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狂妄之心与敬畏之心的区别。“敬畏之心”则比较复杂,有多种层面,多重含义,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一个人只有将敬畏置于心底,将敬畏融入血液,才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做到真正的心存敬畏,我认为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首先就从培养他们敬畏师长开始,如果对于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畏的人,长大之后,也多是不守规矩的可怕可怜甚至是可恨之人。
1、何为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尊敬”可以后天修为,“畏惧”应该是与生俱来。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走得快,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遵从规律,敬畏自然,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的风范和姿态,
有句话说得好:“在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他的本质。”一个人只有将敬畏置于心底,将敬畏融入血液,才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做到真正的心存敬畏!如果心中没有敬畏,多数就会行为没有底线,人有所敬畏,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并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
不论对人生怎样充满着欲求,应该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自己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人生的彻底失败,所以,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向,行有所止,谨言慎行,才是人之根本。敬畏,并不是胆小怕事、畏首畏尾,而是谨慎、尊重与谦卑的姿态,很多古老民族都有敬畏自然,他们深信,如果过度砍伐、捕猎,就会最终受到惩罚。
2、老师家长共同参与,君子之心常怀敬畏,青少年的敬畏心如何培养?
谢邀,这个问题我结合自身身为家长的经验来回答一下。我认为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首先就从培养他们敬畏师长开始,如果对于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畏的人,长大之后,也多是不守规矩的可怕可怜甚至是可恨之人,我在培养孩子敬畏心的时候,主要的做法就是以身作则,不管多难办到的事情,只要答应孩子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
比如说,有一回,我让我的孩子写篇征文,写成之后,我就给她高额稿费,她依照要求写了,回头我就转给她2500元稿费,让她得以去海拉尔看草原。但不管多细小的错误,该严肃追究的时候,我也一定会严肃追究,有一回她回到家里,在我和她妈面前对于自己的考试成绩说谎了,我就坚决追究她,让她必须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3、什么是敬畏之心?
“敬畏”字面的意思是既敬重又害怕,“敬畏之心”则比较复杂,有多种层面,多重含义。这里略举几种,帮助理解,不能详尽,有一次,与一个调皮学生开玩笑说:“你很害怕你们班主任哟?”他回答:“因为我尊敬他,所以才怕他嘛!”这就是最简单的敬畏之心。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父母,甚至提到父母的名字都会“心中一颤”,这“一颤”就是敬畏之心,
人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对祖先,对文化,对自然,对生命,甚至对权力,都应该有一种敬畏之心,只有懂得敬畏,才会有谦卑,只有懂得谦卑,才能更好的进步。项羽见秦始皇端坐在巡游的马车上,直呼三岁小儿可取而代之,刘邦却是感慨,大丈夫就应当如此。这就是狂妄之心与敬畏之心的区别,现在,许多人主张张扬个性,仿佛越狂妄越有个性,我是不赞同的,狂妄出于无知,个性要有底气。
4、疫情之下的思考:请问人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
谢邀,1.我们敬畏自然,是我们不能改变自然,如海啸、狂风、暴雨、雷电,科学发达的今天,在灾难预警之前,人类只能防备,躲避,但不能全部扭转灾害对物体和生命的伤害。2.我们敬畏生命,因人类和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生命,爱护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善待它们与我们的和协共处,倘若它们的生命受到灭绝,人类也难以适应生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