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出来的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宠溺孩子的后果,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一)过度的自私自利,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足以说明,过分溺爱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1、溺爱孩子有什么后果?
01大家都知道“惯子如杀子”的道理,但大都未能绕过这一关。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宠溺孩子,反倒毁了孩子的一生,这种反面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红楼梦》里的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英莲,打死冯渊,视为儿戏,这些劣迹,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纵容有关。薛蟠幼年丧父,王氏视她为金笸箩,从小百般溺爱,放纵他的行为,最后就成了败家子,
美国服务集团创始人托马斯,放任女儿,在飞机飞行中,为满足她的要求,安排她坐在副驾驶的位置,用脚踢坏了驾驶舱的飞行系统,结果飞机坠毁,机上五人全部遇难。宠溺孩子的后果,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足以说明,过分溺爱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宠溺?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分对错,盲目迁就。
0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三种爱千万不能给予孩子,一是娇纵的爱,二是专横的爱,三是赎买式的爱,否则,毫无原则的宠溺,会使孩子不成器,甚至铸成弥天大错时就后悔莫及。03那长期被父母以及孩子周围的人所宠爱的孩子会发展成什么样的人呢?(一)过度的自私自利,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不会将心比心与人相处,自我为中心。
在学习或生活中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会伤害他人,(二)性格变得暴躁。在父母的宠溺之下,孩子就会更加骄横,不可一世,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与人相处不懂得让步和宽容,目中无人,脾气暴躁。(三)学习生活秩序混乱,毫无约束,缺乏严谨和条理性,(四)目无尊长,唯我独尊。不讲究礼节,不懂得以礼待人,甚至恶言相向,将来何以在社会立足?(五)有些会变得懦弱无能,百般依赖,
父母的包办代替扼杀了孩子的自立自强,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天塌下来似的,乱了方寸,根本扛不住小小的打击,如此下去,孩子怎么能成大器?宠溺危害很多,不一一赘述。0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必须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家风熏陶孩子,再不能宠溺孩子了,童话大王郑渊洁说: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2、为什么溺爱出来的孩子不会感恩?
溺爱出来的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家长对孩子唯命是听,百依百顺,给孩子造成了错觉,让孩子觉得这是父母应该的。调教的孩子目中有人,吃着咸菜就馍也觉得香和感恩父母,惯养的孩子目中无人,吃着山珍海味也觉得不香和嫌弃父母。唐代文人白居易曾讲“棍棒之下出孝子”一点都不假,任何时代都实用,
3、《红楼梦》里贾母为什么会溺爱贾宝玉?她的溺爱对宝玉有何影响?
读红楼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贾母对这个孙子宝玉是万般溺爱,而且把这个孙子当作“心肝”“命根子一样”来珍视。贾母是老荣国公贾代善的老婆,贾赦贾政贾敏的母亲,是贾府最高的领导,真可谓一言九鼎,在宝玉挨打一回,贾母大发雷霆,对其子贾政不顾颜面的训斥,结果是贾政不得不向母亲叩头认错,是什么微妙的东西使贾政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呢?就是一个字——“孝”,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
其实,通部红楼梦,规矩还是很多的,长幼尊卑一丝不乱,在每一个重大的场景都是,比如:元妃省亲,宁府祭祖,荣府元宵宴等等,曹雪芹不惜笔墨、不厌其烦地描写了一个世家大族的规矩。这是告诉我们根植在人们心中的牢不可破的民间传统意识,是中国五千年来慢慢养成的规矩——中国规矩,贾母虽然溺爱宝玉,但其实她并没有一味地溺爱宝玉,任由宝玉胡来,对宝玉其实她有自己的底线,而这个底线——就是规矩。
只要宝玉不触碰贾母的这个规矩,调皮乖张一点,甚至不爱读书,这都没事,但若触碰到了她的底线,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心疼的,五十六回,荣府元宵夜宴之后不久,江南甄府来京进宫朝贺,因跟贾府是世交,就先派了人来送礼请安。贾母跟来请安的四个妈妈聊起来了,贾母就把宝玉请了过来,四人看了都说好,又夸宝玉比他们甄府的宝玉懂事,
这时候贾母就道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规矩。贾母说:“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