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苏轼作文满分

二、名句在高中作文中的应用形式如何在高中作文中应用名句,如果根据作文的不同的位置来分,说句夸张的话,名句是无处不在的,文章的各个位置都可以有名句出没。毕竟高考是几十万分作文同台竞技,阅卷老师每天改那么多份作文,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在高中名句名言的引用是作文训练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1、苏轼作文满分,为何他却没中状元?

苏轼是在北宋嘉佑二年,以第二名的成绩,与弟弟苏辙同榜考中进士,同时还有“唐宋八大家”的另外一人曾巩以及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堂弟。苏、曾两家一时风光无限,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轻时参加过三次科举考试,均落榜,一咬牙索性不考了,专心培养两个儿子,让他们来完成自己的未了心愿,自己也从此不再于局限应试文风,而是拓展个人所擅长的写作领域,深耕劳作,最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不是进士出身的人,当然,官职也是其中最小的。

嘉佑元年,苏洵领着苏轼、苏辙两个儿子,从四川老家出发,一路游览大山名川,最终到达首都,参加科举考试,宋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试卷上要把考生的名字封上,答卷也由专人抄录成副本,让考官在评卷时不能辨别考生字体,考试期间考官被隔离,不能回家,其规范性比现在的高考一点儿都不差。当时正值王安石执政变法改革,科考的文体,也有重大变化,倾向于注重实用,把原来的诗赋作文改为政论评述文体,以便选拔实践型人才,为朝廷服务,

曾巩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他是欧阳修的学生,特别擅长政论类文章,在此之前也参加过多次科考,但因为轻视应试文体,所以均落榜而归。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在评定考卷时有一篇文章,文采别致,立意卓识,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得到了众考官的一致首肯,欧阳修本来也想把它评为此次科考的第一名,但是在反复考虑后,又把它改为第二名,

这篇文章就是苏轼写的。欧阳修认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其他的学子绝无这样的文采见识,如果把它评成第一名,一定会引起别人的非议,落人口实,另外一些思想相左的政敌,正虎视眈眈的寻找自己的弊病,如果让他们以徇私舞弊弹劾自己,势必让自己百口莫辩,所以欧阳修经过斟酌,为了稳妥起见,把这篇文章评为了第二名就这样,阴差阳错的,苏轼失去了第一名的荣誉,

2、名句在高中作文的有哪些应用方式?

我是书童,有多年一线高中教学经验,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白高中语文作文为什么要使用名句,学生想要借名句实现什么效果。因为名句所有的应用方式,都是为实现这一效果服务,一、高中作文使用名句的意义1.语言更富文采,凸显学生底蕴素养高考语文对作文的要求有一条是有文采,具体表现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四条。

别的暂且不谈,就“文句有表现力”一点,再也没有什么比那些凝聚着伟大人物思想精华的名言更有表现力的语句了,适当的引用名言,能够让文章文采斐然。2.文章更有内涵,体现学生思想的深刻同样是说理,学生自己的话和名人名言的区别在哪里?在于能否做到言简意丰,言近旨远,我们写出来的是口水文字,而适当名言的引用便显得颇有深度,

都是写新时代我们要保护个人隐私,批判互联网对个人隐私的批判,你用自己的语言来反思,就不如引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非但语言表述文雅,且颇有深度。3.实现语言的陌生化处理,不落窠臼我们的作文,在保证立意、结构的前提下,谁的语言新,谁的语言令人惊艳,谁的作文就容易得高分,

毕竟高考是几十万分作文同台竞技,阅卷老师每天改那么多份作文,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引用名言名句尤其是一些比较小众的名句,可以让你的作文形成极好的陌生化情境,让你的作文瞬间与众不同,正是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在高中名句名言的引用是作文训练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二、名句在高中作文中的应用形式如何在高中作文中应用名句,如果根据作文的不同的位置来分,说句夸张的话,名句是无处不在的,文章的各个位置都可以有名句出没,

1.标题处引用或化用名言——先声夺人高考作文向来有题好一半文的说法,什么样的标题是好的?引用或化用名言不失为一个捷径。如写舍与得,你可以化用古时境界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写个人与集体,你可以化用李大钊的名言写“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写阅读的重要性,你可以引用李清照的词句”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样的标题,点题与文采兼得,本身又清新雅致,容易给阅卷老师极好的印象,

2.作文开头引用名言——切题且富有文采在高中语文作文的复习备考中,有一种议论文的开头方式是很多老师强烈推荐的,那就是名言引入式的开头。名言用在开头的好处非常明显,因为开头的功能就是点题,而恰当的名言进行点题要比学生用自己的话精妙得多——更重要的是,这种恰如其分的名言点题会给老师一种”该生积累丰富,素养高“的感觉,从而拔高这篇作文的印象分,就像古代读书人言必”子曰“,以此来增加自己话语的分量一样,

如18年江苏卷满分作文的开头:我们都希望“车如流水马如龙”,却不愿“门前冷落鞍马稀。”从何时起,车变成了权贵奢侈的象征,我们又何时能回到信陵公子驱车进陋巷,流露真情的时代呢,3.作文结尾处引用名言——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尾处名言的引用与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开头已经有相关名言,那么结尾的名言即是一种呼应照应,让文章在结构上更严谨。

从内容上看,名言式的结尾相较于很死板的点题,在表情达意及阐明观点态度方面更有力度——名人之语毕竟比个人之语更掷地有声,如下面这篇文章的结尾:只愿在不断流淌的长河中,尽管洪流碾过,巨山平偃而下,我却依旧能听到“我言秋日胜春朝”亦或更响亮、更不同于他的啼鸣。——《我言秋日胜春朝》4.论证过程中借名言进行理论论证——论证更有力一般来说,高中议论文的写作在论述部分至少要用到两种论证方式,即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但多数学生在进行说理时,要么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要么就是笔力不够集中,论证无力,这种情况下如果积累的有相应的名人名言,就能以最凝练的文字进行论述,同时相当于给随后的分析指引了方向,更好的完成理论论证的工作,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从名句运用的方式来看,可以分引用和化用两种形式。如以下两段文字:一个男孩需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作一个男人?鲍勃·迪伦用歌声发出醒世之问,一个大国要渡过几重劫波,才能完成复兴?生机勃勃的中国已给出答案。你看,那上下求索的个人追求,已在烟波漫卷的楚江欸乃声里乘篙独来;那与芳华时代共振的家国情怀,已在春风横渡的暮霭黄昏间涉水而来,

一端是你我,一端是祖国,我把这满怀的情意,送给2035年的你,愿你圆梦盛世。亦如茶不离水,语文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论证造物之境与写物之境,终于悟得诗中三昧:唯有意境与情感均来自于现实者,方能于诗词中写出大境界。无论是太白梦中四万八千丈的云里天台,抑或是朱淑真笔下躲闪在海棠亭畔的婉转莺声,此般如梦似幻的照影惊鸿,也尽是从生活点滴中窥得,

第一段直接引用鲍勃·迪伦的歌词,以起兴开篇,让文章先声夺人。而第二段化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相关语句,并加以拓展分析,对名句的利用更为高效,三、小结其实最好的名句积累是读书,而不是刻意的为名句而积累名句。最好的名句使用也是如此,当你摊开一本书,突然发现有一句话你特别喜欢,这种感觉就像久旱逢甘霖,如此句段自然会上心摘录并且记忆下来,而当某一次作文,这尘封的记忆便自然解封,激发你的写作灵感。

3、如何把高中作文写得更具有深度和大格局?

文章的深度和大格局,不是靠技巧得到的,是靠眼光和胸怀,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有人向苏轼请教怎么写好文章,他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意思是,我的文章就像奔涌不息的泉水,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涌出来,

在平坦的地面,连续不断,一下子写出长篇大论难以收束。碰到山峦石缝,曲曲折折,就发生千变万化,难以捕捉行踪,所明确知道的,就是常常在应该写的时候,就不停地写下去;在不应该再写的时候,就停笔了。如此而已,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写文章其实不重技巧,而重真情实感。心里有想说的,就把它写出来;想说的都说了,就停止,

随意而发,不矫揉造作。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家,读这些人的作品,你会感觉一个字:妙。可是当你读毛泽东的诗词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用一个妙字来形容了,你只觉得伟大,遥不可及,你可以把李白和杜甫作个比较,也可以把屈原和陶渊明作个比较,但你没有办法把李杜屈陶的诗词拿来与毛泽东的比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人的格局不同,胸怀不同,

不光是诗词,毛主席的文章也给人这样的感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都是很短的文章,但质朴而宏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对人民,对民族,对全人类命运的观照与思考,你感觉不到那是文章,而是天书,是宇宙的真理。文章要有深度,有大格局,一个是要求真,讲真话;一个是作者自己要有修养,要有胸襟,在做人上做文章,

4、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题主已经将问题阐释的很清楚了,穆老师就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回答。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想写好一篇议论文,首先得知道什么叫做议论文,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其次得知道何为论点?有哪些具体内容?然后得知道何为论据?有哪些分类?第四,论证方法有哪些?第五,议论文的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有效的去积累素材,并学会应用之。

相信同学们都读过很多的书,但是大家也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在考场上写作文中时,发现能够应用的素材是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穆老师先拿林徽因举例,你知道该写她什么吗?相信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她与徐志摩和金岳霖的复杂关系。只知道她写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他一无所知,穆老师想说,你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徽是她参与设计的吗?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浮雕是她在病严重时参与设计的吗?你知道她带着学生抢救景泰蓝时的窘境吗?你知道她困居李庄时,凭借着单薄的身影穿梭在荒山野岭中的场景吗?你还知道她忍着国恨家仇,保护日本古建筑的大义吗?她还有很多很多事例,穆老师不再一一赘述。

各位同学,如果一写挫折,你只会想到陆游、苏轼、司马迁、爱迪生、卡耐基、斯蒂芬霍金、川端康成和纳兰性德!那么,你就很难得高分,看的老师想吐!要想真正运用好素材,就要求我们看完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后,要学会去反思、去咀嚼,能够“吐出”属于自己的文字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考场中得到高分!穆老师建议大家,你只需要选择3到4个你最喜欢的作家之作去阅读,并不断地去思考与总结,相信你以后不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可以把这些人用进去,在熟悉了以后,你会发现,原来写议论文是这么开心的事情,

5、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了,怎么解呢。想当年苏轼又怎么以自己作文赢得考官的青睐呢?

2019年第一场高考语文考试落下帷幕,备受关注的作文题目相继出炉,今年语文考试共分为全国I、Ⅱ、Ⅲ,全国汉语试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九套卷,这次全国I、Ⅱ、Ⅲ卷作文题目出的有点新意啊,题目不算很难,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意义,但是要写好,写精却有点难度,抛砖引玉,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次全国三卷该如何解呢?一,我们先来看看I、Ⅱ、Ⅲ,卷的题目,看看着手点,1.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复兴中学”写一篇演讲稿)。看着这题目,是不是看上去字数繁多头很大啊,其实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简单点就是阐述“热爱劳动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热爱劳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传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到了现今,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优质,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因此,很多人工智能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劳动,那是不是交给智能化了自己什么都不用干了,肯定不是,美德需要传承,劳动最光荣,

因此这道题应当分几个步骤来写,一,看它的主题,主题是面向复兴中学的演讲稿,演讲稿是由标题,正文,结尾组成。既然是演讲稿,我们首先肯定是要介绍演讲的目标群体,比如“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复兴中学**班的学生**,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二,主题,上文有叙述,此文的主题就是阐述热爱劳动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热爱劳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传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到了现今,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优质,科技的越来越发达,因此,很多人工智能代替了原来的手工劳动,那是不是交给智能化了自己什么都不用干了,肯定不是,美德需要传承,劳动最光荣.....再加上一些个人生活劳动的点滴....三,最后就是总结结尾,重点介绍劳动的重要性,虽然人工智能科技越来越进步,但是,劳动传承必须从我做起。

2.全国Ⅱ卷: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大家可以看到,全国二卷,虽然有五题可以作出选择,但是其他这些题都是有规律性的:1.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大家都很熟悉的五四青年运动,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2.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3.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4,2019年,(纪念五四爱国运动100周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5.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5个特殊的时间点,以青年自己身份写信、写演讲稿、读后感,五题中选一题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并不是很难了吧,最后我们来说一说当年苏轼又是以什么作文赢得考官青睐的,当年苏轼殿试作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提出“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也当恻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的观点,意在论证明主贤君的用人之道。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