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如果被集结出版,浙江满分作文被实名举报

怎样才能写出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呢。陈建新所出《高考满分作文》一书是否和这次满分作文有一定的因果关系,2020年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出炉,这篇满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写,题目为《生活在树上》,【事件回顾】2020年8月3日,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出炉,这篇满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写,题目为《生活在树上》。

1、浙江满分作文被实名举报,涉嫌利益输送,你怎么看?

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难脱利益输送之嫌。我们先来看看陈建新的头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浙江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文学院特约研究员,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密密麻麻的头衔中,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头衔,看似没啥却很打腰,因为这个头衔掌控着评判高考满分作文权力。

而陈建新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年,因而浙江许多中学邀请陈建新开办高考高分作文讲座,许多媒体平台邀请陈建新直播高分作文讲座,这些讲座与直播会是免费的吗?如果免费,鬼才会相信,市面上还有以陈建新为主导的大量高考满分作文评析类书籍出售。而今年被举报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简直就是陈建新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一书中,2019年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翻版,

只不过《生活在树上》又加了些生僻字,为一堆名人名言背书。而陈建新又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披露了《生活在树上》的评分过程:第一位阅卷老师只评了39分,第二、三位阅卷老师却评了55分,最终由陈建新拍板为满分,并将此文当做范文评析,如果浙江考生看到陈建新拥有如此大的阅卷权力,谁都会去听陈建新的讲座,去买陈建新的书。

然后了解一下陈建新的喜好以效仿之,高考能多一分就可能碾压几千人,如果多上5分、10分就已经了不得。关系到自己前途命运之事,谁也会这样追捧陈建新,难怪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温儒敏教授,前几天,针对这个高考作文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高考阅卷评分应当有保密性,所有参与阅卷者,均不得向外透露阅卷情况,这是纪律。

这次浙江满分作文,第一时间在刊物上披露,是违规的,”可陈建新就是违规操作了,让所有浙江考生看到了他拥有如此大的评分审阅权。而我们再看这篇《生命在树上》,就是简单的名人名言与生僻字拼凑,嚆矢:hāoshǐ。滥觞:lànshāng,振翮:zhènhé。肯綮:kěnqìng,孜孜矻矻:zīzīkūkū。

祓魅:fúmèi,玉墀:yùchí。婞直:xìngzhí我们看看这些生僻字,既便是中文系学生估计能认出并知道啥意思的也寥寥无几,《生命在树上》终给人一种不会说人话的感觉,可这就是陈建新的喜好。《资治通鉴》中曾有两个故事:“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故事之一:吴王阖闾喜欢剑术,遂在宫中蓄养大量剑客,每天比武练剑,于是吴国百姓热衷练剑弄得浑身是伤。

故事之二:楚灵王喜欢腰肢纤细之人,于是大臣为减肥饿得头晕眼花,上朝都要扶着墙,宫中嫔妃们为争宠,争着不吃饭,甚至多有饿死之人,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陈建新所好又给浙江高考作文带来什么影响呢?《南方周末》写了一篇报道:“南方周末记者,查阅了13篇网络上流出的浙江省2017-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发现将西方哲学家、近现代作家,作为引证材料最为常见,

超半数作文中,出现奥古斯丁、克尔凯郭尔、黑塞、加缪、斯宾诺莎、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我们看了《南方周末》的调查,感觉浙江高考高分作文,就像陈建新喜好翻版,能真正选拔出优秀文学才子吗?这对于没听过陈建新讲座、没看过陈建新书籍的学生公平吗?学生们12年苦读,只为最后高考独木桥一战,为了浙江学子能公平参加高考,建议浙江教育部门:一是不要再让陈建新办讲座了;二是要陈建新在卖书与阅卷中,择其一,阅卷不卖书或是卖书不阅卷;三是陈建新阅卷组长的职务,该挪挪窝了,久居其位容易出现猫腻,

2、为什么一些中考、高考的满分作文没有被编进课本供学生学习?

中考、高考满分作文是考生在短时间内写作的,这些作文可能标题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思想美,语言美,技法美,文面美,展现出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情感才华。这些文章只能编写到优秀作文选中作为例文展示,入选到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大多是读者认可的,这些作品的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是考生作文不具备的。中高考满分作文文体比较单一,篇幅比较短小,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可能还有欠缺,

3、高考满分作文如果被集结出版,是否侵犯了考生的著作权呢?

高考阅卷之后,高考满分作文集锦很快大面积出现在市场上,这样的做法合法吗?满分作文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我国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满分作文是蕴含着创作者自己的才思的,是其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构成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既然满分作文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那么——随意刊登的行为又侵犯了这些考生那些著作权权利呢?1.发表权。

尽管高考试卷交卷之后,考生的试卷会被评卷人看到,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公开发表,所以说,此时的作文仍然属于“未发表”之状态,所谓的满分作文集结发表侵犯了其发表权。2.署名权,市面上常见的高考满分作文集通常都会抹掉作者的真实姓名,这是侵犯了作者表明身份的权利。3.复制、发行权,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其创作的作文复制并出售,侵犯了作者的复制权和发行权。

4.获得报酬权,这些满分作文并没有给权利人通知,亦没有给付任何报酬,则侵犯了作者获得报酬的权利。除此之外,如果发行电子版本的满分作文集,还可能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但是囿于我国目前高考制度的特殊性,考生连知悉权利受到侵犯都不太现实,维权就更不容易了。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有关机构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意识之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高考试卷查阅复制制度,允许考生在特定时间段查看并复制自己的试卷,

4、浙江考生满分作文你怎么评价?

浙江考生满分作文你怎么评价?我是柳乡人,语文高级教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2020年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出炉,这篇满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写,题目为《生活在树上》,但是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虽然这篇作文被公开之后引发了网友热议,很多人意见不一,众说纷纭,

但争议归争议,吐槽归吐槽。《生活在树上》判为满分已是铁定事实,不能更改,作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怎样从满分作文中发现和学习习作的规律和方法,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毕竟明年还要迎接高考。怎样才能写出优秀作文甚至是满分作文呢?柳乡人认为:博览群书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泛地涉猎古今中外名人名著,对于一个学生的知识储备、视野开阔、素材积累非常重要。

一个人看的书多了,他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写作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他才能娴熟地用学到的知识向人们传递自己的观点。许多网友佩服这位考生的词汇量和词语的运用能力:“嚆矢、孜孜矻矻、肯綮、振翮、滥觞、薄脊、祓魅、赋魅、一觇、玉墀、婞直”这些生僻词,你见过几个?有理解几个?我想“满分”这才是阅卷老师对这篇作文的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有人说这些词语晦涩难懂,那只能说自己少见多怪。你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并不影响它是名曲,多让孩子多读书吧,别无选择。语言老道是打动教师的法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要想把考场作文写好,需要巧妙的构思,广泛地征引,更需要灵活地使用语言,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上下功夫,这样的作文才能打动阅卷教师。

浙大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评价非常高:“这篇作文文字的老道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具备,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文字的表达如此学术化,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因此,作为学生,除了多写多练,更要在语言组织和使用上下功夫,给人以眼前一亮、出其不意的感觉。

写作技巧是临场发挥的锦囊“一篇文章定终身”,考场作文是在气氛紧张、情绪紧张、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受时间、心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作为考生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简述如下:1、审清题意:明确题目所规定的写作范围与要求,弄明白文章要求写什么,有什么限制等;2、确定中心:即选择有意义、有一定思想高度的材料来写;3、写好首尾:要运用优美亮丽、引人入胜、语句锤炼的名人名言等,灵活地运用多种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4、用心写作:写作时,语言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尽量不写空话、套话等,

5、浙江「满分作文」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浙江满分作文。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第一:中国文学往何处去?这个学生写的这篇文章(是不是他的创作?)。从开头到结束,始终带着一股欧式化的僵尸臭味,是学校老师教的?还是课外辅导班学的?还是中了某些辅导教材的毒?第二:就这样的文章,居然对了大考官的胃口,真实的跌破了老夫的眼镜。这个考官是何方神圣?就这种对文章的鉴赏水平,如何坐上主考官的大位?第三:这种文章能拿满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单浙江一省,每年将会有几十万篇这种晦涩、不知所云、要靠百度和字典才能破解的作文摆在考官面前,

6、如何看待浙江回应「满分作文」,称「高考作文组组长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已停止其参加高考评卷等工作」?

【事件回顾】2020年8月3日,高考第一篇满分作文出炉,这篇满分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写,题目为《生活在树上》。但是阅卷过程中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后两位老师给出55分,经商议后最终被判为满分,但这篇作文被网络公开后持续发酵,引发很大争议,绝大多数网友认为这篇作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不足以得满分。8月13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高考满分作文事件,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

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如何看待浙江回应“满分作文”,称“高考作文组组长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已停止其参加高考评卷等工作”?我是柳乡人,语文高级教师,对满分作文事件及陈建新处理决定,笔者认为:回应舆情,严肃高考评卷工作纪律十年寒窗,一朝功名,高考评卷工作事关数百万考生的前途命运,事关千家万户无数家长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各类人才的选拔甄别,因此在高考组织严密的前提下,阅卷工作也应一丝不苟,公平公正。

对于那些违规违纪、徇私舞弊人员,必须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顺应民意,关注舆情,及时调查,迅速反馈,对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评卷工作纪律的失职行为及时查处,严肃处理,值得肯定和称赞,坚决支持。顺藤摸瓜,深挖评卷幕后利益黑手作为阅卷组组长,陈建新老师理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相关规则,按照标准认真组织作文阅卷和评分工作,

而陈建新老师却利用职务之便,在没有组织允许的前提下肆意提前透漏阅卷细节,公示考生试卷,随意发表评论。希望浙江考院继续深挖,陈建新作为阅卷组组长为什么没有轮换,一干就是20多年?陈建新是否与满分作文作者是师生关系,有利益输送?陈建新所出《高考满分作文》一书是否和这次满分作文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希望浙江省顺藤摸瓜,彻查这件事背后的利益瓜葛,还广大网友以事实真相,

厘定标准,完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高考满分作文具有很大的导向性,对高三语文教学会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因此语文阅卷判满分作文必须慎之又慎,保持绝对的公平,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高考作文的主要评分标准是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深刻丰富等,因此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教育机构,一定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在题目命制特别是满分作文评分上要厘定标准,明确方向,尽可能引导考生多写题材新颖、内容充实、通俗易懂、富有创意的时代作文,不给投机钻营者以可乘之机,逐步倡导朴实文风,杜绝套路虚假作文,

7、网传的中高考“满分作文”是真的吗?有没有价值?

谢谢小秘书邀请,我觉得网传的满分作文不太可信。我参加过好几次高考阅卷,高考阅卷是组织非常严密的活动,作文分值那么高,事关万千学子的命运啊,在高考阅卷之前,老师们首先要学习相关制度要求,遵守保密原则,然后在专家的讲解和指导下熟悉作文题目要求及评分细则。专家讲得非常详细,从立意、结构、发展等级等角度逐项解读,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预设、给出了解决方案,

然后老师们才开始进入评卷环节,评卷之前专家组会给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样卷,然后逐篇分析给分的依据,这些样卷从高分到低分,基本涵盖所有等次的作文。这些样卷在阅卷期间是随时可以查看比对的,但是,老师们进入阅卷现场是不允许带手机、相机、不允许抄写的,如果有人胆敢偷偷抄写样卷,很快就会被组长,因为组长不停地在巡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老师们一旦有违规行为轻则受到批评,重则被取消阅卷资格,直接打道回府,所以,阅卷老师是不敢也不能把样卷带出来的,当然也不可能把高分作文带出来。除非,每天背诵一点,然后回头默写出来,可是,要知道老师是有阅卷任务的,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不阅卷而背作文呢?等老师们试评一定数量、熟悉并掌握了打分的规则之后,才开始进入正式阅卷环节呢,

而且在阅卷结束之后,老师们听专家讲解分析作文的所有笔记还要上交,是不允许带出来任何文字资料的。我觉得每年高考过后,网上总会流传出一大批所谓满分作文,这应该不怎么可信,一方面如上所述,真正的优秀作文是不会随便流出的,另一方面,所谓的满分作文是极少极少的,老师们对打满分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作文的主观性很强,要想挑出点毛病来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比如一个标点、一个字的书写都可以扣分。

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满分作文呢?这些满分作文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个人感觉很大部分可能是有人事后写的,大家都知道各家杂志、报刊都要推销自己的资料,而能押中高考题目、能第一时间获取高考满分作文是他们的吸引人的噱头,事实上绝大部分作文是否来源于高考考场,真的不得而知。当然,这些作文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在立意、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还是可以作为范本,有借鉴价值的,

当然,有些正规的杂志上的部分优秀作文还是真的,比如我就曾经看到过某杂志上的部分高分作文就是当时专家组给的高分样卷,因为参加过阅卷,对样卷比较熟悉,虽然背不出具体内容,但是看到作文还是可以判断出是样卷的。至于,这些优秀的作文是通过什么渠道出现在杂志上的,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老师所不知道的了,以上,只是我根据自己的阅卷经历作出的判断,准确与否,仅供参考。

8、高考作文是如何评阅的?满分作文又是怎么回事?

感谢邀请,优学优考策略和你一起关注高考!高考作文以分值60分而居高考所有题目中单道题最高分值,作为从教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对于高考作文有特殊感情,那么高考作文到底是这样评阅的,为什么说得满分比登天还难?满分作文是如何产生的?下面为你详细解答。1、阅卷人员严格选拔,事前准备充分一道题60分,作文被称为高考的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评阅过程也要慎之又慎才对,

我们知道,高考试卷评阅是由高校具体组织的,参与人员为高校教师及少量高中教师。阅卷教师的选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然后也会根据业务水平、资历,匹配试题的重要性,批阅作文的,自然是责任心最强、水平最高,而且有过高考阅卷经验的老师。确定了阅卷教师,接下来要进行的是事前培训,确定评分标准,高考各试题虽然都有参考答案,但是在具体评阅中还是要灵活进行,因此需要确定能充分体现考生作答的评分细则。

此后,会进行试评,进一步积累阅卷经验,对产生的问题再进行完善,2、一题双评,一题三评,确保给分有理扣分有据高考作文实行一题双评制,也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两名阅卷老师给分,然后取平均值,四舍五入后即为得分。但是,如果两个人的给分出现较大差异,一般是指超过设定的限度后,系统会判定两人打分尺度不够一致,该篇作文则会自动发送给第三位老师,如果他给分和此前两个老师给分的平均值相差较小,则取三个人评分的平均值,

如果三个人给分的差距依然很大,该篇作文要发送到阅卷组长处,进行讨论,给出最终得分。很显然,这一整套的流程下来很是耗时费力,而高考阅卷绝对是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证进度,类似于前面提到的需要特别处理的作文事实上非常少,于是就有了大家看到的作文成绩数据分析规律——绝度大多数考生的作文成绩都在平均分附近。3、作文也是高考中得满分率最低的一道题,满分作文凤毛麟角,评卷有苦衷高考满分作文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数量上讲是凤毛麟角,其实如果严格按照考试中心制定的评分标准,每个省的满分作文应该有不少,至少能超过一百篇,然而实际上寥寥无几,有一年则一篇都没有,

几十万、上百万的考生,难道就没有一小部分得满分的吗?阅卷也有苦衷。满分作文一旦向社会公布后,就需要接受各种角度的评判,往往容易引来非议,给整个高考阅卷带来压力,因此,高考满分作文才会非常的少,就是给到59分都行,但是满分却难。因此,高考满分作文,那必须是绝对优秀的作品,绝对能经得起各方检验的作文,不过也要提一句,那就是市面上标榜满分作文的教辅,里面的文章不全是真正的满分作文,而有可能是伪作。

9、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通报高考满分作文评卷情况,评卷组作文组组长严重违反评卷纪律,你有什么想说的?

我想谈谈看法:一、经过三人阅卷,有给35分的,有给55分的,最后陈建新给满分,一锤定音,难道因为陈建新是组长?难道该文章真值得给满分?前者印证了权力的力量,权力代表规则,权力可一锤定音,这是否符合高考阅卷评分规则?我不相信,如果是这样,还要前两个老师阅什么卷?前两位岂不成了摆设?二、陈建新利用其资源优势,办班开讲座,出书卖高价,看来陈建新发了不少财,这种行为是否符合教育部之规定有待考证。

办班明显不符,出书可以,卖高价是否经相关部门核准?三、陈建新利用高考阅卷组组长之身份大势炒作,其目的:一是提高知名度;二是借炒作以谋取利益,身份是党和人民给的,利由其个人独享,难怪现在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钻权,不择手段弄权,权与利相连,权与名相随。建议:一是今后参与高考阅卷者要德才兼备,德为先,否则,则影响考试公平;二是参与高考阅卷者不能年年是同一人,特别作为阅卷组长,命题、阅卷是保密工作,包括命题人、阅卷人也得保密。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