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看图写话写不好,怎么提升。张敬义小学生看图写话写不好,怎么提升,谢谢邀请!一年级孩子在看到看图写话后总是不知道怎么写,我觉得主要是没有教给孩子看图写话的方法,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看图,需要写什么,他怎么去写,”下面以兰靖老师指导《看图写话。
1、看图写话应该怎么写?
看图写话是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培养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都是学校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看图说话只是让学生把在图上看到的内容说出来。而看图写话不仅是把在图上看到的按与图相应的顺序写出来,还要把由图联想到的写出来,如图中有人,把由人联想到的人的语言、动作和心里活动写出来。
2、一年级学生作文看图写话怎么写?
一年级孩子看图写画,怎么写?德希老师的经验是:1、家长或老师要引入,由于孩子还小,不知道看画写文是一回怎么样的事。先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引导孩子先说出,自己在这幅画中,都看到了些什么,孩子把画面中看到的内容,刚才口中说了什么,现在在纸上一一地写出来,就是完整的内容了。2、不会写的字,先用拼音代替,孩子幼小,刚开始识字,且,识字量又不多,多半的字,只会说,不会写,这很正常。
我们大人,有时能说出的字,不一定能写得出来,例如:西北有的人,把“吃饭”叫“咥饭”,这个“咥”字,多数人只会说不会写,甚至,有的人看到时,还认不得呢。3、让孩子在最后写上一句概括性的话,如果孩子说,自己不会概括也不会写,大人要作出适度的引导。比如:你喜欢这幅画吗?孩子会说:喜欢,你就让孩子把这句话写出来:“我很喜欢这幅画!”告诉孩子,最后一句,用感叹号要比用句号好呢,以后的作文中,也应该这么写,若是考试,还能增加分数呢。
3、小学生看图写话写不好,怎么提升?
小学生看图写话写不好,怎么提升?张敬义小学生看图写话写不好,怎么提升?精细指导:抓住人物很重要,观察想象不可少,有序表达作用大,用活词语表达妙!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下面以兰靖老师指导《看图写话:神奇的蛋壳》为例介绍如下:一、看一看,图片里都有谁?有小虫子、蚂蚁和蝴蝶。
二、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们能不能用_____(谁)把小蛋壳做成了_______(什么),____________(怎么玩的),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按顺序观察、练说1.图片右下角有不同数量的黑点,1、2、3、4,表示事情发生的顺序,2.图片上有表示时间的提示语,第一幅图对应的是“早上”,第二幅图对应“过了一会儿”,第三幅图天暗下来了,对应的是“到了下午”,最后一幅是“天黑了”。
4、怎么指导2年级孩子写看图写话?
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面对单幅图或多幅图,能写上几句话或写一段话,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如何写好看图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训练:一、掌握看图方法,多看细节,训练观察能力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
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可以从以下入手:(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2)细致观察,合理想象,叙述图意。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使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间顺序观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远,由内到外;按主次观察,可以先主后次;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观察,可先怎么样,再怎么样,
(3)观察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后,再根据画面内容让学生联想它的前因、后果,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等,使整幅图或多幅图画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二、让孩子多想多思考,猜测内容,培养想象能力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还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重视了“想想”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主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想象力的培养。1、看图想象,即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形象直观的图画,启发学生开展合理的想象,2、看图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
看图编故事要从“异”字着手,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说话时,要力避“鹦鹉学舌”,要鼓励学生与他人想得不同,说得不同,三、估计孩子多说,培养表达能力二年级学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强,善于模仿,好提问题,喜爱表达,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说起话来常是前言不达后语或重复罗唆,有时带有语病。
在指导过程中,多注意以下三点:(1)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2)要有基本内容,不要丢掉重点;(3)鼓励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表扬他们说得细,说得好,四、多写多练,发展思维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写完整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因此,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就要教学生把握住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话写完整,
2、写具体学生到了二年级,已经具备了写完整活的能力,其观察、想象能力都有了发展提高。这时,就要在写具体如下功夫,指导学生重点写事物的主要情节,写与主要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要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说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人与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使画面上的人物活起来,事实证明,采用“四步法”进行看图写话训练,能够降低训练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5、怎么写好这幅看图写话,重点是怎么写好动作?
要写好作文中的动作,方法是:1分解动作,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连串的动作,2每个动作选择合适的动词描述。分解动作,就好比做饭,做饭需要有的几个步骤:量米、洗米、放水、倒入锅中、插上电源等一系列的动作,根据您的图片,我们先来梳理写作的基本要素。定题目根据图片,题目可以定位:老鹰捉小鸡,这也是很多小朋友在练习看图写话时常碰到的题目,
定中心人物根据图片,可以定出主要主要人物有两人,一个是穿着红色裙子的老师她是“鸡妈妈”,另一个是“老鹰”,我们可以给他取个名字,叫小明。主要人物在描写中要重点描写,定次要人物根据图片,次要人物是老师身后的三个小朋友,次要人物是略写。取名:小强、小美、小丽,定时间、地点、事件定为下课了,老师和同学在操场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重点写老鹰捉小鸡的具体经过,动作描写是关键,结合以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我们来写一写。老鹰捉小鸡“叮铃铃”下课啦,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宽敞的操场,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师张开强有力的“翅膀”,当起了“鸡妈妈”,只见她摆摆手,示意小强、小美、小丽藏到自己身后。小强反应很快,他最先捉住了老师红色的漂亮的裙子,接着小美、小丽一个接着一个排起了队,
“老鹰”小明按捺不住了,他伸出锋利的“爪子”,朝“小鸡”们扑去,大声呼叫:“我要捉住你们!”“小鸡们”惊恐万分,四处躲藏。“鸡妈妈“大叫道:“不好””,她迅速迎上前去,时而往左反击,时而向右躲避,“老鹰”扑了个空,可爱的“小鸡”们都被逗乐了,脸上都笑开了花。游戏结束了,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总结:老鹰捉小鸡的过程,重点的动作如:张开、伸出、扑、迎、反击、躲避的使用,可以让写作的过程描述更具体。
6、一年级孩子在看到看图写话后总是不知道怎么写,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谢谢邀请!一年级孩子在看到看图写话后总是不知道怎么写,我觉得主要是没有教给孩子看图写话的方法,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看图,需要写什么,他怎么去写?这就需要给于孩子及时的指导,我们知道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养低年级孩子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要使孩子会看图写话,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1、指导孩子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看图写话就得先会看图,如果就看不懂图,那肯定也写不出话,
要是作文能准确地反映图意,就必须要看清画面,理解图意。一般说,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大都是单幅图,图画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图的中心部分显示的,那就得指导按一定顺序从整体上去观察,再注意一下中心部位,这样就能初步了解画面的内容。然后问孩子,比如图上面有什么人,这是什么时候,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问题只要能回答出,看图写话基本上就知道写什么了。
2、指导孩子观察细节,抓住主要内容在孩子了解了画面的大致内容后,还得指导孩子观察图画中的“细节”,从细节上才能抓住图画的重点,就是说要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衣着等,比如说,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位老奶奶,穿的是短袖,坐在沙发上看报纸。那就知道时间应该是夏天,地点就在家里或者说客厅里,开头就可以写:夏天的一天,奶奶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手里拿着报纸,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所以一定得教会孩子观察画面中的细节,这样写出的写话才能具体生动,
3、指导孩子合理联想,前后延伸看图作文的图一般描绘的是生活中的“瞬间”情景,它只是静态的生活画面。那就得指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从静态引出动态,从“瞬间”写出过程,让静的画面活起来,比如从图中所能观察到的人物的形象、表情、动作及各种标志,景物等大胆的想象、推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心情怎样等。还可以从空间延伸进行想象,也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延伸,想象画中出现的场面以前会有什么事发生,会有什么变化,
只有这样,画面内容才能丰富,中心才能突出。4、指导孩子写话,掌握写话顺序在孩子写话之前,得告诉孩子写话的基本模式,先写时间,再写地点、人物及事情等,还得按一定的顺序,或从远到近的顺序写,或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等。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并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示例: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小明、小刚和小丽一块儿来到山坡上植树。小丽扶着树,小明在培土,小刚去提水,看,他们干得多欢啊!总之,一年级孩子要学会看图写话,得有一个过程,。平时,多看课外绘本,多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鼓励孩子怎样说就怎样写,对孩子的写话多鼓励,少批评,哪怕一个词用得好,也给于肯定。
7、怎么写作文,请回答?
谢邀,首先要审题,即看看、想想作文题要求你写什么内容,突出什么,写什么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怎样写(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等)。审题工作做不好,要你写这个你却写那个,要你这样写你却那样写,会不及格乃至零分的,审题工作做好了,方向明确了,你的写作才有效,能得分,而不是南辕北辙。其次是立意,即为你将写的作文确定一个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你在这篇作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如果写议论文中心思想就是中心论点),全文围绕它来写,从选材、行文结构、详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多方面全力以赴去突出它,直接(议论文)、间接(记叙文)集中表达你对生活的一点看法,写得中心鲜明突出。文学作品的中心叫主题,写文学作品不能主题先行,不能先有观点后有材料,写成数学证明题那样的证明文学,而应该先有材料后有中心,主题要从材料中去提炼,后现代文学甚至价值多元、价值解构、主题模糊、无主题,但作文因为要统一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是先命题,再按命题确定中心,确定中心再作文,
给材料作文自由度比较大些,只要透彻理解了材料,不脱离材料,文章是从材料生发出来的,且立意深刻就行。第三是选材,这个工作可以先于立意,从材料中挖掘中心,但注意选材和立意一定要服从题目。记叙文写那些印象最深、最打动你的人和事,议论文选那些最有力的事实和道理作为论据,第四是结构安排,即预定写作的顺序和详略,有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
如果把你将写的作文比作建筑物,那提纲就是蓝图,施工图,结构可以根据行文和突出中心的需要临时更改、完善。第五是在审题立意选材工作做好之后,尽量发挥、展示你自己的写作水平,像某地高考的满分作文就尽情展示了该考生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单是所用的一些词语,很多作家未必知道。这里提醒一下,展示写作水平不是一味展示生僻词语,是词语为作文服务而不是相反,
最后是写完后应该多看几遍,修改那些致命错误和牵一发动全身之处。即使考场上,如果有充裕的时间也应该这样做,另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适用于作文,平时应多观察体验,思考生活,积累素材并多读多写,而不是平时不努力却希望考试时奇迹出现。附:我已发布的两篇文章:1.帮人劳动换书读——从莫言看阅读量和写作的关系虽然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下两句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但阅读对于写作至关重要,这是毫无疑义的,
过去我只知道莫言在部队图书馆当管理员时读了很多书,后来又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系统学习,现在从头条知道了,莫言失学在生产队劳动的时候就读了很多书。据说他走遍周围生产队,靠帮人劳动换书读,“把周围生产队的书都读完了”,真是了不起!由此我们知道,莫言的阅读量有多大。那么,阅读量和写作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是思想的丰富和深化,
思想是写作的灵魂。莫言作品在新时期文学里,对于人和世界的思考,应该说比其他作家博大,其次,是写作方法的借鉴,莫言就成功借鉴了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第三,词语、句式的积累,一个作家的词汇量,是非常重要的。莫言读了那么多书,对于他的语言,应该帮助不小,反之,词汇贫乏,就会心里明白而说不出。基因强大,天才如杜甫,甚至认为“诗是吾家事”,但人家还“读书破万卷”,天资聪慧的莫言读书如此勤奋读书量如此之大,都在以有力的事实告诉我们,多读书是写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2.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为何得满分?让阅卷组看见了该考生平时的阅读写作、思考水平是高于其他所有考生的,不说见识,不说文章语言结构,单是词汇量,不仅学生,连许多作家也不如。单是能够读懂并融会贯通地运用那些生僻、书面的词语并且无一误解无一失当,就足以证明该考生的智商与阅读的勤奋严谨,这样的好苗子,不给他高分以让他继续深造,就会造成遗珠之憾。
我不是要提倡学生去搜罗生僻词语,而是主张学生和无知最大地拉开距离,摆脱书面的无知,积累词汇,唯书面阅读可成。加之读人生这本大书,致力于读这两本书的,方是可造之材,必有大出息并有益于社会。想想人类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哪一个不是这两本书的优秀读者!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们,哪一个不是小小年纪就读了很多很多这两本书的内容!成天做考题,则收获的只是分数而已,而且不会得满分,
从《生活在树上》得满分,可以看出高考作文要得高分,应该在作文里展示自己的阅读面,展示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先进性,让阅卷老师了解你的学习和为人。所谓阅读面,不是做书橱,不是掉书袋,而是“活学活用”,多掌握知识(包括词汇)并加上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运用,最好的读书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最好的作文就是对世界和人生独到、深刻的认识。
这是不广泛阅读,不借鉴他人所办不到的,诗圣杜甫尚且要“读书破万卷”。鲁迅写出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从篇名到写作,都对外国同名小说有所借鉴,(果戈里)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曾这样写道: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一八八三年顷,尼采也早借了苏鲁支(查拉图斯特拉)的嘴,说过“你们已经走了从虫豸到人的路,在你们里面还有许多份是虫豸。
你们做过猴子,到了现在,人还尤其猴子,无论比那一个猴子”的,鲁迅尚且借鉴,何况高考考生们!引起阅卷老师注意,让他(她)眼前一亮,显然是需要个性、创造性而排斥平庸和简单的模仿的,而个性和创造性的坚实基础,只能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借鉴。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三个字:多读书,好学生的阅读,从来不会局限于课本。伟人们,那些人中龙凤们,在高考考生们那个年龄,阅读量都要比考生们大很多,
并且,大量的阅读不止对语文有好处。大量阅读能够增强我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文学读物可以让我们建立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这是所有学科的学习和发明创造都需要的能力,没有想象力的人是废物。在一部有名的南斯拉夫电影《桥》里面,连没人性的人渣——法西斯军官都在嘲笑没有想象力的人,朦朦胧胧记得他得意洋洋地说:“他们没有想象力,他们是屁股!”说回一个最简单最直观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词汇,那些复杂微妙的思维,那些只可意会的意趣,那些光怪陆离的印象,是无法表达的,
心里明白写不出,是由于词汇太贫乏。“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笔下有者为王,《生活在树上》很大程度上是从词汇胜出,第一句就来个“嚆矢”,给阅卷老师一个下马威,带给阅卷老师一份好奇心,并且还以权威“海德格尔”打头阵,阅卷老师心说:“这考生得有多聪明!”有的人会说,“懂了,下次高考作文,开篇就名人权威生僻词语”。
但是很遗憾地告诉你,下次高考你这样做,肯定得低分,为什么?因为写作最反对套路,最反对简单模仿,而提倡独创。“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会抄”就是融会贯通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借鉴,还要出之自我,如杜甫和鲁迅那样。杜甫除了说过“读书破万卷”,还说过“诗是吾家事”,他有他自己的主张,独创多么寂寞,可是有阅读可以为伴。
契诃夫说过,“创新像猎狗一样追踪着作家”,其实,也追踪着高考学生,现在学校提倡素质教育,其中要培养的最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创新能力。我们抓紧点滴时间,大量广泛地阅读,最要防止成为“两脚书橱”——即不要只是把读过的书装进去,而是要消化,通过批判性的阅读,结合自我的观察思考,把别人的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养成独立思考、批判能力也需要见多识广、集思广益。
总之,读吧读吧,阅读一定会提高你的写作能力的,书面语和口语是两个系统,有的人由于不喜欢阅读,一辈子未能进入书面语系统。有的人一说到作文,总是强调多读多写,其实,有了多读,写起来才容易,不多读成天死练,犹如在暗夜里摸索。那些伟大的作家作品,就是我们写作的指路人,光听老师的作文辅导,写作文容易流于程式化,流于平庸,
《生活在树上》作者的语文老师,肯定是一般化地反对写作文滥用生僻词语的,这是普遍性地正确且有必要的,但生僻的思维,就得用生僻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在于学生个性化的把握。个性化来自广泛的大量的阅读,伟人们让我们浑身是胆,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过去有作文独步天下,尽管其它各科很差,却被北大破格录取的传说,希望这个传说继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