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墓人守的是什么,将来还会有人守墓吗

殡葬行业其实除了承包出去的那些,剩下的没有承包出去的其实基本上里面的正式职工都是事业单位编制,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种,比如说属于管理层,那工资待遇会高一些,一般在10000到15000之间,还有遗体化妆师的工资其实也差不多,其他工作的工资会低一点,像陵墓守墓人的工资大约在6000到8000左右。

1、守墓人守的是什么,将来还会有人守墓吗?

守墓人就是守护坟墓的人。这种人不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拿古代来说,帝王的皇陵有大批守墓人自不必说,就是农村也有守墓人。过去农村中每个家族都有一个共同墓地,守墓人多是找本族内贫穷的孤寡人担任,族内共同出资在墓地旁盖几间茅草房供守墓人居住,在墓地旁边割一块墓田供守墓人耕种解决生活费用,那么,守墓人守的是什么?守基人守的是对祖上的孝敬。

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长辈活着要孝顺,死了也不能忘了父母及祖上的养育之恩,所以用守护祖上坟墓的形式来表达对袓上的崇敬之情,守墓实际上是孝对亡灵的延续,守墓人守护的是对死者的尊重。孔子死了以后,他的众多学生为其守墓3年,子贡守墓时间最长,守墓6年,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晏婴,死后葬在齐故城内,齐地人思其德,几千年来晏婴墓周边的村庄百姓一代代自觉守护,实际上充当了守墓人的角色。

守墓人守的是坟墓的安全像帝王将相墓丶名人墓或多或少都葬有贵重物品,即便设有葬品,几千年的古墓中的一砖一石也成了贵重文物,所以守墓人可以防止盗墓。农村百姓墓葬虽无盗墓之忧,但狐狸丶狓子等野兽常选坟墓打洞,也许防范和守护,现在和将来的守墓人现在对历代皇陵丶古墓的保护各地都十分重视,比如我们地区就有古墓保护巡逻队日夜巡视。

2、守公墓的人薪水多少钱一个月?什么人会去做这份的工作?

曾经看到一个新闻,内容是中国殡葬行业每一年的利润在160亿左右,如果算上墓穴方面的利润,那一年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这个数字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概念,当然了我相信这些数字应该是保守的说法,真实数据肯定远高于这些,毕竟大家其实都经历过,哪家没有死人过,殡葬行业其实除了承包出去的那些,剩下的没有承包出去的其实基本上里面的正式职工都是事业单位编制,一些比较特殊的工种,比如说属于管理层,那工资待遇会高一些,一般在10000到15000之间,还有遗体化妆师的工资其实也差不多,其他工作的工资会低一点,像陵墓守墓人的工资大约在6000到8000左右。

当然了这些只是工资收入,不是所有收入,而且这些工作是事业单位编制,不是普通的工作,大家都明白事业单位代表着什么,是很多人都羡慕都想得到的工种,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工作的,事业单位编制,这些都是梦寐以求的,只是一般情况下只能想想就好不要想着那么容易得到这样的工作机会,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那是好的没话说,就是这些福利待遇其实换算出来都是非常高的,如果把这些加到收入里面去,自己想一下吧,当然事业单位编制基本上已经属于衣食无忧,下半辈子已经没有任何压力,可以说这一辈子属于比较轻松的过完,毕竟这些工作和普通工作完全不一样。

陵园守墓者,这样的工作工资不高,为什么有人会去做呢,去做的原因基本上上面已经说了,那什么人会去做呢,当然不是普通人,毕竟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所以只有不一般的人才能做,首先就是需要学历条件,基本上是大学本科学历,还要是从事相关专业的,唯物主义者,有责任心有胆子等,毕竟跟死亡世界打交道,没有一定的胆魄是不行的,而且守墓还要对墓地进行各种维护,责任心也是不可少的,文化高懂得的东西多,所以低学历的人不行,必须要唯物主义,因为死亡世界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怪异事件传说太多,所以不能想象传统鬼神心理素质要高,因为墓地一般气氛沉闷阴气逼人加上周围环境的特殊性,心理素质不好的很容易出问题,白天人多还好晚上就麻烦了,而且晚上还要到墓地里面巡视,还有可能遇到一些晚上祭拜的人,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3、袁崇焕第17代守墓人是一位姓佘的女人,守墓时,她做了什么事?

这是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守墓故事,一位美联社记者曾经采访袁崇焕第17代守墓人时说:“我们美国立国才200多年,而你们佘家却为一个人守了将近400年的墓”,说完,这名记者再也没能控制住激动的泪水,他眼含泪花感叹道:“可敬可叹!”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守墓人,就是佘幼芝,她是佘家390年来唯一一位女守墓人,

2020年8月12日,佘幼芝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伴随着她的远去,一段传承了390年的守墓传奇就此谢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段真实、感人而又精彩的忠烈故事,1.三条祖训,让佘家人主动担负起守墓的重任1939年5月20日,佘幼芝出生在北京一个叫佘家馆的地方,祖上留下不少田产,可是,自她懂事起,她就随父母和伯父一家住在一座大型陵园中。

儿时的佘幼芝并不喜欢这里,毕竟这座陵园的四周青松林立、一片阴森肃静,总之,这里并非小伙伴们尽情玩耍的地方,满怀好奇心的佘幼芝三番五次地向长辈问道:“我们为什么要住在坟墓边上?我们不缺换房子的钱,为啥不能换一座新房子?”直到佘幼芝9岁那年,她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委。这一年,佘幼芝的父亲病重,在奄奄一息之际,心事未了的他拉住了自己独生女儿的手,反复叮嘱:“今后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处,都要坚韧不拔地代父守好袁大将军的墓”,并向她哭述了佘家家史和守墓的原因,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佘幼芝的先祖佘义士是广东顺德人,自幼学文习武,年长后文武双全,曾跟随袁崇焕南征北战,冲锋陷阵,袁崇焕生于1584年,广西藤县人,祖籍是广东省东莞石碣镇,他是明朝后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朝廷派到福建邵武县担任县令,在地方上廉洁勤政,造福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率领重兵夺取了明朝的辽西广宁,紧接着,连续攻陷明朝的义州、锦州、大凌河等40余座城池。时任明朝辽东经略的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面对来势汹汹的努尔哈赤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明军残部与数十万流民向山海关撤去,一时间,明廷上下惊恐万状,无人敢战。就在明廷无人可用之际,袁崇焕自告奋勇,主动向朝廷请缨:“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明廷大喜,立即派袁崇焕守护山海关。可以说,袁崇焕身上的担子有千斤重,担负着守护明朝百官子民的身家性命和千里失地收复的重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情急之下,毛遂自荐的袁崇焕果然不负众望。他刚一到任,就立即加固城池防御工事,安抚城内百姓,慰问三军将士,并亲自登上城墙督战,如此一来,军民上下一条心,他用3万兵马打败了后金的13万大军,取得了“宁远大捷”,并从宁远向前推进,一举收复了200多里的失地,还炮击重伤努尔哈赤。

经此一役,袁崇焕一战成名,他连升六级,由正七品知县一路升到正二品,成了明末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满军对袁崇焕恨之入骨,但是,又不敢贸然再战,于是,皇太极设下反间计,目的就是除掉袁崇焕。他们说袁崇焕与后金里通外患,签有密约,不明是非的崇祯听信谗言,一声令下,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并处以凌迟。在行刑当天,刽子手手拿钢刀将袁将军割得体无完肤,血迹斑斑,误信袁崇焕“通敌卖国”的百姓们,竟然“分食”其肉,

就这样,袁崇焕含冤而死,时年46岁。袁崇焕死后,无人敢葬,多亏一身忠义的佘义士,冒着被灭门的风险,趁着夜黑风高之际,偷偷爬上城墙,取回了被挂在旗杆上的袁将军头颅,并埋在了自家院中。为掩人耳目,佘义士建了一个广东“义园”,凡是在京城逝世而回不去家乡的广东人,都可以在此地安葬,从此,佘义士隐姓埋名,辞去官职,尽心尽力为袁崇焕守墓几十载。

后来,佘义士终老前,给后世子孙定下了三条遗训: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二、不许做官;三、世世代代由“掌门长子”为袁将军守墓,从此,佘家子孙开始依照祖训秘密守护袁崇焕墓。直到150年后,乾隆为袁崇焕平冤昭雪,并为袁崇焕和佘家先祖修坟以旌气节,感念佘家满门忠烈,乾隆打算为他们封官进爵,可是,佘家秉承祖训,不为官位所动,拒绝了清廷的好意。

至此,佘家祖祖辈辈为袁崇焕将军守墓的秘密才被世人所知,清朝末年,袁崇焕墓日渐凋零,到了民国初年,康有为出面号召社会各界为袁崇焕和佘义士立碑修墓,并在墓前建了袁祠。1952年春天,因发展需要,北京市大量迁移城内墓地,正巧,袁将军的墓地也在迁移之列,佘家闻讯,四处奔走相求。当年5月份,柳亚子、章士钊、李济深和叶恭绰得知情况后,联名向毛泽东上书请求保护袁崇焕墓,

毛泽东随即批示彭真市长“应予保存”。就这样,袁崇焕墓得以保全,那些年,每年的清明,朱德、周恩来、宋庆龄、叶剑英等人都会前来拜祭。经过时间的流逝,当年的佘家营改成了佘家村,后来又成了佘家湾,再后来又改称佘家馆,可是,变迁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佘家传承的“忠义”精神,2.堂哥含痛离去,佘幼芝成了佘家唯一一名女守墓人佘幼芝的父亲兄弟两个,她伯父家有两男两女,按照祖训,守墓的重任由佘幼芝的堂哥来担任,毕竟,他是“掌门长子”。

1963年春天,佘幼芝的母亲去世,留下她一个人与堂哥继续为袁崇焕守墓,一年后,25岁的佘幼芝结婚,嫁给了一名叫焦立江的干部。婚后不久,焦立江的工作单位为小两口分了一套房子,焦立江与佘幼芝商量搬到新房子里居住,谁知,佘幼芝坚决不同意,她不愿意离开袁崇焕墓半步。焦立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忧虑:“住在墓地,整天与死人打交道,阴森森的,我有点儿不习惯,也有点儿害怕,

”这时,佘幼芝一改平常的温顺,她勃然大怒,说:“要走你走;如果不走,不准有半点儿辱没大将军和先祖的言行。”这让焦立江十分难堪,他连忙问妻子个中缘由,佘幼芝含泪讲了佘家祖祖辈辈为袁崇焕将军守墓的故事,并在焦立江面前发誓:“今后不许再提搬家之事,否则,离婚!”焦立江敬佩袁崇焕的气概,也敬佩佘家的忠义,当然,他也很爱他的妻子,他当着妻子的面说道:“我想通了,既然这份忠义延续了300多年,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以后,我支持你。

”从此,他再也没有提过搬家的事情,而且,在工作之余,还和妻子一起修整墓地,清扫墓地的卫生,后来,两人生下了一男一女,焦立江经常在墓地向两个孩子讲述袁崇焕将军的忠烈故事以及佘家祖祖辈辈坚持守墓的忠义精神。可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守墓之事就发生了变故,1970年,作为“掌门长子”,佘幼芝的堂哥不堪“沉重”帽子的重压,带着一家老小含泪离开了墓地。

临行前,他哭着劝佘幼芝跟他一起走,可是,佘幼芝坚持不同意,她要留下来为袁崇焕将军守墓,并且铿锵有力地说:“生,随墓地生;死,随墓地死。”从此,佘幼芝成了佘家第17代守墓人,而且,还是唯一一位女性守墓人,后来,有人说袁崇焕将军的墓里有黄金,因此,一些人强行挖了袁崇焕墓,还推倒了竖立在一旁的墓碑,甚至,还将墓园改成了操场。

直到1978年,佘幼芝东奔西走,多方呼吁,请求修复袁崇焕墓,并发誓:“袁墓一天不修复,自己一天不剪头发,”在她的坚持下,在她的无私奉献下,佘家的壮举终于感动了世人。1984年,袁墓、袁祠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袁崇焕的墓碑重新竖立起来;两年后,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又重修了袁崇焕墓,墓修好的那一天,佘幼芝跪在袁将军的墓前嚎啕大哭,剪去了留了十几年的发辫,这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3.苦守陵园三百载,佘氏只为传忠义对于佘幼芝的壮举,许多人都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当然,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他们问佘幼芝:“我不明白,你们这样守墓究竟是为了什么?”佘幼芝说:“不为别的,就为了‘忠义’两字,”佘家祖祖辈辈守墓都不图回报,到了佘幼芝这一代,也是如此。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墓,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甚至,连工资也没有,只是靠丈夫的薪水生活,

因此,她的家里很寒酸,屋里除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以外,再无其他值钱的东西。可是,佘幼芝却很开朗,她总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佘家,有一个专用的账本,上面记载着社会仁人志士为修墓、维护、祭祀等捐的财物,也清楚地记载着每一笔捐款的支出。佘幼芝要求,这笔捐款除了用于袁墓的维护和祭祀,谁也不能动,1990年,佘幼芝患膝关节病住院,在这种情况下,被迫离开了墓地。

可是,即便如此,躺在病床上的佘幼芝心里还是挂念着袁崇焕墓,她在病床上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独守陵园思哀情,代代相传元素情,苦守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上级部门得知佘幼芝生病后,曾考虑雇人守墓,可是,被佘幼芝婉言拒绝了,她说:“为修墓,国家花了不少钱,请人扫墓还得花钱,还是我来扫吧。”就这样,病还没有好,佘幼芝就回到家中继续守墓,

守墓是什么?佘幼芝说:“守墓就是形影不离,是把亡人的精神宣传给国人,这才是守墓。”她还说守墓就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遗产,4.佘幼芝的担心:谁来做第18代守墓人?年轻时,佘幼芝每天早上5点就会起床,在袁崇焕墓前恭敬地上三炷香,然后,深深地鞠躬、祭奠;到了老年时期,她身体不便,只能在女儿的搀扶下,艰难地迈过一级一级的台阶,来到袁崇焕墓前守护。

佘幼芝的丈夫焦立江看着老伴,有些不舍,他疼惜地说:“几十年了,她每天早晚都会来一次墓地看一看,容不得将军墓有半点儿杂沉,”而佘幼芝却说:“多亏了老焦理解我、支持我,要不然,我也守不到今天。”佘幼芝为袁崇焕守墓的壮举,得到了老家广东顺德马岗村父老乡亲的敬佩,1999年5月,佘幼芝夫妇回到老家顺德省亲,临别时,老家的父老乡亲为佘幼芝写了四句赠言:精忠为国袁将军,肝胆沥照佘家人,三百春秋义不改,高尚情操励乡民。

面对父老乡亲的高度认同,再加上祖辈的殷殷重托,佘幼芝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之处,她担心佘家没有第18代守墓人,谁来做第18代守墓人?佘幼芝的女儿焦颖和儿子焦平纷纷向母亲表态:我们愿意继续守墓。可是,佘幼芝还是不放心,她说:“守墓不是表面的东西,要把一种精神传承下去,教育后人,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会把墓交给政府,从此,佘家守墓就断在我的手里,我会向九泉之下的先祖请罪,

”5.儿子的突然离世,让守墓换了一种方式当年袁崇焕遇害时,老家被抄,兄弟妻子被四处流放,袁氏故居早已无影无踪。2001年10月,东莞籍的袁氏宗亲和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袁崇焕,也为了让后人缅怀先烈,他们积极捐款,共筹集到120多万元,用来重修袁氏故居,并修建了袁崇焕纪念园,同时,他们还邀请佘幼芝、焦立江夫妇到东莞工作。

可是,佘幼芝秉承祖训,婉言拒绝道:“按照先祖的遗训,佘家注定不能蕃衍外迁,要把根留在这里,”请不来佘幼芝夫妇,那就请他的儿子前来吧。2003年,老家东莞的父老提出,如果佘幼芝夫妇不能前来,可否由他们的儿子焦平前来继承祖先的事业,当时,焦平才28岁,正与女朋友处在热恋之中,而且,当时他在苏州工作,薪金待遇要比东莞方面高出很多。

他得知东莞的盛情邀约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焦平的女朋友是一位朝鲜族女孩,她的家乡在吉林。焦平去东莞之前,决定先去吉林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征求岳父岳母的意见,能不能把女朋友带到东莞与自己一起继承祖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6月份,焦平在吉林横遭车祸,当场死亡,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从此,他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28岁。

焦平的骨灰被父母带回了北京,当天他的爸爸焦立江就给东莞方面打了电话:“我们对不起东莞的父老乡亲,焦平已经走了,他不在了,我们有一个想法,如果领导同意,我们想专程去东莞,把焦平的骨灰送去”,说完,焦立江郑重地补充道:“他活着没有为袁大将军守墓,死后可以永远为袁大将军守下去。”为此,佘幼芝夫妇还给儿子改名为“佘焦平”,

东莞方面听到这个震惊的消息后,为焦平的不幸离世感到惋惜,他们当即同意把焦平的骨灰安放在袁崇焕陵园里。在安放焦平骨灰的当天,东莞当地的民众为焦平送来一副挽联:天意早安排,断代未婚命驱帅意;人生惊变幻,车翻笔折泪洒灵台,从此,佘家换了一种方式为袁崇焕将军守墓,如果焦平泉下有知,或许会感到无比欣慰。其实,早在2002年,焦平就公开表达了为袁崇焕将军守墓的恒心,

2002年,焦平陪着父母看话剧《袁崇焕之死》,期间有观众问道:“佘家为袁将军守墓到什么时候?”佘幼芝夫妇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焦平抢了话头去:“永远。”谁承想,他的这个回答变成了现实,2004年元旦前后,佘幼芝夫妇去吉林处理事故赔偿的问题。当他们得知肇事司机也是一个穷苦人时,佘幼芝夫妇的心软了下来,他们只接受了2.8万元的赔偿,

当时,在法庭上,法官被佘幼芝夫妇感动的留下了眼泪,他说:“真没想到你们如此大度。”其实,佘幼芝夫妇的大度之处不仅止于此,他们把赔偿金全部捐给了位于东莞的袁崇焕纪念园,用他们的话说,这钱是儿子用命换来的,他们一分也不能用,这钱捐给袁将军纪念园,也算是了却儿子生前未能为袁将军守墓的心愿。6.佘幼芝的女儿问:“妈,您为什么活着?”亲人的离世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情,就在儿子走后的第13年,佘幼芝的老伴焦立江也撒手人寰了,

临死前,他拉着佘幼芝的手嘱咐道:“要坚持守墓,要为袁大将军墓申请非遗。”老伴的临终遗言,佘幼芝默默地记在了心中,后来,她的女儿焦颖开玩笑地问母亲:“妈,您为什么活着呀?”“我活着是为了实现3个愿望,一是守墓,二是恢复袁祠,三是为袁将军墓申请非遗”,佘幼芝回答道。说完,她感觉不妥,毕竟自己为守墓忽略了女儿的童年,现在女儿长大了,不能再伤害她了,

于是,佘幼芝补充道:“也是为了你呀!”晚年时期的佘幼芝,行动不便,身体也越来越不硬朗,她搬到女儿家里居住,来袁祠守墓的次数渐渐地少了。2018年10月,佘幼芝来到袁祠,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祭拜袁崇焕将军,这一天,她在家人的搀扶下,恭敬地为袁崇焕将军上香、鞠躬,然后,在墓前深情地洒下一杯酒。这一次,佘幼芝坐在轮椅上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4、传说秦始皇陵的守墓军队,世代护卫皇陵,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

公元前207年11月,项羽大军攻入咸阳,烧杀掳掠。很快,他就把目标转向了秦始皇陵,报仇,同时可以掠夺财宝,大部队浩浩荡荡的开来了,他们把表层建筑洗劫一空,放火焚烧。正在考虑如何挖进陵墓的问题,一队八百人的铁骑忽然飞驰而来,冲乱项羽大军阵型,一顿砍杀,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项羽军队离开开始组织反击,双方拼杀在了一起。

因为数量悬殊太大,这支八百人的部队渐渐抵挡不住,陷入重围之中,就在此时,风云骤变,黄土漫天。项羽大军忽然发现,不止从何而起的黑雾越来越浓,而且渐渐地化为兵卒的身影,为首的骑马者更是高大强壮,杀意凌然的带着士兵慢慢的走了过来,将士们一看,这是烧了秦始皇陵,触怒了鬼兵鬼卒了,阴兵杀来,哪还有心思盗宝?于是大军瞬间溃逃这就是传说中项羽大军遇到秦始皇陵阴兵的故事。

在故事中出现的八百人的部队,就是传说中守墓部队,他们的将领名叫蒙常山,蒙常山据说是大秦蒙氏家族的人,一直跟随在秦始皇身边,是贴身侍卫。秦始皇死后,蒙常山就带领800将士当了守陵部队,项羽大军来袭,蒙常山已经年近六十。虽然知道800人只是以卵击石,但是身为守陵部队,必须以死护陵,若不是遇到阴兵相助,他们必然也全军覆没了。

当然,这是故事,真的假的不知道,不过自古以来,皇家守陵人员都是存在的。秦始皇能建造如此庞大规模的陵墓,地面建筑也是非常豪华,当然需要有人守卫才行,所以,秦始皇的守陵部队肯定存在,只不过秦灭之后,也没有他们的记载了,因为并非作战部队,唯一的任务就是守护陵墓,所以他们极有可能脱下战甲,潜伏于寻常百姓之中,默默的守卫着秦始皇陵。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