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传承中去发扬其古诗词的艺术之美,去深切体会古诗词里的意境之韵,感受古诗词所带来文化艺术蕴含。古诗词在千百年来的风雨中留传至今,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所谓取精华去糟粕,每一物质与精神产物都会在时间的刻度里不断的进化与升华,首先感谢问答的邀请,现代的我们该如何去继承并发展古诗词呢。
1、现代诗词或文章写作,引用古诗词,有利于古诗词的发扬和传承,你怎么看?
“引用”是一种手法,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是可以引用的。但是“引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而不是为了传承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是几千年的优秀诗人去芜存精,大浪淘沙后的自然结果,能流传至今,让后人看到,本身就证明了古典诗词的价值。另外,古典诗词有“趣”而无“用”,是属于审美范畴的,多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让孩子没有那么功利,这个世界才会减少一些嫉妒、杀戮、倾轧、仇恨,多一些美好、宽容、理解、情趣,
中国传统注重“诗教”,读诗多了,自然会对读者潜移默化,这种收获可能没有物质上的回报,但一定能让读者的人生更有趣一些。孔子说:所谓《诗经》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中国自古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所以文学承担了一定的道德教化责任。蔡元培先生说:以美育代宗教,就是这个意思,文学可以让灵魂得到诗意栖居,而诗又是文学之魂。
2、生活中,感觉喜欢古诗词的人不多了,有什么方式让人们爱好古诗词并传承下去?
现在喜欢古诗词的人少,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很多人想先来几句诗,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担心怕格律不对,被人笑话,其实古体诗没那么多讲究。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也自由,
与古体诗相对应的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词,最初称为“曲词”。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的改变而改变。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而不是词的题目。词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声韵的规定也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而且每个词牌的平仄都有规定,各不相同,
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三类。少于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牌的来源有三个。一是来自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二是摘取一首诗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江南》等。三是来自词的题目,如《渔歌子》、《浪淘沙》、《更漏子》等。综上所述,近体诗和词都是有讲究的。
但现在的人们大多忙于生计,生活压力山大,所以就很少有人在赋诗作词上下功夫了。于是就出现了喜欢古诗词人少的局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提倡解放思想,打破格律的要素,其实这种人历史上就有。唐代时南阳有个书生,姓张,名打油,生性达观幽默,酷爱民间艺术。在兴致所至时,常常随口诌上几句,以过诗瘾,
“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便是他的杰作,一次在一个下雪天儿,张打油路过新落成的县衙。看到洁白的墙壁诗兴大发,于是在墙上留诗一首。“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太爷得知后非常生气,下令把张打油抓了来,责问他为什么乱写乱画?张打油答道:“吟诗作文,乃高雅之事,何在乎区区一面墙壁。
”县太爷听他口气不小,敢说吟诗作文!就要求他以当时南阳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围困为题材,作诗一首,张打油稍加思索便道:“贼兵百万困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叫娘的叫娘。”县太爷一听,后两句,虽然是打趣的调皮话,但开头两句还是有气势的,别没有治他的罪,把张打油放了,此事传开,张打油成了名人。
3、中华好诗词怎样更好的传承?
怎样把中华好诗词更好地传承?1.写诗词的人要严格规范自己。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要喊着\
谢邀!纵观当今诗坛乱象,本不想发表任何言论,因为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非我一个无名鼠辈可以力挽狂澜的,我只是千千万万个诗词爱好者的其中一分子。当今社会,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头条上,写诗词的人每天狡尽脑汁写出来的诗词,阅读量只有几十,几百,成千上万的很少,当然这里也有诗词质量高低的因素,但有些诗词质量并不高(很明显可以看出),反而阅读量上万,最主要的原因是能投其(指读者)所好,并不代表诗词的水平有多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