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考官一天要看1000篇作文,其中有50%的考生,在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用了材料中的某句话。高考作文提倡标新立异与时俱进,但并不意味着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和愤世嫉俗的愤青,写作文同样如此,平时在生活中就不曾感动、愤怒、思考过的人,突然要标新立异,就像一个没有木材的木工宣称要凭空做出一套惊世骇俗的家具!没有生活积累,情感和思想苍白,作文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2018吉林省考申论:“零基础”作文如何“标新立异”?
2018省考已经进入笔试备考阶段,而在备考中,作文又是困扰广大考生的一道难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作文这一道难题呢?特别是对于“零基础”的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和提升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详解,要学会准确“避坑”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写好作文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也并非短时间内不能拿高分。而拿高分其中之一的诀窍就是要学会“避坑”,
“第一坑”:万事开头难很多考生说,作文开头最难写。为何?因为心里很忐忑,万一写不好、写偏题了就不好了,所以,很多考生往往在这时候选择谨慎,因而往往抄袭材料中的某局比较经典的话进行写作。这种写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能够以材料切入,但缺乏新颖度,试想,考官一天要看1000篇作文,其中有50%的考生,在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用了材料中的某句话。
可想而知,考官会觉得该考生没有思想、没有新意,因而也很难拿到一定的高分,所以,开头第一句话,尽可能能根据题干和材料进行一定的提炼和总结,写出一定的新意,从而成功吸引考官的目光。“第二坑”:分论点段旨句同样,一篇文章写作,在考试中以议论文文体为主,所以分论点段旨句的写作又成了另外一个难点,那么这也就成了第二个考生常“入”的“坑”了。
那么,应该如何在这里“避免入坑”呢?分论点段旨句,尽可能避免模式化写作,很多考生喜欢在这里写模式化“金句”,比如“······的基础、······的保障、······的关键”。这种写法虽然能够有一定的“兜底”功能,但也因此变成了“滥竽充数”的“招数”了,因此,分论点段旨句,同样需要考生尽可能形成一定的优化和写作技巧。
2、如何写出高分作文?写作文如何标新立异?
写作全在平时的积累,一是生活积累,即平时的生活体验、见闻和思考。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这个原理永远不会过时,即使神话、奇幻、玄幻也是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曲折反映和表达,写作文同样如此,平时在生活中就不曾感动、愤怒、思考过的人,突然要标新立异,就像一个没有木材的木工宣称要凭空做出一套惊世骇俗的家具!没有生活积累,情感和思想苍白,作文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阅读积累,既是生活的间接积累,又是书面语言和写作技巧的积累。当然,有的人无论阅历多么丰富无论读多少书,仍然写不出具有独立见解和个人风格的文章,这是由于缺乏个性和独立思考,这固然与人的天赋和后天学校教育、家庭教养有关,和人生遭际有关,但大量的阅读是可以有所弥补的,见多识广,水涨船高,比不读书不思考不练笔把作文当完成任务的自然会高明得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圣这两句诗原无因果关系,但事实上读书多的人更会写文章,民间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甚至说:“千古文章一大抄”,借鉴、模仿是独创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打牢,否则就会眼界狭隘、肤浅平庸,还眼高手低、自以为是。总之,要创新,需要具备“才、学、识”三方面的条件,
3、高考作文标新立异好不好?
谢邀。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它更多的开始向时政类倾斜,所以要想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就需要考生对社会热点和现象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联系当下,写出说服力很强的文章。要想标新立异,考生既需要有颇为深厚的文字功底,也需要有独树一帜的风格,高考作文提倡标新立异与时俱进,但并不意味着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和愤世嫉俗的愤青。
要想求新求变,需要充分的建立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毕竟大部分考生的风格传统稳重,如果既可以切准题目,又能在文字优美的基础上与众不同,很容易令阅卷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高分自然收入囊中。至于高考作文标新立异好不好,根据考生自身的能力出发,如果你的文字水平一般,建议还是稳中求胜;如果你的想象力丰富,文字功底颇深,对于当下热点有独到的认识,在大量练习之后,或许可以尝试。
4、职场中年终总结必须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吗?
谢邀首先,年终总结肯定是必须的,于公于私,于公是一次向上和同事间展示的机会,毕竟平时大家并不一定知道你工作的亮点,于私是自我总结反思以及提升的机会。那么所谓的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我觉得不是必须的,因为通常这种感觉会让很多人“不舒服”你可以做创新,呈现上也好,内容方面也好,都可以适当做创新,但是重点应该提取总结的价值点,比如给组织带来的价值,你自身通过这一年,学习和成长,以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面对困难,你是如何去挑战并且通过方式方法去解决的,当然记得一定要感谢团队,相信很多问题以及挑战都是团队的其他伙伴或者领导和你一起去面对的。
5、如何避免同质化严重?文章怎样才能做到标新立异?
我是微课堂大语文,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写作与思维特征密切相关,要想写出独出机杼的文章,就得有特质化的思维。那么,如何在写作训练中追求思维的特质化发展呢?我简单提两个方向,供大家思考,一、培养逆向性思维注重思维的逆向性,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具有逆向思维的人往往能看出为常人所忽视的另一面,
比如宁波天一阁历来为人所称道,余秋雨还专门写文盛赞天一阁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而学者王重旭却没有苟同于众,他说:“书籍,只有流落民间才会真正发挥书籍的作用,书籍只有被使用才会大放弃光芒,才会推动社会和历史的进步,被永远收藏的书籍和被焚毁的书籍,其本质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由于不随流俗的逆向思维,王重旭才有了如此不凡的见识,
要训练思维的逆向性,可以对一些成语俗语质疑思辨,推翻原有结论。比如论证“三个臭皮匠也不能顶个诸葛亮”,可以进行道理分析,“只看数量不顾质量是一种糊涂的比法”;也可以进行例证,以钱学森为例来证明杰出人才的作用远远大于若干个庸众的总和,对俗语的推陈出新可以有效的训练逆向性思维,我们平时可以有意识的朝这个方向去训练自己。
二、培养多向思维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总是在“发散--收敛”之间不断的往复,在立意阶段,先要进行发散性思考,然后逐一加以评判,慢慢收拢聚拢,找到最合理最利于自己发挥的主题。发散性思维,要求思维具有多向性,能想到的立意多多益善,比如我们以“东施效颦”这个成语作为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做出评判:应该批评;应该表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
这三个立意中第一个立意偏旧,第二个立意就有了新意,而第三个立意既新且深,可以论述尽管东施缺乏对美的正确认识,尽管他追求美的方法有问题,但是这种精神是相当可贵的,更何况追求美,是任何人都不能被剥夺的基本权利。这样进行多向角度的思考,逐一列举后再进行优劣比较,就能避免落入窠臼,从而确立新颖的立意,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二元对立状态,而是多元并存的复杂关系,我们要做的是,尽量跳出二元对立的简单圈子,从表面的二元对立中找到第三条路。
罗丹说:“拙劣的艺术家永远带着别人的眼镜”,要想避免同质化,写出标新立异的文章,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具有独立思维的人会对生活保持思考的习惯,往往能从习焉不察的表象下发现本质性的东西来,对我们而言,只有对生活冷静的思考,才不会让自己的头脑被大众裹挟,这对于作文和我们面对生活处理各种问题都非常的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