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义在于什么,你如何理解旅游的意义

曾经的文明辉煌是真实的,眼前的苦难悲伤也是真实的的,眼前的这个世界展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混乱无序的索马里、冰天雪地的奥伊米亚康、无声恐怖的切尔诺贝利、热烈澎湃的马鲁姆火山,那个时候的我们,所见即所在,一切都是真实的、新鲜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也就在此。

1、旅行的意义在于什么,哪方面比较重要?

朋友们大家好!人在江湖,在天地之间都是匆匆的过客,我们何不留住那些美好的时光,去寻找最美的风景愉悦身心呢?少年时期我非常崇拜徐霞客,他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徐霞客游历》。其实我国最早的游记当推《山海经》和《禹贡》,《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年司马迁受宫刑,仍然忍辱负重,去过很多地方进行考察,足迹踏遍了青山,才写出了这部伟大著作,

遥想当年,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多么豪迈!我想李白如果不是遭受了“赐金还山”的打击,只是在宫中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的作品,他也就没有更多的机会远游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就写不出那旷世的杰作!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也就在此。苏轼如果不是遭到了“乌台诗案”的打击,被贬黄州和岭南,他也就写不出《赤壁怀古》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来,

他也许就做不出“东坡肉”来。愤怒出诗人,名山大川也造就出了文学之魂,写生是画家的必修课,当年我看电视剧“沧海一粟”,写刘海粟去黄山,胸中有丘壑,黄山归来不看岳,才画出了黄山的气势磅礴。胸有成竹也是这个道理,世界之大我要去看看,诗和远方是人生的情趣!无限风光在险峰,山高人为峰,只有在泰山之巅,才能看到最美的日出。

目前,我觉得旅游时,录一段视频拍几个风景,配上几句小诗,不一定是为了发表,可以自娱自乐,也可以与朋友分享也挺有意义,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留住一段美好的回忆,珍藏着,前年我去华东五市旅游的时候,导游说了几句经典的话,道出了一些游客的现实: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区拍照,回家什么也不知道!呵呵感谢您的关注![祈祷][祈祷][祈祷]。

2、你如何理解旅游的意义?

时间不知不觉地已经走到了2018年,这是我和梁红侣行“十年之约”的最后一年,2008开始侣行计划,五年准备五年行走,我们已经到了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回想过去的十年侣行,有些节点的记忆已经模糊,有些现在想起依然心有余悸,或依然热血澎湃,或依然热泪盈眶,随着我们走得越来越远,走的地方越来越多,遇见的人和事越来越多,我们的心境和认知,也一直在变。

刚好借着这篇序,和大伙儿聊聊这十年的内心世界的变迁,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我这样总结我们的这十年经历的三个阶段,见山就是山,这是我和梁红刚开始侣行时候的状态,那个时候刚刚割离开原来的生活模式,开始在路上的生活状态。那个时候的我们,所见即所在,一切都是真实的、新鲜的,混乱无序的索马里、冰天雪地的奥伊米亚康、无声恐怖的切尔诺贝利、热烈澎湃的马鲁姆火山。

这个世界把我们此前未曾见过的景象和人,十分真实地铺陈在我们面前,我们来到了,我们看到了,一切人一切事,都是最真实的模样,我们为推开一扇新大门,见识一个此前不知晓的世界而欣喜,而激动。这些模样里,有摩加迪沙难民营里的无助和乐观,有极寒小镇里生活的无奈和满足,有核爆炸后人心里永不磨灭的伤痕和逐渐回来的生机,有火山口天堂之门的绚丽和地域入口的恐惧,

那时候的我们,像饥饿的狮子一样,迫不及待地想去见识这个世界的更多般样子,想去更近距离地触摸这个世界的更多真实。到了2014年,我们离开陆地把脚步迈向海洋,那个时候我们对困难有一定的心理预估,同样对两万海里的航行体验,也有着足够的期待和憧憬。远海的波澜壮阔、海天一色确实会让我们感叹和沉醉,沿途补给、修养时候的人和事,依然会给我们感动和新鲜,

但是随着行程的深入,我开始迷惑和动摇。很多事情似乎不是我看到的我想象的那个样子了,在阿图岛的废弃基地里竟然能够得到各种补给,在美国竟然得到“Fordream”的落地签,西海岸有人看见五星红旗居然问我们是不是来自加拿大,墨西哥的丛林深井里藏着几千年前的文明太平洋沿美洲海岸还发生了许多我无法理解的事情。

更大的自我否定和质疑,还是发生在船上,七个月的航行,两万海里的风雨飘摇,船上的人病倒大半,梁红晕船到休克,甚至在圣地亚哥还面临队员的放弃、离去。那个时候我开始动摇了,觉得开船去南极结婚是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这一切是不是只是我张昕宇个人一厢情愿的梦想,却自私地带着所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我为何要带着朋友、爱人来遭这非人的磨难,

我有几次精神崩溃、失声痛哭。在汪洋大海上,在眼泪婆娑里,我觉得什么都模糊了,眼前的天空大海似乎不那么美了,面前的人脸轮廓似乎不那么熟悉了,心里坚定无比的信念我不再坚信。彼时,我眼前的山,不再是山,我开始不相信自己所见,我开始怀疑自己所往。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我们开车穿越中东的路上,重走丝路,千年后中国人的再次西行;我心所向,是揭开阿拉伯世界的神秘面纱。

行走在沙漠和山岚里的世界,确实与我们此前熟悉又陌生的阿拉伯世界不一样,此前关于他们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猜测、误读和想象。但是彼时的那个阿拉伯世界,近半数的人和土地,被裹挟进了战争和恐怖主义的阴云,这一路必将是我们侣行路上,走得最为压抑的一次行程。炮火、硝烟、流血、废墟、枪弹、难民、尸体几乎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让人悲伤的故事,

被不知道从哪儿飞来的炸弹夺去家庭和家人、被抓进人口市场进行贩卖、被迫背井离乡成为难民、被厚厚的布卡遮住不见天日这一路的很多时候,我都陷入了失语的状态。在战争阴霾下,在持续数百年的派别纷争中,在恐怖主义猖獗滋生的环境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见到了太多的民不聊生、生离死别、流血不断、文明崩塌、暗无天日;全是昨日伤痕、悲伤,明日仍无望。

那个时候,伴随着我的失语,满心全是各种的无力感,对这一切的无能为力,遑论去组织战争或解开结扣,我们甚至无法帮一个孩子平安上学、无法帮一个妇女露出脸来,帮一个难民给家里打一个电话。见山,不是山,我们曾经所理解的一切,曾经关于21世纪的这个时代的认知,完全崩塌。中东之行,既让我们看到了文明之光,又让我们看到了生灵涂炭,

我不知道是这个世界一直如此,还只是我们此前无知?或是感慨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很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在离开已成为废墟的科巴尼之后,在等待着亚述局势的消息的时候,好几个夜晚,我都关上灯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之中。无力感给人带来的,是动摇和自我怀疑,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回了很多2008年我在汉旺灾区救援时候的场景。

那一刻,我眼见的一切山川、河流、大地和阳光,都是悲伤,离开了战区,在迪拜结束西行之旅的时候。我在阳光海滩旁,在静谧的咖啡长廊里,再去回顾那四个多月在黄沙里奔驰的日子,似乎又豁然开朗了一些,见山,好像又是山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的,我们的行走,就是去发现那些未知,去感知那些不平啊!我们走在路上,我们去遇见不一样的人、事、我们去参与陌生的生活,我们试图有所为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

我们没法扭转乾坤,我们给出怜悯或同情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走在路上和他们站在一起,站在战争里站在艰难里站在阴云下,用同理心去面对去解读去思考这一切,将其如实呈现出来,带出去,传播开,这些,就是我们的有所为啊!曾经的文明辉煌是真实的,眼前的苦难悲伤也是真实的的,眼前的这个世界展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们在路上的方向从不曾改变,只是我们心里的路曾出现过一些偏差。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