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真的是圆的吗,地球的圆是什么程度的圆

“地球是圆的”,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刚开始看科普书的小朋友,在谈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加上一句,“其实地球也不是圆的,而是椭圆的”。对大多数来了解“地球是圆的”这件事儿,才是重要的,我们就清楚了,无论用什么标准来“地球是圆的”这句话都是成立的,除非在特殊地理学语境里,否则我们不需要画蛇添足,加上“地球是椭圆的”这么一句我们其实并没有经过仔细了解的事情。

1、地球的圆是什么程度的圆?

非常感谢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地球是圆的”,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刚开始看科普书的小朋友,在谈到这句话的时候,会加上一句,“其实地球也不是圆的,而是椭圆的”,这个表述,显然是受到了天文或地理科普上牛顿和卡西尼、高斯等人关于地球曲率讨论和测量这一部分科学历史的影响。

题主这里想必也是如此,然而,正如地球的太空照片所显示的,这种说法是有很大问题的。根据牛顿大神的预言,由于地球的自转影响,我们的地球会在赤道附近略鼓起,在两极区域略扁,那么地球这个“椭圆”,或者更严格地称之为椭圆球体,有多椭呢?方便记忆的话,地球半径约6400公里,更准确的数字是两极到地心的距离为6356.8公里,赤道到地心的距离6378.2公里,差值为21.4公里,换算比例只是略大于千分之三。

这个“椭球”,可是真是相当之圆了,相对来说,珠穆朗玛峰,海拔也不过8848米,相对地球半径来说,真是微不足道了。那么,我们就清楚了,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说,“地球是圆的”这句话都是成立的,除非在特殊地理学语境里,否则我们不需要画蛇添足,加上“地球是椭圆的”这么一句我们其实并没有经过仔细了解的事情,而且,对大多数来说,了解“地球是圆的”这件事儿,才是重要的。

这是人类对于地球,宇宙,也对于我们自身认识,非常重要的发现,这个发现诞生于遥远的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应该是毕达哥拉斯或他的学派做出的。在1948年,现代卫星上天之前好几年,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说,一旦从外太空拍了地球的照片,就会标志着和人类思想的重大转变和证据,今天,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们微信开启页面。

或许这已经印证了霍伊尔的预言吧,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这一概念初中生在地理课学习中已知晓。但地球扁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对学生不作掌握要求,地球扁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这就要用“扁率”来说明。地球上有很多的纬圈(线),每一条纬圈都有一个相应的纬度,地球半径长短不一,其变化的特征是:地球半径因纬度的增高而变短,赤道半径(地心至赤道的半径)最长,极半径(地心至南、北极点的半径)最短。

[值得注意的是,两极半径不等长,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行长40米左右]若用a表示赤道半径,用b表示极半径,用e表示地球扁率,则e=(a一b)/a=1/298,由于地球的扁率相对于在遥远太空的观测点,这个扁率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自然是一个正球体。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2、地球真的是圆的吗?

首先,地球是不是圆的和大气包裹关系不大,而且只要星球足够大,基本都是圆球形的。其主要原因是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重力场其作用力源自星球中心,而在这个重力场的作用下,所有的物质都会有往内拉的趋势,而星球本体的巨大质量加上内部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热量,使其行为表现就像液态一样,向来自重力中心的万有引力作用屈服,因为圆球的形状最为各项同性,稳定,因此形成圆形,

这个过程一般可以称为均衡调节。而且地球等星体它既有公转又有自转,自转的离心力将其塑造成球形,在地球早期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颗液态的岩石星球。经过长时间演化才成为我们的家园的,在演化过程中,各种物质根据密度的不同慢慢沉淀分层,我们脚下的大地下面几十公里处,就由固态慢慢转变为液态了,这些液态岩石的分层厚达几千公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地球是个液态的岩石星球。

题主用气球做比喻,应该不太恰当,首先质量体积都太小,不能和星球做比较,其次,受力方向不均匀,主要是受重力,你可以看看在无重力的情况下,液态物质一般都是自动成为球形!另外补充一下,地球的并不是完美球形,在受自转影响,其赤道半径为6378.137千米,而极半径则为6356.752千来,还是差了20多千米,所以是个扁了一点点的椭球!。

地球之所以有人认为是平面的,是因为地球的直经太大,所以地球表面前就相当足够的大了,就算你一直往前走,也就感觉不到地球的圆形的曲线角度在变化了,所以你会就感觉地球表面,就是平面的空间了,当你站在离地球足够远的距离,你就能观察到地球是圆形的了。{!--PGC_VIDEO:{\

3、为什么很多人说地球是平的,而不是圆的呢?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