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数学考满分,其他科都得几分,这样的学生也可以称之为“偏才”了,但是这种偏才,在高考中有基本上考不上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都有自主招生,而自主招生主要的目标就是“偏才”和“怪才”,偏科和偏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偏科就算偏才,那么,我们中国的偏才太多了。
1、孩子写语文作文总偏题,怎么办?
孩子写作文总偏题,核心原因就是缺少构思的训练。为什么孩子写作文构思训练没有做好呢?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其实没有真正学习到构思的方法,传统的作文教学当中要求孩子构思写提纲,“第一是第二是第三是”这样的形式,实际是构思的最后结果,从结果来教孩子学习构思的方法,是很难教会孩子构思的。就连我从小到大,也是最近三年不断研究人是如何思考、人是如何写作的时候,才慢慢搞明白这个构思究竟是怎么回事、构思又是怎样的一个思维过程,
所以现在小孩子写作文不会构思,偏题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了。孩子构思训练应该如何去进行呢?构思实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审题、立意两个核心内容,对审题、立意进行了过程的分析,我研究发现审题有两个步骤,立意一个步骤,我们的整个构思需要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发散主题相关信息(审题)审题,就是像审问犯人一样审问题目,
审问犯人的时候,我们要对犯人的年龄、出生、性别、行为等全方位的信息进行了解。那审题,也应该把题目全方位的信息进行了解,可是看到题目,我们没有太多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主题相关信息。所以,我们第一步就是发散与主题有关的大量信息,越多越好,第二步,分析主题相关信息之间的逻辑和联系(审题)对已经发散出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梳理,整理出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相互之间的联系。
在这一步,就是对第一步发散的信息进行梳理,找到各信息之间彼此的联系,这些联系就是我们写作思路的线索,第三步,从主题相关信息间的联系中确立一个写作方向和写作意图(立意)通过前两步的思维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对主题相关信息有了整体的认识,这时候就是需要确立一个写作的方向和写作的意图。在这一步,我们就建议孩子们按自己的感受和方向去选择一个线索出来,这个线索就是孩子最愿意去写,也是孩子认识最清楚的一条线索,
然后对相关所有线索和信息进行筛选,该去掉不用的去掉,该再次发散的进一步发散细化。结束语审题、立意对构思的过程来说,真的是非常形象深刻的一种描述,孩子按照三个步骤就能做好写作的构思,写作文再围绕所构思出来的构架进行,就能很好地围绕主题来写作文了。长期按照这个方式来训练写作文,就不存在写作文偏题的现象,。
2、在考试中,偏科算是偏才吗?你怎么看待高考?
偏科和偏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偏科就算偏才,那么,我们中国的偏才太多了!一、什么是偏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都有自主招生,而自主招生主要的目标就是“偏才”和“怪才”,什么是“偏才”?是指某一方面特别优秀,但又不是各科全面发展的学生,比如近代的历史学家吴晗、作家钱钟书等名人,如果在“只认分数”的高考模式下,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但是如果有自主招生,他们就有了机会。
而“偏科”,不一定都是偏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吧,比如你数学考0分,语文考1分,我可以说你是偏科,但是你能称之为偏才吗?二、偏才怎样在高考中很难取胜!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数学考满分,其他科都得几分,这样的学生也可以称之为“偏才”了,但是这种偏才,在高考中有基本上考不上大学!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高考录取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正常参加高考,按照高考成绩进行录取,这种情况下,题主所说的这类学生注定是高考的失败者;第二种是参加自主招生,通过自主招生获得降分或者直接报送的资格,但是这类学生必须有“证明”,证明自己在某一领域有特长,而这个证明就是各类比赛的证书,而不是你的考试成绩,
也就是说你的数学,哪怕是每一次都考满分,如果你不参加数学奥赛,并且获得国家级奖牌,不可能被保送的,即便是能够获得降分录取的资格,这类学生的成绩也不可能达到一本线(自主招生线)。所以,在现在高考模式下,依然是“分数至上”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数,即便你是“怪才”,也不可能被录取的,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关注】按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