻生子之地,歧水是其壮大之地,涿鹿是其立都代神农氏之地,桥山是其叶落归根之地。新郑本祝融八姓之妘姓地望,西周末郑桓公逃死而巧取豪夺,黄帝传说本于妘姓、西周郑人,而为皇甫谧讹造耳,
2、陕西的黄帝陵纪念和河南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哪个更具有意义?
河南吧。陕西黄帝陵国祭才几千年嘛,河南发明“黄帝故里”都十几年了,塑像的水泥也快干透了呀,只是请河南人如实告诉国人:“三月三”到底是黄帝的出生日,还是他的登基日,或是黄帝的其它什么日子?最好一次说清楚,不要自己心里都没数,老变来变去的,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还有,如下图所示,国务院2006年核定公布的是”明清新郑轩辕庙”,在你们手里怎么就变成“黄帝故里”了?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造假,是明目张胆的篡改伪造国家文书,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你们知道不?[大笑][大笑][大笑],
3、黄帝故居是不是在郑州?
黄帝是河南新郑人,史料记载,公元前2717-前2599年,农历三月初三(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之说)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清代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说:“黄帝少典之子,生于新郑之轩辕丘,非生于兖州之寿丘;《一统志》说:“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县”新郑是黄帝故里建都地,人文始祖黄帝在新郑建立;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新郑就有三月三风后顶礼膜拜轩辕的习俗,
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都被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每年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祭祀活动,而在河南新郑才有拜祖活动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编号480Ⅹ-32)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由国务院、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的在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等各界优秀的炎黄子孙出席历届大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