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作文和写作文是两回事,你凭什么断定人家老师不会写文章就一定不会评作文。最后,围绕中心或主题布局谋篇的能力,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具备遣词造句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的能力,这样的人,他们自身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有缺陷,又如何能够对学生的作文做出客观而又富有指导意义的评价。
1、现在中小学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能力如何?
很差,差到你难以想象的程度。原因很简单,老师本人不会写文章!也许有人会说:评作文和写作文是两回事,你凭什么断定人家老师不会写文章就一定不会评作文?那么,我告诉你:评作文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就像那些从事文学批评的人们经常用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某个作家、某部作品的看法一样,老师不会写文章,从根子上来说还是读书少,对万事万物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有养成用笔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习惯。
这样的人,他们自身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有缺陷,又如何能够对学生的作文做出客观而又富有指导意义的评价?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语言稚嫩但却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得不到老师的赞赏;反而是那些词藻华丽、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甚至是靠抄袭、套改而来的作文,往往被老师拿来当作范文讲评,考试时也能得高分,
你说,这样的老师,他们的鉴赏能力在哪里?他们又在向学生传达一种什么样的写作理念?老师连“为什么要教学生写作文”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明白,他们又怎么可能坚持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与导向?而这,也许正是我们目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最大误区(或短板)。当然,现实生活中,也有部分老师喜欢读书,沉湎于写作,能够给学生在写作方面给予恰当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只是,这样的老师太少了,
2、如何评价刘慈欣的写作水平?
刘慈欣,是我十分欣赏的一名作家,其作品《地球往事》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刘慈欣的作品个人风格十分鲜明,突出表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宏大意象的运用。刘慈欣的作品崇尚现代科技和工业的粗野之美,其笔下的意象也极其恢宏,如在《流浪地球》中,为躲避太阳毁灭前发生的氦闪,人类造出了一万多台高山般的发动机,把地球从原有运行轨道中推出来,使地球脱离太阳系成为一颗在宇宙中漂泊的行星;在《地球大炮》中,人类建造了“南极庭院”工程,即一条北起中国漠河、南到南极大陆最东端,长一万两千六百公里的地心大隧道;在《诗云》中,由量子存贮器组成的存贮着全部可能的诗词的“诗云”直径达到了一百个天文单位。
第二,关注现实的意识,刘慈欣的写作题材与风格非常超现实,但他却能将当下中国乃至全人类所面对的各种问题融入作品。通过严谨的构思和纪实性的描写手法,将空灵的想象与沉重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不仅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和忧患意识,也让读者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阅读体验,比如《中国太阳》中反映出的气候调节问题,《赡养上帝》中反映出的养老问题,《地火》中反映出的煤炭工业转型的问题等。
第三,向死而生的价值取向,“死亡是唯一一座永远亮着的灯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终都得转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刘慈欣笔下的人类作为宇宙中的普通物种,任何一股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暴力都有可能将其彻底碾碎,如在《超新星纪元》《吞食者》《地球往事》等作品中,人类文明都受到严重打击或自行消亡,其笔下的外星文明也命运多舛,多以悲剧收场。
刘慈欣的创作中充满了忧患意识与悲剧意味,但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洋溢着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又为作品增添了不少明亮的色彩,即使是对刘慈欣的写作水平持怀疑态度的读者也不能否认,他的作品会产生深远影响。过年时,街头巷尾最流行的话语就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其作品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3、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写作能力?
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首先是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是由一个一个的句子组成的,句子是由一个一个的词组成的,词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一个人词汇量丰富,运用时信手拈来,又能用得准确恰当,是难能可贵的,汉语要表达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但往往只有一个是最准确的,找到了它,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一词,既可用“到”,又可用”来”,可作者偏偏用了一个“绿”字,为什么?因为用“绿”字,既有来的意思,又有“使变绿”的意思,
所以精选词语,对于准确表达意思,至关重要!所以具备遣词造句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式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写出的文章,或生动形象,或强劲有力,或以物传情,总之,能大大提升文章的色彩和表现力,最后,围绕中心或主题布局谋篇的能力,只有写出的文章结构紧凑.逻辑严密.中心或主题突出,才能达到教育.感染人的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