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上,教师是否提供有效的修改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个人认为评价一节好的作文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评价作文课的好与否还要看老师是否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运用引证要注意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要作适当的分析、推导、归纳,以达到说理的目的。
1、议论文如何说理?
议论文如何说理?常用下列方法:1、例证法例证法就是用事实进行论证。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这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说理方法,因为事实最有说服力,是任何空洞的道理所不能比拟的。虽然说事实胜于雄辩,但运用例证法时要注意,不能把事例摆在那里不去分析,否则就会犯观点和材料脱节的毛病,要讲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2、引证法引证法是引用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理、定义、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名言、俗语等作为论据,来证明个别性的论点,也就是所谓的引经据典。运用引证要注意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要作适当的分析、推导、归纳,以达到说理的目的,3、喻证法喻证法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也就是常说的打比方。运用喻证法,可以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
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用来作比的两种事物之间必须有某种相同的本质特点,而且越相似就越能说明道理。4、类比法类比法就是把所论证的事同另一件相似的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不少事物,其本质属性存在着某种共同之点,类比论证就是把这一相同之点进行比较,从已知的一个事物的存在和正确,推论出另一种事物的存在和正确。
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必须是同类或近似的事物,有共同点方可以进行类比,5、对比法对比法就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把两种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对照,从而说明某种道理。恰当地运用对比法,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效果,6、归谬法归谬法是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这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也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错误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是不成立的。
2、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
一节好的作文课标准是什么?个人认为评价一节好的作文课的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作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情景创设可以是影视播放;可以是图片引入;可以是教师讲述;可以是范文引导等,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习作是:看一张图片,写一篇作文。
具体要求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作文的要求看,这是一篇自命题想象类作文。
图片中的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环境背景离学生太远,学生想象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课上要播放一下当时视频资料,协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采用文字资料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时候的情景,当学生感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国无辜百姓禽兽行为,自然而然地会与图片产生共鸣,同时就会激发起创作的欲望,
教师有意识的创设出这样的情景,不但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有效地体会人物心情,激发爱国之情。二、是否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众所周知我国拍摄科幻大片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究其原因除了缺少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弱,作文教学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叙述了认为不可实现的想象内容时候,教师不要用否定的态度去“打击”学生,而是以鼓励与欣赏的方式尊重学生,
因为学生独特的感受是创新以及想象的源泉。记得20多年前六年级有一篇作文题目是《未来学校》,让学生想象未来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并写一篇400左右的文章,当时作文的要求是想象要合理。班内有一名学生作文中的一段写道:未来学校应该是没有学生的,可以在家学习;未来的学校学生可以不带书包等等,当时互联网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也没有接触过网络,就在作文本上用红笔描画出这段话,并在旁边写到:想象不合理!20年后互联网发达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地步。
现在的”我“为当时的”我“汗颜——没有好好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所以,评价作文课的好与否还要看老师是否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三、是否提供修改工具,提升学生作文质量,作文课上,教师是否提供有效的修改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作文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上为学生提供多种修改工具,其中可以是同伴互助,小组内同伴相互修改文章;也可以是自行修改。
3、如何上好小学阅读理解课与作文课?
小学阅读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体现在课外阅读内容篇幅的长短,也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问题的解析难易程度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可揠苗助长,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再逐步深入的认识和解析语文阅读理解较专业问题的思路和技巧。下面我就各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的考点和解析作一一个例题解析和教学方法分析,希望能给我的家长和学生朋友们一些直观的参考,
一、一二年级阅读理解考点: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如选词填空、给多音字选出正确读音、写出(找出)反义词,认识并找出表颜色的词、表心情的词等。数段数句对照原文找出问题答案准确认知文章所描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体及结果,联系生活实际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教法点拔:考点一、涉及语文基础字词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务必要多讲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感,同时加强对错题的整理和复习。
考点二、让孩子把握段落标志和句子标志,告诉学生一句话的标志不仅有句号,还有问号、感叹句、省略句等,引导学生逐段逐句标数字法,且标注完后要检查,看有没有落标的段与句。考点三、牢固树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文本意识,凡是题目中字和原文中的字有重复的内容,那么找到这个字在原文中的位置,再看上句和下句,就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如下图所示一年级阅读理解题型:第1题数句子标志并标数字法。第2题找到题目占与原文中重合的词语,看相邻词句找出确切答案,第3题熟悉表颜色的词。考点四、弄清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主体或者起因、起过、结果是学习记叙文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常设题的地方,涉及概括段落和全文内容以及初步感知文章类题的考查,
对于一二年级来说就是要反复训练按顺序说出事件的时、地、人、事各要素的能力。如下图所示二年级课外阅读理解题型中第1题就考查了这点,这题的答案也在文中找,考点五、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不跑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给分,如上图一年级阅读题中的第4题和二年级的第三题,教这种阅读题时,一要要求学生务必读完整个题,再思考答案,防止答题时因没有理解清清楚题意而脱离题目本身。
三年级阅读理解三年级阅读理解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一个阶段,一方面阅读理解文章篇幅明显加大,另一方面其阅读理解题的难度大大增加,和高年级段所考查内容基本除了难易程度不同外,考点范围接近相同,但总体侧重考对文章的总体感知和对字词句较表层意思的理解,考点主要拓展为: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或故事的主要情节。
考查对常见修辞的认知和表达效果的解析,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是考查重点。重点句段,特别是中心句的准确把握,把握文章的主旨。给文章加标题,教学点拨:考点一:故事情节可以不交待时间、地点,仅高度概括文中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如下图三年级阅读理解第2题。如果是概括段意或全文内容,一般要把记叙文的时、地、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语言要简洁,概括力强,
考点二:三年级学生修辞学习是一个重点,要求孩子们既要会运用修辞写表现力强的句子,还要会分析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重点分辨并理解比喻句的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之间的关系,明确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有相似点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具体如下图所示:考点三、四、五的具体教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见下图三年级课外阅读理解期末训练题的题例中的第3、4、5题的详细解析。
可以引导孩子根据文章实例,端正解题思路,四年级阅读理解四年级的阅读理解题型更加细化,不仅仅满足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表层意思的把握,对文章中人、事、景物的理解和考查更加的细化、突出理性分析。选文内容也更加有深意,考点较之三年级拓展为: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跨度,不仅限于一段。如下图四年级题例中的第1题,答案分别在第一段和第三段,
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如下图中的第2题和第4题,特殊标点符号和用法,重点是破折号。更加突出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教学点拨和思路解析如下图所示:五六年级阅读理解五六年级的阅读理解无论从选文的长段和深度上还是出题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另外对文章重点运用的表现手法也有考查,
考点如下:对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的分析考查更加突出。分析重点句段的含义和作用,分析较复杂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分析其性格和精神面貌,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的好处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记叙文的顺序,倒顺的好处,插顺的作用等。教学点拨及部分题型的解题思路如下图五六年级课外阅读题实例解析:希望有了例题的依托,同学们对小学生阅读理解题有一个更具体深刻的认识,至关作文的教学及写作方法的解析,大家可以参考小徐老师之前的头条号文章和问答,那里有更详细的解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