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成绩,有没有好的中考作文宝典推荐

别轻易相信培训班上宣传的那些“简单作文宝典”“快速作文秘笈”。语文学习不高深生活处处是语文如何系统学习语文,见仁见智,本人从小就喜欢语文,对语文也没怎么下功夫,但语文成绩一直很好,很多人在书店看到我很多关于语文,关于作文的书。

1、小学生考试前多看作文范文有用吗?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其实问题可以更直接一些,考试之前是不是应该背范文。我相信这才是家长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所在,首先要说这个问题很好。相信很多作文不太好,但又比较在意分数的家长也关心这个问题,一方面如果不多看范文背范文,分数就可能不如那些背了范文的同学;另一方面,背范文又不是长久之计,总不能次次都背,而且未来作文可不是背范文就能轻松解决的,再因此影响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与思考能力,岂不是得不偿失。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首先,背范文这种行为我是坚决反对的,可是多看范文也要分怎么看,看多了背了下来不是好结果。而是看多了,明白了好作文是什么样子,好作文是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突出中心,如何选择材料,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对待范文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不要背范文,而要像疱丁解牛一样,研究范文。说到这,我其实特别想推荐一本书,《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作文书》,

这本书里选择的都是一些名家名篇,可以说是范文中的范文了。另外,作者对每一篇名篇都画出了思维导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其中作者的意图,文章的思想,以及语言的特色都有进行分析,这样一本书,是会帮助学生对作文进行研究的。其次,那是不是也完全不能背呢?也不是绝对的,我的态度是要适当地背诵一些名篇,比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冰心的《小桔灯》。

2、有没有好的中考作文宝典推荐,能迅速提分的那种?

中考作文没有你期待都那种特别实用特别有价值的“宝典”,只有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仅供参考:一、练好钢笔字,作文阅卷,一般一篇作文的阅读时间只有几十秒,如果书写质量差、字迹潦草、涂改特多,无论你的作文学得多长,自认为非常切题,但作文分一定不高。记住:书写一半分!复习备考没有专门时间练习钢笔字,只能利用考试、作业时间坚持练字,尽量把作业考卷写工整一点,

二、积累写作素材。作文内容则是取胜关键,要利用机会积累热点素材,如逆行的白衣战士的先进事迹,小区周围普通人防疫的小事,网络学习的感人故事。把相关素材制成卡片,了解大概,随时选用到不同作文题的写作之中,三、摸索命题规律。要对近三年本市或本省中考作文题进行分析,推断今年中考作文的基本题型,通过阅读范例作文,探究高分作文的基本要点:题目新颖、开篇破题、文中现题、结尾点题、书写工整、段落分明、主题鲜明,短句多含义深,用词准,首尾有警句妙语,字数达到要求即可,

五、掌握考场要诀。第一科考语文,要利用提前发卷的机会,仔细阅读全卷,重点阅读作文题目及要求,比照平时作文考题,快速审题,依据题目要求打好腹稿,然后一气呵成,六、补救提升方法。如果作文题意不理解、主题生疏,积累的素材又对不上号,这个时候就缓做作文;先做其他题目,如果作文字数不够,就分段多一点,万一卡壳了,就从考卷阅读材料里选几句话,改造一下,用到作文里;如果时间不够,来不及结尾,就用省略号代替。

3、网上有许多关于阅读与作文的指导性文章,称之为“兵法”、“秘籍”、“宝典”,这真的管用吗?

谢谢邀请!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都有些不敢相信,什么人写的什么指导性文章?还是什么“兵法、宝典、秘籍”。真的有这么玄乎吗?不妨拿出来给所有人都读一读,这不是造福社会,造福百姓的好事吗?顺便也让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们看看,我们真的是落伍了,不会教书了,这几十年我们真的是白教了,真让我们感到汗颜。人家一篇文章可以抵得上我们老师千军万马,还要我们老师干嘛?我估计老师们该等着下岗和分流,另谋生路了,

如果国家把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利用好,让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出力,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是一番新气象,迈上一个新台阶,也许还会走到世界的前列,到那时,西方的教育又算得什么?在此也提醒一些人,千万不要迷信那些所谓的“神话”。我也相信,在众多人的分析下,大家都会看清这一现象的真伪,一、纯属炒作,增强买点这不难让我们看出,一些人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增加自己的人气,增强自己的卖点。

要么让别人阅读并下载他的文章,要么让别人购买他的文章,不管什么情况,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应该说他的文章是有一定的优点及优势的,他的文章确实有别人所不及的地方。也对学生写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帮助,至于效果如何还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看出来,针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效果。但也只能是一时之功,起到一些应急作用,但并不能长久,不可能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

要知道,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文更来不得半点虚假,二、语言来自学生,不可复制就前面说到的,这些指导文章是所谓的“兵法、宝典、秘籍”。就其内容而言,可以想象得到,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指导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取得一定的效果。方法应该是新颖、有独到之处的,但不管方法有多高明,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难道语言运用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吗?仅仅是一篇指导文章就能让学生的语音能力快速提高吗?语言能力是复杂的东西。

每个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一样,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表现千差万别,这些所谓的“兵法、宝典、秘籍”难道还能把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指导得一模一样?或者说取得很大的表达效果?同一位老师经过天长日久都做不到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一个水平线上,仅凭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就能做到。这也太离奇了吧?所以说,语言能力是靠学生日积月累获得的,是非常复杂的事,是绝不可复制的,

三、学生的写作方法在于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其间包括很多写作方法。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每个学段有不同的写作方法。这些文章也能做到全覆盖吗?另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写了大量的作文都做不到有效运用写作方法,而且达不到合格的都很多,这也能轻松实现吗?要是这样的话,估计老师上课就没那么费力,人人都能写出好作文,

家长也不用那么操心,孩子的事有别人帮着解决了,无外乎就是出点钱的事,大家都很乐意。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任何人都做不到让孩子每次都能写出好作文,家长如此,老师也如此,尽管家长和老师都在孩子写作文之前要告诉他们一些写作方法,特别是老师,不但教学生写作方法,还告诉学生注意的问题。但毕竟学生的思维是有限的,他们对写法的运用是不能有效运用的,

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不一样,驾驭能力也有强弱之分。尽管每位老师在写作文方面都有一套,各有各的心得,各有各的招数,但一接触到学生写作文就不是那么回事,之前我也写过写作文的方法及心得的回答和文章,对一些学生会有帮助,对一些学生不见得就实用。对一些喜欢读书,爱好写作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的写作方法多一些,接受起来快一些;平时很懒散,不爱读书,不喜欢写作的学生则作用不大,

这些“秘籍”式的指导文章不见得就能凑效。充其量也就是帮学生加强一下积累,增强一些写作能力而已,四、学生的生活在于沉淀最后说一下学生生活感悟的事。学生的生活感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是学生在漫长的成长中对生活形成的理解和凝练。这是任何书籍和老师都做不到的,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作者对生活感悟的影子。学生写作文同样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哪怕是一件事也是他对社会生活的感悟,也是他在生活中观察的结果。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态、生活经历都不一样,层次有别,写出来的作文也优劣有别,这是根植于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任何形式,任何手段都无法代替的。那些所谓的“秘籍”类的书或文章难道还能有这样的功能吗?不用说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有人硬要说有这些功能,试问,会有人相信吗?作为我个人而言是不敢苟同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任何事物都用同一种眼光看待,之所以人家能称之为“兵法、宝典、秘籍”,想必也有他过人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可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也是可行的,提高学生一定的能力是有好处的,但也要清楚,不要迷信某些过于夸大其词的说法,有一种辨别与吸收的眼光正确看待每一件事才是正确的做法。毕竟写作文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脚踏实地,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比什么都强,

4、该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学语文?

本人从小就喜欢语文,对语文也没怎么下功夫,但语文成绩一直很好。长大后也顺理成章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我想来谈谈我的观点:第一,高考改革大幅度侧重语文,满分180分,是所有学科里分数最高的,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了语文,才更容易学好其它学科。从高考改革方向来看,得语文者得高考!那么,怎么学好语文呢?得阅读者得语文!第二,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一学期仅靠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是很难学好语文的,

也许小学阶段靠题海战术勉强可以,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语文将变得越来越吃力。因为不经过大量阅读的熏陶,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更谈不上写出锦绣文章,所以,作文不是靠教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出妙笔生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第三,海量阅读读什么?首先,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些浅显的适合孩子水平的儿童读物,哪怕读漫画,只要开始读就是进步,

其次当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就会对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感兴趣,并从阅读中体验到深刻的愉悦。最后,尽量读原著,缩写版的书和原著相比不能同日而语,第四,学好语文的原点在背诵。只有肚子里积累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篇章,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血肉,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的内容最好是经过岁月洗礼而长久不衰被世人公认为的经典,如经典的诗词古文、优秀作家文章等。

5、怎样才算系统的学习语文?

语文学习不高深生活处处是语文如何系统学习语文,见仁见智,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也许,讲一下我《和米小雅一起学作文》的故事能给大家启发,教了大半辈子书,对教育有很深的感情。很多人在书店看到我很多关于语文,关于作文的书,又了解到我不到30岁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就到处找我的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QQ,电子信箱,通过书店留言的有,电话找到出版社的有,托朋友转达的就更多。找我沟通的大多是教育问题,语文的问题居多。这几年,女儿米小雅出了几本日记小书,找我交流的就更多了,“你家米小雅真棒,每年都出一本书。小小年纪出版了《一年级的小婷婷》《二年级的小婷婷》《三年级的小婷婷》《四年级的小婷婷》《五年级的小婷婷》《六年级的小婷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会写书?”一交流,几乎都是这句话,

这些家长、读者,其实都误解了孩子的“出书”。孩子的这些文字,只是平时的随手记录而已,幼稚、肤浅、很不成熟,和成年人的文学创作完全是两码事。我常说,孩子随手记一些东西,容易丢了,出版了,只是换了一种保存方式而已,生活中,孩子要看到好多人,这个人胖点,那个人瘦点。这个人白点,那个人黑点,要做好多事,有甘苦,有收获。

就有了想法,家长如果随时引导,让孩子说一说,帮着孩子理顺一下,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逐步规范,如果再引导孩子随时记下来,肯定收获就更大。说一说,顺一顺,记一记,天长日久,积少成多,量变就会质变。孩子的听、说、读、写、书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要为孩子创造条件,引导、督促他们去观察、调查、上网、思考,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积累作文材料。

作文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大家都知道,写好作文不是为了当作家,这是伴随着一生的功课。《和米小雅一起学作文》书里我说作文的道理多一些,为了使读者更生动地领会我聊的东西,每个章回结束,我附上了女儿米小雅写的一些作文片段。原想原汁原味放上的,几个专家说,总不能有语病和错别字吧,还是稍微改一下好,就把错别字、语病简单改了一下。

这些日记大多稚嫩,但都是孩子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别轻易相信培训班上宣传的那些“简单作文宝典”“快速作文秘笈”。写文章是一项慢功夫,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训练,投机,侥幸,在作文方面不会太灵。只有多写,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多写才会写,多写才是硬道理。作文是需要灵性的,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的作文兴趣,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不仅是中国,各个国家都重视。

美国够发达了吧?小学一开始,作文就是必修课,而且这个“必修”,一直延续到博士毕业,我一直注意孩子的口语能力训练。孩子能说、会说,作文差不多就会写,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表述,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想法和说法。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才是正常的,作文就是让自己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不能把家长自以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美术中高水平的素描需要画家有很扎实的基本功。作文也是如此,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少概括,多描述。少形容,多白描,少笼统结论,多具体事例。不要把作文搞得神神秘秘,要打消孩子对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是“语”,写在纸上就是“文”。作文不是故作高深,经典不是让人看不懂。也许,作文不是都需要“若干个变质红薯的无序组合”式的语言表述,更多时候,还是用“一堆烂地瓜”表达更直接了当受欢迎,

作文应该是不复杂的,很多误人子弟的所谓专家把作文弄复杂了。语文不是一个学科,如果非要把语文也狭义地定为一个学科的话,这个学科应该是最重要的、最美的。是啊,还有比语文更重要、更美的吗?美的东西应该是轻松的,就像我写的《和米小雅一起学作文》这本书,里面的内容零零碎碎,传递的知识点也零零碎碎。这是我上下班路上,出差途中,利用点滴的碎片时间,用手机一个个字码出来的,

我尽量,让码出的文字轻松一些,聊的话题也轻松一些,每个话题后面的小结语也轻松一些。就有了后面那些想让孩子记住,尽可能忘不了的打油诗,打出一篇,就用微信发给女儿。米小雅竟然先看打油诗再读上面的文字,而且,一边朗读,一边让我打拍子。朗读之后,就对我说,哪个地方再修改修改,使其更通俗、更押韵,米小雅说,她很喜欢这些打油诗。

说发给她同学看,同学也都喜欢,还建议我每一章回尽可能多几个“诗曰”。如果能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有一点启发,我就知足了,诗曰:哲理虽枯燥,笔法很轻松,一看就领会,快乐记心中,又诗曰:技巧编成顺口溜,通俗易懂记心头,话糙理雅容易记,古今文人爱打油。再诗曰:故作高深太无趣,孩子听到就打怵,复杂道理化简单,容易理解好记住。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