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它城市现存的文峰塔相比,洛阳文峰塔多少有些寒酸。(摄于2014年3月8日)现在,随着老城改造工程的推进,周边的老旧危房被尽数拆除,文峰塔在这次改造中也焕发古老的青春,重现旧时的盛景,(摄于2014年8月3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北移,洛阳城的规模越来越小,解放前,仅剩4.5平方公里的面积。
1、洛阳的文峰塔怎么样?
洛阳文峰塔是一座什么样的塔?【原创】文/摄影:孙成岗洛阳文峰塔位于老城东大街东南角,最早建于宋代,明朝末年在战火中化为灰烬,清朝初年,在社会安定之后得到重建。(摄于2014年3月8日)当时还有一座庙宇,庙前有一汪湖泊,湖水碧波荡漾,锦鳞游泳,水鸟翔集,据说旧时文人至此,常登临塔顶,纵目洛城丽景,趁兴吟诗抒怀,留下了“危楼高百尺,上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篇,现在看来,古人也有些言过其实了。
(摄于2014年8月3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北移,洛阳城的规模越来越小,解放前,仅剩4.5平方公里的面积,文峰塔也日益衰败,湖水干涸,庙宇消失,渐渐委身于一片低矮的民房之中。与其它城市现存的文峰塔相比,洛阳文峰塔多少有些寒酸,一般来说,地宫、基座、塔身、塔刹是古塔四个不可缺少的要素,而这里前几年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塔身,且高度不到30米。
古代,它耸立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中也许还能算得上鹤立鸡群,但在见惯了高楼大厦的现代人眼里,它显得过于普通,普通得甚至都懒得去看它一眼,据文献记载,原先一层拱门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为“楼上风云通北斗”,下联为“楹苑桃李接东壁”。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看不出对联的痕迹,出于保护古塔的考虑,塔门也已封闭,(摄于2014年3月8日)现在,随着老城改造工程的推进,周边的老旧危房被尽数拆除,文峰塔在这次改造中也焕发古老的青春,重现旧时的盛景。
(摄于2017年3月26日)(摄于2017年6月1日)在隋朝,文峰塔一带是大运河在洛阳的重要渡口,所以这一带又被称为“中原渡口”,老旧民房被拆迁后,计划在这里用10年的时间兴建“洛邑古城”文化旅游景区,规划面积1360亩,计划分四期建设,预计总投资人民币达127亿元。开发周期约10年,2017年4月,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对外开放,
目前,塔前的水面已经恢复,古塔将与修缮后的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成为洛邑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每天傍晚,这里都要举行灯光秀,象征运河码头的“新潭”中,水雾缭绕,恍如仙境,穿着古装的仕女在码头翩翩起舞,古筝、编钟等民乐不时从绣楼传来,仿古街道上传统店铺鳞次栉[zhì]比,游人如织,
2、你有哪些洛阳的老照片?
时间如同过眼云烟只有影像记录才能保存住那几十年上百年的岁月流逝每一次的翻看想必都是一次深沉的回忆不知道这些老照片能否唤醒你童年的记忆呢?下面就跟小编穿越时空领略这几十年来孟津的日新月异!1986年负图寺伏羲殿↓现在龙马负图寺↓1986年汉光武帝陵↓现在的汉光武帝陵↓1986年商业街↓86年的小树苗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1987年建设路北段其中,路两侧除了路口民福楼外全是平房。
据了解,图中展示是十字街路口↓1992年桂花路十字街↓现在的十字街↓1987年焦枝铁路邙山隧道↓1987年孟扣路(县城东)↓1988年朝阳烈士纪念碑↓如今的朝阳烈士陵园↓1988年朝阳唐三彩厂↓如今的三彩小镇↓1988年桂花路舟桥团路口↓1988年邙山火车站↓1988年平乐正骨医院↓1988年邮电局大楼↓如今的邮电局大楼↓1989年城东丁字口↓航拍丁字口↓1989年城东中石化加油站↓1990年桂花路西段↓现在的桂花西路↓1990年桂花路中段↓现在的桂花路中段↓1991年白鹤渡口木帆船↓1991年民兵训练↓1991年新落成的县委办公楼↓百城提质改造提升后的县委办公楼↓1991年征兵↓1992年建设路北段↓1992年军事演习↓1992年孟津民兵参加洛阳阅兵↓1992年民兵军事训练↓1992年民兵舟桥分队架设浮桥↓1993年待命出发↓1993年麻屯津华集团成立企业武装部↓1993年12个乡镇武装部长↓1995年县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军分区首长和时任县委书记韦六聚为武装部挂牌↓1995年县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签字交接仪式↓2013年魏坡古民居↓这些照片上的场景有没有在一瞬间能够拉起你的内心回忆呢?有没有哪一张让你似曾相识呢?虽然曾经的孟津比不上的繁华但是这都是孟津所有人努力的结果相信这些也都会成为刻在心头的记忆!,
古人营造文峰塔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兴文运、昌科举:“凡都、省、府、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的八卦卦位上择其吉地,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秒甲。或于山上立文笔,或于平地建高,皆为文笔峰,在社会分工很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科举制是人才纵向流动的一条主要渠道。“学而优则仕\
3、你们所在的地方有文峰塔吗,为什么很多地方都建有文峰塔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