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的未来会怎样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依附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的的形形色色的培训及知识课程。知识付费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些优质的,差异化的,系统化的知识产品,还是会让用户付费的,骑牛看熊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知识付费下的泛滥形势,人们为了得到所谓的建议去进行知识付费,然而能否达到效果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1、知识付费的未来会怎样?

在10年前互联网加速的发展,电影、歌曲等网络化产物,不仅不收费,还想尽办法做广告让大家去网站上观看和下载,拼的是人气,搏的是浏览量。再看看2019年的互联网时代,看一部最新的电影没有VIP,没有“观影券”,你能看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5分钟,而这5分钟基本就是片头广告和基本介绍,歌曲免费听可以,想下载需要成为平台VIP,甚至一些影音歌曲视频,不付费连点开的权利都没有,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接踵而来的便是知识付费的“新生活”。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对于一些具有商业价值,并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产品进行付费,早在2015年的“全球财富报告”中,就已经清楚的表述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人数超过了1亿人,”这也说明我们是具有知识付费的“实力”,各大网络平台也开始纷纷推出自己的收费类产品,包含了心理学类、经济学类、人文类、艺术类等等知识课程和文章,同时也有一些免费的活动让大家提前“试听”和“试看”,养成知识付费的习惯。

骑牛看熊记得在2017年一个音频的网络平台,推出了一套知识付费的课程,标题是:“五年后让你的工资至少翻1倍!”售价是299元,并提出:“5年后没有达到工资翻倍,可以退款课程费用,”而在短短7天里售卖了上万套课程出去,这种知识付费是让我当时感到震惊的。299元的价格对于有工作,并想靠名师指点赚钱的人来说,真心不多!然而这个产品所谓的退款是“5年后”,先不论这个平台是否还在,这个“名师”是否还在呢?那些听课的信徒们,愿意等5年后退费吗?骑牛看熊看到更多的是一种,知识付费下的泛滥形势,人们为了得到所谓的建议去进行知识付费,然而能否达到效果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2、成百上千的知识付费课程真的值得学习吗?

今天讨论一个问题,付费课程有没有用?随着各大平台开放各领域知识专栏,知识付费课程的门槛越来越低,可谓鱼龙混扎,各种199,99,19的课程铺天盖地,好像你没听过付费课程,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似的。当然,这里边也有很多比较权威,有比较深厚积淀的行业人士的平台,如:罗振宇做的《得到》,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现在《改为890新商学》),还有《凯叔讲故事》等;这些是做的比较好的专家型,也都有了自己的平台,课程基本上都是一些行业专家,当然价格也就比较昂贵,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依附在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的的形形色色的培训及知识课程。什么自律,自我管理课程;沟通,人脉科课等,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了,当然这里边不乏一些资深的行业专家,但大部分人确实也没有什么资历,学了两天的写作,就到处开写作课程,之前就遇到一个朋友购买了一份价值199的写作培训课,共30节,作者是个90后,他在每节课开始前都会以同样的口吻跟大家打招呼:“大家好!我是***,通过自媒体变现年入百万的自媒体达人...”其实他自己开始写作也就一年不到,我大概的浏览下内容,说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只要你细心点基本都可以在网络上查到。

我通过关注他各平台的号发现,很多平台已经停更了,公众号的阅读平均500左右,这就年入百万了,年入百万停更太可惜了吧?看来还是做培训割韭菜赚钱,我以前关注过一个大v,公众号做的确是挺好,后来他开了一趟课程,名字是:如何打造个人IP,价格199,朋友群99折扣,抱着长期关注的好奇买了,打开后发现共6节课,每节课只有音频8分钟左右,寻思着现在课程都这么好赚钱呀,做做音频就可以了!让我更加吃惊的是课程内容,6节课共40分钟左右全在说公众号的趋势,如何通过公众号打造个人品牌,如何注册公众号,如何排版,如何选题,如何写标题,如何定位,乍一看,这些内容都挺重要,但每个内容几分钟搞定,听后让人有一种似有非有绕有回味的感觉,完全没讲重点,还没一些免费的公开课详细深入。

这个大V是真黑呀!现在短视频很火,然后就在网络涌现出大批的短视频专家,短视频才几年?MCN才几年,真正通过短视频带货,变现才几年?行业时间这么短,短到行业本身都很混乱,不够成熟,但就已经有一批似乎有着5年10年经验的专家,可笑至极啊!因为互联网的发达,信息传输的便捷,越来越多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以往所看不到的信息,当看到浮夸,假大空的信息多了,人也就慢慢变得浮躁,大家都想进步,想成为牛人,想年入百万;因此就滋生了网络大批的韭菜党,稳稳地拿捏你焦虑的弱点,

贪婪的人们总是有投机取巧的弱点,当看到一个标题为:《99元教你如何年入百万》的培训,就算你觉得是骗人的,你也会心甘情愿的交上这一百元,投机的心理暗示你:假如像武功秘籍一样是真的,那我这辈子不久就快活了!就算是假的,一百块买个教训,也无伤大雅,呵呵,割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当然,在这片知识付费的汪洋中也有良心课程,之前行业内朋友分享的实操课39元,连续5天的在线培训,每次大概一个小时左右,都是讲一些业务实操技巧和效率的东西,非常实用,讲得很深入,是在一些免费课程你看不到的,并且这些东西是自己平常也很难注意到,他会让你在原来的能力上有本质的提升,主要是价格还不贵,这就算是好课程!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本身就是知识付费受益者。

我的主业有我自己知识付费平台,有意向可以去看看,我的成长,改变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知识付费,我从小出生在农村,身边的人思想的较为传统,所有人都都觉得找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最好的,但这样的观点放在21世纪的今天,已近是非常落伍了,并且已经很难生存!我刚毕业做过快消等传统行业,因为自己的知识和阶层局限导致我会有这样的选择,而且身边的人不管朋友还是同事,大家思维模式也差不多,要想有更大的突破,首先是思维,认知的提升,而这些是我所在环境给不了的,身边没有影响自己的人和导师,自己摸索好几年还是进入死胡同,没有能力和资源通过传统渠道获取新的知识和认知,思维一直浮于表面,对我而言,互联网上的课程,一些牛人的分享似乎是我成长唯一选择的途径。

当你身边工作和环境没有接触外界新信息的可能,信息闭塞,长时间会形成适应环境的思维,这是一种退步,时间长了,也就失去再改变的能力,如果你跟我一样,身处在一个极其平庸的环境,身边没什么资源,互联是唯一成长的通道选择!它可以让你在身边的人都被同化的时候还能保持清醒。让你掌握最先进前卫的知识,了解最前沿的科技,以及学习优秀的思维模式及认知,而这些,将会改变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在互联网上,你可以学习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你要成长,提升自己,离不开知识付费,而你需要做的,是在面对平台鱼龙混扎的付费课程时,如何锻炼自己的火眼金睛,识别平台80%的垃圾课程,选择适合有效的知识学习,

3、知识付费能不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呢?

知识付费现在异常火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订阅什么读书会、买罗振宇、吴晓波的课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也不难看出现代年轻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焦虑,渴望通过知识付费课程缓解自己的生活状况,但是这种真的有用吗?我认为不一定。如果你比较关注互联网,你会发现网上总有什么《99天让你升职加薪》《教你写十万 爆款文章》《情绪管理的20个必修课》等等,收费一般在69~599不等,很多人会认为买了课程这些就真的能学到,真的能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现在大部分的知识付费课程都是把握住了年轻人焦虑的痛点,贩卖焦虑,在这一方面咪蒙和罗振宇真的是发挥到了极致,

4、如何看待知识付费?你愿意付费吗?

总的看来知识付费是趋势是进步,还需要不断完善。我只对值的付费,一、在线内容付费潮流正在兴起,应破除一些人的双重标准,不能一边嫌自媒体平台稿费太少,一边喷知识付费是忽悠。广义的知识付费,自古就有,华佗是看病的,孔子是教书的,他们都收费啊,至于请人写幅对联、改文章、打听事,很多人都是请客吃饭还情,谈钱多俗啊。

其实过去的那些文人书画家很多还是想收费的,但熟人直接来要,根本不给钱啊,现在不一样了,知识可以挂在网上卖,中间有个平台,你是熟人也没用,要的话掏银子吧。很多人一边作为自媒体博主天天吐槽,平台给的报酬少,一边自己有需求时却一分钱也不愿意付,这不是搞双标么,二、知识在网络社交和工作学习中交易,以金钱成本换时间成本大体是赚的。

听了名人的网上说书,更有谈资,尽管他们说的未必都对,有的可能真的用处不大,社会飞速发展,不断地要学习新东西,自己慢慢摸索、踩坑,还是花点钱请明白人指导更合适?三、无利不起早,知识创造价值,如果知识一文不值那知识就是力量岂不是一句假话。义务奉献当然高尚,你如果已成富豪当然有条件反馈社会,但大部分人是肉体凡身,要吃饭要生活,有的还是专门做知识产出服务的,

专业人做专业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人人都精通法律,那还用请律师吗?医生看病就看一张方子,看上几十分钟,写上不到100个字,写字只值几分钱,但写的内容可能值多少万。因为普通你从头学医几个多少万都来不及,一字千金,如果是干货,如果买卖对路,那就应该公平交易。更何况,现在网上同业竞争充分,没有好的性价比就不会有持续的交易和好评,所以知识服务基本上都是薄利多销,

5、知识付费值得提倡吗?

个人认为,知识付费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在疫情期间,大家有没有进入各种学习群或行业平台去听课呢?有没有付费听课呢?我作为付费听过课的人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知识付费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对各个行业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在某一领域有较好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该专业领域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的行业都开展了相关的知识讲座,经常参加这样的学习,对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是有很大帮助的,知识付费的授课老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以我在疫情期间参加的各种讲座来说,很多的老师都是行业内的大伽,平时很少能够接触到,听他们的课,真有一种醍醐灌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知识付费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反复学,

6、知识付费产品越来越多,你会为了什么问题付费?

知识付费在这两年期间抄得很火热,一时间: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蜻蜓FM、知识星球、小鹅通等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我们都知道,产品的出现是因为市场存在需求,有问题存在,那就是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在获取信息时遇到困难,效率很低,有效信息难找。如何快速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为用户带来价值,解决用户的问题,

正是造就了知识付费这样的平台出现。知识付费,将垂直类的知识归纳整理,或者将某类知识形成一款产品,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我们都愿意为优质的知识进行付费,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快速获得有效信息,提高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效率,降低了查找成本。这原本是知识付费平台所带来的价值,但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所有人都很浮躁,知识付费的产品中,优质内容是产品的最直接的价值体现,但现在很多产品内容卖弄概念,浮夸脱离现实,可实操性不强。

学习了等于没学,用户体验差,知识不全面不够系统,同质化严重,知识付费最远的距离是,用户觉得购买你这个产品,能够解决他的问题,但是学习了之后,事与愿违,心理落差大。但机会还是存在的,尽管现在知识付费平台开始走下坡路,一些优质的,差异化的,系统化的知识产品,还是会让用户付费的。知识付费平台的困局:1)绝大多数的用户为知识付费的习惯还没培养起来,

7、papi酱、罗永浩知识付费课程停更,网友刚付钱不久课程就不更新了,知识付费到底买了知识还是坑?这种模式能走多远?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杜恒峰认为:知识本身早就是一种服务,就可以获得报酬。从古时候的私塾开始,教师育人,实际就是知识付费,到了现代,虽然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整个教育体系也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但家长和学生仍然为获取知识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只不过到了互联网时代,知识付费这一商业模式换了一种呈现方式,

通过特定的APP、网站等,人们获取知识,从以前的一对多(老师-学生),变成了一对一。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己需要接受的知识,知识付费,必然是行得通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罗振宇的得到,在上面有一个北大教授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程,一年价格199元,17万人订阅,意味着他一年带来的销售额就高达3500万元,这肯定已经远远超过他在学校领取的工资。

所以,papi酱、罗永浩停更,并不代表知识付费这一模式不可行,更何况,他们停更有自己的原因。Papi酱的原因是:因为有其他很多事情,连日超负荷的工作导致她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再三考虑决定停更分答社区;而罗永浩的原则是:身体不允许 没时间“兼顾”主业,对购买他们服务的人来说,也大可不必担心,相关的问答平台或者答主个人会有补偿的安排。

比如papi酱表示,为了弥补每一位papi社区用户的损失,papi酱和分答将全额退还所有用户预先支付的费用,当然,知识付费并不全都是优点。比如,想要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以及更多的收入,答主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生产优秀的内容,我们知道很多明星人物(不限于明星)都是大忙人,本身有本职工作就已经很忙,很难继续腾出时间来做好这些内容。

8、知识付费还能出现爆款课程吗?

我有个朋友做知识付费工具两年,接触过很多垂直的大咖,想先说几个问题,再来说打造方法,什么算是爆品,大家是怎么定价爆品。大众化的爆品小众的爆品是不一样的,举个栗子啊,比如财经类的,卖价59元的课程和卖价3999的课程,这两个多少算是爆品,按照销量和还是收益。我来举个高课单价的案例,微开讲上有个教小学作文培训的,每年付费学员3000多人,客单价2500,在作文垂直领域比好未来做的还好,这就是一个爆品,

这个爆品不只是他的内容,还有就是服务,五个人服务3000人做的非常好。内容和口碑都是非常棒,每年都有这么多人付费,做了八年了啊泛内容爆品,这类大家看的很多,关键是在于课程研发和渠道合作,如果没有好的渠道流量,是不可能打造一个好的爆品,靠所谓的内容自传播是不可能做到的爆品,因为学习真的太累了,购买的课程60%没有看完。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