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语文作文总偏题,作文老写偏题怎么办

治治“偏题症”偏题,在作文中算得上是一个重病了,它仅次于跑题。一,审清作文要求,确定紧扣作文要求的作文题目,本人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近二十年,总结一下中小学作文跑题的原因及改进方法,小学生作文一般是命题作文,不设审题难度,但初中,高中学生有材料作文,对审题,对抓材料所表达的深意有一定要求。

1、孩子写语文作文总偏题,怎么办?

孩子写作文总偏题,核心原因就是缺少构思的训练。为什么孩子写作文构思训练没有做好呢?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其实没有真正学习到构思的方法,传统的作文教学当中要求孩子构思写提纲,“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这样的形式,实际是构思的最后结果,从结果来教孩子学习构思的方法,是很难教会孩子构思的。就连我从小到大,也是最近三年不断研究人是如何思考、人是如何写作的时候,才慢慢搞明白这个构思究竟是怎么回事、构思又是怎样的一个思维过程,

所以现在小孩子写作文不会构思,偏题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孩子构思训练应该如何去进行呢?构思实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审题、立意两个核心内容,对审题、立意进行了过程的分析,我研究发现审题有两个步骤,立意一个步骤,我们的整个构思需要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发散主题相关信息(审题)审题,就是像审问犯人一样审问题目,

审问犯人的时候,我们要对犯人的年龄、出生、性别、行为等全方位的信息进行了解。那审题,也应该把题目全方位的信息进行了解,可是看到题目,我们没有太多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主题相关信息。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发散与主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越多越好,第二步,分析主题相关信息之间的逻辑和联系(审题)对已经发散出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梳理,整理出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相互之间的联系。

在这一步,就是对第一步发散的信息进行梳理,找到各信息之间彼此的联系,这些联系就是我们写作思路的线索,第三步,从主题相关信息间的联系中确立一个写作方向和写作意图(立意)通过前两步的思维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对主题相关信息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时候就是需要确立一个写作的方向和写作的意图。在这一步,我们就建议孩子们按自己的感受和方向去选择一个线索出来,这个线索就是孩子最愿意去写,也是孩子认识最清楚的一条线索,

然后对相关所有线索和信息进行筛选,该去掉不用的去掉,该再次发散的进一步发散细化。结束语审题、立意对构思的过程来说,真的是非常形象深刻的一种描述,孩子按照三个步骤就能做好写作的构思,写作文再围绕所构思出来的构架进行,就能很好地围绕主题来写作文了。长期按照这个方式来训练写作文,就不存在写作文偏题的现象,。

2、初一学生语文不好,作文老写偏题怎么办?

本人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近二十年,总结一下中小学作文跑题的原因及改进方法:第一,没有审清作文题目或要求,小学生作文一般是命题作文,不设审题难度,但初中,高中学生有材料作文,对审题,对抓材料所表达的深意有一定要求。比如:寓言式故事材料,要考虑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如图像这样的材料,要先分析材料,本寓言说的是,一棵大树在别人以为办不到的情况下办到了自己想办的事。

因此:文题可以拟为《创新,没有什么办不到》或者《有目标才会有方法》等等!如果仅从大树也可以走遍世界来扩写一篇童话,没有从寓言的寓意上来确定文题和内容,就是跑题了!还有漫画式作文材料,也要考虑漫画所表达的深意,一般漫画多蕴含讽刺现实的深意,那么就从它的讽刺意义出发去确定文题,确定作文主题:比如下图材料:有一篇零分作文,写的是他发现学习好的同学都头发少,这就完全偏离漫画所表达的深意了,

二,开头没有扣题。有的同学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好大一个圈才回到题目立意上,比如:写一篇游记,开头大篇幅内容写去旅游前的准备,而真正到了目的地却寥寥数语结束了,这肯定就跑题了,三,结尾偏离文章表达的中心,写了些无关上文的内容,比如:写《勤劳的妈妈》,开头和正文都围绕妈妈怎么勤劳来写,末尾却写:我的妈妈不但勤劳能干,而且热爱小动物,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我爱我的妈妈。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