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偏心的父母,父母偏心厉害

所以说父母偏心,有父母偏心的原因。真心话,受伤害的子女对父母的偏心,不说、不反抗,以淡化和尽量少交流的方式与父母相处就是原谅了,父母偏心,我觉得很正常,我的母亲以前就很偏心,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母亲特别偏向我的小妹妹。

1、如何面对偏心的父母?

父母偏心,我觉得很正常,我的母亲以前就很偏心,年轻的时候,我觉得母亲特别偏向我的小妹妹。打个比方,同样做错一件事,同样的做法,我会挨训,而我的小妹妹则不会,随着年纪渐渐大了。我发现,我的小妹妹,特别听妈妈的话,妈妈只要让她去干什么,她都特别的痛快,

有时妈妈生气了,即使妈妈错了,她当时从不反驳,只是等妈妈气消了,会婉转给妈妈解释。这些是我做不到的,所以说父母偏心,有父母偏心的原因。父母偏心可能是我们做的不够好,现在我的父母对我很好,因为,我对他们好,我经常回家陪他们,会帮他们干些家务,会给他们洗澡,洗脚。

2、偏心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

77岁的曹北义住养老院,四个女儿不愿负担费用,她却只找小女儿的麻烦!小女儿:爸爸去世,你不通知我!十几万的遗产,分我1000块!我就是个多余的人,你告我去吧!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老人找到了媒体记者,寻求帮助!曹北义:她骗了我的钱,霸占了我的房子,把我赶了出来!在益阳市的一家养老院里,77岁的老人曹北义声泪俱下控诉女儿们的不孝,

我生了四个女儿,好不容易一口饭、一口汤把她们抚养成人,现在她们不供养我。我现在就要求她们每人每月给我500块钱,她们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拿的出来,法律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提的要求没过分。记者好不容易安抚好老人的情绪后,了解到了老人的相关情况,曹北义有四个女儿,都有房有车。其中小女儿情况最好,广东有两套房子,益阳也有房子,老家还在造私房,

因为大女儿工作繁忙,三女儿远在广东,曹北义一直居住在小女儿家里,由二女儿上门照顾。可是,就在去年,小女儿王芬却突然驱赶自己的母亲,换了门锁,自己只好住进了养老院,之后的一年里,就再也没有一个女儿管过。而提到小女儿,老人再次情绪激动、上演“苦情戏”:她骗了我的钱,霸占了我的房子,还说我虐待她!是我带大了她,供她读了13年的书!王芬:我晓得你的阴谋诡计!你只要一进来,就会赖到屋里,哭天喊地、喊冤!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记者跟着曹北义来到小女儿家,

门外的曹北义一遍遍敲门、一声声呼唤着小女儿的名字,苦苦哀求,门内的王芬却始终不肯开门。崽,我是你妈妈!你开开门,我来拿衣服!你根本就不是拿衣服的!我要拿被子,我冷!(你的其他女儿们)她们有!房间里面还隐隐约约传来大声、激烈的回应,只是因为隔着一道门,或者因为对方说话的语速太快,外面的人,实在是听不到里面的在说些什么!最后,经过一番沟通,王芬终于打开了门,

见到记者的到来,她十分欣喜:今天正好把所有的情况都告诉记者。没等女儿开始介绍情况,一旁的曹北义一边试图进屋,一边说,我要进去拿衣服,拿被子就在这时,记者看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王芬不但没有让母亲和记者进去的意思,反而背靠着门框、一只腿抬起蹬在另一边的门框上,死死的堵在大门口,拿出一副绝不让母亲进去的架势。

屋内的女婿在一旁补充说,你拿个车子来,全部搬走,曹北义:我去哪里呢,我现在没有窝窝!王芬:你去她们哪里都可以的,你在我这里过了15年,一碗水端平。曹北义想着强行挤进房子里去,但是王芬显然是早有准备,一面把母亲往外推,一面开始试图关上房门,嘴里还在不停的问:你进来干什么,你进来干什么?我晓得你的阴谋诡计!我知道你只要一进来,就会赖到屋里,就哭天喊地,就喊冤!王芬坚决阻止母亲进家里拿东西,老人的外孙子和女婿在家里一件件把打好包的衣服和被子,通过王芬递出来,

接过一包包无处安放的行李,老太太失声痛哭。我的天啊,我辛辛苦苦带你这么大,你怎么这么对我!王芬:爸爸去世,她们都不通知我!十几万的遗产,分给我1000块!这哪里是亲生母女?记者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也实在不清楚母女二人的矛盾究竟在哪里!记者:她要是进这个家门会怎么样?王芬:不堪设想!你相信我,接着,王芬说出了更让人无法相信的事实。

王芬说,去养老院是母亲主动提出的要求,因为自己没有分得父母的财产,养老院所产生分费用,与自己无关,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个灰姑娘、是个外人。就连爸爸去世,她们都不通知我!原来,两年前,父亲因病去世,自己明明就在益阳,家里却没有人通知这个噩耗,直到父亲下葬、一切事宜处理妥当后,才得到这个消息。被排除在外的滋味,让王芬十分难受!这个消息确实让人听着很诧异,记者就追问曹北义:你怎么不通知女儿呢?曹北义没有直接回答,却提起了另一个话题,我还给了你子孙钱呢!说到这里,王芬和丈夫两人露出了一阵阵冷笑、苦笑:他们十几万的遗产,分给我一千块钱子孙钱!不仅如此,她还到法院去告我,说这房子是她的!王芬:你的老二不是人,

她是跗骨之蛆!母亲还到法院告女儿?真的是“意外”一个接着一个。记者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告女儿,曹北义又开始了和之前在养老院一样的语言和动作!曹北义:她骗了我的钱,霸占了我的屋!曹北义说,几年前,她和小女儿签订购房合同,由老两口共同出资15万元,购买这套位于市中心130平的房子,用来养老,可如今小女儿翻脸不认人,不但不还钱,还霸占自己的房子,

老人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合同。可是,记者反复翻看合同,发现上面并没有15万元的出资证明,对此,王芬说,这幕后的主使就是二姐。她的目的就是把自己赶走,好霸占房子,二姐是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要这么做?王芬的总结是:老二不是人。她是跗骨之蛆!原来,几年前,王芬在广州买了房子,就让二老在这间房子住着,可突然有一天,父亲来到广州,说自己的钱保不住了,要想个办法。

王芬知道,二姐时常找父母借钱,而每一次的借款都是有去无回,父亲说已经无法忍受,所以就想和小女儿签这样一个合同,让二女儿觉得父亲手里没有钱了。购房合同上只有父亲的名字,也没有实质性的付款行动,父亲在世的时候,父女之间从来就没有为此发生纠纷。母亲住进养老院后,王芬搬进来,母亲还非常高兴送来两支花,可是,就在最近,母亲的态度急转直下,去法院起诉了王芬。

法院最后的判决是:买受人没有关于支付房款的证据,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王芬觉得,母亲之所以这样闹,就是受二姐唆使。二姐想着妈妈把房子赖到手,然后再转给自己,为了验证这一说法,王芬告诉记者,当初搬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二姐的东西在里面了,衣服、麻将还有很多的牌。二姐很喜欢打牌,餐桌反面是麻将桌,家里还有牌友抽烟后留下的烟灰,

王芬为此断断续续清理了一个多星期。结果,刚刚清理完,妈妈就来吵闹了,所以,王芬怀疑母亲,就是为了将这套房子弄到手变更给二姐,房子搞不成,转而要赡养费!曹北义:老二没有能力,不会当家、不会赚钱,我要顾着她!第二天,王芬和记者来到养老院的办公室,和母亲坐在一起,再次商谈。这一次,王芬主要介绍了母亲对二姐的偏袒,以及对自己的不公平!王芬:穷单身富寡妇,老大是寡妇可以不管,老三不要牵挂,老幺过得好不要挂牵,这个家里最没有作用的、最不会当家的,就是老二,所以要顾着她,

这是妈妈的原话。而对于自己这个小女儿,王芬说,从小到大母亲就让自己帮扶二姐,明明就是最小的孩子,却过早的背上了养家的责任,这种差别对待,让她很寒心。为了验证母亲对小女儿的不重视,女婿故意问曹北义:她今年多大了?75年生的,哪一天生的?曹北义支支吾吾半天,说了个时间,女婿就问,这个时间和身份证上的时间,到底哪个是对的?曹北义不干了,反问道:你问这个起什么作用呢?更奇葩的是,谁也没有料到,没等到女婿回答,她话锋一转,又开始老调重弹:你拿了我的15万块钱,你不承认,说没拿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带着极具情绪感染力的哭腔哭调,在会议室里,自顾自的再次“控诉”小女儿的种种不孝!王芬:妈妈说,别人生女儿,就扔到河里淹死了。

言外之意就是,让我活着,就是格外开恩了,看到母亲戏精般的表演,王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就是要通过这样撒泼耍赖的方式,为老二争取利益。关于自己的遭遇,王芬介绍说,从小到大,母亲就对自己十分严苛,吃穿用度都将她和其他姊妹分开来,王芬:我从小就到车间里给你帮忙,但是其他姊妹就没有。母亲:老三她从来不做家务!王芬:你带她们去买衣服,没有给我买过,

她们时兴什么就有什么,包括80块钱的呢子大衣,甚至家里的粮票都拿出交换。可我总是穿她们过时的衣服,我和他们不在一个级别,连随身丫鬟都不如的。母亲:这些小事我没有注意,但是,我心里没有想过偏袒谁!老三买呢子衣服,不是我的主意,老三生病,要80块钱买药,我给100块钱给她。她没买药,买了件衣服回来了,听到这里,王芬瞬间崩溃,趴在桌上嚎啕大哭。

而这位母亲立马换了个人似的,表现出一副慈母的姿态:你有什么话就说,别憋在心里难受,我的崽,我爱都来不及。我舍不得你,你怎么狠心的赶我走,我最爱的就是你!曹北义一边说,一边走到女儿身边,抱着她,不断的重复的说着自己对女儿的爱,以及女儿对她的不孝!情绪已经完全失控的王芬,却一边使劲的要挣脱母亲的手,一边大声喊着:根本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别演戏了,你又在这里演戏!记者见状,急忙把王芬拉到一边,安抚好她的情绪,

王芬接着说: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清明,我想来祭拜父亲,但是母亲说,老三一家要回来,就不准我去。母亲看重所有的姐姐,唯独不看重我,因为我是多余的。妈妈生我,其实是想生个男孩的,所以很失望,我小时候她动不动就骂,说得亏没有把你扔到河里,你看别人生了个女儿,就扔到河里淹死了。言外之意就是,让你活着,就是格外开恩了,

这样的话,说过不止一次了。小时候,无论是谁做错了事情,最后被责怪的总是我,但是,王芬最后说,她不记仇,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关于母亲养老的问题,她只是希望母亲不再和她争吵,还希望家里的四个孩子一起商讨母亲的养老问题,而不是自己一个人承担,王芬:你去告我吧!最好把四个女儿都告上法庭!说到养老,曹北义再次强调,自己顾全大局、力争四个人平等。

所以,谁家也不去,就住养老院,只希望每个女儿每月负担500元,而自己的退休金,要留着零用、治病买药,等等开支。于是,记者当着老人和小女儿的面,给其他三个女儿打电话,征求她们的意见,大姐:没有问题,一切听老二的安排。家里的事情都是老二做主,三姐:愿意,按照二姐说的做吧。二姐:我再考虑考虑吧,我人在外面,

听到二姐的回复,王芬立马起身:我走了,你去告我去吧!你把四个女儿都告上法庭,你去告那个回避问题的、躲着不见面的那个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十分辛酸!母女五人,本是血肉至亲、血脉相连,却连坐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曹北义自己有退休工资,女儿事业有成,原本应该生活不愁、晚年幸福的,可是,因为她对四个女儿的明显区别,导致女儿不和睦、自己遭怨恨!在多子女的家庭,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碗水端平!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

3、该如何原谅偏心的父母给子女造成的伤害?

真心话,受伤害的子女对父母的偏心,不说、不反抗,以淡化和尽量少交流的方式与父母相处就是原谅了。与被受宠爱的一样为家里付出就是原谅了,没有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伤害父母就是原谅了。如果非得让受伤害的子女彻底忘记曾经的心灵伤疤,那是不可能的,肉体的伤痛可以愈合,心灵的伤痛会终身难以忘记的,只是忍辱负重而已。

4、父母会偏心吗?

大年初六,老公不吃不喝的在床上躺了一整天,原因是他和家公拌嘴了。虽然用的是他们那里的方言,我也大概能听出一二来,后来老公说过几天就租房搬出去住,可是我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搬出去住不起!事情是这样的,昨晚开始,我决定给老二断奶,所以晚上孩子很闹,我们两个都没有得睡好觉。晚上不睡觉,折腾多了就容易饿肚子,但是小宝哭闹厉害,我们也没有腾出时间去煮吃的。

小不点终于熬不住了,在凌晨五点半左右睡觉了,我们也可以睡一会儿,这一觉就到了早上9.30左右。起床后肚子饿得咕咕叫,起来后想去煮吃的。但是厨房被家公“霸占”了,电饭锅他正在煮饭,两个燃气灶他在煮菜。看到这你们肯定觉得我们真幸福,家公一大早起来煮给吃,幸福的不是我们,是我们的大嫂,也就是我老公的哥哥的老婆。

因为家公根本不是煮给我们吃,而是煮给那个可能会在十一点肚子饿,起来就可以吃的嫂子吃的,因为所有东西差不多都是刚下锅,到点就刚好煮熟的节奏。老公去厨房问有什么吃的,家公说没有,说你嫂子还没有起来,没有煮那么快!老公就说:那先不煮了,给个位置给他煮面给我吃。昨晚一晚上折腾,饿了,又是喂奶,更加容易饿。家公:我就快煮好了,你大嫂一会儿还要去上班,

怕来不及。老公:那有粥吗?吃点粥也行,说罢,就拿两个碗准备吃粥,因为刚才我们看见家公在大厅吃粥。家公:没有,我吃完了,我以为你们不喜欢吃粥,就只煮一点点够我自己吃。因为他们一直这样偏心老大和大媳妇,我老公可能觉得我受委屈,就说:每天一大早就起来给别人弄吃的,我们起来粥都不舍得留一点,厨房也都在用,我想煮也煮不了。

就她是你媳妇,我老婆就不是!后来他们就这样吵起来,吵的越来越凶,老公就不再说话,直接进房间关门,打电话叫我进去,说搬出去住。这里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处了,随后就是一整天不吃不喝,不和他爸妈说话!我叫他吃饭他也不吃!唉,一大家子住一起,一套起居室,整整住着三代人,共8口人,没有磕磕碰碰才不真。这里面住下来,看惯了老两口对他大哥和大媳妇的偏心,我心理何尝不一千个委屈,

但是有什么办法,房子是老两口买给老大的,我们只是暂住这里,他们又不给我们买房,你住的了就住,受不了就自己出去租房子住。今天老公说出去租房子,可是小宝才一岁,出去租房子,租金,生活费,养两个孩子,这些费用,我老公一个人承担不起,我又不能出去工作,所以我没有同意他搬出去的想法!忍气吞声成了我们最后的选择!忍得一时之气,等过两年孩子都上幼儿园就好了。

我找份工作,接送孩子之余可以赚点生活费补贴家用,老公也努力多挣点钱,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到时候再搬出去自己住!好吧,再忍忍!再忍两年!两年后我的宝宝都可以上幼儿园了,我也有借口搬出去了,家公家婆也不会说我把家拆散了。可是不懂能不能忍住,忍气吞声真的不是我擅长的事,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嫁这样的人家,没车没房你也嫁?为了爱情,你信吗?真的,当初没想那么多,觉得我们两个感情好,两个人努力奋斗,日子会好的,面包也会有的。

5、父母偏心厉害,怎么相处好呢?

父母偏心很正常,一般情况下父母都是偏向小儿子,大儿子再能干,在他们心里还是小儿子好,小儿子不上班,父母也不会说什么,大儿子贡献再大也是天经地义,他们总在说,“他是你弟弟,应该让他点”,还有一种父母是偏向穷一点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谁日子过不好他们担心谁,甚至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救济穷儿女。也有一种奇葩的父母,谁有钱势偏向谁,我邻居就有这样一个老婆婆,她一生有4个女儿一个小儿子,按道理讲她应该偏向唯一的小儿子,可她呢,时时在巴结有钱的大姑娘,有什么好东西都送给她,却对打工的小儿子一点也不感冒,这种父母确也天下少有!同情弱者,“劫富济贫”,是一些父母的共性,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让父母做到一碗水端平,似乎有些难为他们,但高坡上添土的父母确实不应该。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