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写得不好,读书少就不会写作文吗

读书少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写不好作文。只读书不思考,最浅层的阅读结果是没有输入,读书不过脑子,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根本没有进,意思是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多读书,但书读得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好作文,就得往脑子里装东西,而读书是往脑子里装东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1、孩子作文写得不好,有人说多读书就会写作文,是这样吗?

读多书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意思是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多读书,但书读得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好作文,道理很简单,写作是从脑子里往外掏东西,这就要求脑子里首先得有东西可掏。那么,就得往脑子里装东西,而读书是往脑子里装东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是,我们的脑子不是仓库,可以随时把东西装进去掏出来。

同样的一本书,两个不同的人来读,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情况:1.输入—不加工—埋葬,只读书不思考,不对读到的内容进行处理,(编码记忆、联系挂钩)那么读到的就相当于被埋葬了,因为提取不出来。就好像图书馆,馆藏书籍入馆时都要先处理一下,分类贴标签,建立索引,才能随时取用,如果没有处理的步骤,那么入馆书籍越多,越会被埋没。

2.输入—不加工—没有输入,只读书不思考,最浅层的阅读结果是没有输入。就像一批书送到图书馆门口,但大门总是不开,馆内的书籍就不会增加,我们常常形容人不用心,有句话叫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是说不过脑子。读书不过脑子,读得再多也没有用,根本没有进,3.输入—加工—等待输出。对读到的内容进行了加工,只不过加工的层次不同,或浅或深,

就会在大脑里留下或浅或深的印记。仍然以图书入馆为例,处理的时候分类更仔细,区域位置记录更具体的,要找出来就更方便;反之,只是大概笼统的记录一下大致范围,也能找到,但耗时会很长,而这时候馆藏增加,处于待借阅状态,它即将发挥作用。4.输入—加工—输出,把读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往外掏,才是效益最大化。

图书馆的书要对公众开放,才有价值,馆藏书籍要有人借阅,才有意义。否则,光有藏书数量,没有外借,帮不到有需要的人,图书馆还有什么用呢?所以说,多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是增加库存;但不能不处理,不归置,杂乱无章的堆放在一起,想用也找不着;最关键的是要让存货产生效用,给它创造使用的机会,也就是多写,写的过程中把读的东西拿出来用。

2、读书少就不会写作文吗?

读书少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写不好作文,就象一棵参天大树,它知所以能枝叶密茂,参天入云,而是它有深深地无数的大根小根细根,吸取了大地的精华,营养充分,它的成长就浑然自如,形颜美观。写作文一样,听教的多,阅读的多,吸取别人精髓,经过自己提炼,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听到的看到的,再把生活中的形形色色,酸甜苦辣溶入脑里心里,磨炼出光华。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