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

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是学好作文的基本功。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这块习作领地,如果让学生随便写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现象,写出来的习作会平淡无味。

1、如何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自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联想和想象也就学会了写作。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是学好作文的基本功,方法如下:一、观察要有层次感,按一定顺序来进行,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从点到面或者由内向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例如景物描写,要先远看写整体印象,再近看,点面结合突出景物特点,

如图所示,写《大峡谷游记》,来到景点要有一个由远及近、从高到低、由上到下的整体景色的观察。对人物的观察也是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外表到内在等顺序进行观察描写,例如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是从局部到整体刻画——“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还有对阿累《一面》中对鲁迅的观察和描写,采用由远及近,突出性格特点的描写。如下图所示:对小动物的观察也是这样:二、观察描写要多角度进行,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调动感官和联想、想象,才能对人、事、物具体细致的描写,1、景、物观察常用的是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的写法也是写景和状物作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例如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中对月色下的荷塘进行的经典描写,就运用了静动结合的写法:一静一动,写出了荷塘月色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同学们在写景时也要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观察描写景或物。2、虚实相生,也是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是由眼前景或物,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的一种写法,常用来表达作者的一种希望或向往,起到情感升华的作用,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由眼前的桃花、杏花、梨花想到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另外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由眼前景联想到具有相似点的事物上去的一种写法,

因此观察描写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插上联想和丰富的翅膀,文字表达才会更具神彩,情感也会更加饱满。3、运用“五觉”法,充分调动自身感官,多角度观察、感受、体味、描写某一景、物,“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实写任何人、事、物都离不开人类的感官感受、体味,即使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同样需要“五觉”传达情感,在同学们常写情感类记叙文中,经常缺乏肢体触摸,即使是写自己生病,爸爸妈妈带自己去医院去看病,也很少写到“妈妈轻轻地摸摩着我被输液地针扎得青紫的手背,心疼地看着我”或者“我妹妹一见我,就张开双臂,飞奔着扑过来抱着我的大腿,直到我把她抱起,在她那满是奶香味的、胖乎乎的小脸上亲一口,她才甜甜地、满足地笑起来,

”而这样充分调到感官的句子描写,才更见真情实感。而作为对景、物的观察描写,更离不开感官的调动,否则写出来的景物一定是立体感不强的,不够细致生动的,4、对人物的观察描写,除了调动感官,多角度全方面感受一个人外,还要注重侧面观察描写,利用他人的感官对此人进行描述,同样可以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三、要想写出观察作文,最关键一点还在于要安排好详略,既要学会“泼墨如水”又要学会“惜墨如金”,有主次、有详略的表现所观察事物的特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写成“流水账”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景、物,都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角度全开,全面细致的精雕细琢,

另外,中小学生写观察作文,多是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观察,那么就要真正去近距离接触这一事物,细细研究这一物品,例如写《豆芽成长记》就要真正的去泡一次豆芽,把它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都要看清楚才能做到有话可写,再利用上述观察和写作的手法多角度用文字展现出来才有可能写好一篇观察作文。以上由指尖教育帝国小徐老师原创,禁止抄袭,希望小徐老师的解析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更期待大家的关注,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的动力,

2、中小学生该如何写好语文作文?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先”,作文素材的积累、思想意识的提高及情感的丰富细腻都是为了提高写作的立意水平,而立意又决定了作文的选材。“立意”和“选材”决定了文章的高度,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从近两年的中高考的考场作文的改革指导方向来看,中小学生如何写好语文作文,在素材积累和思想意识提高以及情感的感悟能力又有了新的动向,现分析如下:一、掌握中小学生作文题材范围,做到有意识的去积累写作素材。

从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来看,作文命题方向更加强调中小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活,思考人生,更注重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觉醒,例如:山东各地中考作文《醒来》《做一次最好的自己》《这才是青春》;浙江各地中考作文《我本来可以---》《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四川各地中考作文《期待的眼神》《让岁月多了一份---》《我不该这样》以及广东各地的《我的动力源》《原来---》;沈阳的《为---着色》《家和国》等——从题目来看,一部分突出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部分注重对生活,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和思考,还有少量的注重对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和思考。

二、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更加注重对生活的审视,更加注重对自我与父母、同学、老师等人的交流与冲突的思考,不断提高对自我和社会关系的认知,方法一、变无意识阅读为有意识阅读。无意识阅读纯粹为了兴趣和消遣而读,大多走马观花,看完不去联想和思考,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思想自我提升的途径,有意识阅读的方法是坚持写读后感,哪怕只是几句看了某些书,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评价也是提升自我思考能力,实现思想内化的过程。

长期坚持下来,效果显著,方法二,变无视生活为有视生活。中小学生一写作文,很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有的同学一件自已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也想不起来,而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是缺乏对生活的凝视和思考,有视生活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小到一句话大到一件事,除了关注思考以外还要多和父母、老师等比自己成熟的人交流,只有和成熟的人进行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趋于成熟,情感趋于细腻。

并以每天记日记的方式记录思考生活,三、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要写一篇好作文,有了思想意识的觉醒和情感的感悟能力,也就有了文章“立意”和“选材”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技巧,才能使文章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最终实现考试作文达到一类文。1、谋篇布局上的技巧首尾照应法:首尾照应指开头和结尾在点题、扣题的基础上,内容相似或相呼应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中小学生写作最常见最好掌握、效果最好的一种写作手法,

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在内容安排上有“前因后果法”“前叙后议,深化主题法”“情景呼应,情景交融法”“一唱三叹,反复抒情法”等。如图所示:在我之前的法问答里对首尾照应的技巧有详细介绍,需要的可以前去翻看,倒叙设悬法:倒叙法,是指把事情的结果或事件最精彩的一部分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写,起到巧设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

抑扬法:抑扬法,包括“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是使文章情节跌宕,俯仰生姿的最好的一种写作手法,总分法:总分法,即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即是此段的中心句,或者文章开篇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句。此法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图所示:2、遣词造句上的技巧:一篇好作文,语言永远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思想情感的细腻深刻程度最终取决于语言上的表达,所以遣词造句尤其重要。

3、小学生怎么才能写好语文作文?

带了几届学生,在习作教学中总结了些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了我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常规,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习作是写出来的,实践证明:一个学期中,不论是8篇大作文,还是16篇大作文,习作训练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学校每周两篇或三篇日记,一学期能写三四十篇,这块习作领地,如果让学生随便写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现象,写出来的习作会平淡无味。

这不仅不能达到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还降低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对日记进行了调整,学生们除了写心情日记和当下记实外,其它的日记时间都是由我来出日记题目或规定写作范围,这些习作题又是怎么来的呢?我把训练的题材进行了整理分类。1、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

把这些题材根据新课标要求,分配到不同的年级去训练。写日记前准备好要写的内容,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们就能完成40篇的习作练习。二、习作能力是练出来的,在习作训练中,我一直坚持自己总结出来的“作文三步曲进行训练”。这三步是:审题、选材、细节描写,在审题方面一直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题,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来审,力争做到准确;在选材方面要求要选能体现真情实感,立意要高,要符合现实情况,题材新颖,易写出细节的题材;引导细节描写方面,先运用游戏作文引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如,好多同学喜欢的“掰手腕”游戏,在同学之间较量时,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掰手腕学生的表情、动作等细微表现,把这些写出来就是细节描写。

平时都这样来训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三、优秀习作是评出来的。讲评作文时,主要从“三步曲”入手,其次才是其它方面的讲评,渐渐地,孩子们就融会贯通了,在讲评的过程中,还一直坚持每篇日记都讲评的原则,问题小的,就用第一节晚自习前几分钟少讲;问题多的,就利用作文课和周日返校时多讲评一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讲评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有闪光点,哪怕是一个题目,一段话都要表扬;优秀的作文还是改出来的,因此,讲评后,让学生们再次修改,直到改好为止,,

4、作为一个教师,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有什么实际有效的方法吗?

一、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笔下才可能生动活泼,风生水起,波澜壮阔,翻开古今中外的不朽著作,无一不是社会生活直接或是间接的反映,所以要想把文章写好,首先要做个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观察、体验、感悟和记录生活。二、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本是生活的另一种再现,阅读书本是超越时空去认识前人的生活,去认识历史的生活。

阅读优秀的书籍,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积累素材,又可以提高我们观察、分析、理解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善于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关注自然的同时,阅读大量优秀的书籍。先可以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些名人传记,一些科普类的书把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释,以鲜活的个性,回归生活的朴素与真实,三、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作文的基础,善于做读书笔记,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自从上高中语文起,每一届学生跟我学语文,做得最多的作业就是读书笔记,我最重视的作业也就是读书笔记的检查。开始学生不理解,慢慢习惯,到后来他们自己喜欢读书笔记、离不开读书笔记,高中三年下来,有的学生做了好几本读书笔记,有的有几十万字,作文还需要我讲需要我教吗?(图片来自网络),

5、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教师、学生、家长,作文真的很难吗?每当看到一些小学生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皱着眉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就想到写作文很难。但是,还有一些小学生却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信手拈来,妙笔生花,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功的作文,又想到写作文不是很难,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用心观察,每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有的时候熟视无睹,这也是一部分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之一。

还有,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是缺一不可的,不知朋友们注意到没有,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阅读量都大得惊人。有人说,小学时期,没有海量的阅读支撑,只会饿死天赋,制造无效高分,这话并不夸张,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一个人一生能读遍所有书籍,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有一个选择阅读书籍的问题需要面对。有的家长做得很好,每当给孩子推荐读一部书之前,家长事先读一遍,这样,既能知道这部书是否适合孩子阅读,还能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亲子阅读”,这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好办法,特别是孩子在小学读书时,尤为重要,

另外,亲子阅读,还有提高家长的文学修养,提升人生境界,实现“双赢”之功效,值得效仿。观察多彩生活,阅读中外书籍,还远远不够,应“用心观察”“感悟阅读”,“用心”需要方法,需要调动多种感官,“感悟”就是读出味道,进入状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解决学生们无话可写的问题,我们提倡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写什么,

开始写的时候,只要能让读者明白,就算成功。然后,再用平时老师讲过的方法进行修改,天长日久,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我们经常讲,要写绿色作文,也就是原创作文,从小学生们平时写的作文来看,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有的是东拼西凑的,还有的是家长帮助写的这些,都是误区,不宜提倡。作文,虽无捷径可走,但也有规律可寻,只要在多观察、多读书的基础上,理解领悟、学会应用作文开头、中间、结尾的一般写法,掌握一些作文技巧,再加上平时的刻苦练笔,无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记实等文体,都会得心应手,

6、怎样引导初一学生写作文?

《谢邀》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上,应首先懂得写每一篇文章的体裁,这才是重中之重。初中生的写作不能停留在记叙文的写作上,以议论文或夹敘夹议为主,为了写好文章,按事件的发展,拟好一个提纲,按照提纲的顺序去写,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题主应是一个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中学生习作选,为学生讲解写作上的技巧,怎样描写风景、刻划人物及事件描写的按排。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