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完美,如何才能写好考场作文

诚然,浙江一考生的作文《生活在树上》,作为考场作文,在非常短暂的单位阅卷时间内确实是晦涩难懂,但是“晦涩难懂”并不是不能懂。忠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玩的、读的、想的,如实地记下来,加以真情的抒发,就是好作文吧,作文的持续热情和灵感,很大部分是靠“发表”运转起来的。

1、考场作文如何完美?

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一下几条是关键。一是审清题意,得高分的前提条件是不跑题,不跑题,不跑题。重要的话说三遍,阅卷老师评定文章等级,首先看文章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如果满分五十分,特别符合的,37分往上加,基本符合的,30分上下浮动。不太符合的,23分上下浮动,你看,一上来就十几分的差距,这些都是再好的文采都扳不回来的。

二是卷面整洁,有人说,这条太扯淡。但是你知道的,现在是看脸的时代,阅卷老师心烦气躁,看到潦草字迹能有好心情?大笔一挥,你的分数就蹭蹭往下掉哦。如果看了几十张试卷,突然来一篇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的,老师心情大好,由不得笔下就加分了,女生高考有优势,一个是心思细腻,另外一个就是字迹普遍比男生好。三是不落俗套,

2、在大语文时代,如何才能写好考场作文?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1.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我口表我心、我手写我口”,就能打消孩子对写作文的距离感和畏惧感,说的时候就是“话”,把它写在纸上就是“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说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说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说法,所以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不一样,这就是写作的秘诀,

2.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写。所谓作文就是让真挚的思想感情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给与过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要给予太多的标准,不能把大人自以为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强加在他们头上,最需要的是宽容。忠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是打开作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要多用短句子,多用白话,多用具体事例,少用概括性句子,多采用描述性语言。

做人要直,作文要曲,3.模仿中创新。人类能借助模仿而飞快地学习,特别是孩子,他们非常善于在模仿中学习,如果不许模仿,他们一定举步维艰。刚开始的所谓临摹,可以以记人家的结构为主,犹如偷学了几招花拳绣腿,当然,临摹“结构”学的是招式,偷的是初级功法,临摹“构思”和“角度”,学的是配方,偷的是中级功法。临摹人家的“思维方式”,学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级功法,

在模仿中要有创新,还应教会孩子像大师一样思考。像大师一样,并不困难,只要对生活的态度不粉饰、不矫情,坦诚地去表现、体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别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兴趣表现的生活,就可以了,让孩子学会把自己的观察思考整理整理写下来。看、想、写,往复运动,盘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带动对生活的构思和表达,

4.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宏湖是北京某报社的一位编辑,他向邻居高二学生吴菲约稿,没想到吴菲“作文在班里较差”,但是因为稿源奇缺,他还是说服吴菲花了三天的时间写了一篇稿子,后经他的“润色”,文章登出来了,稿费也同时算出来,1600字的文章共得25元稿费。他想不管吴菲文章写得好赖,毕竟耗时三天啊,25元稿费确实太少了,就自己又贴上15元,凑了个40元的整数给吴菲送去,

谁知从那以后,吴菲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拼命写稿,不但是一个优秀小作者,而且在2002年的高考中,以674分的总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作文,不是因为他们写得不好,而是因为教育者缺少一颗宽容的心,缺少一颗发现优秀的心,缺少一颗善于激励和欣赏的心!在一定意义上教育者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孩子如何写作文上,而应该研究如何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即研究如何“发表”这些作文,

“发表”是广义的,哪怕只是当众念一念,“制作精品作文集”、“内部出版”等都是发表。“发表”——给孩子展示和被认可的机会是最强劲的推动力,只要公开发表过一次作文,从此就会改变孩子对作文的态度。作文的持续热情和灵感,很大部分是靠“发表”运转起来的,5.多练多改。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鲁迅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修改是写作文最后一个步骤,并且非常重要,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6.素材积累,引导和促使孩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上网、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孩子多体验生活,写作成功秘诀在于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体验尝试实践过的事。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名家之言,多欣赏名篇做积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积累途径概括为以下三点:观察,阅读,体验,7.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件事,概括起来说,要写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点:①玩中丰富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会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和玩有关系哦,爱玩瓶瓶罐罐的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终身玩炸药的诺贝尔成了大化学家。

而那些文学家、大诗人呢,似乎个个都是旅行家,游山玩水,写出了精美的散文、游记,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一秘诀——会玩。玩的丰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闭门不出好得多了,②读中丰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读书上青云,爱读书的孩子,没有坏孩子。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二秘诀——多读,精读与泛读像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变他人所知为自己所知,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情感。

③思中激发创造的灵感,鲁迅先生说过:“一味只读,就变成了书橱。”这就是孔子警示我们的“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在经历了、阅读了之后深入地思考,才会不断激发创作的灵感,使自己文思泉涌。所以,写好作文的第三秘诀——会思,④写好表达自己的情感。“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清朝唐彪写过《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稳重强调了多做文章的妙处:“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矣。

”由此可见,多写,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才能锻炼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写好作文的最大秘诀——多写。玩的、读的、想的,如实地记下来,加以真情的抒发,就是好作文吧,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例如:美国的教育就非常注重孩子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两方面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如何看待浙江高考一考生晦涩难懂的语文作文《生活在树上》?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兼容并包,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也应该是多元共存的,兼容并包的,应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诚然,浙江一考生的作文《生活在树上》,作为考场作文,在非常短暂的单位阅卷时间内确实是晦涩难懂,但是“晦涩难懂”并不是不能懂,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就读懂了,并点评说:“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

”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在非常短暂的单位阅卷时间内确实是晦涩难懂,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高考作文的批改其实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比如考生的作文很对阅卷老师的脾气,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怦然心动,自然而然就能得高分,得满分,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考生能施展身手,在那刹那间让阅卷老师感觉心有灵犀,让阅卷老师觉得“于我心有戚戚焉”,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是成功的作文。我记得有一年湖北省关于“幻想”的高考作文,有学生在作文中举到了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写机器人与少女干净纯洁的爱恋,是美好的幻想,当时就有老师说这个例子运用得新颖贴切,加之师生二人都观看了电影《剪刀手爱德华》,老师难免惺惺相惜,给高分是自然而然的事。

得高分、得满分是拼来的,为什么他能看过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为什么他能够在作文中非常贴切地运用到了《剪刀手爱德华》?那是因为他平时积累了,他学会灵活运用了,这就是功夫,这就是本事。你不服不行,现在我们说说《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考生读过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这篇小说,有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思考,考生围绕作文材料写柯希莫或者是他自己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这个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理想或许会跟家庭和社会产生矛盾冲突,但是他们都能够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时候最终与家庭和社会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这也是“振翮”,但不是过早地“振翮”,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思想和活法,但是殊途同归,结局一样是美好的,比如柯希莫虽然生活在树上,但是他照样读书,生活,谈恋爱,甚至运用他在树上飞跃的优势帮助人们解决难题,还能够打击强盗,保护一方平安,最富有戏剧性的是居然感化了大强盗头子。当然,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大家可以阅读一下。

评论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