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文的文采和深度,高中作文写不出深度怎么办

作文的深度来自作者的思想,思想有深度,作文自然有深度。作文的文采和深度,是作文的两个方面,文采侧重于语言表达和运用表现手法布局谋篇上;深度侧重于主题思想,这里说的“深度”,是就文章的主题而言的,不管是作文的文采,还是深度,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平时必须勤于积累,认真思考,善于提炼。

1、如何提高作文的文采和深度?

我给你与众不同的回答,欢迎光临“温馨❤语”。作文的文采和深度,是作文的两个方面,文采侧重于语言表达和运用表现手法布局谋篇上;深度侧重于主题思想,下面做简要说明。一、作文的文采,1.语言表达。作文的文采首先表现在语言表达上,从修辞的角度看,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引用等修辞手法,能够增添作文的文采;从选择句式的角度来看,可以使用整句,也可以使用使用散句,也可以骈散结合,比较高一点的层次,可以追求韵律美,把语言诗化。

2.运用表现手法布局谋篇,记叙文可以运用对比、衬托、悬念、巧合、误会、抑扬等等来增添作文的文采。议论文在注意安排开头结尾的同时,需要注意中间段落的层次结构安排,不管并列还是递进,都要有条不紊,二、作文的深度。这里说的“深度”,是就文章的主题而言的,深刻是对文章主题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首先应该是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

就是说作文所阐述的思想、所表达的观点,能够揭示事情或问题的本质,能够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人受到启发,受到感动,受到教育。1.记叙文的主题要做到有深度,一般要做到以下三点:(1)舍大取小,以小见大,要从平常的、简单的、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发现丰富深刻的内涵,表现大主题。写人的文章,以小人物显大精神;记事的文章,写小事件寓大道理,

(2)用心感悟,表达真情。只有仔细观察生活,洞察美好人情,才能捕捉到生活折射的哲理,(3)议论抒情,深化主旨。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要有简明的抒情议论,让主题得以升华,写人的文章,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的品质;记事的文章,要揭示事件的意义。2.议论性文章要想深刻,一般要做到两点:(1)议论深入,见解独到,

生活中的有些材料看似平常,却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或道理,关键是我们要去发现,要善于发现,深入开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2)具体分析,揭示原因。分析具体事例,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观点才具有启发性,不管是作文的文采,还是深度,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平时必须勤于积累,认真思考,善于提炼。

2、为什么有的人有思想深度却写不出好的语文作文?

有思想深度,却写不出好作文,这种教育现象在国内很普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人口语丰富,但,书面语一般,写的时候,没有把有思想深度的语句写出来,解决办法,把想法写在一张纸上,确定出案例,直接写,再修改。二,缺少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不知道怎样写,解决办法,写前,构思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在纸上列出提纲后,确定好解题思路,再写,三,缺少一定的写作基础,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解决办法,写前,定好作文要表达什么思想,通过什么案例来表达,写的时候,直接写案例,在案例中,写出有深度的思想。四,有些人,有了好的想法,不知道怎样写,解决办法,找个内行的老师,手把手教,给写的人做出好样子,训练七八次后,打开写作文人的思路,让学生知道作文写作的全过程,以后,照着这种思路和办法写,历练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走向正轨。

3、高中作文写不出深度怎么办?

作文的深度来自作者的思想,思想有深度,作文自然有深度,一,思想深度从哪里来?1,观察。养成用心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我们的社会日新月异,有很多新鲜的人和事。认真观察,不动声色,注意积累,把有趣的发现积累记录下来,作为思考和写作的素材。2,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不要简单直接平面化,多角度想想,联系起来想想,打破常规想想,反复多想想,总会有收获,

3,阅读。读经典,读时评,读同学佳作,有意识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写法,4,讨论。与同学老师家长朋友讨论,不作意气之争,力求客观理性,以理服人,同时随时准备吸收别人有益的见解,纠正甚至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见解,二,如何加强作文深度?1,养成观察和思考习惯。让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每周整理自己的素材思想笔记,有所得则形成一些格言式的片段短文。

2,读一些逻辑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的书,写一些读书笔记,跟作者讨论、求教,力求打通各个领域,让这些学科知识为自己的思考服务。不是要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而是为了让自己的思考不是简单的立足于生活的庸见常识,3,写作时建立读者意识,学会追问。写作时设想自己面前有一个虚拟的读者,他挑剔古怪,总想驳倒你,

于是,你必须想着如何说服他,让自己的文字尽量没有明显漏洞。学会追问,多问为什么,怎么办,还有什么更好的,还有什么补充,这样,你的文章会慢慢严密周到起来。4,研究说理方法技巧,学习一些写作学的常识,研究议论文的因果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归谬法等等。5,反复修改,文章写好后,自己反复读上几遍,做些修改。

4、你见过最有深度的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1977年恢复高考,云南的语文作文题目有两个,其中的《青松赞》最有深度,纯粹赞美松树的散文并不可取,写成说明文也不可取,说有深度,写松树插入事物,插入人物,均写作面宽,容易发挥,有考生一页作文纸不够,另外要纸,有写满七八页的,可谓洋洋万言,淋漓酣畅。中学时,读过陶铸(中南局书记,老一辈革命家)的《松树的风格》,先生既写松树,也写养蜂人的朴实无华,全篇很短但沒有用一个华丽的词澡词语,通俗易懂,

5、如何把高中作文写得更具有深度和大格局?

文章的深度和大格局,不是靠技巧得到的,是靠眼光和胸怀。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有人向苏轼请教怎么写好文章,他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意思是,我的文章就像奔涌不息的泉水,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涌出来。

在平坦的地面,连续不断,一下子写出长篇大论难以收束,碰到山峦石缝,曲曲折折,就发生千变万化,难以捕捉行踪。所明确知道的,就是常常在应该写的时候,就不停地写下去;在不应该再写的时候,就停笔了,如此而已。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写文章其实不重技巧,而重真情实感,心里有想说的,就把它写出来;想说的都说了,就停止。

随意而发,不矫揉造作,中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作家。读这些人的作品,你会感觉一个字:妙,可是当你读毛泽东的诗词的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用一个妙字来形容了,你只觉得伟大,遥不可及。你可以把李白和杜甫作个比较,也可以把屈原和陶渊明作个比较,但你没有办法把李杜屈陶的诗词拿来与毛泽东的比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人的格局不同,胸怀不同。

不光是诗词,毛主席的文章也给人这样的感觉,《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都是很短的文章,但质朴而宏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对人民,对民族,对全人类命运的观照与思考,你感觉不到那是文章,而是天书,是宇宙的真理,文章要有深度,有大格局,一个是要求真,讲真话;一个是作者自己要有修养,要有胸襟,在做人上做文章。

6、孩子初三,写出来的作文总感觉很肤浅,请问如何才能做到“深刻”呢?

让作文在短时间之内“深刻”起来,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不太容易,因为初三课业负担重,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训练写作,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积累和训练的结果,不过,也有一些费时少有效果的方法可用。比如:每两天提供一个素材让他思考,这个素材可以是一个人,一种物,或一件事,或一个现象,或一个问题,或一种言论。让他从“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等角度进行思考,并将思考的答案分条写下来,有多少写多少,然后挑选出最切合实际的答案,这就是所谓的“深刻”的东西了,

比如:一个人在街上被车撞了。可让他思考:为什么被撞了?怎么才不会被撞?又如:邻居有个孩子总受人称赞,可让他思考:那个孩子为什么总受人称赞?受人称赞有什么意义?自己怎么做才能受人称赞?总之,让孩子学会关心实际生活、思考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中包含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训练了一些日子之后,再让他写作文,也许就能“深刻”起来,

我认为,所谓“深刻”,就是作文要针对现实,要切合实际。每两天读一篇表现生活实际、富有现实意义的文章,之所以读这么少,是因为时间有限,多了读不透。最好能找到与他思考的素材相关的文章来读,每篇文章都反复读,真正读懂、读透,彻底搞清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通过对比,找到自己思考和写作上的不足,找到提高自己思维和写作能力的方法,读过二三十篇文章之后,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学会不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

每周写一篇文章,同一个题目可以反复写,直到写出满意的文章,写作题目就在每周思考的几个素材中选一个他思考得最深入、答案做得最深刻的作为题目。写完之后,多读几遍,边读边修改,使其内容切实丰富、主题鲜明突出、思路清晰连贯、文笔准确通畅,修改文章比写文章更能提高思维和写作能力,好文章大都是改出来的。如果实在无法修改,就重写,直到写出满意的文章,

将自己的作文与所读的范文比较,找到内容、主题、结构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的。当然,要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深刻”起来,仅靠以上做法是不够的,这得按写作的一规律和规则进行长期训练,比如留心生活、多读书报、长期积累,当然还要勤于练习,坚持写日记或周记,写各种感想和心得等等,这不用我多说,许多老师和专家都有这方面的论述。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