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雷峰塔是怎么来的,杭州西湖的雷峰塔为什么会倒

顺应人民群众的心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文物保护原则,发掘雷峰塔地宫,建造雷峰塔遗址保护设施,并对遗址保护设施的内在功能和外观形象加以延伸、拓展,按雷峰塔原有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建造雷峰新塔。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

1、杭州雷峰塔是怎么来的?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关砖塔,古人更多地称之为“黄妃塔”。它是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被命名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图》),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风貌,

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其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如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

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部分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雷峰夕照”胜景却从此名存实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

1999年底,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郑重决策:顺应人民群众的心愿,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文物保护原则,发掘雷峰塔地宫,建造雷峰塔遗址保护设施,并对遗址保护设施的内在功能和外观形象加以延伸、拓展,按雷峰塔原有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建造雷峰新塔,雷峰塔重建工程于2000年12月26日奠基后进展顺利。2002年10月25日,雷峰新塔如期落成,

2、杭州西湖的雷峰塔为什么会倒?

雷峰塔为什么会倒塌?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建造于吴越国时期的雷峰塔,原名叫皇妃塔,是吴越国王为纪念自己的皇妃生子而建,最初打造的时候,这座塔外身是木结构,内部是砖结构。据说到了明代,因为倭寇时常骚扰浙东沿海一带,杭州也不免遭殃,一次,倭寇进入杭州时,发现西湖一带山林茂盛,因为怕有伏兵,就放火烧山。

最终雷峰塔的外部木结构为火所烧,只留下砖身,沧桑地矗立在西湖南岸,塔砖裸露久了,老百姓就发现这些塔砖很有来头。有一些砖块是有字无孔的,有一些则是有孔无字,这些有孔的砖身里,竟然还藏了卷起来的经帛。而杭州是传统的蚕丝之乡,种桑养蚕的老百姓,发现这些经砖后,就觉得雷峰塔既然在传说中是镇压白娘子的,也就是镇压蛇虫的,而自己平时出在采桑叶,最怕的就是遇见蛇虫,

同样,家里的蚕房,也最担心爬进蛇虫,那样蚕宝宝就养不好了。因此,那就干脆挖出塔砖,并把砖块带回家,正好可以镇宅,让家里的蚕宝宝养得质量更好,当大家都天真地开始挖塔砖以后,塔基就很容易被挖空。终于在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今天我们看到的雷峰塔,则是在2002年重建的。生活似旅行,有缘即同行!更多旅游资讯请关注本号:【笔尖上的旅行】,一个致力于让文字带上趣味和态度的头条号!,

3、杭州的雷峰塔为什么又被称为“黄妃塔”?

雷峰塔建于975年,历时6年完成,传说是吴越王钱弘俶为庆祝宠妃黄氏得子而建,昔日亦称黄妃塔(亦作“黄皮塔”)。唯一能够看到雷峰塔照片的时候就是清代的时候了,1910年,雷峰塔是这样的,至于为什么叫做雷锋塔呢?实际上“雷峰”之名取自所处的杭州南岸夕照山之最高峰雷峰顶,雷峰塔曾于1924年倒塌,后来于2002年重建。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