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炉,全国卷一的高考作文怎么写

四,注重思维考查也是全国卷的亮点。全国一卷的作文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让大家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一篇演讲稿,相对来北京卷的试题在全国所有试卷类型里,应该是最简单的了,今年北京卷的作文也是一样,不但给了两篇作文,任选一篇都可以,而且都是命题作文。

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作文,作文题目该怎么写?

我相信在全国卷II语文作文公布之后,“幸存者偏差”这个词的搜索指数一定蹭蹭地往上涨,尽管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已经流传很久,接近家喻户晓的概念了。考生们不用紧张,你们考的是语文,不是社会学,也不是逻辑学,这个词出不来绝不影响你们作文分数的高低,当然,如果你能准确地说对这个概念,会在无形中抬高你作文的起评分。

所谓幸存者偏差的意思是指,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此规律未必是从军事领域总结出来的,但因其也适用于金融、商业、医学等多个领域,因而被广泛地使用。(摘自百度百科)实际上,考场上的考生纵使知道这一概念也未必能解释地很到位,因此阅卷时绝不会在这方面为难学生,

但是,对材料所述故事进行概括,并指出生活中对应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应该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考生应先抓住材料给出的“多数人认为应防护中弹多的地方”和“专家认为应防护弹痕少的地方”这一组矛盾,以及“专家是正确的”这一言之凿凿的结论,然后将其与生活中的现象一一对应起来,明确指出“中弹多的地方”就是“能被观察到的事物”,“弹痕少的地方”就是“未被观察到的事物”。

这则材料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的事物很可能带给我们部分正确的、偏颇的或完全错误的印象或结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我亲戚吃这个药好了”、“我一个朋友去找了这个老中医病就看好了”、“冷门作品佳作多”、“美剧都很好看”、“唐代人都擅长写诗”、“八九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都是经典”、“读书无用论”,

事实上,找了某个老中医、吃了某个药后没有治好的人根本没机会告诉你事实,你能接触到的都是被“治好”的幸存者。某个老中医和某个药可能有用,可能没用,只听信“治好”的幸存者的话只能获得部分正确的结论,我们之所以觉得唐代人都擅长写诗、八九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都是经典、冷门作品佳作多、美剧都很好看,只是因为当年的大量烂诗、烂歌没有流传下来,不好看的冷门作品和美剧不会被你知道。

能够被你知道的都是好诗、好歌、好片,如果你由个例推断整体,就会得到偏颇的结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社会,中低学历人群一定多于高学历人群。人们会下意识地关注低学历却高收入的人和高学历却低收入的人,如果你没能发现我们的关注恰恰说明学历水平和收入水平是成正比的这一普遍规律,就会产生“读书无用”的错误结论,

提炼出生活现象,并举出生活中对应的例子,那么“是什么”部分就很完整了。接下来要重点论述“为什么”,“为什么”部分要分成两大块。其一是论述“为什么会产生幸存者偏差现象”,即现象发生的根源,其二是论述“为什么要避免发生幸存者偏差”,即现象带来的后果。发掘“根源”通常有三种思路:主观原因、客观原因;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

三种思路没有好坏之分,要根据不同材料和不同的知识储备灵活选择。我试以主客观原因的思路解读本题,在客观上,人获取信息和辨别信息是有难度的。例如要反驳“读书无用论其实是幸存者偏差”,你就要获得学历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关系的数据,数据越大、覆盖范围越广可信度越高,现在有网络这种数据并不难找,但没有网络的时候怎么办?即使有网络,你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呢?同样,如果要反驳“八九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都是经典”,你可能要搜集并听过绝大多数八九十年代港台流行歌曲,然后再计算其中的经典作品的占比。

接下来你还要听过绝大多数当代流行歌曲,然后再计算其中的经典作品的占比,最后将两个时代做对比。这背后的工作量无可想象,所以客观上获取信息和辨别信息的难度是造成“幸存者偏差”的原因之一。在主观上,每个人都受到思维、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知识和经验会使人进步,也会使人受限,人类在分析未知事物时必然会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用习惯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而思维、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是人很难主动意识到的,这就会造成“幸存者偏差”,如果人们没意识到或不重视“幸存者偏差”的现象,很可能会带来“得到错误的结论”,“使自己的思维受误导”,“强化了固有的偏见”等不良后果。

那么该“怎么做”呢?要避免发生“幸存者偏差”,或者要想及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幸存者偏差”,就要尽可能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同时要积极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元认知能力,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结构组织文章,重点写清楚现象发生的根源和带来的后果。这样的文章至少二类卷中上起评,即55-60分,

2、这是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作文,难度如何,该怎么写?

在我国,高考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大事儿,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考生未来的前途和发展!所以,几乎所有的高三家长和考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考出好成绩。但是,高考成绩的好坏,除了和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关系,还和考生所在地区的试卷难度有关系!不同地区的试卷难度是不同的,即使是拉开距离最小的语文试卷,难度也是可大可小!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曝光以后,语文作文又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全国一卷的作文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让大家根据材料给出的内容,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一篇演讲稿!首先,因为内容是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切入点,来写这篇作文,所以全国一卷的考生只要是把握住主题,绝对不会跑题的,

其次,材料中给出的正反观点很明确,论据很好找,哪怕是平时语言功底一般的学生,找几个名人名言,把握好演讲类文章的格式,分数绝对不会太低。最后,卷面一定要工整,相对来说,北京卷的试题在全国所有试卷类型里,应该是最简单的了,今年北京卷的作文也是一样,不但给了两篇作文,任选一篇都可以,而且都是命题作文!一篇是以“文明的韧性”为题目,一篇是以“2019的色彩”为题目,命题作文是最好写的,跑题的可能性很小,记叙文是很多学生最擅长的文体,容易得高分。

在字数上,北京卷也和其他省份考卷不同,700字以上都是可以的,江苏卷的作文是最难写的,给出的材料是“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单从作文的命题水平来说,江苏卷这篇作文很有水平,能够引发考生的深思,具有很强的选拔性。

3、高考全国1卷作文究竟应该怎样写才切题?

下面给大家列出一些立意,仅供参考,1.知人善任,霸业可期2.君子当不计前嫌3.善纳谏者胜4.始于才华,成于机遇5.在其位当谋其政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8.理智选择,促成共赢9.先国家之急,然后私利其实全国1卷今年的作文几乎没有难度,并不存在跑题偏题的嫌疑,材料本身可以用我们常规的由果溯因法去判断立意:至于任务驱动的模式,读书会的模式并无什么新意,学生几乎每次考试作文都在练这类的情境,这样的作文对全国卷的考生来说应该说十拿九稳。

当然,按照当下这种高考作文的趋势,想要写出彩,最好是要联系社会,关照现实,在立意或事例论证的过程中展现出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认识,比如你可以选择鲍叔,谈论“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这个立意。从现实素材角度说,我们社会中就有很多做好事不留名,甘为人梯的人,有很多默默奉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的人。

比如那些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隐姓埋名数十载的两弹元勋们,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疫情中的白衣逆行者,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等等,从个体的角度来说,青年学生需要学习这种精神,并将舍弃小我利益,注重家国情怀写进文本,代进生活。只有国家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奉献者,国家才会更加的辉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才会更加迅速,如此行文,自然立意高远。

4、2020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炉,假如你是考生会怎么写?

谢谢邀请!假如我是考生,对这道作文题首先要写得符合材料意境,在三个人中选择对我感触最深”的齐桓公这一核心人物进行评价:①独特的人格魅力;②个人价值;③丰功伟业重点:感受和思考;从齐桓公志向远大、不计前嫌、心胸宽广、唯才是用等角度有侧重,有条理进行阐述;在材料的选择上,紧扣所供史料内容,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突出理想信念 德行品质 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传统文化),

5、大家对今年全国卷语文作文题怎么看?

高考语文斋感谢您邀请回答问题。今年全国卷语文作文题完全在预料之中,出的很好,其理由如下:一,符合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要求,考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要有家国情怀,要有担当精神,要把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到祖国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中去。全国ll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而l卷,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考生应该弘扬优良传统,而lll卷除了教师舐犊情深,学生应该不负厚望,注重人文情感。

符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二,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考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全国l、ll、lll卷都是发生在生活身边的事,日常讨论的甚至是发生于自己身上的事,如不爱劳动等,三,体现了考纲的微调变化,体现了语文改革的方向。我在考前发在头条上的备考文章,不止一次地让考生注意考纲中实用文体前移的变化,指点了如何写演讲稿、倡议书等,

体现了语文要注重实用、增加难度的指向。四,注重思维考查也是全国卷的亮点,l卷中关于劳动的几种观点,考生需要很好的思辨才能理清,ll卷、lll卷需要考生要设身处地的符合特定场景的去回忆、联想、想象,弄不好容易写跑了。总之,今年的作文题出的不错,对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但写好不容易;对于老师来说,未来语文作文教学有方向可循!,

6、怎样评价全国一卷作文: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写一篇演讲稿?

可能谁也想不到,今年高考全国一卷会以劳动入题,更何况是以热爱劳动。我想出题之人,看到了如今很多家长最容易忽略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才会从这个角度出题,那么应该评价这个作文题目呢?第一,缺少劳动教育,可以通过高考作文引起家长的反思。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因为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一代又一代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面,而这恰导致脑力劳动超负荷,而体力劳动偏少,从而使孩子从小就缺少真正的体力劳动体验。

孩子平日里体力劳动越少,对生活的苦辣酸甜体验就越少,就越不容易理解父母辛苦工作的不容易,试想,缺少劳动教育,对孩子完全的人格培育有好处吗?第二,脑力劳动长期处于饱和现象,体力劳动又少有机会。在很多家庭里,孩子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懒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少有给孩子提供体力劳动的机会,结果就使孩子缺乏劳动的意识,

当长期处于脑力的学习过饱和现状时,孩子们会容易从精神方面出现消极对待的现象。从劳动的本质来讲,劳动是为生存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家长人为剥夺孩子劳动的机会,自然会让孩子对生活缺少热情,第三,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情感从何而来?我们都知道演讲需要激情,如果一个考生没有丰富的脑体劳动经验,只能通过新闻或影视剧,或者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劳动场面。

而这则很难从心里迸发出对劳动的深厚情感,导致一篇演讲稿,要么泛泛空洞,要么不能人情感人,缺少对劳动的感情,也根本就谈不上热爱劳动。因此,对于这篇高考作文题目,很多考生可能容易写出来,但是想考出高份,则非常不容易,第四,不管高考作文如何变幻形式,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如果家长有心的话,你去观察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其实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大到国家的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孩子平时去关注。而一味让孩子埋头学习,他们又哪有机会去接受生活的锻炼呢?所以说,想让孩子有较好的写作能力,不仅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更要有参与生活体验,才能将两者很好结合起来,写出极具感染力的好文章,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高分低能的现象还会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家长改变以往的育儿观念。

7、全国卷一的高考作文怎么写?以赞美为题材行吗?

谢邀,刚刚看完题主自己的答题内容,很赞赏题主的分析与观点。我对第一问不再赘述,现对第二问谈点看法。以“赞美“为题材写此文,完全赞同,从题目给定的材料,以及预设的读者,这两方面综合考虑,此文的主要内容不外乎两个关键词:“回顾”与“展望“。“回顾“的时间跨度是2000年至2018年,“展望”的时间跨度是2018年至2035年,

“回顾”的内容是我国“龙宝宝”诞生以后,家乡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祖国科技的突飞猛进。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或生活细节点面结合地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崭新面貌,“展望”什么呢?自然是顺着党中央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展开思路,有一些近期目标是可以想见的,如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脱贫,以及载人飞船登上月球,普及高中教育等。

不论是“回顾“还是“展望”,都以赞美为感情基调抒写,当然在陈述事实事件时,是用议论文的陈述语气,还是抒情散文中的叙述语气,是大有考究的。前者要求陈述事实是作为论据的,所以要平实、严谨;后者是叙事抒情,所以要生香活色,富有情愫,前者的赞美是事实论证中显见的;后者的赞美是娓娓道来的生活细节中忽隐忽现的。,

8、2019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难写吗?如果你写会如何构思?

孙庆国试答:以下是笔者,在30分钟内所写的2019年高考Ⅰ卷的作文。标题:劳动是永恒的主题正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地站在这里,把我的“劳动是永恒的理念”,分享给在座复兴中学,我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们,我们一路从远古走来,是劳动让我们慢慢地站立起来;是劳动让我们慢慢地变得聪慧起来。

从远古的山洞里走出很多支脉的人,来到东方中国的,就是我们的祖先,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是由于勤奋的劳作变得聪慧的,是由于劳动变得富强,是由于劳动和劳动创造的奇迹,让全世界对中国,对华夏儿女艳羡无比。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曾经使用非常非常原始的劳动方式,也有非常非常聪明的劳动方法,修建了抵御外敌的万里长城,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用类似的方式在中华大地上留下都江堰才有了“天府之国”,留下了大运河才有了“三月烟花下扬州”。劳动改变不但是人的“体态”,更能够使得人的大脑得到了“升华”,劳动中积累的财富有些是有型的,留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留在我们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也有无型的,最典型的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等,举不胜举,

历史已经走进新时代,我们的劳动更没有停歇,而是劳动成果变得更扎实、更巨大、劳动过程变得更轻盈、更智慧。从中国启程的“一带一路”高速铁路正在飞速开往世界各地,从中国港湾启程的“辽宁号”已经走向蔚蓝色的太平洋。从中国大地上升起的“神州号”正在把中国的科学探索者送往月球,“临渊目鱼,不如退而结网”。让我们相信劳动吧,身体力行的劳动能够让我们的手脚更灵活,让我们的大脑更好用,

让我们在心里高呼:劳动是永恒!附:全国I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9、201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时光瓶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你会如何写?

可以参考我在头条里发的文章《2018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审题指导及范文示例,你审对题了吗?》。【真题再现】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首先,阅读材料,初步理清思路。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序,用大事记的方式扼要地呈现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节点中国所发生有一定标志性的事件,有些跟考生息息相关,有些跟国家发展或战略有关,但归根结底都跟考生有关,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这句话,指向的是考生,其实是指向的中国千千万万的“个体”,即每一个个体都有其价值,也应该有梦想;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这句话指向的是面对灾难,面对重担,我们的取向和态度。即责任与担当问题;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这句话三件事,一是指向科技,另两个指向民生,实际谈的就是科技与民生的问题;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这句话,反映的是时代高速发展的标志,但其实还是在说日常生活的剧烈变化,即生活质量提升的问题;以上4句话,从不同层面,展示了“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核心命题,即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会推动国家的发展,而国家的发展又必然造福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这句话是过渡句,强调了个体的成长。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句话立足于未来,阐述了“中国梦”的实现,实际指向了,“世纪宝宝”这一代的使命,就是要承继过去的辉煌,立足于当下,在未来实现“中国梦”。材料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了第一部分材料所呈现的内容指向,也就是这些材料所要体现的共同因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这句话对前面的材料作了很好的概括和提炼,到这里基本清楚,作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即要反映出个人与国家共成长共发展的主题,具体点讲,就是个人的价值与责任、使命与担当、追梦与圆梦如何与国家的发展和圆梦结合起来,“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句话,对写作进行了限制,设定了写作的指令,即所说的“任务驱动”,因此,作文中必须要设定文章“给那时18岁一代人阅读”的场景,即在文章中应有寄语、劝诫、分享等内容,【写作指导】拿到这个题目,有人说好写,有人说难写,各持已见,各有理由。我想,说好写的,无非是觉得这个题目所说的内容大家比较熟悉,甚至有同学认为,老师讲过相关的题目,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网上也有人猜到类似本主题的作文题,所以,因为熟悉就觉得好写,这可能只是心理上的感觉而已,

说不好写的,大多认为这个命题太过于宏大,没法把握,还有更偏执的认为,只有学政治的,才会写得出来。其实,这个作文的核心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所有大的发展都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同时国家的发展又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换句话说,只要通过写个体的某一件日常生活的小事来反映国家层面的发展就算是比较好的切题,当然不能忘掉题目中的“任务驱动”。

而“任务驱动”给人的感觉写书信体比较适合,当然采用书信体这种形式肯定切题,问题的关键,大家都用书信体,会让阅卷者有审美疲劳感,所以,在形式上不一定非得采用书信体。因此,这类作文,宜采用小切口,以散文或记叙文的文体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当然,其他文体,其他方式也可以,关键是切题,形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内容,

【范文示例】与赤子书文/肖彧非你是否与我一样,回望茫茫苍穹之中璀璨夺目的星辰大海;昨夜猝不及防的一场大雪,已被晨曦明媚如初的日光点滴消融,你是否也站在雪白的银杏树下等待枝丫上最后一片雪花飘落;平生能被赠与几多欢愉,或是正气凛然、昂首挺胸的欢呼雀跃,或是三杯两盏淡酒、颔首低眉的浅浅吟唱。你是否与我一样,看到了斑斑点点的星光汇集而成的银河,它正向我们奔涌而来,

新时代的舞台已敞开,你是台上耀眼的明星,鼓动的掌声已为你响起。你断断续续感激的过去是什么模样?2000年,千万“世纪宝宝”闪烁着明亮的双眼,拉开了21世纪的帷幕,而中国也迎来了属于它的新时代;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一声巨响在岁月的修罗场上撕下了深不见底的疤痕,而短短几个月之后的鸟巢等待的是奥运圣火熊熊燃烧;2013年,在辽远空阔的无边宇宙中,“天宫一号”振翅腾飞,带给中国人一次全新的探索与体验;同年,公路“村村通”计划接近尾声,“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进;2017年,网民规模高达7.2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出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们的成人礼已谢幕这条时间轴,一点一点被光辉与闪烁耀眼的灯火占据,“现在”的标码正马不停蹄地向未来靠近,

你问,梦想是什么颜色的?我回答,梦想是初生花开娇艳欲滴的纯白,是雏鹰展翅向往广阔的翠绿,是翱翔天际畅游海底的深蓝,是终有一日划破天空的闭合版、令世人为之嗟叹的金光璀璨!这是梦想的颜色,这是属于中国的梦之彩!很幸运,我所扎根、生活的祖国,它从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踽踽独行,无论前路或坦荡或坎坷,或一马平川或荆棘密布,它从未松懈过握紧每一个人的手,朝着梦想的前方奔跑,看到的终点种满鲜花,看到的终点拥有霓虹。

你是否与我一样,幸运与幸福?你是否感到些许迷茫:不是圣人不是盘古,从未拥有过拔山扛鼎的力量,何从被委以重任?不要紧,这场属于我们18岁跨越时空的对话悄悄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未曾停歇,需要的是每一个中国的新青年勇敢地向未来招手,请不要因前人已铺好了星光大道而慵懒散漫;也不要只为自己而活,既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就请举旗标枪、时刻准备战斗,为打好小康社会攻坚战做好最夯实的基础。

请学会做一位有情怀的人,不为“钱途”而拼搏,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请学会做一位有思考的人,现代化的脚步正渐渐吞噬人类最原始的灵魂,不被机器左右,不被人工智能占据了理智,因为你才是高万物一等、富有思考灵性的个体,还有什么值得中国新青年去畏惧?大学生村官秦玥飞放弃提拔的机会,用“造血”建设乡村;卧底非洲的中国少年黄泓翔,冒生命危险揭露血腥象牙秘密贸易正如他们一样,不去评论谁有价值,这正是社会主义新青年让世人瞠目结舌、无法企及的高度。

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你终会逃离捆绑自我的枷锁,迈开环绕梦想踯躅不前的脚步去呐喊,去超越!“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们,请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敢于担当,敢于突破与创新,没有什么能被称作不可能,舞台已为你搭建好,及时成为不了镁光灯下耀眼的明星,也可以做一位台下默默鼓掌的人。点评:本文文质兼美!近年来,高考作文在形式上凸显“情境性”“任务性”,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关注当今社会、关注国家”,今年的高考作文也不例外,

这类作文最忌讳的是“假大空”,而作者恰恰突破了这一局限,做到了“真切”!“与赤子书”这一标题就阐明了作者以“赤子之心”对话“赤子之心”的立场,语言富有诗意,读来清丽明朗,很符合18岁青年人的特点。文章第二段结合原材料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倒数第二段与之照应,提出了对2035年18岁后来人的殷殷期盼与善意提醒,有思考的深度,语气十分恳切。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